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自己办辅导班的经历总结
一、实践目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自己办辅导班的社会实践,目的就是为了检验下自己能否学以致用,锻炼一下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体会自己赚钱的喜悦。
二、实践内容:
1、办辅导班前的准备:(1)确定招收几年级的学生;(2)利用网络及借课本方式了解所教年级的学生要学什么,应该教什么;(3)选好授课地点;(4)制作和打印宣传单;(5)利用张贴和散发传单及广播的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要办辅导班。
2、辅导班开课:(1)备课;(2)教学;(3)作业(4)课间时间的安排。
三、实践报告正文:
当暑假即将来临时,大家都在讨论暑假里要干什么的问题。见面后互相问的问题也是,暑假有什么打算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暑假做着计划,好让暑假过的充实。每年,临近暑假时,学校到处都贴满了招工启示,都做出了这样那样的承诺,薪金方面着实充满了诱惑,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从来没有赚过钱的更是,因此,有不少同学就选择了去这些厂。一来自己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二来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收入,可以适当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说实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也确实不错。但唯一不足的是,这类厂招收的都是从事一些流水线工作的,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只是一种动作的简单重复。因此,我在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不去这些厂。而回家办自己的培训班,尽管我曾真的为那些不少的薪金而动心。一面是可以稳稳地赚钱,不用操心。一面却是所有的 事都得自己操心,而且也不一定能赚到钱。我到快放假时都还有点犹豫。 1
我害怕万一没办成功,不仅钱没赚到,而且还会成为村里人眼中的笑柄。尽管困难很多,阻力不小,但是我想不打无准备之仗。考虑到家里没有电脑,差资料不是很方便,我在快放假的几天里,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我打算教的年级的有关资料。也不知道有用没用,但是提前弄好,以防万一。这也算为辅导班做的第一步吧。接下来的事才是更关键的。
有了这个想法后,放假后一回到家我就开始我的开办辅导班计划。记得刚回到家,我告诉家人这个想法后。姐姐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原因是一、没经验,没有名气就没有生源;(我们镇上有好多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二、授课地址难找;三、招下学生后的安全等问题;四、小孩子比较淘气,不好管。但是妈妈是支持我的,妈妈一直鼓励我说,没事,就算真的办不起来,也应该试试看啊!正好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可以为以后打基础。爸爸是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不过爸爸说如果能招下学生,他就给我找地方,找桌子凳子。在妈妈的大力支持和爸爸的强大后盾下,我还是毅然决定了要试试下,不管成功与否。
俗话说:“一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就像我办培训班一样,我当初在学校想的是那么美好。我想不就是办培训班嘛,就是和一群小朋友玩玩,学学,没什么难的。我想在上课方面,我一个大学生了,就小学那点东西,我还不会。和小朋友玩,那更是没问题了,我性格好,不骂他们,不打他们,他们肯定就会喜欢跟我玩,就没什么问题了!授课地址和桌子凳子都有爸爸去张罗,这个我也不用考虑啦!这样一来,最大的困难就是生源问题了!这样一想,好像已经招下学生了,钱也赚到手了,和小朋友玩的也挺好。我开心极了,开始定开课时间,招收对象,具体上课时间,授课地址,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就开始打印宣传单。宣传单是让同学帮忙做的,做得相当漂亮。我还给自己的培训班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阳光辅导班。这样,没过几天我就开始招学生了!我和爸爸一起在各个地方张贴了宣传单,又拖村里的广播员给广播了要办辅导班的事情。我定的开课时间是7月8号,可是一直到7月7号除了嫂子家的四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报名,我伤心极了,我差点都放弃了。没有学生,我去教谁啊?就在这一天,一个朋友打电话说运城的一个培训班招老师,问我去不去!我犹豫了,去那当老师既轻松又赚钱。而我自己办的培训班一点学生的影都没有。不
管怎么样,我7月8号必须去学校一趟,我告同学说,我8号早上给她回话。时间过得很快,8号很快就到了,早上起来,我怀着失望的心情来到学校。我是抱着放弃的决心去的,所以就没好好准备。到了学校,我只能等待,到了上课时间。班里来了十一个学生,话说也不少,但是里面亲戚就占一多半。我很会说那个心,我告大家,这是我们阳光辅导班的第一节课,也有可能是最后一节。我问了下小朋友,还想不想继续。不知道是顾及我的面子,还是真的向继续下去,总之,所有的孩子异口同声回答“想”。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让我觉得我要是一走了之,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于是,我回家就告诉爸爸妈妈,不管能不能赚钱,我决定不去运城当那个辅导老师了,一心一意搞好自己办的这个所谓的培训班。这样培训班就真的开始运作了。真的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真的开始教这些小孩时,我才发现,所有的事都是那么不易。小孩子的调皮是我事先无法预料的,尽管我想到小孩很淘气,但是现实是小孩的调皮比我预想的还要捣蛋好几倍。我总结了以下,是男生喜欢逗女生,女生喜欢哭。男生吧,我可以说说。但女生一哭,我就没辙了,说也不是,打也不是。小孩子的难管让我有了很大压力。但是更大的压力是由好几个年级,教学课程复杂,面对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碰过的课本,还有自己从来没有进行过教学,困难还是挺大的。但既然决定干了,就一定要干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抱着走下去的坚定信念,我继续了自己的阳光辅导班,没有将她扼杀在摇篮里。阳光辅导班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继续生存着,并一直到她结束。
通过这次自己办辅导班的实践,我有以下收获:
一、作为一名老师,你想要教学生一碗水,你就必须准备一桶水。原来一直听老师说这句话,但从来没有怎么样的体会。这次给学生上课,才真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给学生上课后,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是那么困乏,有好多想要说出来却无法表达。有时给学生讲一个知识时,想要和其他的联系起来,却很拿下手。这点警示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更加努力,自己必须有专业的知识素质,这样才能教好学生。
二、永远不要打无准备之仗。尽管我办班前后准备的相对充分,但每天的知识准备依然存在不足,以致有时候上课出现不知道干什么的状况。一件事情即使已经准备
充分了,都还有可能做不好,因为“现场直播”时的突发状况是人无法预料的。正因为“现场直播”有突发状况,所以不仅要准备好,而且事先得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予以估计,做好对策。这样就不会在状况发生时,束手无策干着急。
三、一定要爱惜父母,挣钱真的很不容易。原来一想一个人多少钱,人多了就赚的越多。想的时候钱好像已经都装自己口袋了,特别好挣。可结果人没招几个,而且还特别难管,顿时就傻眼了,得出挣钱真的不容易啊!父母为了我们,真的很辛苦,一定要好好爱惜父母。
四、小孩子特别可爱,特别容易拉近感情。在二十来天的时间里,尽管和小朋友有过不快,但更多还是充实和愉快。看到孩子们的认真做作业,感到特别欣慰。学生们给我送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尽管不值钱,但他们却是无价的。我和小朋友玩的也非常愉快!结束时,有的学生说:“老师,你为什么不多办几天呢?”有的学生说:“老师,你寒假时还办吗?办时一定叫我们。到时候我们就来了!”??这些都让我特别欣慰。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好 范文网www.bsmz.net)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是自己办的培训班,所有的事就都落到自己头上。自己既是学习上的老师,又是生活老师,还是校长。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更好地伟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教学。
总而言之,在这二十来天的时间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感悟!还
有,我收获了最真挚的感情,我和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次自己办辅导班,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实践目的。同时,也让我更坚定了要好好学习的信念。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素质,争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第二篇:201*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城市公共厕所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收集、贮存、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其卫生及使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公共厕所的具体状况,及时获得反馈意见,从而更好地方便人们生活、满足生理功能需要,我采取了实地参观和街访的方式,对满城县县城的五个公厕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调查。经过调查,满城县城公共厕所虽然充分发挥的应有职能和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以下便是我对这些不足做的调查实践报告:
一、总体概括
1、“供”不应“求”且“分红”不均
“加上外来人口,这么多人,五个公共厕所,一个坑得装多少人呀?”家住广场附近的张大爷说。
经我了解,满城县城共有五个公共厕所,分别设置在县人民广场、中山路与燕赵街交汇口处、玉川路顺德小区南侧、北平路菜市场东、陵山汉墓绿地处,远远不能满足一个拥有7万城镇人口,面积可达10平方公里规模,呈环形发展的县城的日常需求。
“西边广场都建成了,怎么连个厕所都没有呀?”家住城内村的小杨说。
西二街已经成为了满城新品住宅的聚集区,聚集了许多的居民,为了方便这边的居民,一个西区广场悄悄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高楼丛中的那点“绿”,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广场上却没有一个公共厕所,使得人们在散步的同时产生了些许的费解。
2、若“隐”若“现”且“藏污纳垢”
“我见过许多外地人,提溜着裤子打听厕所的,呵呵!”路人小王(化名)透露。
由于传统观念,许多地方把公共厕所视为见不得人的地方,因而将其建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当然满城县也存在这种问题,据我了解除菜市场东和汉墓绿地处的公共厕所比较明显外,其他三个都有不同程度的遮挡,若隐若现,很难被人发现。而且很多厕所因为标识物较小,影响了人们对公厕的可识别性,从而大大影响了这一公共设施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公共厕所一部分使用吃紧,一部分资源浪费的现象。
公共厕所“脏、乱、差”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市容发展的久治不愈的“顽症”,也是居民投诉最多、涉及地区最广的问题。满城县城的五个公共厕所均有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现象,尤其是北平路菜市场东的那个公共厕所,简直是藏污纳垢的最佳场所。正如正要放学回家的小李说的那样,“菜市场这儿厕所都没办法进了,全是地雷,一不小心就踩上去了!”
二、改进方案及整治标准
(一)改进方案
1、针对“供”不应“求”和“分红”不均现象的解决方案。
加大公厕设施的投入,科学选址,合理利用每一寸闲置土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厕的合理使用人数是3.18座∕万人,满城县城约有7万城镇居民,所以应在城区内建有23座公共厕所才算是最合理的。然而,公厕的选址也是需要考虑周全的,有专家指出:一个人从有便感后可以坚持5——10分钟,这段时间的步行距离约为300——500米,所以在人流聚集区500米之内应该有至少有一座公厕。
2、针对若“隐”若“现”和“藏污纳垢”现象的解决方案
树立醒目标示物,严格管理,规范公民如厕行为。醒目标识物的设立可是人们在内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现厕所的具体位置,针对已经建成而不可更改的遮蔽式公厕不易被发现这一现象是最有效且最直接的解决措施。针对公共厕所“脏、乱、差”的现象,一是从清洁和管理人员内部入手,加强清洁和管理力度,完善管理章程,对公厕需要整治的问题逐条梳理,制定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责任到人,奖罚兑现,做到全日保洁。二是加强环境卫生法律法规及城市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的主动维护公共设施的意识,规范居民如厕行为,唤起居民的公德心。
(二)整治标准
1、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和卫生保洁制度,有专人进行管理和保洁。
2、蹲位、门窗、墙壁、灯具、洗手池整洁卫生,地面整洁、无积水、无纸屑、烟头、痰迹和杂物。
3、大便器清洁、无积粪,小便器(槽)内无积存尿液,无尿垢、杂物。便器定期喷洒药物消毒。
4、有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排气设施,基本无臭味,无蝇蛆,无乱刻乱画。
三、要求、建议
要求:
1、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公共厕所集中整治行动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翔实具体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来完成。各方要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做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形成合力。
2、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各级各部门在整治行动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建立起公厕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建议:
1、提高有关部门对公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仅要从专业化入手,建造一批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厕所,还应该融入人性化和环保的设计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完美的满足公民对公厕的需求,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树立“全方位”和“长远”的发展视角,注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扩大公厕的适用人群,增加残疾人、孕妇、儿童、老人专位,不仅要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对荥阳市居民消费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荥阳市九镇三乡
调查时间:201*年8月
调查对象:当地村民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也是如此。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环境,对农村消费者给以有针对性的有力指导;同时推进农村消费者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建设,在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服务。我根据本地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根据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全市选择了6个镇,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2个,居中的2个,较差的2个,并且根据同样的方法选择了32户进行了抽样入户实名问卷调查。全市共回收30份,其中29为份有效样本,有效率达97%。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乡镇范围为高村、广武、乔楼、豫龙、崔庙、北邙,按照科学抽样间距选取了30个家庭。在这30个家庭中经济活动决策人的基本情况是:男性占87%,女性占13%;年龄:18岁以下的占 3%,26-35岁的占37%,36-50岁的占42%,51岁以上的占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10%,初中文化占30%,高中、职高文化占53%,中专或中师以上占7%。
二、当前农村消费的基本状况
这次调查主要通过调查农民的日常生活、医疗、教育、保险、家电、农机等方面的消费情况来了解当前农民的基本现状。
1.日常生活方面。当前农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普及率比较高。其中,自行车、电风扇的普及率为93%以上,电视机的普及率达97%,摩托车(电动车)的普及率达57.5%; 而洗衣机、冰箱;空调、照相机等享受型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为30%-67%。另外,农用机械的普及率为16.7%,运输车的普及率约为910%。从消费趋向看,农民除了用于吃、穿以及必需的农业投入外,其收入主要用于子女上学和建房,分别约占35.8%和29.5%。
2.医疗消费方面。201*年家庭用于看病、治病的费用大体分布是:13%的家庭消费200元以内,10%的家庭消费200—400元,17%的家庭消费400—600元,23%的家庭消费600—800元,36%的家庭消费在8 00元以上,个别家庭甚至消费上万元。从对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上看,约有72%的消费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约有27%的消费者感到不满意。对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约有76%的消费者感到满意,23%的消费者感到不满意:在是否发生过医疗纠纷的调查时,8%的消费者选择发生过,92%的消费者选择没有发生过。
3.教育消费方面。201*年家庭用于教育的费用分布是:除有27%左右的家庭没人上学,教育消费为零外,有4%左右的家庭年教育消费在500元以内,有23%家庭年教育消费在501—1000元之间,有27%的家庭年教育消费在1001—201*元之间,有17%的家庭年教育消费在201*—4000元之间,有23%的家庭年教育消费在4001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万元以上。
4.保险消费方面。有60%的消费者没有参加任何保险。参加保险的消费者选择人身意外保险、养老保险的分别占1 2%和30%,选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的仅分别约占 11%和15%。选择医疗保险的消费者占19%。
三、当前农村消费环境状况
此次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农村消费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1.交通出行方便程度。有69.9%的消费者选择了很满意和满意,说明这几年我市在交通设施上的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2.日用消费品购买方便程度。有45.2%的消费者选择了很满意,有32.3%的消费者选择了满意。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商场、超级市场也进入了农村,农民购物的方便程度大幅度提高。
3.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方便程度。有73.5%的消费者选择了很满意和满意。消费者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都比较方便。
4.信贷情况。在对银行或信用社贷款方便程度的调查时,约有27.6%的消费者认为一般,约有18.2%的消费者认为不方便或很不方便,另外有54.2%的消费者认为比较方便或很方便。
5.生活用水、用电情况。约有24.5%的消费者认为一般,64.3%的消费者认为较方便和很方便,仅有11.2%左右的消费者认为不方便。
6.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和家电维修、邮政、电信服务方便程度情况。在农业科技宣传方面约有27.2%的消费者感到一般,约有16.6%的消费者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有56.2%左右的消费者感到满意。在家电维修、邮政、电信服务方便程度方面,约有25.8%左右的消费者认为一般,有1 2.8%左右的消费者认为不方便,有61.4%左右的消费者认为方便。
7.目前农村消费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约有 58%左右的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低劣、假冒商品多、虚假广告等问题最严重。其中,假劣农资问题尤为突出。
四、当前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消费能力偏低。当前全省的农村家庭及个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从事农业,极少数靠从事副业及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致使部分农村人均收入偏低,高收入家庭较少。这种全家几口人仅靠几亩地过日子的状况不改善,很难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年人均毛收入7000元以上的家庭几乎都有从事副业、商业贸易、个体小手工业及外出打工。
(二)医疗、教育、人情等费用过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医疗、教育、人情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总体比重过高。这几项开支约有43%左右的家庭占全年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约有10%的家庭年收入不够当年子女上学的费用,致使大部分农村没有多余的资金购置农用机械、运输车等现代农机具,更不用说享受型消费品。
(三)医疗保险意识谈薄,生病致贫现象普遍。当前,全市农村合作医疗程度低,农民的医疗保险消费意识谈薄。即使有的参加了保险,也仅局限于因驾驶机动车而须参加人身意外险、财产险或在集体单位上班等原因参加养老险等险种,很少有参加医疗保险的,而医疗问题正是当前大部分农民将来年老多病,且没有保障的关键。
(四)农村消费市场问题多,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据调查,当前侵害农民利益问题最严重的是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广告,这在农资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农民受假劣农药、种子、化肥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六)农民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当消费者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有22.9%的消费者选择“忍了算了”,42%的诜择“与经营者协商”,17.3%选择“向有关部门反映”,有1 5.6%的消费者选择“请消费者协会调解”。调查者对“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了解度83.2%,还有16.8%的消费者不知道“3.1 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通过整个调查过程,结果让人有喜有愁。在充分认识了荥阳乡镇发展的进步时,也无可
避免的看到了乡镇居民消费状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建议乡镇改革不应该只是在表面上,而是要深入。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普通老百姓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一切都会改变,因为现在的政府正在加大了对农村的投资,不仅是对经济上给予帮助,对人才、教育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相信,荥阳的乡镇居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要求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一、内容
必须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四个部分;如有引用他人文章的还要加注参考文献,具体顺序如下:
1.标题
2.摘要
3.关键词
4.正文
5.参考资料
二、版式要求
(一)纸张:a4纸
(二)字号及字体:
姓名用4号仿宋加粗;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学号用小4号宋体;标题部分用2号宋体字加粗;摘要部分用小4号楷体字,摘要用黑体字;正文部分一级目录用小4号黑体,其他部分用小4号宋体字;参考小4号宋体字。
(三)行间距:
行距为19磅固定值,字间距为标准值。
(四)页边距
上3.0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页脚1.5厘米。
(五)页眉
页眉居中插入“浙江农林大学20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字样,用5号楷体字。
(六)页脚:页面底端居中插入页码。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对锦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已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外来务工人员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他们子女受教育情况如何已受到关注。虽然政府已多方出台政策及相关报告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现状,但仍存在些问题,本文从该背景出发,调查锦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状况,从而较清晰地看到现状,并从多方面提出解决他们接受教育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义务教育调查分析对策
正文: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上亿农民工。在这些农民工身后有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他们或留在家乡上学,成为“留守儿童”;或者随父母进城上学,成为“借读儿童”;还有的既不在家乡读书,也不进城读书,成为了“失学儿童”。他们是一批游走在城乡边缘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头重事。针对这一问题,我利用今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锦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一次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25份,收回率100%。现将我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如下综述:、
一、调研对象:锦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外来务工人员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发现的问题
(一)辍学现象严重
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放弃受教育的权利。调查结果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失学率为9.4%。造成大面积儿童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动性大。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场所的流动性大,导致其子女多次随其父母在老家和父母暂住地之间或不同城市间展转迁徙,频繁面临转学、适应新环境和大城市生活、与亲人及伙伴分离等场面,这不仅使他们的生活与成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会直接耽搁孩子的最佳受教育时期, 最终促使其辍学。
2.家庭经济条件差,不能满足其子女的教育需要外来工家庭属于城市贫困人群,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各公办学校收取的数额不小的 “借读费”或“赞助费”。
3.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其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从全国各城市和各组织的调查结果看,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读书没多大用,在他们看来,城里的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工作,即使供孩子读书,今后也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务工挣钱来得实惠。再加上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境和教育孩子的艺术,导致孩子学习极其困难,不得不中途退学。
4.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政策存在弊端。目前政府在很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限制了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首先是体制问题。目前,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上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体制难题,即“外来工子弟义务教育谁埋单”的问题。按现行体制,我国义务教育费用主要由各地各级政府负责。在农村,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义务教育经费,而在城市,这笔支出主要由区财政负责,但城市区政府从财政中划出的经费不包括外来工子女。虽然当前政府出台的政策要求各级政府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子女
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并将城市教育附加费中的一部分经费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义务教育,以保障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但这一政策的施行有可能导致各级政府相互推卸责任的后果,到头来谁都不管,形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真空地带。其次是政策问题。户籍制度是制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关键原因之一,尽管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自由流动方面不断弱化,农民可以自由进城务工,但是户籍制度依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起制约作用,这直接导致了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出现,没有城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很难在其所居城市得到同等受教育机会。此外,政府在处理民工子弟学校问题上的某些做法过于简单,标准不一,限制了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从而制约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面临威胁
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交流,这一问题在家长与子女之间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外来务工人员与其子女之间尤为严重。外来人员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的工作让他们疲惫不堪,闲暇时间又不多,这是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在调研中发现,由于该厂没有假期,工人从过完来到该厂打工,没有意外状况就要在带到过年才能回家,对于进城读书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节假日,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对于留在家乡的孩子只能通过电话进行交流,机会不多,时间有限。住我们不隔壁的小王,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开学后上小学三年级,他们每年暑假被接过来玩两个月,白天小王跟妻子在车间上班偶尔还要加班,就算两个孩子来到身边也很少有时间跟他们交谈。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家长对与子女进行沟通的忽视,会使得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受重视,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从而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在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学、学业成绩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总而言之,缺乏情感交流和亲情的抚慰与关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三)关于子女的“留守”与“借读”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面,外来务工人员很大程度上选择将自己的子女留在老家的学校,尽管他们认为把孩子随自己的工作外迁比较妥当,可以适时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一定的督导作用,孩子在自己身边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心,并且年长的孩子还可以给他们搭把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相比于老家的教学质量,他们现在所在的城镇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好,外出打工就是“为了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子女有更美好的未来”。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是迫不得已,原因有三:
1)自己工作繁忙,若把孩子接来,无暇顾及孩子的起居生活。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门槛过高。一方面,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对外来工子女就学取消不合理收费,但有些公办学校仍然通过各种渠道收取数额不小的借读费,大多数收入微薄的外来务工人员无力承担。另一方面,烦琐的入学手续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挡在了校门外。要进入城市公办学校,通常需回老家乡镇政府开具家里没有监护人、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然后要凭务工证、暂住证和计划生育证明等,到流入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到公办学校报名。要办好这一系列的手续,外来务工人员既要花钱、花时间,耽误工作,还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冷落和刁难。本身他们的收入就不高,家庭月收入不稳定,1000元/月以下的占8%,1000元-201*元每月的占67%,201*元-3000元每月的占22%,3000元/月以上的只占3%。除去衣食住行的费用,所剩的支付不起高昂的费用。
3)自己工作的流动性较大。不断的转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且各地的教材与教学方式不同,孩子很难适应。调查中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各地,多为山东,安徽,河南苏北地区,他们在语言交流中存在障碍,各地教材版本不同,频繁的流动也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
(四)课外教学薄弱,放学后和假期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空白期。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很早就开始负担起一定的家务活,并且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里都有弟妹。在父母无暇顾及弟妹时,他们还要负责照顾弟弟妹妹。因此,他们中大部分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教学。放学后或在假期这一段时间中,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空白期。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个原因是课后无人督促和进行指导。作为小学生,自控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玩性还是比较重的。一旦无人在旁提醒指导,很容易就把心思花在其他事情上。而他人的监督与指导对他们而言,又是比较难办到的。父母为生计奔走,工作繁忙,连休息时间也不充裕,根本没有空闲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件事上。有些家长即使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却无能力在学习上对其子女进行一定的指导,因为家长自身学历有限。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只有7%的家长是高中及以上学历,只有小学学历的家长占18%,初中学历的占75%。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使得他们很难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指导。而老师一旦放学后或放假后,就不可能再对学生进行辅导。 对于留守儿童,跟在爷爷奶奶身边,课外教学辅导就更为薄弱 。
(五) 学校与家长沟通极为有限
在调查中了解到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是极其缺乏的。一般家长只是从孩子试卷及期末的成绩单中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而一般都不了解孩子在校的其他方面的情况。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基本上从没参加过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因而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是几乎等于零的。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脱钩教育,不利于促使孩子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生活情况。因为不了解,而无法对孩子的生活进行正确的指引。又因为与孩子缺乏适当的交流,往往无法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使得孩子感觉被忽视。在情感方面的缺陷往往使得他们感到身心的巨大空缺。学校因缺乏与家长的交流,不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无法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学生作出准确的教学安排。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对学生的人格、道德的培养产生一定的阻力。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处于同一位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当两着有机的结合起来时,才能让孩子受到最大的益处。
(六)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歧视问题是一直存在于城里孩子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间的一大问题。歧视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承受起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变得孤独、脆弱、敏感、多疑,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在学校,如果受到本地同学甚至老师的歧视,更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巨大打击。这样极易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产生挫折感,导致厌学心理的形成。因为强烈的自卑感让他们紧紧关闭了自己的心门。又因为内心极易受到伤害,他们就尽量避免与人交往,最终变得害怕与人交往。老师歧视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转学过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成绩并不理想,还有可能是乡里孩子的有些习惯让他们无法接受。城里孩子歧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普遍是受大人的影响。歧视问题是不应该存在的。同在一片蓝天下,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歧视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所有孩子(包括城里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因为从小他们心里就产生了价值取向的偏差,不利于培养其良好的人格。
三、思考与建议
“让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外出务工现象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外来务工人员为推动我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创造健康的成长与学习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议如下:
(一)从社会角度而言
1、提高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认识。如前所述,导致外来工子女就学难的重要原因除农民自身的经济困难和文化素质低外,城市人对外来务工者的歧视和偏
见、外来工流入地政府的畏难思想、以及相关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而排挤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民工子女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将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的问题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保包括外来工子女在内的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要把解决外来工子女就学问题与发展当地经济和改善当地社会治安结合起来考虑,解决了外来工的后顾之忧,对发挥其积极性,改善社会风气和整顿社会秩序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进一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消除“二元化”管理带来的弊端,逐步将户籍管理职能过渡为服务职能,并力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意识。带有身份色彩的户籍制度本来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甚至开始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理应改革。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取消户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限制,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强化基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信息登记和管理纳入街道和社区的工作范畴。
3、完善教育拨款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以满足外来工子女就学需要。外来人员流入地政府可以不按户籍生源拨款,而按在校实际人数对学校直接拨款,以鼓励公办学校接受更多的外来工子女就学。
4、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首先,应该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及时修改《义务教育法》,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其次,外来工流入地政府有义务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各地政府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将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制订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取消不合理收费,对接纳外来工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予以补贴。同时外来工流出地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的工作,禁止在办理转学和返回原籍就学手续时收取任何费用。
(二)从学校角度而言
1、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其来自哪里。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当老师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公平、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才能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自卑感与孤独感。
3、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填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假期的教育空白期。
(三)从家庭角度而言
1、外来务工人员不仅应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应关注孩子的内心。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家长真正从内心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时,才能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得孩子身心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2、外来务工人员应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孩子而言是两者缺一不可。平时应多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应主动与孩子所在的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从而可以更好地辅助老师的教学。再者,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应只强调孩子主课的成绩。家长应该注意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不应只是家务和疯玩。
3、对孩子的未来有合理的规划。“读书才是出路”这一观念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始被广泛接受。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有67.70%的外来务工人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继续深造。有24.62%的家长只希望任孩子自由发展。他们能读到什么程度就看他们自己了。只有
9.23%的家长认为孩子完成中学学业就可以外出打工,从而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从这足可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孩子的未来都有一定的打算。但再规划中,应该多参考孩子本身的意愿,毕竟那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人生。
四、结语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宪法赋予的权利,政府有义务和责任为实现他们的权利创造有利条件。既然当今社会的城市建设和运行已无法离开外来工的参与,我们就必须在城市规划、市政设施、文化教育、财政预决算等方面为外来工的长期存在作出制度上的合理安排。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未成年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能否入学接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将对社会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正如行知学校的校长黄鹤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中所提到的,谁都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见到一群“人数众多、却不具备社会主流价值观,既无知识、也无技能,身在城市、心却离城市很远的社会边缘性群体”。我想这足以说明确保外来务工子弟入学完成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宋晓梦 外来工子弟义务教育须直面体制性问题
[4] 魏炜改革拨款方式有利民工子弟入学
[5]黄志城.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参与[m].上海
[6] 何三畏. 教育公平,从取消“借读费”开始
推荐更多范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0716.html
- 上一篇:区商务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