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20年某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2020-12-10 11:43:45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20年某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现将XX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20年某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XX区(含经开区)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2014年全区国土面积1395.91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街道)、477个村(居、社区),总人口81万,农业人口52.2万,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1个、贫困人口25996户85558人,贫困发生率16.4%,致贫原因复杂,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缺技术、因残、缺资金,分别占贫困人口总数51.4%、13.7%、13.3%、11.2%。贫困面宽,呈插花式分布,全区88.5%的村(社区)有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的乡镇是曾口镇、鼎山镇、平梁镇、清江镇,四个乡镇贫困人口占全区的30.3%;贫困人口最少的为东城街道办事处、西城街道办事处,二者贫困人口之和仅占全区的0.7%。到2019年底,全区有贫困村120个、贫困人口25282户81964人(平梁镇1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划归恩阳区管辖)。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4年以来,我们以xxxxx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措施,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5年多的努力,较2014年底,2019年全区GDP 增长73.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6%、89.6%。2018年8月,经国家专项评估、国务院扶贫办反馈、省政府批准,XX区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7年全省脱贫摘帽工作先进县”;虽然摘了帽,但我们依然丝毫没有放松,继续保持摘帽前的工作劲头、节奏和状态,坚持不懈抓好年度减贫任务和脱贫成果巩固提升,2019年1月,XX区作为全省已摘帽县代表高质量接受了国家对省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到2019年底,全区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历史性的消除了绝对贫困,农村群众吃穿不愁、收入稳定,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系统谋划,强化统筹推动

  坚持用脱贫攻坚统筹“三农”工作,以战略思维谋划,以“绣花功夫”推进。一是统筹谋篇布局。聚焦高质量脱贫,全区先后召开区委全会、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等决策性会议70余次,研究决策全区扶贫领域重大事项、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实施脱贫摘帽、巩固提升“4+3两步走”战略,制定出台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决定》和专项扶贫方案及若干配套文件,形成了“组合拳”;注重均衡协调发展,优先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问题,重点解决“三边一低村”和“三差村”的问题,有序解决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问题,促进同步发展。二是强力组织推动。坚定落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区级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5个工作日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区委、政府每月至少一次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将全区划分成29个“战区”,分别由县级领导担任“战区”指挥长统筹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区委主要领导逐一走访调研全区120个贫困村,督促工作责任落实,区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构建起了区级主体、部门主帮、乡镇主责、村组主抓的“四主”责任体系。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开展“万名党员干部挂包驻帮脱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11848名党员干部按照“区级领导、科级领导、一般干部及学校医院在编财拨职工每人分别帮扶5户、4户、3户和1户贫困户”的原则,全员帮扶所有贫困户。坚持“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原则,通过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等渠道,保证资金投入强度。出台《脱贫攻坚督查方案》《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实施细则》,组建10个督查巡查组,全覆盖高频次督查,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和村组干部作风教育整顿,确保干部心无旁骛抓脱贫。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发力

  围绕年度减贫目标,聚焦贫困对象问题短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夯实六大脱贫路径。

  一是实施基础扶贫。通过实施“交通大会战”“水利大会战”等,大幅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筑牢脱贫根基。2014年以来,新建、改建、改造国、省、县、乡、村五级公路和通村联网路、聚居点联结路、产业园区路2442公里,所有乡镇、建制村、聚居点、产业园区、旅游景点通水泥路或油路,建成农户入户路480公里,形成了“外通、内联、畅乡、通村、到户”的交通网络体系;实施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建设等“五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投入3.95亿元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5%以上;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4565千米,铺设天然气管道820多公里,4.6万户农户用上了天然气;行政村通信网络和光纤宽带覆盖达100%,4G网络覆盖达95%以上;乡乡建有标准化中心校、达标卫生院和便民服务中心,所有贫困村公共服务配套齐全。

  二是实施产业就业扶贫。着力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上下功夫,确保有条件的贫困家庭至少一户一业、一人一技。产业扶贫上,坚持“立区产业”与“到户产业”相结合,确立了道地药材为主导的四大“立区产业”,引进培育秦岭药业、唯鸿菌业等龙头企业56家,构建“公司+专合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1.2万亩、食用菌等果蔬基地19.3万亩;45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支持有劳动力的1.8万户贫困家庭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庭院经济,人均年增收约2600元。就业扶贫上,通过技能培训、“扶贫专班”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等方式培训贫困人口6.4万人次,举办各类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开展“送岗下乡”活动,通过域外劳务基地联络、组织就近参与园区及项目建设、开发护林保洁等公益性岗位等途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3.36万人。

  三是实施安居扶贫。坚持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住房改善统筹推进的原则,采取“建、改、保”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土坯房改造、巴山新居工程等七大项目,有效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改善住房户问题。2014年来,累计保障了1.85万户贫困户安全住房,贫困户安全住房率达100%,特别是开展聚居点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两大行动,建成聚居点678个,集中安置贫困户7424户24395人,7266户贫困户危房实施了改顶、改厨、改厕、改水、改阴阳沟、建入户路“五改一建”。同时,我们统筹解决了3.15万户非贫困户住房,农村群众住居条件彻底改变。2019年6月,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以“因地制宜、消除隐患”为题,对XX区保障安全住房做法进行了单条报道。

  四是实施教育扶贫。坚持扶贫先扶智,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14年以来,投入7.43亿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构建国家政策性资助、地方财政补助、部门学校扶助、企业群众捐助“四重保障”机制,发放贫困学生各类教育资助补助资金4.68亿元,惠及学生44.03万人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救助实现全覆盖;实行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六长”责任制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适龄辍学儿童进行劝返,动员残疾儿童就读特教学校或随班就读,对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全区适龄儿童无一人因贫失学。XX区控辍保学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深度报道。

  五是实施健康扶贫。坚持保护与保障并重的原则,统筹解决防病与治病两个问题。健全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投资4.6亿元完成3所区级医疗机构的扩建和升级,23个乡镇卫生院、396个村卫生室全面达标,每村至少配备一名合格村医;建成各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648处,受益农村人口达89%,确保群众不因水致病。区财政全额代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费,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建好用好“四个基金”,筑牢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民政救助和爱心救助“五道防线”,确保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治疗个人合规支出控制在10%以内。2014年以来全区住院和特殊疾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0.53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5.3亿元。

  六是实施兜底扶贫。坚持应兜尽兜,将政策向特困人口倾斜和叠加,确保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行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2014年来发放低保金1.92亿元;财政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费;按规对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补助提标,同时通过在聚居点建设廉租房、危旧房改造、调剂公房等方式,切实保障2013名分散供养“五保户”的住房安全。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共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4500万元;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发放8230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遭遇的临时性突发问题。通过综合施策,扎扎实实兜住了贫困底线。

  三、全力固强补弱,巩固脱贫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强基础、补弱项、促提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一是力促稳定增收。始终把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第一要务,坚持“扶上马、送一程”,持续精准扶贫政策举措,出台《XX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意见》,实施宜居乡村、产业提升、就业促进、政策落实、农村改革“五大行动”,切实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2019年底全区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0100元,较2017年底增加31.3%。二是着力防止返贫。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制定《XX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立防范返贫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创新“六看六帮”和四大防范返贫机制,常态开展监测帮扶,对151户脱贫监测户、72户边缘户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增派帮扶力量,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单独制定支持边缘户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全力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确保对标达标,摘帽至今全区无一人返贫致贫。三是狠抓问题整改。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举措,坚持问题整改与年度减贫相结合、上级反馈与自我排查相结合、点上问题与举一反三相结合,在全面梳理脱贫攻坚以来上级反馈252个问题和“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发现4215个问题基础上,开展两轮对标摸底自查发现问题4771个。先后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问题整改推进大会,研究部署问题整改工作,清单式交办、战役式整改,实行“五方”签字负责,从严督查、逐一销号。截止今年6月底,全区9238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实现全面销号清零。

  四、创新机制模式,提升脱贫质效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生产生活条件全方位深度改善做文章,围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找动力,探索创新扶贫模式,充分激发农村活力。

  一是创新“产居结合”模式,筑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石。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理念,按照“三靠六不选”的原则,统一规划布局,实行差异化补助,活用土地政策,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弥补投入不足。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村级当家产业,每个聚居点配套发展不少于200亩特色农业,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鼓励支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电商网点、杂货店和发展庭院经济,确保产业带动搬迁户户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加强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和以党群活动中心为依托的“1+N”公共服务配套,在中心村聚居点推行“一长五员”管理模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办事。2017年9月,XX区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提供了参观现场;活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入选全省改革试点典型案例集。

  二是创新“资产收益”模式,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助推脱贫。利用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探索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模式,创新颁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证”等产权证书,实施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将120个贫困村和27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中70%的资产(折价6.7亿元)股权量化到户,实行市场化经营,让群众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其中,贫困户凭“优先股”多获得20%以上的收入。设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贫困村产业扶持、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基金,采取“评级授信+基金担保+信贷”“产权抵押+基金担保+信贷”的金融扶贫模式,撬动银行信贷资金5.12亿元,支持贫困户增收脱贫。近年来,XX区探索的扶贫开发综合改革等8项改革试验成果转化为中共中央、中办国办、四川省委政策文件,被表彰为全省2019年度农村改革先进区。

  三是创新“三治同步”模式,增强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支持组建集体资产管理协会、产业发展联合会、村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将有参与条件的贫困群众吸纳入会,引导参与新居建设、产业发展、资产管护、物业管理等,增强“主人翁”意识。开展“送法上门”、开办“法治读书班”等,推行“一述二评三讲”工作法调处基层矛盾纠纷,有效解决贫困户中的“老人户”和适龄儿童失学问题,引导贫困群众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采取开办道德讲堂、评先选优荐能、举办文艺汇演、曝光不正之风等方式方法,营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氛围,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2018年2月,央视《非常年夜饭》对化成镇长滩河村的巨变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深度报道。同年4月,“1+3+N”村级治理模式得到全国创新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调研交流会的充分肯定。

  各位领导、同志们,初心不忘记心间、万众一心加油干,我们将大力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再鼓干劲、再加措施、奋力冲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20年某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1086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