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雨》是一部来自美韩国的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很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一
韩国电影,林子不大,却什么鸟都有。
《史记》记载,淳于髡激楚王,国中有只大鸟,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是啥鸟不?楚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自《辩护人》一鸣惊人后,鲜有导演杨宇硕消息。悠悠四载,影迷等得心焦,以为经典可一不可再,谁料,临近二零一八,宇硕归来,又磨出一部猛片——《铁雨》。
《辩护人》以韩国总统卢武铉为原型,充满正义感的律师,直面强权,捍卫宪法,尚有几分理想主义色彩。新片《铁雨》,则更进一步,借着朝核危机的宏大叙事,彻底撕开朝韩两国内政外交的伤疤。
《铁雨》改编自漫画《Steel rain》,虽是虚构,但时代背景一看即知,旧王(金正日)去世,新主不稳,人心浮动,高层哗变。电影中被刺杀的一号,虽未曾露脸,但看体型,是正恩无疑。
虚构的剧情,揭露出南北韩的真实处境:南韩和北韩,一个发达一个落后,一个集权一个民主,似乎有高有低,其实是难兄难弟。
朝鲜挟核武自重,动不动就撂狠话,感觉挺凶猛,其实是色厉内荏,得看老大哥(中国)脸色。至于南韩,甭管经济多么发达,若无美国爸爸坐镇,面对穷兵黩武的把兄弟朝鲜,上街买个泡菜都得提心吊胆。
电影中,美韩两国领导人开视频会议,瘦小文弱的韩国总统跟虎背熊腰的美国总统形成强烈反差。二人有了分歧,韩总统虽心不甘情不愿,一脸便秘表情,但最后还是得唯山姆大叔马首是瞻。同样,朝鲜发动政变的强人,不惧美国的威胁,将核弹头瞄准日本,说开战就开战,但中国一个电话过来,立马就怂了。
俩孩子打架,只要身后的家长没发话,一般出不了大事。所谓朝核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不过是水杯里的风暴。
虽然形势比人强,但无论韩国人还是朝鲜人,都还算“有种”。抛去意识形态的差异,他们的民族主义精神大同小异,提到宿敌日本时,态度都一样激烈。
《铁雨》的主角,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顾问郭哲宇,一个喜欢吃汉堡薯条的油腻胖子,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时,讲出一番妙论:朝鲜半岛被日人占领三十六载,取得独立后,韩国的回应,是从工业技术上试图追赶和超越,而朝鲜的策略,则是研发出能够重创日本的核武器。
全片最启人深思的一句话,出自郭哲宇之口:百姓不因国家的分裂而痛苦,给百姓带去更深痛苦的,是那些把分裂当作政治手段的野心家。
确实,除了统治者为维持政权蓄意制造的仇恨,韩朝两国人民,本是一水同胞,哪有那么多解不开的小疙瘩?
来自韩国的人民公仆郭哲宇和来自朝鲜的大内高手严铁友就是南北韩血浓于水的缩影。
二人的对手戏,演得温情脉脉。严铁友的女儿,是GD的歌迷,当郭哲宇在车上放GD歌曲,并跟着节奏扭动身体时,严铁友一脸懵逼,这特么就是世界级的歌?当严铁友说朝鲜把密道挖到了首尔时,郭哲宇调侃道,你们大概是吃田鼠长大的吧,不然怎么能挖出那么深的地道,等以后统一了,地铁都归你们修。
郭哲宇跟严铁友约定,待南北韩统一后,两人定居在一个城区,没事儿就喝二两烧酒,扯扯淡。
可惜,意识形态既是虚幻的薄雾,也是难以穿越的铁幕,个人之间的温情脉脉,在嗜血的国家机器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最后,为解决核危机,严铁友赌上性命,当初的约定,转眼成泡影。
即便是最自我的个人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个人的命运跟国家的兴衰是分不开的。朝鲜和韩国的处境,类似春秋战国时代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朝秦暮楚,首鼠两端。
《铁雨》虽说虚构,却分明是现实,党同伐异,弱肉强食,自古及今,未曾变也。《铁雨》所刻画的,并非流于表面的史实,而是南北韩纷争的内在逻辑。
朝鲜有句古谚,鲸鱼打架,殃及小虾。
在朝鲜战争后的头几年,韩国总统李承晚嘴里喋喋不休念叨的,就是这句话。
日本战败后,朝鲜迎来独立机会,奈何人心不齐,南北有别。南有李承晚,北有金日成, 这两位猛人,谁也不让谁,都想要一统河山。
先说李承晚,这位老兄人如其名,当真是大器晚成。
早在1919年,四十四岁的李承晚,就被一帮朝鲜民族主义者选为总统。有总统名衔傍身,李承晚兴奋不已,立即申请护照,准备出席巴黎和会。谁承想,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觉得他有名无实,愣是连大门都没让进。
吃了闭门羹后,李承晚长期消沉,直到二战后才再度活跃,而这次东山再起,得到了美国大力支持。
美国之所以支持李承晚,跟他的基督徒身份不无关系。自从基督徒蒋某石一败涂地后,美国舆论对蒋的支持,就一股脑儿地转移到了李的身上。1948年,在美国支持下,李承晚再次当选总统,于8月15日宣布成立大韩民国。此时的他,已是年过七十的老人。
再说金日成。
金日成比李承晚小三十七岁,一生头衔之多,现实世界鲜有匹敌。
金日成的头衔包括但不限于:伟大领袖、天赐大将军、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家、我们星球的卫士、众神之神、弹无虚发的大浦洞神枪手、世界伟大歌剧的缔造者、彻底的高尔夫球高手、拥有百科全书一样丰富知识的哲学巨人、艺术和建筑大师、人类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人类智慧的化身……
由此可见,李承晚和金日成这二位,都各怀绝技,绝非省油的灯。但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他们脚下这片不甚宽广的土地,决定了他们不尴不尬的高度。
在美国和苏联眼中,“北境之王”金日成和“南霸天”李承晚都不过是小虾米。
鲸鱼打架,会殃及小虾,反过来,小虾打架,有时候也会找鲸鱼助拳。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提到,朝战爆发前,众神之神金日成曾“屈尊”造访斯大林,告诉他,北朝鲜人想用刀尖捅一下南朝鲜。斯大林说,具体什么时候捅,怎么捅,你得给个具体方案。几个月后,金日成二进宫,拍着胸脯说,能在短期内干掉李承晚。
在和南朝鲜兵戎相见之前,众神之神金日成除了拜访斯大林,还拜访了毛泽东。
而大器晚成的李承晚,也做了类似的事情。有一次,李承晚在青瓦台招待美国大使,跟大使推杯换盏,说他的小伙子们刚刚占领了三八线以北的海州。
于是,朝韩这两只小虾,连同中美苏三只鲸鱼,一通乱战,各有胜负,这就是历史上的朝鲜战争。当然,小虾有心,鲸鱼也不傻,都牵扯着各自利益呢。
决定朝鲜战争结果的,不是韩国和朝鲜,而是中国、苏联以及美国。最后的结果,看似是平局,其实是美国输了,此间千头万绪,只表一二。
美国第一个失误,是错用了麦克阿瑟。
在约瑟夫·古尔登所著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中,透露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个精神病患者。麦克阿瑟有个怪癖,在无数夜晚,他都把好友戴维斯叫到起居室,当着他的面,掏出一把上膛的左轮手枪,祥林嫂一般,诉说自己不配获得现在的位置和荣耀。他只是为了母亲的期许,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他害怕遭遇不可跨越的障碍,然后一落千丈,遗臭万年,为了让心灵获得片刻宁静,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美国第二个失误,是他们不懂毛泽东。
抗美援朝的战术,大抵遵循毛泽东的军事策略。而毛泽东的方法论,可归纳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种战术,由实战经验得来,自产自销,不被西点军校那种科班认可,却在非正规战争的史册上暴得大名。
在当时,美军和情报系统,对毛泽东这套哲学所知甚少。据非正规战争专家爱德华·卡兹巴赫说,毛泽东的军事论著,在全世界共产党国家都流传颇广,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到达美国军方手中。事实上,除了一些零星的小册子,毛的著作在美国根本无处寻觅,包括国会图书馆。
在朝鲜战争后期,美国不但占不着什么便宜,反而因旷日持久的战争,闹得国内怨声载道。最后只得以核武器作为威慑,提出休战谈判。
可以这么说,若没有原子弹做筹码,朝鲜很可能已经统一了,这是后来北韩政府一意孤行研发原子弹的根源。他们当然错了,美国的强大,并不是因为原子弹。
电影《铁雨》结尾,郭哲宇说,将北朝鲜的核弹分我们一半吧,只有这样,战争一旦爆发,南北朝鲜就会全部毁灭。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我们必将开启和平时代。
这段独白,让我想到罗素的一番话: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恐怖平衡将被打破,再没有人会遵守禁核约定,投入战争的每一方,都会大量制造氢弹和原子弹。而一场动用原子弹和氢弹的战争,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我们作为地球人的一员,要么选择活在一起,要么选择共同死去。
在核弹面前,所有的鲸鱼加起来,都只是虾米。
二
2017年韩影继续发力,又诞生了一大堆力作,特别是历史方面的。包括之前写过的《南汉山城》(【影评】《南汉山城》:那年冬天大雪纷飞,寒冷无比),也包括在豆瓣上找不到条目的《出租车司机》和《挖掘机》。
对这些电影的评价,其实是次要的;因为很多时候,拍出来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这次要说的《铁雨》也是如此。
《铁雨》虽然不是历史题材,但它的故事却与东北亚的历史与现实息息相关——它令人信服地虚构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朝核危机。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故事的缘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完这段决定要不要看全片,因为余下的评论最好看过全片再来看。
故事背景
某年的圣诞节前夕,朝鲜半岛上的南北两个国家都处于某种微妙的临界点上。
朝鲜,平安南道,平城。一个不起眼的菜市场里,身患绝症的前侦察总局特工严铁友(郑雨盛 饰)意外受到总局长李泰翰的亲自拜访,受命铲除即将发动政变的叛徒。
三八线以南,韩国,首尔。青瓦台外交安全部首席郭哲宇(郭度沅 饰),一边带着从前妻那里接来的孩子吃饭,一边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此时的韩国正处于新旧总统交接期,他不但工作繁忙,还要忍受上司的欺压。郭哲宇在一次与中国国家安全部韩国总负责人李红章交换情报时,意外得知朝鲜即将发生大规模肃清行动——这种事情在朝鲜并不算稀奇,所以尽管他觉得此事相当棘手,却仍未意识到,这正是大风起前的青萍之末。
严铁友得到指示,中国企业即将进驻朝鲜开城工业园区,而最后一个叛徒、护卫总局长朴光东将出现在开工仪式上,他奉命在仪式上将之暗杀。不料,仪式当日,朴光东没有出现,来的反而是最高领袖(你懂得),他在东北亚地区各情报机关的代号是:1号领导人。正当严铁友困惑之际,开城工业园区竟然遭到驻韩美军集束炸弹的轰炸,紧接着一伙儿不明身份的朝鲜军人突然发动地面攻击,中朝官兵、平民均死伤惨重。
朴光东随即在朝鲜内部发动大规模清洗,李泰翰仓皇逃走。严铁友带着生命垂危的1号领导人混在逃出开城的中国车队中,南下韩国避难。
朝鲜内部权力斗争尚未平息,朴光东又因开城事件向美韩宣战。美朝两国均手握核武器互相威胁,意欲先发制人;朝鲜在三八线集结地面部队,作势南下;美日空军在日本北海道上空展开军事行动,日本海军“宙斯盾”驱逐舰开入日本海;中国对美日强硬表态,以非军事手段暗中介入。朝鲜半岛再次成为大国角力的角斗场,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风暴中心的韩国,新旧两位总统也对事件的解决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使韩国在危机中处于不利地位。严铁友和郭哲宇发现,他们这两个互不信任的人不得不联手,既要保护1号领导人的安全,又要找出开城事件及朝鲜内乱的幕后黑手,化解这场半岛核危机。
评论
《铁雨》脑洞极大,不过韩国电影一贯如此。而且它是韩国电影中非常常见的南北题材——这已经快成韩国电影中的一大流派了,其在韩国的地位大致可以等同于中国影视中的国共题材。这些题材的特点十分明显:通常都有两个(男)主角,阵营对立,势均力敌,都为了整个民族的福祉而奋斗,但历史的命运却安排他们走上不同的道路。
相对来说,韩国电影在这类题材的风格处理上要更多变一些,比如它会有喜剧元素——同是2017年的电影《共助》就是讲南北两个主角联手查案,一路笑料百出的故事。很娱乐,不过也仅此而已了。所以当我看到《铁雨》的故事梗概——南北两个主角联手解决朝核危机——我是抱着看娱乐片的心态的,只要不要搞出徒手拆核弹、单人灭一团这种桥段就可以。
但没想到的是,《铁雨》虚构出的朝核危机,竟然是一个相当严肃的故事。其严肃性可能不会少于基于真实历史的《南汉山城》。《铁雨》虽然有两个男主角,但它其实是一个群戏,它充分展现了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复杂性,中美日朝韩各方势力都得以粉墨登场;它也充分地展现了朝鲜半岛局势的脆弱性,而朝鲜就是其中最脆弱的一环,其政治不确定性极高。故事就从朝鲜内部的一场肃清与反肃清政变的权力斗争开始,猛然如癌细胞般扩散。任何一点点不理智的行为都会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瞬间席卷所有的利益相关方。
除了现实政治,电影也加入了动作、谍战、悬疑和惊悚元素来调剂。各方的博弈本就乱套,而棋手的真容则始终隐藏于黑暗之中,观众一直被误导。这给电影增加了相当的可看性,具体表现就是看第一遍下来你很难搞懂整个故事线,二刷还是很必要的。譬如整个危机的导火索开城事件,很可能看完全片之后还要细细思索一番,才能确定它的前因后果。
电影的第三个特点是有很多现实讽刺与幽默。电影对1号领导人这个现实中存在的角色进行了留白处理,从头到尾没有拍正脸。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调侃。比如在开城受重伤的他被拖上一辆中企面包车,车上堆满了可爱的熊猫公仔,还被用来给他止血。
进入韩国,1号领导人被慌不择路的严铁友带到妇产科抢救。医生拍着1号领导人的大肚子表示除非肚子里面是孩子否则她无能为力,1号领导人的大肚子还随着她的拍动一颤一颤,竟有意外的萌感。
电影对东北亚的政治和社会现实进行了各种讽刺,可以说是四处开炮:韩国普通民众对半岛政治一知半解,不但把朝鲜1号领导人叫成总统,而且在核危机爆发后也漠不关心;韩美同盟非常靠不住,美国不但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韩国,甚至还会为了日本的利益牺牲韩国;而中国竟然大概是整部电影中形象最正面的一方,虽然有自己的利益,但诉求合理、手段正当,电影对中国实用主义外交策略的刻画也算中肯。
电影甚至还从中国的角度反思了一下韩国:当郭哲宇请求中国国家安全部的朝鲜族官员从同胞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对方首先批评了韩国对待朝鲜族的态度:
有钱就是侨胞,没钱就是外国人。
然后又表示:
我虽然是朝鲜族,但我百分百是个中国人。
比起其他韩国电影如《黄海》中的中国朝鲜族的形象,《铁雨》中的中国朝鲜族形象确实好太多了;而且《铁雨》似乎也对中国朝鲜族缺乏朝鲜半岛民族认知这件事,进行了自我反思。毕竟,朝鲜半岛南北对立到那种程度,双方仍然具有共同的民族认知,而中国的朝鲜族竟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可能在一些韩国人看来是不可思异的事情。(题外话:在我看来,韩国人大可不必如此,至少朝韩双方还认同彼此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台海两岸的局面,比这要恶劣多了。)
说到民族主义,这是韩国南北题材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通常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南北分裂是由于朝鲜半岛一直是大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角斗场,朝鲜半岛上的政治势力永远只能是大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代理人。对于这一点,电影中有一句台词:
分裂国家的百姓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分裂,而是因为那些把分裂当作政治手段的人。
这句话明指电影中的朝鲜高官,暗地里恐怕也指涉半岛外的大国,甚至是1号领导人。
类似的主题在《南汉山城》中也多有体现,朝鲜王国如一叶扁舟,夹在明清巨浪之间。自己的命运由不得自己,可以说是朝鲜半岛几百年来的一个永恒的悲剧。
第二个层次才说到南北人民同宗同源,血浓于水。如前所说,比起台海两岸,三八线两侧的人们是切实地相信彼此应该属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铁雨》的片名,首先是指核战爆发之后的场景似“铁如雨下”,其次还与两位男主角的名字发音相同,以此寓意分裂的国家归为统一。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铁雨》明显顺应了新当选总统文在寅的对朝友好政策。片中主张和平解决半岛核危机的新任总统称自己3次参选、2次大选,无疑是在影射文在寅。2000年金大中访朝,韩国拍出了《共同警备区》;2017年文在寅当选,韩国拍出了《铁雨》。在众多的南北题材中,这两部电影既没有把背景设定在50年代的朝鲜战场(《太极旗飘扬》、《高地战》),也没有抱着娱乐观众的目的来拍南北题材(《共助》、《柏林》),而是以严肃的态度探讨了当下的南北现实。
不过,比起《共同警备区》文艺地表现南北分裂的哀伤,《铁雨》则提出韩国应以强硬手段通过掌握核武器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仅是韩国的命运,更是朝鲜半岛的命运;不仅确保南北和平,而且要南北联合谋求国际地位。
这大概是这部电影最敢想敢说的地方。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这样做了也不会有想要的结果——但半岛这乱摊子,谁真的敢说自己就看穿了一切呢?
相比之下,这部电影的那些槽点,如常用的绝症梗,以及来自朝鲜的英雄总是要在韩国人的敬意中去送死,反而倒不那么引人注目了。作为中国人,我对《铁雨》中的分裂之苦感同身受,但同时也对一个统一的、拥核的朝鲜半岛感到心惊肉跳。
情节解析
由于电影线索、人物纷杂,所以这一部分主要对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进行解读,厘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注意,本部分重度剧透,请看完电影再来阅读。
1、开城事件的表象与真相
开城事件绝对是全片的第一个爆点,完全把高潮拉了起来。但为了保持悬疑的氛围,为了达到日后的反转,电影在这里释放了许多烟雾弹。
在一开始,观众通过主角严铁友的耳朵,听信了侦察总局长李泰翰的一面之词:国家安全保卫部部长金斗源、护卫总局长朴光东预谋政变,需要铲除;但另一方面,很容易被观众忽视的信息是,另一位主角郭哲宇也从中国国家安全部收到消息,朝鲜即将发生肃清行动。
政变与肃清,指的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自下而上的,后者是自上而下的。很显然,李泰翰、朴光东,双方各居其一。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显得朴光东似乎是政变的一方:就在严铁友欲在开城狙杀朴光东时,朴光东下令行动。紧接着他下令的,是两段平行剪辑的行动,第一段行动是一股朝鲜军人伪装成韩国军人,劫持了驻韩美军MLRS多管火箭系统,向开城发射了集束炸弹,炸伤了1号领导人;第二段行动是一批朝鲜军人袭杀人民武装相、总参谋长、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等高官——注意,这些都是军队职位,包括李泰翰的侦察总局长也一样。而李泰翰听闻朴光东没有到开城而是在平壤,大惊失色,慌忙出逃。接下来第三段行动不太引人注意:一伙朝鲜军人在开城发动了地面攻击,目标正是1号领导人。
通过李泰翰的一面之词和集聚欺骗性的剪辑,电影完美地让观众相信,朴光东就是发动政变的一方,而李泰翰是要为了国家肃清他。
如果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事实就是如此。无论谁是哪一方,这套逻辑都是自洽的。关键证据出现的那一刻,就是来韩国交涉1号领导人问题的竟然是朴光东,这让深陷原来逻辑的严、郭还有广大观众一脸懵逼。
于是郭哲宇才反思道:当年韩国的政变都是军队发动的;中国国家安全部的韩国总负责人李红章也提点他说:1号领导人握有核武器并残杀军队人员,与军队早已势同水火。这样一切才真相大白——朴光东才是按照1号领导人的指示进行肃清的那一方,其目标正是以李泰翰为首的军队势力;而后者为了防止被肃清,发动政变,攻击了开城。
李泰翰攻击开城的本意是两点:杀死朴光东(还有严铁友);挑起半岛战争,不仅提高军队威信,而且顺便能统一半岛(他还是很有理想的)。不料阴差阳错之下,朴光东没炸着,把1号领导人给炸了,那就一不做二不休,推翻这个家族王朝。李泰翰在片尾表示了他对1号领导人的不满:他杀了太多军队人员,而且只把核武器作为权斗工具不肯南下统一。后面的情节中,李泰翰还派人不断刺杀1号领导人,这一批人就是在开城发动地面攻击的朝鲜军人。
至于开城事件对朴光东的影响是,他并不清楚其中的阴谋,但顺便向美韩宣战是没错的,这样可以将军队拖在三八线附近,远离平壤,他便可借此在平壤镇压军队的叛乱。这招本可奏效,无奈对1号领导人的忠心害死了他,导致平壤和核武器都落入李泰翰手中。
还有一些小的线索可以印证上述结论:开城遇袭后,中国驻朝大使在南下时被朝鲜守军堵住,他用汉语给某个朝鲜高官打了电话,以切断输油管线相威胁,让其令守军放行;而朴光东后来给中国打电话寻求支持时,说的也是汉语,所以大概就是大使给他打的电话。
2、日本海核爆背后的五国角力
日本海核爆堪称全片高潮。电影通过一系列非常凌厉的剪辑,在半岛五方之间来回切换,营造出非常强烈的紧迫感。
日本海核爆的起因要追溯到开城事件结束后的朝鲜宣战,美国极力劝说韩国同意美国发动核打击,先发制人,并且得到了即将卸任的总统的首肯。于是美国的B-52轰炸机从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起飞,直扑朝鲜半岛。在日本北海道上空,日本战机为其护航。
而中国对此极为愤怒,李红章对郭哲宇说:核爆将使中国不得不扛起朝鲜,这会分散许多力量,这正是美日所希望的。所以中国一面严令刚夺取政权的李泰翰取消宣战,一面通过位于黑龙江的X波段雷达,将拦截美国核弹的坐标发给了李泰翰。
美国B-52轰炸机发射了带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目标是平壤、元山、南浦、海州四城;朝鲜则发射了带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目标是日本海。日本海上空的美国空军预警机发现朝鲜核弹向日本方向飞行,意识到这可能是朝鲜用来拦截核弹的核弹(美军应该能够计算出核弹的落点并非日本本土),急忙将拦截朝鲜核弹的坐标通知了位于日本海上的日本“宙斯盾”驱逐舰,于是驱逐舰发射了导弹。如果朝鲜核弹被日本导弹成功拦截,将不会核爆,也就无法拦截美国核弹。这枚日本导弹可以说是用来拦截朝鲜用来拦截核弹的核弹的。这一团乱麻的表述某种程度上大概也寓意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朝鲜的弹道导弹要先进入太空释放弹头,再将弹头射回大气层。核弹头砸向拦截点,并在日本的拦截导弹将其拦截前就引爆了。核爆摧毁了日本的拦截导弹,释放出的强电磁脉冲使得美国的巡航导弹全部失灵,落入海中。美国的核击朝鲜计划就此失败。
3、本片最大反派及其终极目标
本片的最大反派,直接来看毫无疑问是李泰翰,全片只有他意图挑起朝鲜半岛的全面战争。
李泰翰的政治手腕相当灵活多变。在中国严令其取消宣战后,他一面放出取消宣战的消息安抚中国并麻痹美日韩,一面阳奉阴违地加紧了武装动员。
他佯攻韩国青瓦台,真实目标却是在接受治疗的1号领导人。当然这个刺杀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
日本海核爆后,他以核武器威胁日本,而比起韩国,美国更在意日本的安全。李泰翰借此四两拨千斤,令美日都退出了武装干涉。
接下来他开始执行朝鲜军方早就拟定好的最终计划:向韩国大田上空发射核弹,以其电磁脉冲瘫痪整个韩国的电力,韩军的高端装备均无法使用,25万朝鲜人民军趁此机会占领首尔,以驻韩美军和整个韩国相要挟,与美国谈判。
可惜的是,为了执行这一计划他必须要拿到1号领导人的手表,这也给了韩国人进行定点清除的机会,李泰翰及其代表的军队势力就此覆灭。
尽管本片的最大反派是李泰翰这一虚构的人物,但朝鲜半岛的诸多利益相关方都在其中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铁雨》,这个纯属虚构却异常真实的故事,道尽了朝鲜半岛的魔幻现实主义。
三
作为一名中国人,首先非常羡慕韩国的媒体自由度,不知道何时中国也能通过影视的方式阐述一些与政治、与国家相关的事实或者观点,影视媒体真的不应该只有娱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国家,对社会有一定影响,或批判、或揭露、或激励、或铭记等等,如果影视只能让我们笑而不思,那影视人真的也就只能沦为戏子了。
作为一名朝鲜族,我为夹缝中生存的同民族小国感到悲哀。好好的一个国家,被分割为两块。两边都用自己的方式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但着实身不由己。我第一次对韩朝统一有印象的电影是《高地战》,在之后有很多电影再说这个议题。但是都没有像《铁雨》这么直白,这么勇敢,这么细腻。整个过程,我感觉我看到的、听到的都不再是电影,而是一个小国无奈的呼声,一个民族无奈的呼声。
整个电影内容情节,我不想赘述,但其中一个镜头,面馆阿姨的寥寥数语自动自觉就让我思维发散‘国境线的那一边有我的亲人,有我的兄弟姐妹,我却无法得知他过的怎样,是否依然健在,有生之年能否再见他一面?’,何其悲哀。
四
把民族反思的主题浇灌融入商业黄金的内里,以此增加电影商业元素的成色,平衡影片的艺术性和票房价值,这已经成为韩国电影卖座又叫好的不二法则。
比如胖哥前期推荐的《南汉山城》,关注过去;
《王者》,刺穿现实。
胖哥已经不止一次的提出,内地电影急需打造出完整的,通用的,合乎电影逻辑和规则的故事模板,剧情套路。
不辜负影迷的观影期待,在安全的阀指内,努力提供新的刺激点,而不是靠着一次次的“意外”,或者运气,把票房黑马当做市场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韩国电影是套路的,他们精通如何建立叙事结构,聚焦剧中人物,使对白清晰可感而暗含锋芒。
他们懂得调配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和观众能够以一种自由和有秩序的方式做梦!
另外,韩国电影被诟病“用力过猛”,这是他们太在意剧情紧张感,他们期望剧情像打乒乓球一样,来来回回制造和释放紧张感。
民族自醒、叙事结构、人物中心、压迫感,是韩国电影的特质和票房法宝。
最近一部大片,《铁雨》,
再次使用了以上这些套路,却获得了韩国国内外影迷的一致认同。
《铁雨》导演是拍出现象级影片,催泪炸弹,票房十佳的杨宇硕,一部《辩护人》让他响彻国际,被中国影迷捧上了天。
《铁雨》的卡司也十分抢眼,郑雨盛和郭度沅出演片中双雄,一席绿叶保证了演技,为故事和剧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有着漫画基因的《铁雨》,最令人咂舌的地方还是在于其天马行空,脑洞吞银河的故事。
南北问题绝对是最容易搅动起韩国本土观众的猛药。
故事讲述北边发生了大规模的政治肃清,政变之后,连我们无比熟悉的1号人物都成为了阴谋家,民族主义狂徒的政治牺牲品。
严铁友(郑雨盛 饰)作为朝鲜特工,原本奉命刺杀一位高官,可意外目睹了这场阴谋,还阴差阳错的救出了差点被灭口的一号人物,并且机缘巧合的把朝鲜1号人物送去了韩国救治。
一路上,严铁友躲过重重追杀,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身患绝症的拖着陷入昏迷的将军,而他的生死将决定整个地区的稳定,核打击的威胁让整个世界陷入了恐慌。
另一边,韩国政治家郭哲宇 (郭度沅饰)利用前妻的医护人员身份,靠着敏感的政治嗅觉,接触到了陷入绝境的严铁友,并且成功救下了1号人物。
最为大胆诡异的一幕发生了,郭哲宇上司调侃他,居然活捉了1号大人物,这在近半个世纪的双方冲突以来,可谓前所未有。
《铁雨》的好戏这才换换拉开帷幕,那个巨大的故事鸿沟急速撕裂开来,让惊呆的观众动弹不得,心甘情愿的跌入故事构建的“万丈深渊”。
北方的野心家们,有着非常“宏伟”的野心,如何统一,片中有句台词做出了生动有趣的对比。
有学者身份郭哲宇,受到中国外交官频频邀请,希望他接受北大教授一职。
谈到统一,郭哲宇用经济发展和核威胁作为对比。
参照对象都是他们的邻居日本,韩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所以了可以媲美索尼的三星;
而北方大力发展核科技,那极有可能重演二战时期日本的悲剧,因为企图具有核能力,而最终被提前完成核能力的美国所彻底击败。
一个靠经济,一个靠武力,最终走向不言而喻。
《铁雨》中的北方野心家,混淆了真相,让1号人物成为宣战的借口,以此为自己动用核武器提供战争动机。
他们的计划大胆且周密,用核武器击溃韩国购买于美国大量电子武器,然后靠着挖了几十年的地道,让20万武装部队暗度陈仓,偷袭韩国,围剿美军,最终胁迫美国方面承认这次武装行动,完成统一夙愿。
面对核打击,整个东亚列国只能默认,片中,北方真的向日本发射了核攻击,不过被美国部署的那啥啥和日本的宙斯盾拦截。
整个剧情的上半场,是双雄主角如何保护1号人物,因为他的生死决定着局势最终的走向,他的身份和地位就着神权天授的象征性和唯一性。
而整部影片的下半场,世界观升级,我国、日本、美国、南北两国相继卷入了纷争中,从台词中,可以看到各国对于韩朝两国的态度,对北方的核能力也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地域争霸,权力制衡,让《铁雨》的紧张感始终不断,剧情压迫力源源不断,把人物推向了宿命的悲壮结局。
在所有关于南北问题的韩国影片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两个套路,一是通过南北经济实力的悬殊进行调控。
比如,北方两位年轻女子,第一次看到南方美味的食物时,那种贪婪和羡慕瞬间让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不言而喻,巧妙戏虐般的宣扬而出。
把对手变成同伴,把敌人变成兄弟,韩国电影早已将这种意识形态的流露玩儿的如火纯青。
在韩国经典影片《共同警备区》里,借用这个象征性物品,台词,人物,把外向的冲突内在化,将对立化为了同一,把所有的人物悲剧怪罪在了分裂之上,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统一,至于谁统一谁,这个是后话了。
在《铁雨》中,最为明显的一幕统一隐喻来自特工和护卫官两位主角在部队餐馆吃饭的一幕。
一开始郭哲宇给特工严铁友戴着手铐,眼看对方吃的不太方便,便解开了对方其中一只手的手铐,然后用手铐铐住自己的一只手。
手铐把两人同时铐住,两人一齐用餐,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有种一眼就能看出的东西开始填充荧幕的意义缝隙。
导演还在加力,看着严铁友吃得停不下来,郭哲宇干脆为其解开了手铐,让他自在的大快朵颐起来。
来开餐馆时,手铐从肚子铐住对方一人,到相互铐住两人,最后被彻底解开,统一的夙愿和效果,以及结局在简单的一幕里完成了意义的缝合。
片尾,特工严铁友孤注一掷,准备牺牲自己结束这场核打击,临走前,两人含泪告别,之前一幕戏同样值得玩味。
严铁友借了郭哲宇的信用卡,为自己在北方的妻女购买了最后的资本主义礼物,临走前把家中的地址留给了郭哲宇,希望他完成自己最后的遗愿。
而片中人物不断叨念的BIGBAND和韩国歌星们的歌曲,也成为了意识形态的一种有意传播。
片尾,南方把1号人物安全转移到了北方,而北方将核能力的一半给予了南方。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双方都有核能力,因此不敢单独发动核打击,这样的结尾现实而聪明,幼稚又无奈。
《铁雨》在一个俗套的特工阴谋故事里融入了南北问题,核问题,地缘政治等非常敏感的问题,各种笑料简直尺度无底线,不知道某人看了后,会不会“龙”颜大怒。
《铁雨》是套路的,聪明的,韩国电影依然玩弄的是各种电影元素的融合,并且通过落地化处理,让自己的意图得到了巧妙的呈现。
两位男主角也奉献了合格的表演,有笑有泪,不卖腐,少脸谱。
几场动作戏干净利落, 生猛迅速,韩国电影在这方面的确超越了内地影片几个身位。
不想苦大仇深的表达羡慕,就算当做娱乐,《铁雨》也是完全合格的,国内影评网站上的评分大抵能说明很多东西。
五
《铁雨》剧情全脉络
看一遍确实会漏掉一些小细节,但是实际上导演每个镜头都是有意义的,交代清楚了很多关键点,重看一遍会有理解的更深刻。
人物:
政府派:1号总统、金斗源(国家安全保卫部部长,估计相当于中国的警备司令部? 或者皇帝的九门提督职位吧。掌握总统保卫局的军队,被铁雨刺杀,撞落桥下),朴光东(掌握护卫厅的军队,被铁雨在韩国境内射杀),金斗源和朴光东是1号的左膀右臂,也是后面提到的肃清行动的实际执行人。
军队派:李泰翰,侦查总局局长(本剧中的关键人物,也是军方对韩强硬派的代表),其实军方还有很多重要高官,但是未露面就被朴光东给肃清了。
韩高层:哲宇
背景:
朝鲜半岛被日本欺压的历史,韩国在战后采用“模仿超越”的战略,你有本田我就有现代,你有索尼我就有三星,结果是韩国经济很强盛。而朝鲜的战略是,采用了二战中日本被击败的致命武器(核武器),所以就算饿死也要发展核武器,结果真的搞出核武器了。(以上这段是韩国的哲宇在讲课的时候分析的)
朝鲜搞出核武器后,政府派和军队派一直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军方以往制定了很多作战方针,要对韩宣战,使用核武器,统一半岛。而政府方只把核武器作为巩固政权的筹码。不光如此,双方矛盾很深,政府已经清洗了很多军方重要人物(李泰翰大发牢骚的时候说的),而且,目前这个时点迎来了决战时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政府派定了一个行动日,在这个行动日要进行一次大规模肃清行动,当然是针对军方的行动。这个线索是导演借中国高官之口说出来的,也就是说,就连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大规模肃清行动了,那么作为朝鲜本身高官的军方也不可能不知道,尤其是作为侦察总局局长的李泰翰更是如此,所以李泰翰的战略呢,就是派铁雨去暗杀政府方1号的左膀右臂。
计划:
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不是吗?对于政府方和军方,原计划都被打乱了。
政府派理想情况:
政府派在此之前已经清理了一些军方人物,这次要在行动日的时候,举行大规模肃清行动,行动日是在朴光东去参加开城工业园典礼之后。但是,此时突然金斗源遇刺了,这让朴光东一下子高度紧张,自己也知道是军方在刺杀他们,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自己了,作为他来说,立即转变战略,立即进行肃清行动,他不去开城了,而是1号去开城。所以就在当天,1号去开城的时候,朴光东开始行动,先后杀掉了人民武装相崔英植(应该类似于中国国防部长吧),总政治局局长韩炳善。(为什么手握重权的国防部长和政治局局长都能被轻易杀掉,因为首先这是在平壤,平壤肯定是护卫厅的地盘,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他们的计划,他们的计划是今天是朴光东的死期,所以他们毫无防备)
军队派理想情况:
军队派也并非等着束手就擒,甘愿被肃清,而是也做了周密的计划:
1 派铁雨刺杀金斗源(已经成功)
2 派铁雨在开城工业园刺杀今天出席典礼的朴光东
3 李泰翰已经安排人马,潜入驻韩美军基地,偷取美军的MLRS火箭发射车,通过此车,在韩国境内发射火箭弹,袭击开城工业园,嫁祸给韩美
4 派出装甲车清理现场,毁灭证据,杀人灭口(负责清理现场的小头目,就是三次潜入韩国刺杀1号的人,从这个人的线索也可以看出来,所有事情都是李泰翰安排的)
5 此时的状况是金斗源和朴光东已死,韩美又挑衅袭击朝鲜,朝鲜1号只能被服从军方意志(不管1号愿不愿意,自己的左膀右臂已经没了,其他高官都是军方强硬派。而且此时1号得到的信息也肯定是美国MLRS火箭弹干掉了朴光东),向韩国宣战
剧情实际发展情况:
但是剧情既没有按照政府派的理想情况运行,也没有按照军队派的理想情况运行。
政府派改变行动策略,提前肃清,而且朴光东留在平壤,没去开城,反而是1号去了开城,这让李泰翰大为吃惊,因为他们也毫无防备,肯定猜到朴光东留在平壤是为了肃清行动,所以立即调集直升机逃离平壤。
但是,此时已经提前安排好的行动计划已经改不了了,铁雨已经早就就位,准备刺杀前来的朴光东,但是他也发现了疑点,发现来的并不是朴光东,而是1号,这个时候他想打电话请示是否计划有变,结果电话无信号。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提前安排好的MLRS已经发射火箭弹,而且连续发射两颗,现场一片狼藉,1号重伤,铁雨护卫逃亡韩国。而此时美国已经发现MLRS被盗,派出巡逻机寻找,等找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发射了第一枚火箭弹,而且是射向朝鲜,美国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立即下令干掉MLRS。
对于政府派来说:好事是完成了大部分肃清行动,但是坏事是1号不知所踪,生死未卜。虽然朴光东掌握着平壤,但是他并没有军队的指挥权,军队正在以朴光东发动政变为由虎视平壤,只有1号平安归来,才能调动军队,平息事件。对于朴光东来说,这种危急时刻,他采取了3个主要措施来渡过难关:
1 联络中国,态度强硬,让中国站队,表明立场。明确表示自己已掌握平壤和核武器
2 对韩宣战,他并非主战派,之所以宣战,目的是在前线困住军队,以免军队进平壤
3 亲自冒险前往韩国,谈判,迎接1号回归,平息战乱
对于军队派来说:事情虽然不是按照原计划发展的,但是也不错。
1 朴光东发动肃清运动,暗杀政府高官,正好可以借机平乱,进军平壤
2 朝鲜1号生死未卜,逃亡韩国(李泰翰从铁雨得知),让1号死于韩国,那么韩国有脱不开的干系,正好对韩宣战
3 所以,接下来,就连翻入韩刺杀1号
至此,整体剧情脉络基本就全出来了,其余的就是围绕这些复杂事情处理,现在,整个影片几乎所有的疑问都可以迎刃而解。
1 影片开头,李泰翰就找铁雨暗杀金斗源和朴光东,说这俩人要叛国。看到这里,经常看电影的观众第一反应就是李泰翰才是反派,因为这种剧情太常见了,例如最典型的“生死狙击”。
2 铁雨暗杀金斗源,汽车从大桥坠落的镜头,我反复看了3,4遍才看懂,是摄影角度巧妙转换的关系,看着远远离去的汽车灯光,以为那才是掉下去的汽车……
3 为何李泰翰临时下令核弹从射向韩国,转而射向日本?因为中国此时知道李泰翰掌权了,所以进行结交,并电话中提醒他不要忘了兄弟情义。中国把美国发射导弹及目标坐标共享给了朝鲜,此时朝鲜如果发射核弹射向韩国,那么结果就是朝韩同时灭亡,这不是他说期望的。所以他转而射向日本海,因为中国共享的美国军方投弹目标就在那里。朝鲜核弹射向日本后,美国雷达有吧此消息共享给了日本自卫队,所以日本自卫队发射导弹拦截,这就是美日朝3个导弹在同一海域引爆的原因。
4 为何朴光东赴韩谈判被狙击,露面后让铁雨开枪?我想了很久才想通,应该是铁雨一直以为来谈判的是李泰翰,所以打开车门营救的时候铁雨一直喊总局长同志,而此时朴光东肯定明白了一切,而且面对着拿着枪的李泰翰的手下,自知无望,死的有尊严,自己说出,开枪!
至此,全盘皆明朗,而后铁雨为了民族和平,舍弃生命,当做诱饵,干掉李泰翰,不多说
其实整部剧,也表达了很多导演的 个人期望,比如期待半岛和平,南北互通,亲人不再分离,骨肉能够团聚,南北人民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等等。分裂国家的百姓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分裂所致的,而是因为那些把分裂当做政治手段的人,让人民遭受更多痛苦。这是导演借哲宇之口表达的,其实何尝不是如此,历史上那么多战争,哪次不是当权者的政治手段,受伤的永远是百姓,
正所谓: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愿世界永远和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铁雨影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398.html
- 上一篇:大坏狐狸的故事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马戏之王影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