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

时间:2022-03-10 15:07:37 网站:公文素材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一】

  作为有十七年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我深知学生的品格培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亲子沟通技巧和大量阅读此类书籍,我的内心感悟很深。

  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如"赏识、激励、管教、批评、惩罚等".但如果亲子之间的关心不好,什么教育手段都是徒劳的。关系是什么?按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就亲子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亲子之间保持密切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因此,学会与孩子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亲子关系成为教育孩子的核心问题。

  这些沟通问题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孩子的父母都很重视,也能去实施,但近几年,班级流动儿童的增长,流动儿童的亲子沟通就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是理解和尊重孩子。你是否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感受孩子的愿望和要求、欢乐和痛苦、梦想和烦恼?可能流动儿童的父母们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压力的增强,我们更"重视"的往往是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孩子,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你们才有可能有愉快的沟通。我们在和孩子的接触中,作为父母可能只是发现孩子又长高了,快赶上大人们了,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思想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孩子不听话、犟嘴、不礼貌的一面,那我们选择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还是批评和责骂孩子呢?我认为作为家长要愿意听孩子们的解释或是他们的意见,少些责骂或冷漠,多些倾听,可能孩子更愿意和我们沟通,只要沟通没有问题,作父母的就有办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成长。

  其次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做父母的都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但是我们要讲究方法,打骂孩子有时确实能让孩子"怕",但是可曾想过,孩子这究竟是害怕惩罚还是真的信服了你说的话?我觉得,这可能适得其反,暴力只能让孩子内心充满恐惧和仇恨,而宽容才能让孩子感觉你的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尊重、信服自己的父母。宽容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对孩子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当孩子有了过失时,应给孩子一个认识、反省的时间和机会。因为孩子有过错并深感愧疚时,是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的,而父母就有责任承担这一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优秀,心里更健康。

  最后是给孩子树立榜样。你会尊敬一个不停抱怨的人吗?你会和成天唠叨的人相处吗?是的,我们都不愿意。孩子也是同样的心情,这就需要父母的自我调节能力了,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受益的不单单是自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了正面榜样。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真是一门奇妙的艺术,只要我们做父母的重视它,设法与孩子无话不说、相互信赖、相互学习,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是最棒的!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二】

  今天,作为一名自然资源执法监察队员,我有幸参加了某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的自然资源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上杜卫东局长做了以“增强责任意识,全力做好新时期自然资源工作”为题的重要讲话。

  ??在这次培训中,各位领导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别向我们讲解了关于土地利用、保护耕地、宅基地管理、土地开发整理、执法监察、土地测绘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并组织我们集中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自然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与自然资源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班上我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保持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组织纪律。这次培训以鲜明的观点,明确的要求,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我市基层自然资源管理,进一步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指明了方向,使我受益非浅,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也切实感受到了要搞好新形势下的基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加强自身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此次集中培训,对我们自然资源工作人员而言是及时的。尤其是对于我来说,提高了管理基层自然资源的综合素质,使我今后工作能准确把握自然资源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搞好乡镇自然资源依法行政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规范基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行力强的自然资源系统基层人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在培训学习后,深刻感受“三点收获”

  ??(一)增强了做好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听了杨文军局长讲授的《把握机遇,提高认识,全力做好新形势下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认识到时有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严重破坏了18亿亩红线耕地保护目标,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现。乡镇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石,基石坚则基础稳,乡镇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在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一线的工作人员,感受到重任在肩,使命在身。

  ??(二)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土地是我国最大的国有资产,其中当以矿产资源为甚。当前,我市各乡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科学有序开发,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反之,既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又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必须建立在深厚的自然资源这个基础上。当前,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三者的矛盾相当突出。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摆在我们土地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难题。

  ??(三)提高了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在基层自然所工作的干部职工,相当一部分不具备自然资源专业背景,而自然资源管理又是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这次培训,从我自身来看,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更加增强。如徐朝晖局长讲授的《务实地藉管理,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大局》,使我对这几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搞好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征地拆迁等工作,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杨文军局长的《把握机遇,提高认识,全力做好新形势下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案例教学,剖析违法案件的深层原因,更强调依法查处的重要性。听了以后,对当前自然资源违法案件的特点,面临的困难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坚定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查处案件的决心。

  ??二、在当前工作中,突出显现“三项难题”

  ??(一)行政执法问题

  ??基层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和专职编制普遍存在“缺位”现象,直接导致了自然资源管理水平偏低。此外,乡镇若发生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违法违规的案件,很难通过巡查在萌芽阶段或第一时间赶到案发地;一些工作人员虽有执法证,但苦于无强制执行权

  ??限,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现场处罚整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自然资源所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征用拆迁问题

  ??我市各乡镇因国家性、地方性建设用地规模大、项目多而牵涉到征地这项工作。此过程,必然涉及到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源于一些群众对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的政策不了解、不理解和不配合,加上一些干部工作方式简单和作风不实,导致征用拆迁工作相当困难。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迫切需要我们从事自然管理的工作人员精通征地和拆迁方面的业务素质。

  ??(三)宅基地管理问题

  自然基层工作“宅基地管理”是一台戏,它形象地反映了乡镇工作中的宅基地困局。由于存在着事实上的宅基地流转,“一户多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乱占地建房、多占地建房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缺乏科学的规划,村庄向外、尤其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急剧扩展,形成村内旧房无人住、村外新房争相建的“空心村”现象。另外,乱圈乱占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在下步工作中,着力强化“二种意识”,加强一个“职责”

  ??为破解上述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具体要树立“二个意识”,加强一个“职责”。

  ??(一)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为切实保护好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绝不能以无序和过多占用土地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守土地保护“红线”目标任务,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努力调整改善用地结构。

  ??(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意识

  ??要进一步规范征地工作,坚持征地听证、公告制度,督促落实各项补偿安置政策措施到位,确保被征地群众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完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被征地群众社会保障、征地安置纠纷调处制度建设,解决被征地群众的后顾之虞。

  ??(三)认真履行职责

  ??以“五字当头”,切实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服务我市经济发展。一是“学”字当头,加强学习;二是“干”字当头,扎实工作;三是“法”字当头,依法行政;四是“廉”字当头,廉洁奉公;五是“为”字当头,坚持为群众服务。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三】

  让孩子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校园是缩小了的社会,以法治校、以法治教、依法育人、育人尊法是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的规范之一,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们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让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材,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们正处在法律日趋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日渐增强的时势下,在学校中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法制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切不可忽视的了。本学期以来,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1、建立班子:

  (1)搞好学校的法制教育跟搞好所有的教育一样,首先要有一个得法、得力的安全小组。这在我校心中已形成了共识,故经郑重考虑,由校长亲自主帅,德育教导具体操作及大、中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等4多人组成了法制教育领导班子。

  (2)每周一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法制教育工作,使法制教育按计划、有步骤、有节有序地健康开展,并及时总结反馈上一周的工作,调控下一目的工作。

  (3)为了端正思想,更好地、更有效地组织、指导好学校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安全小组成员也经常组织先行学习、重复学习,以保证班子人员弄懂、吃透法律精神,能更好地把握法的尺度,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工作的能力和实效。

  2、形成一个氛围,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我们根据以往进行各种工作中得来的经验,感觉到要搞好法制教育,也首先要营造一个氛围。通过宣传,作一些必要的舆论工作。因此学校对法制教育作了广泛的宣传,这里不仅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宣传,其中对教师的宣传尤为重要,只有让教师学好了、弄懂了,才能通过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宣传,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教师进行宣传召开教师例会,宣传普法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了《青少年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交通法规》、《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使教师较深刻地掌握了与小学生相关的、或者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法制教育,更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外,也必须掌握一些小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常识,让他们自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这样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认识,促使教师产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已任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搞好法制教育。

  3、对学生进行宣传

  (1)对学生的宣传,我们一改以教师般成人宣传式的方法,先是通过红领巾广播、晨会、升旗仪式进行,并且运用了“三结合”的方式:师生结合、讲演结合、事例结合。因为光是宣传途径改变、形式不变的话,作为教育对象的小学生,还是较难理解、接受理性很强的条文,很难真正理解看来较枯燥的道理和规定的,因此我们宣传的方法有时是师生问答式,有时是用小品的方式来明理,有时是举例子、讲故事来明理。这样形式灵活、多样的宣传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2)利用少先队黑板报进行宣传,并根据宣传、学习的进程,收集学生中学习的体会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刊载在黑板报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校的法制教育推向前进。

  (3)学校特别重视学科教学中结合,渗透法制教育。因为在小学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藏着法制教育的哲理和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机地,顺其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思品课更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最佳教材和最佳时机。

  4、校园环境宣传在进行法制教育中,我们也相当重视环境的渲染。我们在各班的黑板报上,以法制教育为主题,摘录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登载一些学习法制和小结、经验,提出一些相关的供思考、辨析的事例,以促进法制教育结合法制教育,巩固法制教育的内容。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四】

  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五】

  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全员培训。专家的讲座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让我受益良多。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现在八下整册为法治专册)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教育之中,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真正落实到从娃娃抓起。

  康利教授就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做了精彩的讲座:从课改的缺憾谈到课改的方向再谈到有关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让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与反思。下面摘录对我触动较大的与各位分享:

  其一:一个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不,应该是课程。)。

  其二:能力=?素养(素养特别考虑自我的态度,要喜欢。)这里康利教授特别强调了核心素养,并做了注解,即为中国未来20~30年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个、2个,不能太多)也即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内容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中是基础,是根本,是中轴。通过精彩片段的展示,让所有参训人员印象植入大脑深处的一句话是:“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这是部编教材改版的一种指向,要让学生,让所有人有一种“问心”即所谓的信仰;这也是做为一名教师自身积极向上的一个突破口;也将会是今后考试的一种导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这是部编教材之魂。有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却又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其中。

  除此之外,实验中学杨肖利老师对七上教材的解读也甚为赞之。尤其思维导图的建构值得借鉴,不仅可也帮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还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师对山西近年来中考的导向进行理性分析并给出了科学的备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认识,尤其表达交流上“分点式”到“组织化”的答题为我指点了迷津。

  培训虽已结束,但于我来讲学习专研才刚刚开始。只有不断专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落实课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达到真正育人的目标。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六】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七】

  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八】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个人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例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news/1653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