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轻教师科研心得交流材料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科研处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和大家分享我的科研心得。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从各位老师那里汲取宝贵的经验,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我的科研工作。所以,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我对科研工作的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读研期间和导师一起做项目,每个人承担的都是项目的局部,感觉事情比较简单。但是,现在当由我自己来独立申请课题、并且承担项目的时候,感觉事情比较复杂了,因为在项目中我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转变,由局部参与者变成了整体负责人,角色的转变使我必须统筹全局,从项目的申请立项,到项目的实施,甚至最后的结题答辩,整个过程我必须参与其中,而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我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解,那么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到了我的老师和同学,想到了学院的老教授,同事,想到了本专业的其他专家。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功”。搞科研,我们需要一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一个课题申报成功,即使是基础性理论研究课题,首先需要的时间的煎熬和积累。积累什么?经验的积累:兴趣的积累;文献资料的积累:研究成果积累,也就是说前期需要积累下载大量相关的文献,然后要仔细的阅读这些文献,了解国内为现状,多思考,想他人所未想。确定科研课题,一个课题的申报成功主要来源于平时的积累。不能临时抱佛脚,今天文件下来,要求大家申报科研项目,这时你才去想申报什么项目呢,怎么下载文献呢,文献下载好还没来得及看完,就开始写本子,这样的话很难立项。
第二写好本子之后,再次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多修改,进一步细化科研内容,提升本子质量,通过反复阅读,思考,修改,就慢慢地由“入门”到熟悉,再到提高。也就自然而然地写出好本子。
第三向专家咨询: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需要请教专家(学院的老教授)和有经验的人。专家的指点使我们摸清内容的范围,增强研究的信心。
职称晋升是学校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要晋升职称就要进行科研研究,科研提高了,职称晋升才有可能,可以说职称晋升是双赢,学校受益,个人更受益,何乐而不为?
老师们,科研强校,人人有责,希望大家积极参加科研,认真撰写论文,把参加课题研究和撰写科研论文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让它们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在不断促进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为银川能源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用心准备课题的申报,即使不能立项,每一次都会有收获。
最后要感谢我的导师,指导我如何查阅文献,阅读文献,做科研,写文章,我的导师在我读研期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他确定科研课题时,就培养我让我去做前期的准备工作,让我试图去写本子,最后他再修改申请,感谢三年以来石化学院领导王院长等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是他鼓励我去申请课题,给我信心,同时也感谢各位同事的的多方的支持与配合,才有了我今天的这个成绩------5年共发表了6篇论文,其中sci 两篇,核心期刊4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科研基金各一项,去年成功申请自治区和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在这里再一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篇:关于教育科研的交流材料
关于教育科研的交流材料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用好《教科研学习手册》各位老师:我想和大家谈谈有关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沈校长一直跟我说,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可喜
,但作为教课时主任,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带动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也就是要让全体教师都来参与教育科研,并在这方面取得成绩,这才能带动
整个学校的发展。因此,从木渎实验小学回来以后,我就有这样的想法,怎样行使好自己的职责,为大家服务,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教育科研对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大作用,都能掌握参与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下面,我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2、一线教师怎样参与教育科研;3、用好《教科研学习手册》。
一、新课程背景下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
1、教育科研使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观念和措施层出不穷,这既是我们感到新鲜,同时也会使我们感到眼花缭乱。比如:
1)
师生关系的变化:高高在上变为平等民主和谐。究竟应该怎样"民主平等"呢?(举例教师不像教师,出现学生难以管理,班级难以管理的现象。说明"民主平等"应该是科学的民主平等。)
2)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怎么重过程,结果是不是不要了呢?(举例有的教师在外出听课以后,盲目学习,结果课堂很热闹,成绩却一塌糊涂。说明重过程的同时不能忘记结果。)
3)
教学方式的变化: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什么作用呢?是不是评价一个"好""真不错"就够了呢?(举例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多讲,学生的任何回答都是正确的,都是有个性的。教师变得可有可无。说明在课堂上教师还是要起好主导作用。该讲的时候还是得理直气壮地讲。)
4)
小组学习方式:课堂要组织小组学习。是不是每门课都需要?每堂课都需要?怎么来组织呢?(举例什么课都小组学习,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任务来不及完成。说明小组学习要因课而异,而且要注意组织形式。)
……这些问题怎么来解决呢?如果只是盲目地听从,盲目地模仿,我们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都不知道怎样做教师了。如果教师把自己看作一个研究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你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就不会迷失方向。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哪里来?就要求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而这就是教育科研。
2、教育科研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当然会取得比较好的效益。比如:
1)怎样教育比较调皮的学生。如果你能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的心理,教育他们就会比较容易。盲目地较劲,一定失败。
2)学科教学:作文教学中运用了"先活动后作文"的科学方法,学生作文就感兴趣,好作文也会增多。
科学的方法对今后的教学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教育科研使工作感到充实
我们有些老师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觉得工作很累。因为他们没有在工作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一直要到期末,看到自己的学科得名次了,自己班级被评为文明班了,领到了一些奖金,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有价值的。我们是与人、与文化打交道的,在需要上,其实都有着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教育科研就能帮助你实现这种需要。你一直在研究,总会取得一些成绩,坚持研究,你的研究成果就会丰硕。我建议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发到刚才雪明介绍的学校博客上。坚持一年,两年,你会感到成功的喜悦的。
二、一线教师怎样参与教育科研
一线教师怎样怎样参与教育科研呢?我想给大家4个词语:学习,实践,反思,写作。简单解释一下:
学习:为什么学习(这是一个教师所必须的:要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学习;知识更新快,不学习很快会落后;学习会使我们感到愉快充实,眼界开阔……)好范文版权所有
学习什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人文知识)
实践:这里的实践有着特殊的含义,是在理论支撑下的实践。
课堂教学:一学期拟订一个研究目标,比如怎样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和能力。在每堂课上都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该方面的训练,并注意学生的进步。
管理学生:怎样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怎样建立这种关系等。
反思:在学习和实践中要经常性地思考。哪些地方成功了,为什么会成功的?哪些地方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的?以后应该怎样去做?
写作:我觉得教师都应该是优秀的写作者。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语文老师肯定得有写作水平,不然你就教不好学生的作文;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应该多写,因为学会表达是对教
师的基本要求。另外,评定职称需要论文,你也必须学会写。优秀的论文哪里来,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小文章多了,写"大文章"就不会难了。
另外,如果坚持做到以上4点,教师的专业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快提高。有一个著名教育家也这么说:成功等于经验加反思。
三、用好《教科研学习手册》
1、使用人员:
区教育局
出台了常规管理检查的新标准,其中在教科研工作方面有了一项新规定: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使用《教科研学习手册》,40周岁以上的教师至少80使用《教科研学习手册》。也就是除了还有一两年就要退休的教师可以不用,其他教师必须用好《教科研学习手册》。
2、使用方法:
1)做好教科研阅读记载:
《手册》上的要求:在学习教育理论、报刊文章过程中摘录下对自己颇有启示的教育论述、经验和信息等资料。
提示几点:a、自己在研究什么课题,就专门摘录这些内容,主要可以摘录理论性的文字,为自己的研究,特别为自己以后写论文做好准备。b、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要检查了,胡乱地摘录一些。这样的摘录只会使自己感到痛苦。c、数量要求:都填完。
2)写好教育教学随感录:
《手册》上的要求:记录下自己平时在教科研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相对深刻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记录下有待思考、有待讨论的疑难问题和初拟的解决办法。
提示几点:a、教育教学随感其实就是写教育教学随笔,可以写成功或失败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的问题和设想解决的办法;b、数量:共18页,每页估计能写近千字,也就是一学期可以写18篇左右,建议青年教师可以写满18篇,也就是一周一篇;学校的规定是半月一篇,一学期至少8篇。每篇在千字左右。c、自己感觉好的随笔,可以拿到教科室,我们愿意为你修改,推荐到教育报刊发表。
3)写好教育教学专题小结
《手册》上的要求: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学期初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学期末小结研究心得,归纳实践经验,写成专题文章,字数在1500左右,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多则不限。
提示几点:a、《手册》上的要求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论文应该怎么写,在学期初就应该确定一学期的研究方向,也就是一学期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学期中围绕这个课题研究,这样,在写论文的时候,就不会有无米之炊的感觉。b、从本学期开始,你的学期论文就写在《手册》上,再去电脑房打印一遍,因为我们每学年都要出版校刊。c、建议青年教师每学期可以写更多的论文。
《手册》每学期结束的时候上缴,教科室将请相关人员对你的手册做出鉴定,并把结果放在你的业务档案之中。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科研是一项先苦后甜的工作,它能帮助我们教师很快成长。希望大家都积极投入到这一项工作之中,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快乐,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第三篇:关于“轻负担高质量”争创优秀教师、先进学校经验交流材料报送及与会通知
关于“轻负担高质量”争创优秀教师、先进学校经验交流材料报送及与会
通知
各有关学校及教师:
潍坊市“轻负担高质量”优秀教师、先进学校论坛暨培训会议定于3月23日、(小编推荐你关注好范文 网:www.bsmz.net邮箱,以便我区汇总并发送市教科院。
附1:我区与会学校名单:五中、外国语初中、八中、实小、永小
附2:我区与会教师名单:
初中10人
五中4人(王炳兰、贾丽丽、马春萌、蔡林);八中2人(严丰强、王爽);外国语2人(陈雁、田贞);实验中学1人(徐婷);望留中学1人(夏祥顺)。
小学9人
实小3人(王学英、刘加爱、王伟);外国语小学部3人(宋海琛、丁洪云、刘渝霞);芙蓉小学1人(李艳秋);西园小学1人(李颖隽);青小1人(徐威)。
潍城区教科研培训中心科研部201*年3月14日
第四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新世纪到来,素质教育、创新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也滚滚而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如春风拂面,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展现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教育行为,获得了更有校的教育成果。如何将新的思想和目标落实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我校根据绿园区教科所十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以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为指针;以课题为载体,课堂为依托,把科研与学校工作、科研与素质教育工作、科研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连,使我校成为科研强校的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一、管理工作全局性
1、方向正确前瞻性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问题,我们对学校有关素质教育改革的决策、管理、德育、教学、设计运作等,提出统一实施构想;即形成现代教育科研体系和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体系,创建课题研究及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网络多媒体和最新信息交流传递体系。可以说,提出了把我校创建成教科强校的总目标和教科所实施构想,就是为我校进行教科研工作确定了具体的方向。
2、领导跟踪全程性
在此基础上,我校领导身先士卒,在倡导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这场深刻教育改革中,学在前、想在前、说在前、干在前。在王淑荣校长的直接领导下,领导班子成员精诚合作,领导教师有序地开展科研活动,明确了科研工作的系统常规制度:提出具体的学校教育科研目标要求,提出具体的
研究计划,设定详细的奖励办法,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近一年来,我校先后有省、市两个重点课题顺利结题。现在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两个区级课题,并明确科研课题常规制度,
正有效运行。另外,我校的小班“新教材、新模式”的课题实验,数学科“会学式”课题补给,英语科“新标准”课题实验,语文科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心理科”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都已列入市、区级实验课题的研究。教研工作的日益规范、日益深化、日益发挥出与教学相辅相彩的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教研工作,形成了优化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实施过程科学性1、以课题为依托,强化科研意识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不懈地增强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加强对区创新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构建课题框架模式,实现课题交互促进;搞好市级以上课题的管理,实现促进和带动的作用,实现成果的交流与管理,推行和运用以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突破口,加快校园网络及多媒体,最新信息交流体系建设;同时每位教师自己立项成为校级课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接触、承担、参与教拉研活动,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教师日常工作必需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承担的课题研究有:1、 以学习为手段,优化知识结构 教科研究依据的是理论,但理论必须是清晰、新颖、准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定期学习教育科研资料,新课程标准;召开课题组;管理组会议;交流情况;研究问题;推进科研工作。每位教师记自学笔记不少于二万字。同时,按照课题内容进行分批培训学习。
以省级“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教师理论与实践”课题为例,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多次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如赵树智的《创新思维》,张世民的《课题方案设计》,邓志安的《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陈铁桥的《更新
观念在审美教育中增减创新性思维》等专题报告;并先后开展了“如何提高科研能力”“让创新走进课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走进新课程”怎样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等专题研讨。教师热情日益高涨,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本学期,我校又由校长和教导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的理论培训,并结合自学,进行卷面考察,使每位教师更快 ,更好地适应,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投身于其中依据理论,进行大胆尝试,并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教研过程,现已发表论文。 三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学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新策略,抢占先机,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对推动科研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积极倡导发展为本,主动学习的理念,通过教学改革初中活动,深入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改革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信心,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而实现“名师一名学科一名校”的整体优化。
1、 以课堂教学保证教科研究
(1)、强化课堂常规管理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是校内常规的课堂教学开放,即以课堂教学三日制为基础:每周每学年每学科安排一名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做一节校内课堂教学开放课,学年组组织由至少一名教学领导参加,并做以评课。每周如此,形成了持续的基础的校内课堂教学开放制度。通过每一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不但高效地提高了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2)、细化教学过程管理
课堂教学常规统一要求,做全:备课格式统一,作业本簿设置统一,作业批改符号统一,并加强领导随堂听课,新老教师结对课,指导薄弱课,示范引路课。针对本学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实际情况,我校组织了 位区骨干教师做引路课,为其他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
仅去年一年,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五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改活动,充分体现了:1)学生的主体地位:每种教学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注重了学生潜质能力的开发。
2)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运用,营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氛围,高效的辅肋教学媒体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 课堂教学优化教师队伍。有声有色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具有:(1)提高业务的意识,教师们潜心挖掘教学内涵,在教学内容选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思路设计上动脑筋想办法。(2)主导意识,教师在发挥主导地位激活课堂的能力上大大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彰显。(3)实践意识。教师能够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倡导学以至用。(4)学科整合意识。教师能用学科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提升自己的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引入创新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结合课堂教学对外开放强化对青年教师培养,我校又不失时机地开启了“出名师,创名校”的“青蓝工程”。我们聘请了东北师大附小、市一实验小学的八位省内知名的教师做我校21名青年骨干教师的首批师傅,双方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这一工程还辐射带动了大批教师的提高和进步。目前我校有省骨干教师 人;市骨干教师 人;区骨干教师 人;市优秀教师 人;区双佳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 人。省级公开课获奖 人;市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区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大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教师业务素质。
四、育人环境的实效性
我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环环相扣,尤甚是实施“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以来,我们将心理教育推进了课堂,使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良好教学气氛形成,注意学
生学习习惯的增减及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都是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识、情意、行为、水平。
而且,在教案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案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课后回顾中记下实验情况和感想。
几年来,学校以科为依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育人环境为主阵地,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多次被电台、电视台播放,先后被评为“中国科普先进单位”。“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岗位练功优秀示范校”,“吉林省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优秀校”,“增减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省级九五重点课题获a级;“长春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继续教育窗口”,“长春市岗位练功优秀校”,“长春市素质教育基地校”,“市绿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进行教科研活动。为我区教科研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绿园区正阳小学
第五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
我校在实施教育局“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优质发展”工作思路过程中,着力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在平均年龄39岁的45位教师中,不参与课题研究的7人,参与率为84.4%。在201*—201*年立项的十一个小课题,结题率为100%,居全区之首,并立项一个市级和四个区一般课题。在201*、201*年新立项三个市级课题、两个区一般课题和六个小课题。累计为二十七项科研项目(市级课题四个、区一般课题六个,小课题十七个)。
本学年,我校建设教育科研工程经验交流如下:
一、落实目标管理
我校以“实施科研带动战略,提高研究成效和学业质量”为工作目标,确定201*——201*学年教科研工作思路为“以夯实集备为基础,抓规范促转化,运用协作理念促提升”:
在上学期,我们着重夯实集备,提高常规教学管理课题化效益,下学期以“转化”为核心,继续规范教科研管理流程,取得良好成效:数学科组在刘贵华老师带领下,致力于新课标的学习、运用;品德、音乐科组借助每学期一次的学科教研基地开放活动,增强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英语科组尝试优化集备环节,提高效益;语文科组全员行动,学习、研究吟诵,提高经典教育工作效果;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编写校本教材,转化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体育科组依据研究课题,构建体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年,我们将在“协作”二字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
二、深化管理过程
我们认为,从小处入手,能克服教育科研的“神秘化”,从发展着眼,能克服教育科研的“功利化”,从实际出发,克服教育科研的 “简单化”。只有深化管理过程,才能迎来教育科研的春天。
1、转化理念,整合工作内容
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科研资料都需要不少时间。为减负增效,避免科研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我们通过“外请专家指导培训,内部加强交流沟通”的途径,逐步转化教师理念,将课题研究内容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引导老师以研究的眼光与心态,独立思考并协作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通过“学习培训、研究实践、反思提升”项目管理方式,丰富并整合各项工作内容,加深对教育科研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2、全程跟进,给予专业指导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对此,我们坚持对科研工作全程跟进,从“申报立项、签订合同、组织开题、中期检查、完成结题”这些环节入手,给予有效及时的专业指导,帮助老师克服困难,提升科研素养。
在本学年,我校一项国家级子课题成功结题,举行三项市级课题和区级小课题的开题会,四项区一般课题如期完成中期检查工作,并组织两个小课题结题会。
这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主要是因为老师们通过接受各级专家与学校科研主管提供的专业指导,学习运用“文献调研、行动研究、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掌握“课题申报书、中期进展报告、结题研究报告、实践案例、教学论文”等教科研资料的撰写要求,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改进课堂教学,积累研究资料,这样,我校教师对待课题研究不再有畏难心理,反而体验到参与教科研工作的乐趣,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以师为本,组建科研梯队
我校张蔚、梁晓霞和廖绍华老师,从做区级小课题起步,成长为区一般课题与市级课题负责人。张蔚老师在6月3日举行的区科研工作会议上,汇报、分享了自己投身科研的心路历程。这三位老师和科研主管王爱伦副校长,在本学年陆续完成所主持的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他们构成了我校科研骨干第一梯队。
本学年,张宏伟主任承担的国家级子课题顺利结题;吴x、黎x、张x、黄x和雷x老师获得盼望已久的小课题结题证书;詹x、王x和李x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得到区教研员的指导与肯定;韦x、林x老师总结去年小课题申报不成功的原因后,今年再接再厉,着重加强理论学习,以不少于20处文中注方式,认真填写申报书,最终她们和张x老师一起成功申报小课题;雷x老师提炼自己和蔡x老师主持并结题的两个小课题研究成果,开展后续深入研究,也和朱x老师一起成功立项了区一般课题,以上教师成为我校科研骨干第二梯队成员。
我们以师为本,根据“二八”管理原则,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指导与帮助教师,以课题为载体,明确努力方向,丰富工作内容,减少纷争烦扰,在成功组建科研梯队的同时,也引领着大家向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一目标迈进。
三、重视文化引领
科研工作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已经超负荷工作的教师增加压力,损伤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我校通过以下途径,在教师群体中逐步形成“积极参与,有效合作”的新型教师文化。
首先,以古悦彬为首的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鼎力相助,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其次,以促进引导为主,着重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自觉提升,避免强制和重罚,防止盲目或过度的行政推进;此外,我们指导老师分析自身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优点,找出不足,制定个人年度发展计划,年底进行考核验收……
我校落实目标管理,加强专业指导,重视文化引领,努力营造务实求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学年获得市级(含市级)荣誉教师六人;四位教师的论文在第四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暨第八届(201*)广州市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获奖;执教区公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的教师共十三位;两位教师通过选拔,成为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张蔚、林小玲和王爱伦老师发表文章……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以科学管理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工程建设,进一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轻教师科研心得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4817.html
- 上一篇:青年教师师德演讲稿(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