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数学
湖北省竹溪县天宝乡中心学校 付亚洲 中学一级教师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进行了不少改革和尝试,但如何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何实现教学中知情统一,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呢?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进教学策略,立足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人。
[案例描述]:
有理数的加法(新人教版)九年制义务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片段。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出示问题情境)下午放学时,小明的车子坏了,他去修车不能按时回家,怕妈妈担心,打电话告诉妈妈,可妈妈坚持要去接他,问他在什么地方修车,他说在他们学校门前的东西方向的路上,你先走20米,再走30米,就能看到我了,于是妈妈来到校园门口。(问题)依据小明的指引,妈妈能找到小明吗?
问题激起了学生的疑问,他们议论纷纷,相互交流,去寻找支持自己想法的理由,并寻求所有可能的情况。这一现实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后面的学习有了动力。
[反思之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后,我改进了课堂教学策略,由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欲,同时,又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二、在实际操作中学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交流
师: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妈妈能找到小明,因为先走20米,再走30米,用加法,两次一共走了50米。(该生说到后来自己就觉得有问题,下面的学生都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想法不对,但这位同学也抓住了一点,妈妈要想找到小明,必须求出两次所走路程之和(有理数的加法,引入课题),其实他自己也看出来了,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2:我认为妈妈不能找到小明,因为他没告诉妈妈先向哪个方向走20米,再向哪个方向走30米。
师:谈的好!这位同学找住了问题的关键:小明没有说明两次行进的方向。那就请大家帮小明的妈妈分析一下有多少种可能呢?(教师将学生发言板书在黑板上,规定向东为正)
生1:先向东走20米,再向东走30米。
生2:先向西走20米,再向西走30米。
生3:先向东走20米,再向西走30米。
生4:先向西走20米,再向东走30米。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对各种情况加以分析。
师生合作完成(借画数轴验证):
(+20)+(+30)=+50
(-20)+(-30)=-50
(+20)+(-30)=-10
(-20)+(+30)=+10
师:如果我将小明说的情况改动一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1)若先向东走20米,再向西走20米,现在小明在哪儿?
(2)先向西走20米,后来就不走了,现在小明在哪儿?
(+20)+(-20)=0
(-20)+0=-20
2、组织学生探究规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分组汇报)
生1:我发现这些加法算式可以分在三类:同号的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和0相加。
生2:同号两数相加,如果是两个正数,结果是正的,如果是两个负数,其结果是负的。
生3:同号取相同的符号并将他们的绝对值相加。
生4:我发现异号两数相加中有互为相反数和不是互为相反两种情况:互为相反数相加为0;另外一种情况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生4: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0,这与小学一样。
……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规律,请同学们试着写几个数学算式同位交换练习验证你们的发现。
[反思之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通过自己的讲解或通过演示、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观察,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让学生来参与,使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而改进教学策略后,我采用“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交流,通过这一历程学生学到了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我正是顺着这一教学思想,通过大胆猜想、验证与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向学生架直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
[案例分析]:
一是在教学中更新了教学理念。过去,在教学中,我总是着重传授考试中的知识点和应试的方法,整齐划一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再加上由于受到时间和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有机会去合作探究,这也是数学教师教学上的一个通病。但在自己现在的教学中,我懂得尊重学生,将时间、机会提供给学生,注意每个学生的能力以有他们的心理结构、兴趣、动机和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个性,同时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
二是主动改变了课堂教学策略。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较多采用的是单一的启发式,设计较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思考,这样就出现了满堂问,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学习的重点,同时总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好,效果就一定好。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国境线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学生学会操作,教学生学会思考,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课堂教学中,我多采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是教学中注重扩大思维空间,促进师生积极互动。我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既维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是数学教学做到把问题生活化,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朴素思想,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注重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拓展思维,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是注重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坚持启发式教学、打破常规、充分利用逆向思维等途径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动脑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着力让学生明白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样解决问题等,以达数学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数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5596.html
湖北省竹溪县天宝乡中心学校 付亚洲 中学一级教师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进行了不少改革和尝试,但如何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何实现教学中知情统一,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呢?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进教学策略,立足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人。
[案例描述]:
有理数的加法(新人教版)九年制义务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片段。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出示问题情境)下午放学时,小明的车子坏了,他去修车不能按时回家,怕妈妈担心,打电话告诉妈妈,可妈妈坚持要去接他,问他在什么地方修车,他说在他们学校门前的东西方向的路上,你先走20米,再走30米,就能看到我了,于是妈妈来到校园门口。(问题)依据小明的指引,妈妈能找到小明吗?
问题激起了学生的疑问,他们议论纷纷,相互交流,去寻找支持自己想法的理由,并寻求所有可能的情况。这一现实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后面的学习有了动力。
[反思之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后,我改进了课堂教学策略,由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欲,同时,又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二、在实际操作中学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交流
师: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妈妈能找到小明,因为先走20米,再走30米,用加法,两次一共走了50米。(该生说到后来自己就觉得有问题,下面的学生都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想法不对,但这位同学也抓住了一点,妈妈要想找到小明,必须求出两次所走路程之和(有理数的加法,引入课题),其实他自己也看出来了,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2:我认为妈妈不能找到小明,因为他没告诉妈妈先向哪个方向走20米,再向哪个方向走30米。
师:谈的好!这位同学找住了问题的关键:小明没有说明两次行进的方向。那就请大家帮小明的妈妈分析一下有多少种可能呢?(教师将学生发言板书在黑板上,规定向东为正)
生1:先向东走20米,再向东走30米。
生2:先向西走20米,再向西走30米。
生3:先向东走20米,再向西走30米。
生4:先向西走20米,再向东走30米。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对各种情况加以分析。
师生合作完成(借画数轴验证):
(+20)+(+30)=+50
(-20)+(-30)=-50
(+20)+(-30)=-10
(-20)+(+30)=+10
师:如果我将小明说的情况改动一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1)若先向东走20米,再向西走20米,现在小明在哪儿?
(2)先向西走20米,后来就不走了,现在小明在哪儿?
(+20)+(-20)=0
(-20)+0=-20
2、组织学生探究规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分组汇报)
生1:我发现这些加法算式可以分在三类:同号的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和0相加。
生2:同号两数相加,如果是两个正数,结果是正的,如果是两个负数,其结果是负的。
生3:同号取相同的符号并将他们的绝对值相加。
生4:我发现异号两数相加中有互为相反数和不是互为相反两种情况:互为相反数相加为0;另外一种情况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生4: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0,这与小学一样。
……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规律,请同学们试着写几个数学算式同位交换练习验证你们的发现。
[反思之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通过自己的讲解或通过演示、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观察,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让学生来参与,使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而改进教学策略后,我采用“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交流,通过这一历程学生学到了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我正是顺着这一教学思想,通过大胆猜想、验证与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向学生架直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
[案例分析]:
一是在教学中更新了教学理念。过去,在教学中,我总是着重传授考试中的知识点和应试的方法,整齐划一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再加上由于受到时间和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有机会去合作探究,这也是数学教师教学上的一个通病。但在自己现在的教学中,我懂得尊重学生,将时间、机会提供给学生,注意每个学生的能力以有他们的心理结构、兴趣、动机和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个性,同时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
二是主动改变了课堂教学策略。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较多采用的是单一的启发式,设计较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思考,这样就出现了满堂问,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学习的重点,同时总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好,效果就一定好。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国境线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学生学会操作,教学生学会思考,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课堂教学中,我多采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是教学中注重扩大思维空间,促进师生积极互动。我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既维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是数学教学做到把问题生活化,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朴素思想,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注重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拓展思维,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是注重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坚持启发式教学、打破常规、充分利用逆向思维等途径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动脑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着力让学生明白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样解决问题等,以达数学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数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5596.html
- 上一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阶段计划
- 下一篇:开课题目《楞次定律》公开课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