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刻意学习读后感2500字

时间:2019-05-15 07:32:27 网站:公文素材库

点击查看更多:《刻意学习》读后感

《刻意学习》一书由Scalers所著,教我们如何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个人成长的问题,对于成长路上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书籍,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刻意学习读后感2500字。

    清晨,天微微亮。床边的手机闹铃开始疯狂的振动,持续的振动深入灵魂,像一位不速之客闯进我的梦里,睡眼惺忪的我极不情愿的半睁双眼,顺着铃声的方向,挣扎着关掉闹钟,然后继续缩回温暖而舒适的被窝……

    上面这个场景,几乎就是我最近一年中每个早上的情景再现,尽管已经换过四处住所,可是每天早上的情境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之前读了李笑来老师的《与时间做朋友》、《财富自由之路》,有过一小段时间的改变,那段时间,我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我开始拿着本子,学习柳比歇夫,将自己的时间消耗,精确的记录下来,可是好景不长,受工作还有自己深入骨髓的惰性病毒的影响,在坚持了一个月以后,我又被打回了原型。为此,我有过懊恼,甚至悔恨。每晚睡前,我都信誓旦旦的计划着明天的一切,我要早起,然后开始健身、读书、写作、吃早餐……可是,每到第二天早上,当我的脑袋探出被窝,寒风刺骨,懒虫入脑,惰性还是战胜了理性。常常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等到意识完全苏醒,又开始埋怨,乃至痛恨自己的懈怠和懒惰。就这样,我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每天都在悔恨交加中度过,一边蹉跎着光阴,一边慨叹时光飞逝……

    就在前不久,我读到了一本名为《刻意学习》的书,里面的诸多观点,就像一把把利剑,把一直困扰深深困扰我的那些问题,逐个给刺破了。前面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主要有三大方面:

    1.起床困难,没法坚持早起;

    2.憎恶领导,进而厌倦工作;

    3.对学习和工作深感焦虑,不知道该如何精进。

    针对第一个问题,书中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人从25岁持续不断的工作到65岁,那么有40年的时间,看上去挺漫长,可是去掉睡觉、吃饭、休闲、交通等等时间消耗,最后真正能为我们所掌控和利用的时间,不到5年。我想了想,如果像我这样每天还赖床的话,连5年都没有,顶多3年。虽然我已经学会了接受自己做个平凡之人,可是我并不甘于平庸。这句话看上去好像在玩儿文字游戏,可是一字之差,生命的质量,却有着天差地别,平凡意味着看清自己的位置,接纳自己起点低,无背景的现实处境。但平庸则意味着我主动划入深渊,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偷懒。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一个人,尤其是男生,如果年纪轻轻,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生的后半程,注定是又老又贫又穷。一想到这儿,现在每晚不管几点睡,早上的闹钟一响,稍微犹豫,挣扎一会儿,我就会立马起床,因为叫醒我的不再是闹钟,而是对于走向平庸的抗拒。

    针对厌恶甚至憎恨领导这个点,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其实是一个人无能的时候,为自己找理由开脱的表现。当然,书中并没有直接针对这个问题而展开论述。书中其实主要是讨论大学生听课与否的问题,只是看完那篇文章,我觉得刚好可以迁移到我的工作中来。大学时代,我们常常以老师不行,或者某某老师的课比较水,而借故不听讲,甚至逃课。我们老觉得这不行,那不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不行。老师水平再不济,能站到那个地方,也是有几把刷子的。当然,还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当年没认真学,才考到了现在的这所学校,有些课即使不认真听,期末照样可以考过。事实上,我自己就是这样一种学生。一边追忆曾经的风光,一边逃避当下的生活。书中指出,如果真有本事,你倒是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啊,或者在大学里认真学习,考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啊。只知道吐槽,而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那就是一个人无能的体现。

    再说回工作,正是因为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一遇到老师不行就逃课的情况,以至于养成了一种坏习惯,进而到了职场,把这种毛病也带到了工作当中,无可否认,老师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工作中的领导也有好有差,可是这都不是我们不听课,不努力工作的借口。放弃学习,放弃工作,真正蒙受损失的还是我们自己。你不听课,老师并不会因此觉得遗憾,但可惜你失去了构建自己完整的学习认知体系的机会。你不努力工作,上司也不会因此被炒,反而是你的不作为,被大家看在了眼里,一旦哪天公司不景气,第一个失业的就是你。

    王小波说,世界上最无能的表现就是生气。以前看到这句话只是觉得很有道理,现在我才深刻领悟背后的内涵。生气的人,往往被自己的情绪左右,进而意气用事,做出的决定,很多时候其实是毫无理智的。一滴污水掉进海里,这是常有的事情,我们应该关心的是整片大海的风景,而不是只盯着那滴污水。为了一滴污水,而放弃欣赏整片大海的风景,不值得。

    最后,我想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书中关于学习的见解。这半年来,有关学习方面的书籍,我真没少看。上半年读了《精进》、《好好学习》、《请停止无效努力》、《财富自由之路》还有《和时间做朋友》。事实上,并不是《刻意学习》写得比其他几本更好。只是他们为我读《刻意学习》时的顿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努力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就半途而废。按照这本书的解释,这是现代人追求强及时反馈的后果,所谓强及时反馈的意思是指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渴望立马看到效果,有所回应,而且越快越好。理解了这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沉迷于游戏当中;很多人减肥减到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很多家长送孩子去补课,三天两头问有没有用。其实看上去三件不相关的事情,背后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急功近利。减肥和学习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投入的过程。而游戏就不一样,拿着武器,奔赴战场,瞄准目标,只要你一开枪,立马就会得到回应。那种及时反馈的感觉就像抽大烟一样爽,而且随玩随爽。可是减肥和学习就不是这样,尤其是学习,整个过程就像修筑水坝,修建之初,你得持续不断地向里面扔石头,当石头累积到一定量时,才会初见端倪。等石头终于露出了水面,我们才能真正在上面施工,在上面修路搭桥。可是由于人类的急性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在石子还没有露出水面以前就已经放弃了。学习也是如此,前面的积淀,在短期内未必有用,因为真正要看到效果,得等到你建构起一整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和框架。

    此外,关于学习,我觉得里面最重要的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持续学习。因为对强及时反馈的热切渴望,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巴不得一蹴而就,一飞冲天。于是,我们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想着先如何打好基础,而是还没开始干之前,就去寻找各种捷径和干货。书中总结到,世界上如果真正什么好的学习秘籍,那就是四个字,持续学习。而且是刻意地持续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真正的学习,应该和我们平日里吃饭喝水一样平常,学习是一种习惯。既然如此,那么学习就不应该间断,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投入。找准了方向,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根据当下的反馈,调整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强度,这才是学习之道。深谙此道的李笑来老师,也谈到了类似的观点。那就是他的学习成长指数图。那张图,是一张经济学上有关复利的图,指数图的前半部分平稳而光滑,增势极缓。可是一过了某个节点,后面增势陡峭,直耸云天。我自己的理解是,这很像中学时代物理老师常讲的一句话——量变引起质变。雪崩发生的刹那,最后落下的那片雪花看似罪责深重,其实没有哪一片雪花真正的无辜。因为前面积累的每一片雪花,最终都会和其他雪花裹成雪球,势如破竹的滚下山坡去。那微妙的一瞬间,不过就是指数图上的那个节点,刚好在那一刻达到了临界,然后终于爆发了。

    以上种种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种进步来自偶然,许多看似毫无来由的爆发,都是只是默默累积的结果。当然不是所有积累都有效,必须持续有效的积累才算数。

    这仿佛应了一句老话: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点击查看更多:《刻意学习》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刻意学习读后感25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132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