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品德学科学期工作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各方面屡创佳绩。
一、工作思路
以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小学品德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促进品德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落实品德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更多好范文请关注:www.bsmz.net)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进行了“品德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机整合”的系列探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组内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数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
5、全体品德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以利于方便以后的品德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好。
6、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广州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推荐个别学生参加广州市“礼仪之星”评选,学校获得广州市“礼仪之星”优秀组织奖、广州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苏映铮老师获得广州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优秀组织教师、六年(1)班的林文岳同学获得广州市“礼仪之星” 、四年(1)班的宁可欣同学《寻找智慧鸟有感》获得广州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二等奖。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天河区教师基本功大赛
(3)参加品德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现场会
(4)组织个别参赛教师广州市品德优秀课例评比
(5)交流品德课堂教学心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第二篇:树德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工作学期总结
树德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工作学期总结
201*年6月12日
杨兰娣
一. 工作完成情况:
1、本学期我们课题研究的名称仍然是:案例教学在品社课上的实施。 指的是:将实际生活中真实的事件摄录下来,制成“案例”,在课上播放。随后,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反思、探讨。我校教研组的老师在上课时,都能运用案例教学帮助达成教学目标。龚一平老师《我也能行》由高年级学生的作品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在教科组中,大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科组长去区里开会,及时传达。大家共同备课,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共同商讨对策。本学期每位老师撰写了与世博有关的教案,经过评选,崔萍老师的教案被选送区里。
3、本学期的十三周学校定为品社教研活动周。由校领导与品社组长一起进教室听每一位品社教师的课。老师们积极备课,精心准备课件,认真上好每节课。教研组长设计好评价表,领导仔细聆听,公正评价。体现了领导与老师对品社课的高度重视。
4、区教研员为我们搭立了许多平台,到我校指导我们上课,安排我们外出听课,汲取老师们许多宝贵的经验。还在普陀教研台上让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参与讨论交流学习,我们教科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
二.特色工作及成绩:
我校的品社工作在陈琦校长的带领下开展得如火如荼。
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案例教学贴近儿童生活,设计符合儿童特点,以活动促活跃,引导孩子们从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提高。一定能提高教学实效。
三.存在的问题: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要上好它不是易事。它的前期准备工作更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现在每个学校的品社老师都是由语文老师及班主任来兼任,大家都普遍反映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在品社工作上,很多老师甚至把品社课挪作他用,尤其是高年级老师的工作量更是大。希望区领导能重视品社课,能有专职教师担任品社教育。
四.下学期目标:
我们下学期要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课,大家集体研究教材,共同商讨研究备课,研究一些优秀教案,把课题研究继续下去。
第三篇:金洲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工作学期总结
金洲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工作学期总结
——小课堂大社会
(201*年12月31日)
教研组长朱晓泓
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1、关注学生幼小衔接:
9月一开学,教研组长认真组织一年级任课教师学习《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指导意见》,集体备课《我上学了》。10月,组织任课教师观摩姚卫平老师执教的《我上学了》一课,得到校领导好评。月底,一年级认课教师圆满完成一年级品社准备期教学,交出总结一份,案例反思共四份,准时交往教研员手里。
2、搭建友谊交流桥梁:
201*年11月6日,在潘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9人来到了著名的渔港——沈家门,参加在沈家门第三小学举办的“真情体验、真心感悟”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在沈家门三小刘校长的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三小的教学楼、图书馆;聆听了刘校长的介绍;观摩了片推选的两堂品德与社会课——《你是我的好朋友》、《让我自己来吧》。我校朱晓泓老师执教的《光荣与梦想》一课,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用充满情味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充分地体验感受,向学生传达了内心的光荣和自豪感,受到了沈家门教研员以及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次活动,让我们每一个参加活动的金洲人收获颇丰,三小纯朴、踏实的校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课堂中自信、大胆的表达方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的交流活动是两校结为友好学校的又一次回访,不仅搭建了两校之间友谊交流的桥梁,也促进上海与浙江两地教育文化的探讨。
品社新课程进入我校已是第五年了,今年九月五个年级均使用品社教材,为了能充分发挥品社课程在学校学科德育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近几年,我校在区教研员的引领下,在教研形式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加强教研组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人员保障
要提升品社教学质量关键要有一支能积极参与品社研讨,勇于实践的教师队伍,为此结合日常的听课,在征询校领导的意见后,学校成立了一支稳定的品社研讨小组,基本上各年级我们确立了一位年级组长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我们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品社教研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实践课研究,通过听课、评课、反思,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促进合作交流,成果共享,让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教研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区、片品社教学研讨活动,推动品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制度建设
为了能打造一支教师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品社教研队伍,我们把教研工作的重心聚集在以理论推进实践上。
1、创造学习机会
(1)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我们定期学习教育刊物上的有关课改文章,如学习《民族精神教育纲要》,了解各年段相关课文在《纲要》中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落实;积极研究《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仔细揣摸教材与学生间的切入点,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推荐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改著作和杂志,如《小学德育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理论》、《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等,为新课程改革构建“航标灯”。通过学习,教师明 1
确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即“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功能的研究者、开发者”,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本次课改的重大意义。
(2)走出去参加培训研讨,通过送参加区、片培训活动,使品社教师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开展教学创新的骨干力量。
2、开展“三个一”活动,强化自学研讨
教研组教师每学期至少读1本对教学有帮助的好书;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案例;展示一节课;这种“现实性与前瞻性结合”,“操作性与学术性结合”,“集中培训与自我提高结合”的互动式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能从更高的要求和宽广的视野来审视和研究问题,形成新的思维方法,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课改之中,逐步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能力。
二、以课题为抓手,依托校本教研聚焦课堂开展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社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结合品社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以《品德与社会课程体验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课题为抓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每月教研组根据研究专题安排不同年级的实验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教研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以此提升教师研读教材、从学生成长特点入手设计教学的能力,同时引导儿童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行动去服务社会。
(一)打通课堂和生活之间的界限
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验与经历相联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蕴涵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打通课堂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课堂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沟通
教学要真正为每一个学生服务,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仔细地去思考,认真去了解: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方面,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如在教学《可爱的家》这一单元姚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块面的活动一一亲子游戏、采访爸爸妈妈、回忆成长往事、用行动去关心父母。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 , 而是遵循着学生内在的情感线索,由对家庭成员的缺乏了解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不易 , 直至从内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爱父母、爱家庭,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历经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这种与学生经验相沟通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2、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
社会生活广阔而又丰富,是学生进行广泛深入学习的一个场所。将课堂教学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在认识上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如在设计《美丽的春天》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不仅将课堂搬到了校园、公园,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丽,同时将采集回来的蝴蝶指导学生制成美丽的作品,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热爱自然的情感。
3、捕捉社会中的热点作为教育资源
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校园生活。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社会生活、校园生活的热点,将其转化为教育的有利资源,引导学生去辨析、去感悟??当新闻中报道“大学生用硫酸泼大狗熊”的事件之后,我们组
织学生阅读有关报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想;当学校大鱼缸里养的鱼一下子不幸死去时,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了“小鱼快回家吧”的讨论;当学生了解到,为了我们国家201*年的奥运会和上海201*年的世博会,许多人都要积极要求成为志愿者时,都表示要学习志愿者精神,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现在做小小志愿者,到时候能够真正为奥运会和世博会出力。
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需要的是一种对生活、对事物的感悟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当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合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就有可能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也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了。
(二)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新课程改革对品社课程进行了整体的改革,它涉及到时代背景的变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课程任务的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的明确界定、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执教新教材品社教学的老师大多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新教材中的内容与以往大不相同了:没有了现成的故事,没有一个个现成的辨析题,没有可以信手拈来的内容。要把品社课教好,不但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课前作好准备的,得提早通知,否则上课时自己无话可讲,学生也成了‘呆头鹅’。”此外我们强调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要“蹲下身子”与孩子们交流,把自己当作是带着学生走向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传授者,去倾听来自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去关注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去尊重学生的智慧,把孩子当成能够独立成长的生命个体。听课教师则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评判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信赖、宽容、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这样民主、平等的自我反省式的教学研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出台了一堂好的品社课的标准,帮助教师在心目中自然形成了一种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中,我们能够听到学生向老师提问,反驳教师的见解??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研究??教师真正成了与学生平等的“听者”、“学者”、“思者”。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没有等级之分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张扬,创新应运而生。
(三)加强课例研讨,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
如果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所设计的方案是一个教学的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就是“课例研讨”。我们发现,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一旦进入了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教师就不得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所以,就教师而言,“上课”并不意味着执行事先所设计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意味着要创造性地实施设计方案。这时候,针对真实的课堂表现,与学科内的其他教师,学校领导进行课例研讨,就具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这正是“教学即研究”的本意。这学期朱老师执教的《我会这样吃》也正是借助了各年级老师的共同参与,通过一次次的研讨获取了大量信息,解决了教学上的困惑、问题,逐步体会了新课程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体现、完善新理念。从教师对问题的提出,到设计方案,再到执行方案,研讨课例,都是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在整个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反思”其实是贯穿始终的。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校本教研的过程,不光要有专家的引领,同伴的协作,更应该有着教师个人的思考。只有当教师增强了研究的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反思自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和解决的效果,才能克服教学的被动性与盲目性,发展自己专业能力。因此,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我们总是鼓励教师个人自主独立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即“自我反思”。这种“发表”,对教师个人而言,是反思,
对教师群体而言,是一种交流和分享。恰恰是教师这种反思的故事,给我们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不少精彩的案例,也为教师自觉、持续地推行研究奠定了基础。如今,课堂上出了问题,教师并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不配合、不听话,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想自己应担负什么职责,应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师要把实践、探索、反思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
三、教研组工作成效:创设了民主和谐,合作发展的教研文化氛围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通过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自由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在鼓励教师自觉进行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磋商、协调、交流和合作。我们倡导的教研文化是“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如在集体备课时,由执教老师作中心发言,说教材、说学法、说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组的老师出谋划策,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在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下,老师形成了一种同伴互助和合作的关系,教师之间这种积极的关系不但有效地保障了教师群体的通力合作和发展,还促进了学校建立起一种开放合作,民主发展的校园教研文化。
通过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我校的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从教材的复制者成为了教材的创造者,能够灵活多样的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学形式;其次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能根据教材,丰富、发展、延伸活动;能联系学生实际,补充教学内容,设计教材中没有的活动。关注儿童生活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及时充实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教学效果更扎实,从而切实地提高了我校的品社教学质量。四、问题与对策
教研组的活动研究发挥了实验班教师的作用,但只局限于一到四年级的实验班的老师,我们将扩大教研组队伍,使面上教师参与活动与研究。并将实验教师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向其他教师辐射。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对未来充满期望,充满信心,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
〖点评〗
工作思路清楚,既完成了区的要求,又有学校的特点。值得大家借鉴。
品社教研员陈音
第四篇: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三元里小学品德学科20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1*-06-28
根据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学品德学科09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本学期品德学科工作将继续以有效教学为核心,开展有效作业设计和实施、有效课堂案例研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实效。
一、推广“课堂观察”方法,以落实有效教学,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开展“品德课堂的观察与改进”专题教研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举行优秀教学成果评比活动,本学期组织老师积极参加三元里街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并获得了优异成绩。江丽燕老师代表学校参赛荣获三元里街一等奖。进而作为三元里街优胜代表参加区比赛,也获得了二等奖的殊荣,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组织骨干教师以 “过程与方法”为目标开展“有效作业设计”,并将有关成果上交区参与评比,也获得了奖项。潘志老师设计的品德学科有效作业荣获白云区优秀奖,由潘志老师指导的三元里街品德科有效作业设计获得白云区一等奖。
二、组织开展各级培训工作以引领教师成长
1、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北师大版教材国家级培训以及广州市教研室品德学科培训。
2、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白云区举办的品德学科教材分析以及区内各种培训,有效地提升了任课教师的品德素养。
三、支持、组织全区性教研活动
1、在本校组织负责了白云区品德任课教师一、二年级《品德育生活》教材分析,得到了区教研员的认同。
2、在本校组织进行了“三元里街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得到与会老师及有关领导好评。
3、组织了“白云区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近郊片的比赛,有序。和谐,活动获得成功。
4、积极参加“白云区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评委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认真负责地履行了评委职责。
四、做好各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我区区域性科研课题《白云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于12月结题,本校潘志老师参与了子课题研究,并已结题。
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扎实落实品德学科有效作业实施工作,注重品德学科学生过程性评价。
2、组织老师积极参与白云区品德学科网上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任课老师品德学科理论实践水平。
3、组织老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学科评比活动,促进专业发展,积累学校荣誉。
第五篇: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回首这个学期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我们品德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根据开学初期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活动计划,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一学期来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七年级上期思想品德教学计划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计划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县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进行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和谐教育教学模式”的系列探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组内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数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有许多老师积极撰写了品德论文参加县、市级评比。在此非常感谢一些班主任老师能积极参与到品德教学研究中来。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品德学科学期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2441.html
-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