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里态度,处事态度,有的人遇事可能会很偏激,有的人则很沉稳,有的人处于这两者的中间。处于中间的人可以说是拥有了信念与理想的人。其实偏激与信念不是说有跨不过的界限,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交集。现在如果有一个人,他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想法都一股股的暴露出来;跟别人讲话时总是很激动,恨不得要杀了别人的样子;总是自以为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想追求什么东西嘛又不敢轻易尝试,害怕失败;这种人说实在的有时候确实是很难相处。在他看来,他的偏激行为就是一种信念,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想法。
那我们要如何解读偏激呢?
首先对偏激要有个理性的认识,什么是偏激行为。偏激行为是人在遇到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的事件时产生的想攻击别人、以维持自身心理平衡的一种冲动行为。构成过激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使的主体是正常的年轻人。二是行为造成一定消极影响。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分几个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偏执,有家庭教育的失败,还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缺乏,心理障碍等多种原因。
所以总的来说要克服偏激的心里就要受到健康向上的教育的熏陶,对于父母要多鼓励自己的儿女多参加一些活动以让青少年不至于产生孤立的心里。让他们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这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青少年要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不要受不良文化的熏陶,当困难来临的时候,不是感性的来看待,不是通过一些激动的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应该多寻求一些方式和方法来克服。
偏激者心中的”信念“!
每个人都会遇到偏激的行为,有时可能你都无法控制自己,,就好像心中有一种信念在驱使着自己,不受控制。犹如被洗脑一样,一切行为都不受自己的控制,有的时候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偏激的人有信念,而真正不正常的人则是一种天生的缺陷综合症人。这是两者的不同。有的人把偏执的人定义为神经病,完全不符合实际。因为偏激的人在有些时候是有理智的,而神经病人完全是不受意识所驱使。一味的发生一些我们正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事情。所以说有信念还是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第二篇:有关偏激行为目前我国学术领域尚未对青少年的偏激行为有一个统一的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界定,但研究相同或相关主体与行为的概念有“过激行为”、“越轨行为”、“危险行为”、“极端行为”等。过激行为是指“在不可控的情境激发下,心理状态失衡,情绪难以自制而出现违反大学生规范的偏激行为,轻者为感情冲动、发脾气、情绪低落,极端为打架斗殴、伤害他人、自杀等”。①
湖北省大冶师范附小柯晓萍认为偏激行为是人在遇到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的事件时产生的想攻击别人、以维持自身心理平衡的一种冲动行为。②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贾晓明认为:青少年的过激行为是指在一些情境或某些刺激下青少年的一些不当或过度行为反应称之为过激行为。③
浙江林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张敏生则认为:过激行为是“违背社会和大学生规范的情绪偏激行为”,有学者把“在一些情景或某些刺激下青少年的一些不当或过度行为反应称为过激行为”,还有学者认为过激行为发生在人的情绪高涨期,违反正常社会规范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④
本研究涉及的青少年偏激行为,是指“过头”、“过分”、“超越理智”、“不当”的有违传统道德和公共规范的一种丧失理智的行为,或是因为某种特殊环境和事件的强烈刺激而引起,当事人有可能因情绪上的不稳和过于激动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①
② 赵晓娜,硕士论文《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预防》柯晓萍,小学生偏激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思想教育,201*(8)
③ 贾晓明,关于青少年过激行为的心理分析,心理与健康,201*(02)
④张敏生,大学生过激行为心理机制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本文主要从狭义上研究大学生的极端行为,即大学生自杀和杀人。
偏激行为是人在遇到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的事件时产生的想攻击别人、以维持自身心理平衡的一种冲动行为。《小学生偏激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湖北省大冶师范附小《思想教育》201*年第8期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贾晓明《关于青少年过激行为的心理分析》《心理与健康》201*年02期
对于青少年的过激行为是指在一些情境或某些刺激下青少年的一些不当或过度行为反应称之为过激行为。
《大学生过激行为的心理调控策略》 张敏生 浙江林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过激行为是“违背社会和大学生规范的情绪偏激行为”[1],有学者把“在一些情景或某些刺激下青少年的一些不当或过度行为反应称为过激行为”[2]还有学者认为过激行为发生在人的情绪高涨期,违反正常社会规范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构成过激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使主体是正常的成年人,二是行为的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大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既有学校教育的偏颇、家庭教育的失误、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大学生自身人格障碍、心理缺陷、个性偏执的体现。
[1]吴泽俊,王自强.大学生过激行为浅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7-29.
[2]贾晓明.关于青少年过激行为的心理分析[j].心理与健康,201*(2):4-6. 张敏生《大学生过激行为心理机制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年第3期
过激行为:就是“过头”、“过分”、“超越理智”、“不当”的有违传统道德和公共规范的一种丧失理智的行为。过激行为一般都是因为某种特殊环境和事件
的强烈刺激而引起,当事人有可能因情绪上的不稳和过于激动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球迷闹事、骂人、在公共场所围观起哄等。
偏激是指人思想、主张、言论等过火,有失平允。这种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青少年偏激心理行为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蓝宗苗
第三篇:浅谈特困生行为偏激的原因浅(转载需注明来源:WWwww.bsmz.net)谈农村特困生行为偏激存在的原因和教育问题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街道中学,长久以来,积贫积弱。薄弱的学校,薄弱的生源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学家境贫寒,许多学生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在歧视的眼光中成长起来,致使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情感的缺失和冷漠,自暴自弃,自信不足成为很多学生的通病。
近几年来,我校的贫困生一直在80名前后,接受我县教育基金会不同类别的教育资助,其中接受a级资助的有8名。这8名特困学生都是因为父母双亡或者被父母抛弃的孤儿,他们大多被寄养在高龄的爷爷奶奶家或者其他亲戚家。笔者通过对这8名特困生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了解、分析后发现,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 偷窃、上网等等,同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抑郁、苦闷、矛盾、自卑等心理问题。就以08届刘启龙学生为例,该生父亲已亡,母亲改嫁,无任何经济来往,刘启龙同学是由80岁高龄的爷爷抚养。该生在校期间多次偷窃宿舍同学财物,夜间外出上网,经常性参与学校打架事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最后他还是偷盗家中钱财外逃辍学。对于这名学生的教育,我们是失败的,可每年我们学校都有两三位这样的学生出现,另据有关部门统计,在青少年犯罪中,单亲子女也占了多数。这些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特困生的教育问题已经变得日趋紧迫。对于这些农村特困生地教育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一、探究特困生行为偏激的原因
根据8名特困生行为习惯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影响特困生行为偏激的因素:
1、家庭结构。
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完整或残缺对子女生活、学习都有着很大影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如离婚家庭,单亲家庭,使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这样的家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变得孤僻、性格忧郁、意志薄弱,导致破罐破摔、自由散漫、无进取心。
2.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气氛是否和谐。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庭关系和谐,亲密无间,幸福温暖,会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家庭关系紧张,矛盾重重,四分五裂,却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发生心理变态。
3.抚养人的素质。
抚养者和监护人的性格、文化水平、职业及价值观直接影响被抚养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向。对于出现特困生的这个偏激行为,一般来说,抚养人均是无教育能力或者缺乏抚养责任感,对特困生长期的放之任之的结果。
4、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缺点与失误。
学校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预防和矫正不良品德、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这些行为偏激的特困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讲课不考虑学生层次差别,使特困生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针对特困学生的“非特殊”教育
1、教师高度重视,积极挑起帮助和教育特困生的重担
因为特困生家庭结构的特殊性,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这些学生建立档案制,并注重保密,在学生群体中做到不易察觉的“一视同仁”。教师处于与特困生接触的第一线,更是要密切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状况,并及时进行情绪疏导,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提升特困生调控情绪能力。
2、努力将特困生融入到集体生活,体现自身价。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豁达的心态尊重特困生的人格尊严和生活方式。特困生的心理有时特别脆弱,也非常敏感,因而不能有丝毫的歧视、嘲笑或戏弄。其次要在课堂上对特困生多提问,多让其参加集体讨论,从而让单亲家庭学生感到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关注和重视他们,从而逐渐在心目中尽量淡化特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差别。最后要不断发现特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呈现出现的亮点。关注他们身上或大或小的任何进步,并不断的鼓励和引导特困生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特困生在学生集体中树立良好形象。
3、对特困生长久的运用“爱心、信心、耐心”教育。
因为特困生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上严重缺乏爱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出错是难免的。用宽容对待学生身上的出错,用爱心对待学生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用爱感染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去付出,行为习惯再偏激的学生也会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因此,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应当允许学生出错,要知道出错也是教育。让这些特困生的偏激行为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
在教育和等待中求得特困生偏激行为的转化。要知道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将此项工作进行到底。特困生的违纪行为较多,因此受惩罚的次数也比较多,但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为逃避惩罚而学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在行为上造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的这种不良性格,要能够在爱心加信心的基础上再多加些耐心。给这些特困生以足够的耐心。但要注意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应该表扬,但是不能夸大表扬,对待他们违纪行为更应该耐心教育。不能置之不理,“奖罚有度,耐心引导”我相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定会感受我们他的“爱”。
“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
尽管这些特困生遭遇了家庭破碎的不幸,而且比一般的学生缺少关爱和幸福感,但是我们教师没有遗弃对他们的教育,社会没有遗忘对他们的关爱,只要我们教师真正奉出爱心和耐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特殊资助的困难学生,那么就一定可以为他们弥补爱的缺失,改进他们的偏激行为,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从而让特困生学习得快乐、生活得幸福,他们也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第四篇:语文批判可以偏激一点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批判可以偏激一点
作者:彭红兵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年第12期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国民,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一听到“批判”,一看到“批判”这个字眼就格外紧张浑身不舒服,来不及辨别方向就自觉地站到了批判者的对面,哪怕对自己毫无危险。很多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语文老师为语文教育的确做出了的巨大的成绩,付出了的很多的汗水。我在语文课堂站了19年,对此深有感受。但这一成果是明摆着的,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决不能躺在收获的棉花团做着温柔幸福的梦。我们应该把这团棉花拿到一杆大秤中去称一称,看看我们这团棉花的分量;我们应该跟同体积的金子比一比,跟同体积的银子比一比,跟同体积的玉石比一比。我们应该跳出来站在更高的位置看一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语文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清楚的了解。当社会普遍关注语文教学并颇有微词的时候,我们更应做一点必要的自我解剖。我们只能用事实说服人们,说服全社会,而不是跟全社会斗嘴,或干脆封别人的嘴。
徐江老师的批判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指出:“中学语文教学是无效教学。”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深刻的反省一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之中有没有无效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无效的,这一点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心中明白。谁能说自己的课堂中没有无效知识?语文教学要重感性,韩军老师早在《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主义》文中谈到这一点。语文教学就是要多读多写多听多说,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知识和理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一个评论家,那倒需要一些文学理论,因为这个时候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而对一个中学生对一个初中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感悟感悟再感悟。通过反复的读,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建立语言模型,形成语感,汲取人文精神。一个建筑大师为一个农民设计一个门楼,这个农民虽然没有专业的建筑学知识,但他完全可以说:“不,我觉得它不好。”这就是感悟的结果。我主张阅读是一个浑然的整体,我们的语文老师硬要给学生贯穿各种各样的所谓知识,面面俱到,条分缕析,但是,这些知识掌握得再好掌握得再多,也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给学生一种影响,让学生喜欢语文,爱语文,培养一种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灵气。当然了,语文老师掌握一些理论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很重要。
另外,徐江老师所说的“中学语文教学是无效的教学”,这里的“无效教学”,显然并不是全指,而是专指,即有部分教学是无效的。我们没有必要一看到徐江老师对语文教学的否定,就马上蹦起来叫起来,认为自己的劳动白费了,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没有得到人们认可,受到了天大的委屈。
“中学语文课堂信息密度太小”,这话也是有道理的。英法等国家他们的高考作文题目带有严重的哲学思想,如《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利》、《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真不愧是产生过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国度。这样的作文题目对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无所知,不知所措。我们从初中到高中训练的都是一些简单的缺乏思辩色彩理性色彩的作文,也就是说我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密度太小,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所得到的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息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称。作为一个十八九岁的即将进入大学走上社会的中学生,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经验他们的知识应该完全可以胜任这样的命题作文。我这样说,有人又要举起“精英教育”的挡箭牌了。社会需要精英,太需要了,越多越好。我要一箭射穿“平民教育”的窗户纸。徐江老师对于课程标准中强调“知人论世”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这需要勇气。“知人论世”是古人提出来的,好象如果不这样的话就根本无法阅读一样。而实际上我们在读一个文本的时候就只是一个文本,没有人将自己的生平经历身世遭遇一股脑地写在标题下面供你参考。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个文本,我们应该能够从文本本身找到想要的东西。
更多的老师认为徐江老师的言论是偏激的。我经常说过一句话:不偏激就不足以警醒人们。什么是偏激?偏激的人,往往是先知先觉;偏激的人,往往有大智大勇;偏激的人,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见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偏激是因为有大爱,大爱就有大痛,大痛的人就偏激。屈原偏激,李白偏激,卢梭偏激,托尔斯泰也偏激……他们不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灿烂的明星吗!不偏激行吗?当蜜蜂嘤嘤嗡嗡的声音不足以吵醒你的耳朵,就只有响起炸雷。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言语偏激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警惕我们自己,因为与偏激相对的是顽固。顽固的力量太大了,如果将偏激和顽固放在天平的两端,偏激越多天平就越平衡。语文教学需要有不同的声音,声音大一点也无妨。
第五篇:如何与性格偏激的孩子周旋如何与性格偏激的孩子周旋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只有20%,而对间接批评的接受率却高达80%。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通过分散对方注意力,突出次要问题,隐藏主要问题,使其产生错觉,从而在有利的时机用最佳的方案解决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基于a生自尊心极强的特点,开始时,我尽量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上语文课时,我刻意渗透教育如何与人相处等道理。如讲《晏子使楚》时,讲到晏子如何巧妙地与楚王周旋时,我就问学生,晏子可以用更痛快地方法去与楚王争议吗?学生说:不可以。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做事情或与人相处时不能图一进之快而误了大事或伤了和气。接着,我再问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言语时,很多学生用比较粗鲁而激动的语气读。我就告诉他们讲话要有理,但不必太激动。有时有理而平静会显得更有力度。并请了a扮演晏子,请他用平静而自信地语气读晏子的话。a似乎有所领悟。
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要更严格地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工作。可是a常常上了课还无所谓的样子,照小声说话不误。平时,我会静静地走到他的座位上轻轻提醒他一下。有一天,我考虑到我与他相处已有一段时间,他也比较接受我的建议与批评了。于是,我打算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我严肃地叫他和另外同样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同学到走廊上进行批评。此时,可能a被娇宠惯了,做事随心所欲。另一个同学已经跟着我到了走廊。可他还坐在原位不动。这样可不行。如此娇宠岂不坏了班级的风气?于是,我又叫了他一次,只见他很不情愿地站起来,走的时候还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我知道他心里肯定不服气。于是,我马上调整策略。等他来到走廊上。我也不理睬他。对着另一个同学就做批评说理工作。我始终都没有批评过a一句话。可他听到了我对另一个同学批评说理,明确了老师的要求。也因为我不对着他说那些话,他或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而我不理睬他,他反而会更紧张我对他的看法了。
有一段时间班上有许多人喜欢叫花名。a是个“领头羊”。我感觉到这对学生是一种隐性伤害。甚至会成为一些打架事件的导火索。但是,直接讲大道理,学生肯定不当一回事。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故事内容是:听说佛祖很受人爱戴。有一个人就很妒忌佛祖。于是那个人就当面奚落甚至侮辱佛祖。佛祖听完之后,笑眯眯地说:“请问,如果你送礼物给我,我不收礼物,那么,那件礼物属于谁?”那个人说:“当然属于我自己啦。”佛祖哈哈大笑起来:“刚才你说的话,我不接受,当然那些话也应该属于你吧!”学生听得哈哈大笑起来。a也觉得很没有意思。此后,班上奚落、侮辱同学的现象少了。
还有一次,我进行了以《怎样与同学相处》为主题的班会课,以表演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从而懂得如何宽容大度地与人相处。刚好在课前有一小插曲。因为课间b曾因误会状告a,a当时很气愤。最后经核实,确实非a所为。但是当时我仍批评了a,告诉a即使有受委屈也不必太冲动,太激动。要平静真诚地处理事情。我感觉到a虽有委屈但也接受了我的意见。为了表扬a的进步,课上,我请a推荐一位同学来进行课本剧表演。当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参加。出乎我意料的是,a居然大方地请了b进行表演。于是我马上在全班面前表扬a,赞扬他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并学会宽容大度对待别人。而b也真诚地对a进行了道歉。a生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心里暗喜,打胜一仗了,感觉真好。
这就是声东击西的战术体现。几回合下来,a与人冲突的现象大幅减少。
人人都有自尊,也有自知之明,有些事情从正面谈起,就会发生摩擦,如果采取迂回战术,兵不血刃,又能殊途同归,何乐而不为呢?
本网向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青少年德育工作体会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青少年犯罪与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青少年偏激行为的一点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5414.html
- 上一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型教学学习体会
-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