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混合交通现象调研思考
08交通行业展览会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交通软件交流基地大型城市活动综合交通专题 xxrtie轨道交通产业榜评选 混合交通是一种客观现象, 所谓混合交通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其含意是不同的。在经济发达国家,公路上行驶的基本是汽车,混合交通是特指车速较高的小型汽车与车速较低的大型汽车所组成的交通,即行驶车辆之间存在的“速度差”;在我国, 混合交通所指的是自行车、机动车、行人组成的混合交通,这种混合交通引发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加、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运输效益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增加了道路交通管理难度。因此,如何从道路建设、科学交通管理、整顿交通秩序、加强政府职能等措施来减少混合交通相互之间的干扰,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
1 我国典型的交通混合现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混合
1.1 机非混合形成的原因
在过去计划经济情况下的企业办社会带来的居住与就业接近,居住与其他设施混合的特点造成居民出行距离较短。而自行车恰好适合近距离出行,因此步行、自行车成为最适合的出行方式。而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迅速,在我国,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只是近 20 年的事情。早期的城市交通表现为机动车较少,居民出行以步行与公交为主 ( 早期的自行车价格昂贵 ) ;中期表现为机动车较少,居民出行以自行车为主 ( 自行车开始普及 ) ,目前则表现为私人交通机动化迅速发展、机非冲突加剧。在我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给规划师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廉价、高效的路网分流体系。如果不存在这种体系,那么机非混合就必然存在,
1.2 机非混合交通存在的问题
( 1 )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
我国目前常见的三块板道路(此处三块板道路为广义概念,即人行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的道路断面交通组织方式,而不是狭义的具有分隔带的道路断面),已经基本解决了路段上的机非混行问题,路段的通行能力与车速基本可以保证,主要是交叉口的混行问题没有解决。交叉口汇聚了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当混合交通流进人道路交叉口时,会产生分流点、冲突点和合流点,这些特征点的存在,直接影响着交又口的通行能力,机非混行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远远低于路段,已成为城市路网中最常见、最普遍和最直接的交通拥堵发生源、交通事故多发地;而且机非混行对理清道路功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起到了消极作用。
( 2 )路网布局模式的不断恶化
我国城市路网还存在支路普遍缺乏的现象。由于城市干路缺少下一个层次的路网系统,适于商业活动的土地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居民以自行车出行为主,自行车、公
交、步行、机动车均集中在干路上。自行车具有轻便灵活的特性,易停放,宽敞的人行道刚好提供了停车场所。最初为顺路购物,伴随交通量增加,主干路两侧的小规模商业活动逐步升级,最终导致“交通性商业街”的诞生。如果能够从路网上将自行车与机动车分离,那么沿自行车道的商业街将吸引自行车出行者到此购物。对于步行者来讲,在自行车专用道两侧行走将比在机动车道两侧行走更具安全性,同时也会减少汽车尾气对健康的损害。
( 3 )行人过街困难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居民出行意向调查表明,行人过街困难、不安全是主要交通问题之一。三块板道路断面大,必然造成行人过街困难。而最大的困难并不是道路宽度问题,而是分
隔护栏问题。设立分隔护栏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自行车的交通行为,而自行车交通行为失范与自行车流量大、法不责众的思想观念有关,与城市道路交通商业功能混合有关。
( 4 )不利于自行车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骑自行车是体力运动,骑行时呼吸加快。机动车排出的尾气刚好被骑自行车的人吸入,自行车使用者首当其冲地成为汽车尾气的受害者。
2 解决对策
如何减少混合交通相互之间的干扰,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混合交通是无法消除的,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不是混合交通的“混合”而是“混乱”,所以制定解决公路混合交通问题对策的原则是尽量减少交通冲突和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干扰,使混合交通流有序流动。
2.1 加强基本建设,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能,重视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搞好交通的一个前提条件。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多方筹集资金,力争在较短期内,把道路建设和停车场、库等交通设施配套齐全。新建道路和旧城区道路改、扩建时,要充分考虑混合交通所带来的危害,应大力发展三块板道路,提高道路隔离化程度。在交通量大的路口应修建立体交叉,在一些平交路口和立交功能不全的交叉路口,可考虑设置自行车,行人天桥或地道,优化道路结构,减少瓶颈路,断头路,实施路口渠化,以保证道路畅通。
而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由于建设资金相当有限 , 交通设施建设的速度永远跟不上交通需求增长的速度,因此首先应该从现有道路着手,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的潜能,用现有空地,开辟停车场,在居民区开辟小客车路线,既方便群众,又会减少自行车量,开辟巷道形成区内小规模道路网,以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加强交通管制。
此外,要加强重视城市的交通规划。在道路密度大且有次要道路可以利用的地区或是在大规模改建或新建城市,在制定交通规划中可以考虑建设独立的自行车道路系统。这种路网结构将为自行车和机动车提供互不重叠的路网系统,彻底消除了混合交通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干扰问题。
2.2 科学合理的调整交通,加强疏导指挥
科学合理地调整交通,能够有效地减少易堵路段、路口,缓解交通阻塞。要对城市各主要道路的交通流分布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掌握特点规律,认真分析易堵路段、路口形成的原因,研究制订科学的对策。
运用法规和物体隔离手段,从时间上或空间上进行交通分离,使交通流在道路网上分布均衡,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依据交通法规,有选择地在一些道路上,对某种交通参与者给予在时间上或秩序上优先行驶的权力;利用行政命令采取错时上下班手段,从时间上降低高峰段和提高低峰段,从空间上把某些过分集中的交通量分散开来,以消除交通阻塞拥挤。
( 1 )机动车、自行车的空间分离
在没有条件建设独立的自行车道系统的地区,要尽量作到机动车、自行车的空间分离,且两种车道之间有实物分隔,增加驾驶员的安全感,从而减少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在自行车流量大的路段可考虑修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道;在路口上,可以采用交通渠化或简易立交的方法,让机动车、自行车分流行驶在不同的空间。
( 2 )机动车、自行车的时间分离
在平交路口,还可以通过交通信号控制,实现机动车、自行车的时间分离,用较少的投资达到增加能力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采取将机动车停车线前移、自行车停车线后置的方法,缩短机动车的路口距离,增加非机动车路口距离,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在不同的地点启动 , 从而在不同的时间通过路口,提高了通行能力。
2.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给自行车交通以方便
公交出行模式对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至关重要。为了以很小的代价,引导人们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放弃自行车和私人轿车,城市要重视常规公共交通的发展,政府在投资、价格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一定的优惠政策。我国已经采取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优先等策略,但最重要的是提高公交车的正点率,这需要采集基础交通信息,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对公交车的行程时间预测,在公交车站点利用电子站牌向乘客提供车辆到达时刻,公交车的准时率是公交服务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是否选择公交车。
在特大城市,可以考虑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在中小城市,由于其规模较小,可以利用自行车作为接驳工具进行交通换乘 [7] 。给自行车交通方便主要是划出自行车停放场地和自行车专用车道,这样可以减少自行车与机动车的相互影响,减少混合交通的混乱程度。
2.4 加强政府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职能,让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
城市交通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由政府来负责统筹,主管,才能做到交通管理措施相互协作和协调性;另外政府还需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将城市交通教育融合到小学义务教育中,提高全民交通意识,依靠城市的全体市民共同管理好城市交通。
( 1 )大力整顿交通,扭转交通秩序的混乱局面
目前城市道路上,交通违章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车辆正常行驶,交通部门要集中精力,充分利用法律和行政、经济、舆论等手段,坚持严格管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在整顿中还要对非交通占道、乱停车、出租车、小公共汽车、助动车进行专项治理。
( 2 )深入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使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混合交通秩序混乱存在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现代交通意识。因此,深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广大交通参与者增强交通守法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交通广播电台,以驾驶员、骑车人、流动人口和中小学生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形象生动的宣传方式,广泛深人地进行宣传。对典型的交通违章行为,应公开曝光,扩大影响和教育。
( 3 )公交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
我国中小城市能够用于改善和解决交通问题的资金较少,交通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市民所占比例较大,无车族相对较多,在我国的中小城市,要坚持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
第二篇:农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农机数量迅速增长,农机道路交通运输、田间作业日益繁忙。由于人、车、路、管发展不协调,农机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农机事故发生频繁,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农机事故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机驾驶人素质不
高。驾驶人作为农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机事故的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驾驶人文化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驾驶人教育培训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在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因此,在现实中,驾驶人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都影响农机安全。
二、农民农机安全和农机法制意识淡薄。由于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农民的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缺乏必要的农机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虽然农机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翻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宣传少,群众缺乏对农机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农机法规,甚至认为农机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农机管理工作。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民没有认识到农机交通、作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随意违法行车、走路,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机监理队伍力量薄弱。农机管理部门编制少,人力不足,人员构成复杂,素质较低,经费、装备、科技投入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农机管理工作水平。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日常管理捉襟见肘,(本站隆重推荐好范 文网Wwww.bsmz.net)顾此失彼,尤其是乡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此外,由于财政困难,不能及时拨付必需的办公经费,车辆装备、通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农机管理工作的需要。
针对目前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一、提高驾驶人素质。驾驶人的素质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做好农机驾驶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预防安全事故的意识。其次要严把驾驶人“进门关”,强化驾驶证考领工作,把好考试、发证关,以确保考试质量。此外,还应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农机管理部门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组织学习农机各项法律法规、观看警示片、通报安全形势、剖析典型事故,使驾驶人对农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高度认识,做到自觉遵守农机法律法规。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农机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农机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但仅仅依靠农机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努力。农机部门可以通过对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田间的管理以及向社会和群众宣传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但是要提高全民的农机安全意识,还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机安全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儿童一入学就要灌输农机安全意识,转而会进一步影响其父母、祖父母等亲戚朋友,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提高全民农机安全意识方面,要多作一些有关农机安全方面的宣传报道,使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各种活动,怎样行进才能保障安全,怎样才能避免发生农机事故,使农机安全这个主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农机安全宣传是一项社会工程,仅靠农机一家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为推进农机安全宣传的社会化进程,全方位开展农机安全宣传,首先要由政府牵头,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的轨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社会化的宣传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其次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安全道德水平。以往宣传教育形式的单一很难产生深入的影响,要适应当前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行政理念,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办好宣传教育栏目,扩大社会影响。
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与政府管理农机的整体水平不高,与农机管理法制化的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处理农机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难题。通过规范农机驾驶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农机安全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
第三篇:关于群租现象的思考
关于群租现象的思考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群租现象非常普遍。所谓群租,就是由于租房费用较高,多人群租、共同承担租金、分付房租的现象。这些房子多是由一套房子改造成若干独立的小间,然后按间或按床位分别出租。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则成为群租现象的主体。因为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较低,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不得已选择群租。此外,随着房价的日益飙升,一些“白领”也加入群租的行列。
群租现象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群租房由一间房屋改造成若干小间,会使房屋承重结构受到破坏。其次,群租人员的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一些资源或设施由于多人使用却缺乏相应的维护而带来安全隐患。再次,群租现象也会带来物业、相邻业主、小区等各方的利益纷争等等。群租现象目前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对群租房进行整治和规范。但是对群租现象的整治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第一,加强对群租房的规范化管理。群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管理有很大关系。对群租房应该设定一个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通过社区工作协调物业、相邻业主、承租人等之间的利益纷争,使利益各方相互体谅,通过对群租房的规范化管理,来维护社区的和谐。
第二,提供足够的廉租房。对群租现象不能一味的打压,在治理群租的同时应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需求,群租市场的繁荣,证明了市场需求的真正所在。对于那些低收入群体来说,群租是降低生活成本的无奈之举,一味的打压,只会让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雪上加霜。单独租房或租用一个面积更大的房子意味着他们在住房上要有更多的支出,这就需要政府进行极积引导,多建设保障性廉租房,要让低收入群体有房可住。第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群租现象不只存在于中国,其它国家也存在群居现象。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群租市场,一是约束规范房东,比如要求要租房的房主要取得政颁发的出租许可证,二是房东要对房客进行监督,同时也要对房客负责,如果出现问题,二房东要承担相应责任等。
第四,加大调控力度。群租房问题的根源在于房价。高房价使廉租房成为低收入人群的首选。针对目前房市,中央政府已出台政策调控房价,但是房价仍处于悬疑状态,廉租房仍然是低收入人群的选择。所以政府仍需加强房价的调控力度,直至房价回归理性。
第四篇:最美现象 的思考
出现道德滑坡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的驱使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有句话说道“上下争利,国将危矣”。这句古训归根到底在一个“利”字。利可以指金钱、权利、功名、也可以指一些便宜、好处等。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昧着良心踩在别人的身上追逐名利、践踏道德。一些社会学家把道德滑坡归结为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价值观发生转变,道德观念的迷茫,道德判断失去方向。由此,社会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搬出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客观原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从而丧失责任心,负责任的氛围也就无法建立起来。社会正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由此导致人们责任心的丧失。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功利主义使得人们公德淡漠。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面对乞讨者,人们不再伸出自己的手,面对受伤的人,人们不敢走近一步,怕连累自己。我们已经在道德滑坡的环境里越走越深,我们的国民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不能正确的分析具体的情况,已经处于道德规范的迷茫期,困惑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坚持自己原有的价值观?那些冷漠的人,就是价值体系正在发生转变的人,就是道德判断上迷惘的一群人。由于公民文化的有待于提高,他们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他们走向那一边将对社会公德的发展与否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道德教育滞后--正面教育导向不明,反面警示教育不彰。
道德教育滞后主要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在学校,教育过于功利性,关注的重点更多的在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忽视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致使学校德育教育滞后,学生德育水平底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方面,我们从小接受的道德观念都是父母传输给我们的,而父母的道德观是他们的父母灌输给他们的。如果父母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不懂得教育或教育方式不足,就会影响下一代的品德素质。况且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和事业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方面,德育教育空白无力,没有形成主流,另一方面社会在对优良的道德行为、典型道德模范宣传不足。
道德滑坡现象的成因
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一直以来都是有些问题的。只是以前没有爆发到连及全国的态势。所以虽然有时为一两件不道德事件感到唏嘘,但很少人会检讨自己的道德品质。在201*年热热闹闹的全国大讨论快结束的时候,我也来分析分析这种种事件的原因。
首先不能少了中国人五千年来代代继承发展的“国人劣根性”了。中国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五千年来传下的当然不仅仅是优秀文化,性格中的劣根性也顽强的保留了下来。下面我就大致概括了中国人的某些沿袭的心理习惯。
1、旁观心理。中国人大都是"看戏的不怕台高。"世上许多事,不论事好事坏,好像与自已没有多大关系,自已只管袖手旁观,像看戏一样。如果事情好了,自已自然要有一份,事情
要是不好了,自已也只不过是个旁观者,与自已也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在中国,看热闹的多,真正能站出来仗义执言的少。就算有人出来仗义执言,也往往得不到帮助。为什么?因为人们只不过是来看戏的,是旁观者,戏中人的悲欢自然是与看戏的没有什么关系的。相反,如果一个旁观者一定要去关心戏中人的生死,那便是看戏人入戏了,倒是要被别人笑话的。这种心理在201*年中被无限放大了,道德滑坡后那么长一段时间,这种心理占据了全中国人脑子的全部角落。比如扶老人,别人不扶,我也不扶;比如被无赖,心里骂一声活该,谁叫你多管闲事,现在被狗咬了吧,再在心里默默感叹社会风气的不好,这件事也就勾去了。
2、从众心理。中国人很聪明,老想着吃水不用挖井的好事。凡事不出头,等别人造出规模来,跟着别人跑就是。为什么呢?因为走在前面总是有风险的。不是"枪打出头鸟"嘛,不是"出头的椽子先烂"吗?为了不被枪打,不先烂掉,便都争着做缩头乌龟。对于出头的人他们有两种态度。如果出头失败了,被抓起来了,甚至要砍头了,这缩头乌龟们便得意起来:你看,我说吧,没有好结果吧?要是出头的成功了,这缩头乌龟又会争着去表忠心了,并准备好了斥责别人当缩头乌龟的说词,以此表明自已其实也具有出头的勇气与智慧。即使错了,大家都错,我错了也不吃亏。要是我不从众,要是大家都对了,我一个错了,岂不是亏大了。仿佛这错与对,因为人数的多寡,倒显得错与对也不是原来的错与对了。在201*年,不干好事的人太多了,别人不做,我去做会不会太显眼,在中庸思想培训下的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选择去做出头鸟的。这是社会的悲哀,做了出头鸟的通常下场真的不是很好,扶起小悦悦的婆婆,最近听说她被雇主辞退了,原因就在于他们嫌弃她惹来了很多记者。如果不改变整个社会气氛,那寥寥几个是不是有一天也会消失掉呢?
3、狗苟心理。只要能活着,不怕付出任何代价,也可以不要活着的质量,只要活着,怎么样都行。只要活着,即使是一只丧家狗吧,也总有阔起来的可能的。虽然在口头上,中国人对狗的生活态度很不屑,甚至把很多没有质量的活着不屑一顾地贬斥为"蝇营狗苟",但很多中国人,却是很熟练地掌握着狗苟的技巧,一有机会,就狗苟起来。比如说,婆婆被人撞了,撞人者逃跑了,幸好遇到了好心人,被送到了医院。按理说,这个老人该好好感谢一下这位好心人了。但撞人者跑了,不仅感谢好心人的费用无法落实,就是这医疗费也没着落了。怎么办呢?抓不到撞人者,救人者不在这里吗?那就让救人者救人救到底吧,指这救人者就是撞人者,要他负担一切。凭着中国人的聪明,理由是好找的:不是你撞的,你干嘛救我啊?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啊?虽然良心是没有了,但到底解决了医疗费用,也算运气不坏。类似这样的事多哪!只要对自己有利,能让自已过得好,管他什么道德啊、良心啊,使劲地编吧! 当然,除了国人难以根除的劣根之外,各种新近产生和传播进来的思想也是原因。在痛骂传统糟粕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新鲜主义对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必须正视道德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能再一叶障目了。
助人即助己
一群退伍老兵凭借举手投足间即可做出的小小好事为自己赢得了充足的客源,从而成就了永和豆浆的快餐神话。正应了刘备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丝小小的善意,一点不经意的帮助,往往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故曰:助人即助己。
不经意间的助人,是冥冥之中为自己的成功埋下的伏笔。你的小善可能是不经意间插下的树枝,待你仰头时已化为浓荫,为你遮蔽酷暑;你的小善可能是你随手撒下的种子,待你回头时已开出满树繁花,供你闲时欣赏。佛说:善缘无处不可结。不要吝惜自己的帮助,今日你助人,他日自有人助你。
善意莫吝啬,助人即助己,今日你为他人的成功铺路,明日自有他人为你的辉煌奠基。复旦大学的校父马相伯早年大力庇护遭受迫害的青年学生刘颖,力排众议,将他收为弟子,对他惜之爱之教之导之,送他赴法留学;多年后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时任政府教育局高官的刘颖竭尽全力地相助,力排众议,于乎事必躬亲,使这所闻名中外的大学在短短几年内便蜚声上海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马相伯的博爱,也是刘颖的感恩,曾经不遗余力的助人成功,换来了今朝自己前行路上的一片坦途,让人不禁感叹:助人必助己。
援手莫犹豫,助人亦助己。今日你伸手助别人渡过难关,明日自有人在风雨中为你撑起一把伞,在严冬中为你送来一炉炭。钱钟书早年闲居上海,生活窘迫,几乎无以为继,是黄梁声导演及时送来了杨绛的剧本费,助钱家渡过难关。多年后黄梁声女儿的导演生涯陷入末路时,又是钱老在众人的惊诧声中把《围城》的剧本授权给她拍摄。这是钱老的操守,也是黄梁声的仗义。谁人不曾遇到过风雪,谁人不曾经历过严冬,当你身陷黑暗迷茫,向你伸出手的,往往是那你出手相助过的人。
龙应台说:“只有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在社会中传扬,这才是一个温暖的社会,否则我们都会在黑暗中苟活。”活在当下,我们更应当拒绝冷漠,伸出援手,扶一把倒地的老人,帮一把困窘的乞人,只有这样,当你老了,穷了,困厄了,或许有人能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助人即助己,这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人生操守。
关于中国人道德现状的思考
道德一词,追溯到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老子所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什么是道德呢?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他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易形成共识。道德的基础“不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是对整体的幸福,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这种愿望和利己主义毫无共同点,相反地,他总是要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的。”(普列汉诺夫)
道德是维持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稳定。道德的堕落会使一个社会的人际关系陷入可怕的分崩离析的状态中,将会严重地阻碍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中国公民现行的道德现状如何?以我的观察,很糟糕。各种有悖人性的事情都出现在了人们视野中,首先是三月份,地沟油事件,中国人一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毒性百倍于砒霜;接着,8月;河北、山西、天津等地查出百余吨含三聚氰胺奶粉
8月;南京龙虾批发商曝洗虾粉内幕:已出现四五年。龙虾食客肌肉溶解事丅件
9月;国内知名山茶油“金浩茶油”含致癌物苯并(a)芘超标湖南质检官员称是为维持稳定一直未曝光
10月;商贩用药粉清洗稻田蟹冒充大闸蟹,被洗蟹粉洗过的普通稻田蟹和河沟蟹成了干净漂亮的大闸蟹。所谓的“洗蟹粉”其草酸含量比“洗虾粉”更高、更毒
11月;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通报,远山乳业生产的“乳酸玉米奶”三聚氰胺超标
12月;北京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超过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官方检测数据合格率却高达97.73%。一个小学生都能发现的问题而我们的职能部门却不能发现
等等等等,这些震惊中国的食品事件,一一反映了中国人道德底线的缺失,从小婴儿到半百老人,都遭受着毒害。不单单是食品方面,还有寒人心的的挟尸要价事件,不禁我要问:中国人是怎么了?
校园里,教室里,纷飞的白纸片,白塑料袋;厕所,课桌上,令人犯恶心的涂鸦;公交车上,寥寥数人的让座;有人要恶搞红色经典电影;有人在拿雷锋的爱情大做文章;有人在骂鲁迅;有人开办了“糙女俱乐部”,在里面可以任意说脏话;有人因为妻子出走就报复社会,破坏京九铁路。我们的国人变得麻木、自私、冷漠、无情,廉耻之心在许多人那里逐渐的淡化,甚至消失,人们变得越来越无所顾忌。
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十年“文革”对道德法则的破坏;二十年改革开放西方各种思潮涌入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沉渣的泛起;中国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忽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的腐化和堕落,直接助长和推动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
“文革”时期,黑白颠倒,是非颠倒,善恶颠倒。人们之间互相提防,互相猜忌,又互相陷害。虽然“文革”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是这种后遗症却仍然存在着。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教育,德育教育在我国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即使开课的也多半是随便讲讲,应付而已。
导致道德堕落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我们一些官员的腐化和堕落,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风吹草动”可见其对下面的影响是很大的。
但,胡锦涛书记的“八荣八耻”又在重新唤醒人们的道德观。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决定了未来中国道德延展方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中国生产力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但,其道德思想与道德行动有脱节现象,校园内不文明现象常有发生,吃过的早餐垃圾不带出教室,厕所,桌面文化的扭曲盛行。
由于社会教育乏力和家庭教育的失控,中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运作和法规秩序尚不健全,和谐、公平、公正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家庭教育一方面大学生大部分住校,远离父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就业的热点目标,祖国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造成了大学生道德思想与道德行动有脱节现象的出现。
中国得到的现状就处在这种状况,糟糕但在不断完善中,
“最美现象”对道德相对主义的超越
“最美现象”展示的是道德正能量,是对道德相对主义以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超越。虽然近年来媒体披露的道德失范事件越来越多,但是,面对多样化的现实社会道德现状,不能轻率地用“道德滑坡”这四个字来作出简单的、不科学的概括;同样,也不能因为出现了如此多的最美人物和最美道德事迹,就认为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回归”到理想的状态。道德和良心在中国社会从来都没有缺失过,它们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最美现象”并不是道德的“制高点”,而是社会常态化道德生活的反映。“最美现象”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遵守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道德规则,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最美教师”张丽莉做了一个教师该做的事情、“最美司机”吴斌做了一个司机该做的事情,他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尽到了应尽的道德责任,他们的行为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并感动千万人,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不能真正做到恪守职业精神,而是得过且过、马虎应付,有些人甚至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在现代社会,所有职业岗位都是平等的,岗位从业人员的人格也是平等的,每个人以微笑、真诚的精神面貌,各自做好本职工作,按职业规则办事,在岗位上为他人服务,并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相互信任、彼此服务,塑造良性循环的职业生活秩序,就能形成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温馨和谐的社会道德环境。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有人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积重难返、很难解决。的确,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期盼短时期内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对社会道德的改善持观望或失望的态度。
遵守职业规范、做好本职工作,是从业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职业岗位上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工作,那么社会的道德生活秩序就会朝良善的方向转化。那些英雄式的道德典范理应得到全社会的赞赏,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凡的职业岗位既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平台,也是他们服务他人的场所,普通人的平凡行为同样应该得到鼓励。面对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虽然个人的道德力量是微弱的,然而,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又需要每个人道德力量的积聚。因此,在对不断改善民生、努力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提升各级政府和官员在公众中的道德形象怀有期待的同时,每个人应坚守自己的良知与道德底线,从践行微小的道德行为做起,释放个人道德的正能量。
第五篇:对城管现象的思考
对城管执法乱象的思考
在城市管理执法中,执法人员与被执法者的冲突屡屡发生,城市管理执法陷入了城管暴力执法与百姓暴力抗法的怪圈中。随着城管执法中冲突的升级这一现象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所以改善城管与被执法者的关系,推行文明执法对于构建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管执法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起源于1996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该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它把原来分属于环保、环卫规划、工商等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全部或部分集中于一个机构,即把一些职能部门所拥有的管理权、审批权和处罚权中的处罚权分割出来,以履行城市管理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完成对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任务。
城管执法以来对于城市的综合管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获得了一定的好评,但是由于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起步晚,相关法律不健全,城管执法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队伍建设不成熟,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加上目前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作风粗暴、态度蛮横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民众对城管群体不满。
城管的暴力执法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表现在:
1、加重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暴力执法,会带来暴力抗法。由于城管执法的对象主要是下岗工人、无业市民和农民等为生计而从事“违法”经营的摊点商贩,这些人一般素质较低,且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所以暴力执法的直接逻辑结果便是暴力抗法,以及社会大众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不满甚至愤懑。这种以暴制暴的执法方式,一方面会导致执法对象的暴力抗法,引发一系列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另一方面,会引起全社会对城管部门执法工作的不支持,给执法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这将严重威胁一个城市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
2、削弱法律权威,损害政府形象。城管本是相关法规的捍卫者,是国家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执法者,然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犯法,野蛮执法偏离正常轨道,有悖于国家相关的法律精神,这会削弱城管在执法中的法律权威。同时城管是代表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执法,在执法中的不当行为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影响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城管执法出现如此多问题的原因在于:
城管执法制度上的缺失是根源首先城管执法制度使城管处于不利的地位。城管执法行使的是一种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由城管局统一行使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有关行政机关则不再行驶相关职权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对城管执法机关履行职责的活动,原来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但是在实际的城管执法过程中,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对原归属其管辖的违法现象不闻不问,市城管执法得不到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城管执法制度使城管执法既处于城市管理的末端,又是城市管理的第一线。使得执法者既要直接面对被执法对象并行使自由裁量权,又成为裁量结果的直接实施者。既开罚单又当面索要罚款的执法方式在程序上存在不合理性,不利于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城管执法制度的相关法规不健全,虽然城管队伍经历了13年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仍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独立的法律文件产生。除法律缺失外,城管执法更没有规范的执法程序可以遵循,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自主性很大,执法过程难以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此外针对城管执法的相关监督机制没有建立,使得执法过程中超越法律范围的事时有发生。
执法主体不文明是主观原因,由于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起步较晚,执法队伍在构成上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培训,少数执法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执法要求差距较大。另外,部分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仆意识差,执法观念不强,作风纪律松懈,甚至作风霸道。不文明的执法现象在城管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许多城管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制止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城管打人的暴力案例屡屡发生。城管执法主体的不文明执法是激化城管执法主体与执法相对人间的矛盾,导致暴力执法的主观原因。
执法的工作性质和环境是可观原因由于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起步较晚,执法队伍在构成上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培训,少数执法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执法要求差距较大。另外,部分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仆意识差,执法观念不强,作风纪律松懈,甚至作风霸道。不文明的执法现象在城管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许多城管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制止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城管打人的暴力案例屡屡发生。城管执法主体的不文明执法是激化城管执法主体与执法相对人间的矛盾,导致暴力执法的主观原因。
分析上述原因,要解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转变城管执法理念现代城市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当人们的需求与城市管理的要求想矛盾时“人的需求”应放在第一位,实现“人性化”管理。城市管理既要体现对强者的肯定,又要对弱者进行有效的照顾和关怀,既要满足城市管理秩序的要求,也要满足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体现和谐社会的宽容精神,以人为本,树立市民主体的观念。城管部门要从原有的不文明执法中吸取经验,转变城管执法的理念,成为为人民服务,为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的好公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就体现为从“只堵不疏”到“堵疏结合”,为城管相对人谋出路。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百姓需求是政府的责任,而照顾社会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更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只有政策引导得当,城管执法相对人才会选择合作守法的生活方式。以在个城市普遍出现的夜排档为例,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可以根据市民需要,指定时间、地点经营,为流动商贩向坐商转化提供条件。而在一些小城镇,可以在城郊威震写分散在城市中心商贩建立集中经营的场所,既可以减少与流动商贩“打游击”,美化市容,又可以是商贩们的生计问题得到解决,并满足市民的需求,融洽市民与政府的关系。
2、完善城管执法相关法规,针对城管执法部门法律地位不明确和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执法依据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城管相对人更大的认同。同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具体的处罚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滥用职权的“城管现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另外,城管执法行使执法权,不仅要严格遵守实体法,而且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
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公正、合理,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有一套切实合理的程序可循。如调查取证制度、公开制度、公正制度、回避制度、时效制度、听证制度、辩论制度、审查决定制度、处罚决定备案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城管执法机关要确定一套具体且有操作性的行政执法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如行政处罚决定程序中的易程序应遵循的实施步骤表明身份、指出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制作笔录,填写处罚决定书,交付处罚决定书,备案。
3、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城市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录用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要求,让高素质的人员进入城管队伍,把不合格的人员及时清理,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加强执法人员的自制通过思想教育纠正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4、加强城管执法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是实现城市管理制度化的文化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市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城管法制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让群众了解城管执法,支持城管执法。
通过采取转变城管执法理念、在具体政策上更多地体现执法相对人和公众的权益、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城管执法中的运用、完善城管执法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配套制度的建设等对策,可以有效地使城管执法走出困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混合交通现象调研思考(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0150.html
- 上一篇:焦炭市场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 下一篇:海砂 调查报告(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