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

时间:2022-07-18 11:05:2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一】

  春日的阳光里,山野泛青,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农村公路连接村庄农户、通达产业园区,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勃勃生机。

  长久以来,农村公路都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一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不仅关乎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更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础”。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让广大农民充满着对于幸福生活的无限希望。

  脱贫致富 产业因路而兴

  四月,是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春耕最忙碌的时节,在安远县孔田镇上寨村高标准农田里,翻耕机隆隆作响,为田地“舒筋活络”。不远处,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和家人朋友一起观风景、挖野菜,享受这难得的农趣。

  看着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曾经贫穷落后的安远县能有这番光景。“以前我们这路不好走,骑自行车都容易栽跟头,农产品也不好往外卖,自从路修到了家门口,不光卖农货方便了,还有许多城里人来我们这儿观光旅游!”谈起自己生活的改变,安远县孔田镇村民李晓亮指着门前新修的柏油路高兴地说。

  据悉,在2012年以前,安远县曾是全江西省唯一一个没有国道、没有高速、没有铁路的“三无县”。十年来,作为交通运输部的对口支援县,安远县的农村公路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交通面貌焕然一新,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成为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仅加快了本地产业资源开发,更给群众带来了致富的新希望。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曾经深受风沙、盐碱和内涝困扰,交通基础设施也十分薄弱。近年来,兰考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龙头,加快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集镇到乡村、从干线公路到偏远村道,一条条“畅、洁、美、安”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串联起了兰考乡村风景线。

  “便捷的交通、优质的环境吸引了15家上市企业入驻兰考,现代家居、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特色产业体系覆盖城乡,38万亩‘兰考新三宝’蜜瓜、红薯、花生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家居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兰考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的交通路网打通了城乡贯通的“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水系灵动秀丽。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由2012年底的368万公里增长至438万公里,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惠及5亿多农民群众。

  “农村公路的建设,对改善人民群众日常出行和创收增收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指出,“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部门要深刻认识促进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对农村公路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二】

  一条好路,三分建、七分养。“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修路难,路修好后的管理养护更难,养护好农村公路,成为道路维护的重中之重。

  如今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宽阔平坦的公路将村庄连缀成片,美景美境尽收眼底,出门水泥路、抬腿就上车,已成为村民的日常。但就在几年前,由于临水临崖,出行一直是遂川县山区百姓挥之不去的痛。

  53岁的巫启伟和妻子都是遂川县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养路工,不论风吹日晒还是刮风下雨,他们每天早上7点半都会准时出现在自己负责的路段,对道路进行简单的养护。

  作为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广大农民对路有着特殊感情,在神州大地上,像巫启伟这样爱路、护路、养路的百姓还有很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设置农村公路就业岗位超76.3万个,平均年收入达1.3万元,吸收脱贫户超37.8万人,其中公益性岗位超30.5万个,平均年收入约0.9万元,吸收脱贫户超24.2万人,全国农村公路就业岗位县域覆盖率达80.09%。

  “农村公路为农村、特别是曾经的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护路员们把家门口的路清扫干净,在养好出行‘最先一公里’的同时,还能有稳定收入、照顾家庭,显著提升了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正是在这多种养护和管理下,我国农村公路列养率由2012年底的96.8%提升至2020年底的98.9%,优良中等路率由77.5%提升至87.5%,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我们将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李小鹏指出,交通运输部门将在有序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老旧公路改造和窄路及路面加宽改造等工程的同时,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健全养护长效机制,巩固拓展通客车的成果,让“四好农村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三】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所言,随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招。

  当时间回溯至10年前,彼时的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尽管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非易事,但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正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及改革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也正因如此,十八大以来,中共进一步展示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雄心。2013年,亮出“总目标”和“总路线图”。随后在中央最高层面设立专门的改革机构,习近平亲自挂帅,尤其重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这场深刻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均前所未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体制支撑和保障。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共通过连续作为,为新阶段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把脉定调。在外界看来,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歇。 ( wWw.BsMz.nEt 转载请注明 )。

  不断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中共治国理政的一道“加试题”。在抗疫大考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答卷”的底色。保障生命健康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这也是中国面对疫情冲击始终秉持的价值标尺。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一个个感人细节,诠释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从要求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到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不断优化诊疗方案,一件件生动事实彰显直面大考的使命担当。

  历史总是在特殊时刻更能给人以启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中国过去10年发展最显著的逻辑主线。在新征程上,这也将继续成为中国未来始终锚定的目标。而这一决心或许用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的话概括最为确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向外界清晰阐明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如今,当踏上新的征程,中国未来的发展又将以何为目标,再度吸引海内外关注。这一答案或许正蕴含在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中。人们不难发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刻画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的清晰脉络,也将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维度。

  实现小康是中华民族持续千年的接力,也是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期待。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也成为外界熟知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如此强调。在2012年底,当时中国近1亿贫困人口的现状,成为实现小康梦想难啃的“硬骨头”。为此,中共发起了一场长达8年、向贫困宣战的“战役”。十八大以来,中国实现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当百年大党与千年小康相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五】

  汇聚多年甲骨研究成果,集原文、释文和甲骨字典于一体的“殷墟甲骨文数据库”近日上线,很好地解决了甲骨成果分散的难题。

  过去,甲骨文研究者要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埋首,一片一片缀合甲骨碎片。如今,甲骨文研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全新技术手段,开启了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近3年来,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和提炼蕴含在甲骨文等古文字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支持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岳麓书院藏秦简》等一系列成果陆续推出。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说:“珍惜先人遗产,光大汉字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汉字既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201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旨在梳理这些思想文化术语,并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设立8年以来,工程整理译写了900余条术语词条、出版了四大系列图书、向28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输出32个语种版权、建成5个开放的思想术语数据服务平台,在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弘扬、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字到词再到语言,语言文字事业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5年,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这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语保工程一期历经5年,已经完成1712个点的语言资源调查采集,调查范围涵盖全国所有省区市的123个语种和全部汉语方言,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库和展示平台。“这些语料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迭代性,是无价之宝。”语保工程首席专家曹志耘说。

  语言文字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的事业,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语言文字事业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在奋力开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六】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七】

  中国汉字拥有着6000年的历史,实属中国传统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变迁,互联网时代逐渐渗透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们也渐渐不了解这一美妙的文字,不关注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考古学家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可能这就是我们文化的开端。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如今人们都使用手机打字,不仅使人们的汉字量大大减少,还不理解汉字的真正韵味。网络用语的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简易文字代替了原有的文字如:“蓝瘦香菇”它的本意是指“难受的想哭”。其实这些网络用语大多数是因为在打字时不小心打错或音节相似发音相意的意思。

  学生们的语文功底也越来越浅薄,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逐渐淡薄。仅凭在学校里学的,在名著中看到知识,怎么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文字也即将失传。相信在不久,就会有更多有历史意义的文字失传或流失。

  无法想象在未来人们都不在使用古人留给我们充溢这智慧的结晶——汉字,而是都在使用网络用语。

  而我们中学生,现在应该做的是放下电子设备,拿出一本书。在寂静的夜里,轻轻的翻阅它,领悟更多我们从未知道的知识或感兴趣的知识。

  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字里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一本知识齐全的书中学会更多的道理;一座文化古城里充满了文字的韵味。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八】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了无数代人的人格。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优秀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曾一度被国人忽略和轻视,看着文化灵脉日渐微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难道无动于衷吗?我想,但凡有文化担当的人一定会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

  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启迪子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是中华民族的跟,博大精深,传承文明,永屹世林。

  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无价瑰宝。汉子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像一座采不完的宝藏,它是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精神纽带,系着十三亿的中国心。如此优秀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从“蒹葭苍苍”的(诗经)到(春秋),从《离骚》到《诗经》,从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光辉夺目;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如此灿烂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是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始终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支撑我们民族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文化开启对美的感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优秀文化制成的民族注定是缺乏信仰的族群。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力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真正的国人灵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努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主题征文优质范本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news/2443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