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7 08:56:49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

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半月,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我自己对这一段的地理课作一简单回顾,有成功经验,但更多感觉到的是不足。下面我就一堂地理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周我上课的题目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往在讲授这一节时,通常制作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洋流的形成和分布,教学效果比较好。目前,我们新到二中的教师还未配备电脑,而且高一年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效果很差,希望学校能尽快为我们配齐笔记本电脑,并更新高一年级的电教设备。

抛开多媒体设备,常规的地理“三板”教学也有自己的特长。在讲洋流的分布时,我利用“边讲边画”法对照洋流模式图,在事先绘好的太平洋轮廓图上,依次用红蓝粉笔南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等,然后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参照我讲的方法,画出了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较好。

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用漂流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迫切想了解为什么一只在英国海岸抛下的漂流瓶竟然可以漂到澳大利亚。在讲密度流时,插入二战时期德军潜艇巧妙利用密度流,自由出入直布罗陀海峡而不被盟军发现的小故事,学生听课的兴趣很高。

这堂课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里面有自身的原因,诸如对新课标的理念领悟得不够,讲的偏多,师生互动偏少,尤其没能让多数的学生都动起来。此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还有待加强。最令我不满意的地方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参差不齐,中考没有地理,初三年级不开设地理课,许多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贫乏。在讲洋流的分布时,许多学生对“大洲和大洋”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太熟悉,有些学生连东西半球如何划分也不清楚,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课程难懂,做练习时一筹莫展。

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令人遗憾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新课程改革更好地进行下去。

第二篇: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学习从分享开始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

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半月,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我自己对这一段的地理课作一简单回顾,有成功经验,但更多感觉到的是不足。下面我就一堂地理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周我上课的题目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往在讲授这一节时,通常制作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洋流的形成和分布,教学效果比较好。目前,我们新到二中的教师还未配备电脑,而且高一年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效果很差,希望学校能尽快为我们配齐笔记本电脑,并更新高一年级的电教设备。

抛开多媒体设备,常规的地理“三板”教学也有自己的特长。在讲洋流的分布时,我利用“边讲边画”法对照洋流模式图,在事先绘好的太平洋轮廓图上,依次用红蓝粉笔南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等,然后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参照我讲的方法,画出了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较好。

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用漂流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迫切想了解为什么一只在英国海岸抛下的漂流瓶竟然可以漂到澳大利亚。在讲密度流时,插入二战时期德军潜艇巧妙利用密度流,自由出入直布罗陀海峡而不被盟军发现的小故事,学生听课的兴趣很高。

这堂课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里面有自身的原因,诸如对新课标的理念领悟得不够,讲的偏多,师生互动偏少,尤其没能让多数的学生都动起来。此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还有待加强。最令我不满意的地方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参差不齐,中考没有地理,初三年级不开设地理课,许多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贫乏。在讲洋流的分布时,许多学生对“大洲和大洋”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太熟悉,有些学生连东西半球如何划分也不清楚,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课程难懂,做练习时一筹莫展。

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令人遗憾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新课程改革更好地进行下去。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第三篇:如何备一堂有效的地理课

如何备一堂有效的地理课

地理:谢忠宁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要渠道,由于初中不重视地理教学,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因此高中地理课不仅要完成高中的教学内容,还要补充初中应该学习的地理知识,这就使高中地理教学在时间上非常紧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要进行有效教学,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首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精心的教学备课。

关键词:有效课堂 备课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涵义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第一,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第二,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教师科学地运

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请你继续关注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

二、有效教学课堂的前提——备课

如何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有限的45分钟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规定教学内容呢?充分备课就是前提。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已引起众多教师的浓厚兴趣,并就如何搞好备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我认为,教师搞好备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备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能吃准教,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我们是**第一批新课改,地理课由原来的一周三节变成了一周两节,很多老师就感觉到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我们只要熟读教学目标,就会发现新课标和老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有些不同,所以要重新准确的确定新课程标准,把一些原来有要求但现在上不作要求内容的就不讲或少讲。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要在课堂上偏离主题,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这样就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找准重点和难点,即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我们就要准备到足够的时间,但是难点但不是重点的知识就要注意讲解的度,尽量减少时间。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24小时)和恒星日(23时56分4秒)时,课标上只要求了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没要求原因,讲原因时就可以几句话带过。

2.备心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师生之间如果情感冷漠、缺乏沟通,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再加上地理是文科,上课时那些所谓“不听话、不肯说、不配合、缺少互动”甚至是调皮捣蛋等令教师头疼的教育教学问题和现象也就接踵而来。因此,如果我们

只是严厉的批评可能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批评学生的时候要以理服人,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幽默诙谐的语言就是一种是融合师生关系很好的润滑剂,它不仅能够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领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备学生

所谓的备学生,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解读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4.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如是说。因此,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问题情境”就是最好的方法。结合到地理的实用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特性,那么我们的“问题”应来自于现实生活。例如,在学习地方时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宾馆的大厅里挂着的不同地方的时间,这样就激起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有探索答案,继续学习的动力。再看了一下我们地理人教版的地理教材,在每一节中都设置有思考和活动,既揭示新知识,又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新的地理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效果也很好,而且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效益。除了设问,用学生熟悉的诗词、动听的歌曲、有趣的故事,甚至一个常用的成语、一张可笑的漫画等也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景,

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也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极大兴趣,主动进入学习角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开展奠定了基础,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5.备教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来更容易,效果也更好。

(1)遵循认知结构,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应该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使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例如,在学习必修一气候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因为内容多,讲解复杂,而感到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的由易到难的心理特征,依次按照气候的分布、原因、特征、气候类型的判断来进行教学设计,这种设计具有层次,循序渐进,让学生学起来简单易懂,从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地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教学方法。例如,在必修三《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时候就可以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图法进行地理教学,先展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图片以及生活图片,然后提出设问“西北荒漠化怎么形成的?”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总结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还可以让采用“兵教兵”方法。通过几种教学方法的变化,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得到很大的提高。

6.备作业

作业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以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

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7.备总结

总结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由部分认知回到整体认知的重要过程,通过总结能使学生高屋建瓴宏观理解知识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巩固“同化”与“顺应”通过总结,获得反馈信息,间接评价教学要尽量引导学生总结要注意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系统之中要充分发挥小结的画龙点睛作用。

教师在备课过程还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教育性。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个性品质,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渗透,这一点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备课时研究和设计课堂渗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渗透绝不能是生硬的、穿靴带帽式的,而必须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渗透素材、钻研渗透艺术,才能真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教师的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其量也不过是“信口开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不能上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为了有精彩课堂的呈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了学生及自己的专业成长,我们不妨多花点时间认真备好课,而且要坚持不懈。

第四篇:我最成功的一堂地理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来到二中附中已经十年了,最近一年可以说是忙碌的一年。虽然不是一个新的环境,什么都要去适应,但工作也好生活也罢的确过的很充实。前不久上了一课,我自己感觉很好。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揭示地理的文化价值,学习家乡地理不仅是实现了解家乡的要求,它更体现了地理的文化价值,体现家乡地理是地理与农业科学、工业建设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学科的纽带,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不是孤立的、干巴巴的地理,而是文化的一部分。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欣赏家乡美;第二环节,引入新课,发现家乡美;第三环节,动手实践,探索家乡美;第四环节,欣赏拓展,感悟家乡美;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收获美;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创造美。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了解家乡是重点;用丰富的地理资源让同学们更形象的记住家乡特色,这是一个亮点。再就是抓住细节,突破难点——通过地图找家乡地理知识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来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最后是让学生感受家乡自然山水和文化的情和美,本节课主要是体现地理的文化价值,所以旨在重感受,轻技能,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初步感受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思考,接着加深理解,然后到拓展思维,最后到应用新知,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有兴趣学习,课堂也很活跃,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地理的文化价值,感受家乡的美。

第五篇:一堂特殊的地理课.(1)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苏延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743000

[关键词]防震减灾地理教育参与意识

[摘要] 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防震减灾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就中小学校如何结合地理教学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做法。

防震减灾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故此,在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教育,理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的紧迫性

二.防震减灾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防震减灾教育的方案设计

201*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的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陕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区。截止6月24日12时,已造成69,181人遇难, 18,498人失踪,374,008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各地中小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如何深入有效地把这一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地震后余震频繁,而且震级较大。一时间,有震感地区的许多居民一度处于惊恐状态,有的举家外逃,有的多日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有的夜宿街头、广场和车内,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迫在眉睫。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人口比较稠密的市政府所在地,本次地震震感强烈。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学校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在制定了周密的防震预案 1

的同时,要求地理教师充分利用地理课堂教学,承担防震教育的主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防震知识,强化学生的防震意识,并使每个学生个体作为小宣传员把防震减灾、地震科普知识带回家,把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推得更深、更广。

笔者主动的承担了这一任务。历时一周,利用课外活动50分钟时间,在学校阶梯教室开讲了六节以防震常识教育为主题的开放性地理课,现将笔者课堂设计主要内容陈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演习。

3.图片展示和录像片断放映。

三、教学内容

(一)与地震有关的几个概念

1、地震成因

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发生地震。

2、震源、震中、震中距和震源深度

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称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称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震源深度。

3、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1)纵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岩石交替受到推(压缩)或拉(膨胀)的作用。

(2)横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使岩石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作剪切运动。

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横波的振动比纵波强。

4、震级与烈度

(1)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

(2)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烈度除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及抗震性能等有关。

(二)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

1.中国主要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2.世界主要地震带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黑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部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欧亚地震带。又名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3)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三)正确扑捉和判别地震前兆

地震前,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动物异常

强震前,动物宏观异常范围可达100—200千米。震前许多动物的行为异常,或兴奋,或抑制迟钝。鼠类的异常反应来的最早,往往大老鼠叼着小老鼠乱跑;狗在震前1—2天,无论白天黑夜表现为惊恐不安;猫在震前,叫声凄惨,见到老鼠也不理;鸟类和鱼往往都有异常行为。

2.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现象

大震前,地下含水层在构造变动中受到强烈挤压,从而破坏了地表附近的含水层的状态,使地下水重新分布,造成有的区域水位上升,有些区域水位下降。水中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使有些地下水出现水味变异,颜色改变,水面出现浮“油花”,打旋冒气泡等现象。灾区群众总结出了“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的谚语。

3.地形突变

许多地震会有地形短期类明显的升降、水平位移、地面倾斜等现象发生。

4.地光和地声

有的地震发生之前,好象突然从地下闪出的光束,并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据报道,这次四川汶川地震前的就有地光预兆,并长时间映照出彩云。

不少大震震前数小时至数分钟,少数在震前几天,会产生地声从地下传出。有的如飞机的“嗡嗡”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象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有的恰似开山放炮。地声的分布很广,高烈度区更为突出。灾区群众经验有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短,地震在近旁。”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

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都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对地震前兆的判断要综合分析,不能随便武断。

(四)、教会自救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1.避免盲目外逃和跳楼“自杀”行为。“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一般需要几秒到十几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下楼已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床、桌下和墙角等安全三角区,采取下蹲或卧倒姿势,并尽量紧缩自己身体。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地震时在教室上课的学生最好把书包举到头上,躲到课桌下。( 组织学生就地演习5 分钟)

2.是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3.被埋者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五)、余震和地震谣言

1.正确面对余震

通常情况下,地震过后会有余震和灾害性天气或次生灾害,如大雨、洪水、泥石流等。余震的震级一般会小于第一次地震,但也会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须认真应对,以防造成新的灾难。

(1)应对余震,可选择空旷的广场、操场等,或者选择周围没有高层建筑的空地;可随身携带够一两天使用的食物、水、衣服和止血消炎药,以防不测。随身携带收音机等通讯工具,及时了解可靠的信息。

(2)尽量调整恐慌的情绪,要相信政府,相信身边的人,关键时刻要互助友爱。

2.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面对形形色色的地震传谣,我们要做到: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因此,传说某日某时发生几级地震 ,都是谣言。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四、教后反思

笔者组织的这次以防震常识教育为主题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师生存在思想顾虑、心理恐慌及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开展的。

由于笔者的精心组织和设计,较好地进行了一次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使广大师生系统的了解了防震减灾知识,并掌握了防震减灾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树立了大家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表扬,社会反响强烈!

本次活动,学校师生的参与率之高,课堂气氛活跃,笔者在这之前是没有预料到的。

本次活动的开展也为时下中学,特别是初级中学如何更好地搞好非中考科目的教学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008年6月25日

通讯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联系电话:13993289084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252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