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

时间:2019-05-17 09:30:13 网站:公文素材库

研究报告(1万字以内,可加页)

内容提示:问题界定;研究目的、意义;理论基础与实践进展;研究过程、方法、路线;研究结论;政策建议等。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的总称,它是双向的组合,两者在“结合”中互相促进。它是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相互贯通的一种训练方式,亦即内部语言外显为书面语言的一种转换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将阅读与写作在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阅读教学同习作教学同步推进;其二,是结合新一轮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经典读本》,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书籍。并按《语文课程标准》的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选材、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而逐步掌握习作的一些方法,进而学会习作。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时代赋予我们要推进语文课改,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人。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话题,更是一个与时俱进、永远创新的话题。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和习作结合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还能强化语言形式,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倾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对学生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阅读不单单就是课内教材的阅读,更大范畴的是课外阅读,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素材,来积累写作经验。因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针对我国传统读写方式所存在的弊端,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密切联系的新方式。

(二)子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同步发展教学的新思路,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的实验,探索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一般教学方法和规律。

3、提高小学生读写水平,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以增强语文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和终身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参加此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师及研究人员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并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五、课题进程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5~201*.08)。

1、学习掌握有关理论,举行课题研究专题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3、调查研究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

(1)制定调查问卷。

(2)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状态前测;对现有同年级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前测)。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验阶段(201*9——201*3

1、按课题研究设计开展实验。

(1)研究设计中自变量的科学性、可行性的验证。

(2)丰富完善体现学生阅读实践的效果指标。

2、注意实验情况的积累与研究,经验交流,及时矫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发现典型,提炼经验,总结规律,形成经验。

3、加强实验人员之间的联系,随时通报实验进展情况。

4、每学期期末实验人员分别写出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4——201*7)。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

(1)对实验班进行学生阅读实践状态后测。

(2)对实验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2、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课题总结、课题鉴定、成果推广。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类结题报告

1.实验前读书写作情况调查所得的数据

调查班级学生人数喜欢阅读的读书时间每天超过30分钟的经常阅读的阅读后经常与别人交流的文字阅读的经常写读书感受的喜欢写作经常写作实验班共520人2127819810019065200123占总数的百分比40.77%15%38.08%19.23%36.54%12.5%38.46%23.65%普通班共410人2008019010218069189104占总数的百分比48.78%19.51%46.34%24.88%43.90%16.83%46.9%25.36差额+12-28-210-41119

2.实验中期所得的数据

调查班级学生人数喜欢阅读的读书时间每天超过30分钟的经常阅读的阅读后经常与别人交流的文字阅读的经常写读书感受的喜欢写作经常写作实验班共520人397201*88214390170390212占总数的百分比76.35%38.65%74.62%41.15%75%32.69%75%40.77%普通班共410人21410020511720090170112占总数的百分比52.19%24.39%50%28.54%48.78%21.95%41.5%27.32%差额18310118397190802201*0

3.实验结题后所得的数据

调查班级学生人数喜欢阅读的读书时间每天超过30分钟的经常阅读的阅读后经常与别人交流的文字阅读的经常写读书感受的喜欢写作经常写作实验班共520人501355498305500359497349占总数的百分比96.35%68.27%95.77%58.65%96.15%69.04%95.58%67.12%普通班共410人252145250120219108250100占总数的百分比61.46%35.37%60.98%29.67%53.41%26.34%60.97%24.39%差额249210248158281251247249

根据调查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之前,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读课外书和写作的积极性及收获几乎是平行发展的,甚至普通班有的调查数值比实验班还要高一些,到了实验中期,虽然两部分学生的读书写作兴趣和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提高的比较快比较明显,特别是经常读书的学生和经常写读书感受、习惯写作的学生数量增多的特别快,等到了结题阶段,实验班的学生几乎都有读书写作的喜好和已经养成了读书写作的习惯,当一切行动成了兴趣爱好和习惯时,那就是成功了。

(二)课题研究方法

<一>创设阅读契机,读中悟写

1、课内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日记,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如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

2、经典诵读,感悟语言魅力。

《经典诵读》是我校编写的一套适应小学生阅读规律的校本教材。教师有意识地挖掘读本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让学生熟读成诵,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让学生把书本的语言变为自己的活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将美词佳句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3、组织学生阅读课题组统一推荐的阅读书目,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走进课外阅读。

(1)教师巧妙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学生感受到阅读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我们的实验教师不遗余力的表扬、赞赏,通过阅读推荐书目积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再现,努力营造崇尚课内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及时写读书卡,组织读书感受的交流活动,及时展示学生大阅读行动中的各种成果,让学生经常体验到阅读收获的喜悦。

(2)开设阅读活动课。

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交流读书的收获,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两堂阅读活动课。低年级主要进行简单的读书汇报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有介绍自己喜爱的篇目。中高年级可以开展专题读书活动,读书笔记展览,循环日记展览,介绍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新书推荐等。

4、指导学生自己自由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我们的实验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会自己选择书,学生学会选择适宜于他们阅读的优秀书籍。

(1)根据学生的阅读趋向,向家长联合建议。

(2)根据主题指导,比如根据实验课题中的推荐篇目,选择有关图书阅读。

(3)专项积累阅读。

(4)随着生活进行阅读。

5、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读书交流活动。

指导学生学会读书,需要开展一些阅读交流。一是利用晨读、班队活动、阅读活动课等统一时间读统一内容或自选内容;另一种就是学生自我控制调整时间读统一内容或自选内容。交流形式,一般有三种:第一,专题式的。第二,日常式的。第三,个别式的。

<二>课外阅读和习作结合读中促写

1、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从课文中学习连句成段的方法。教师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或写片段作文,减缓作文坡度,让他们逐步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从课文中渗透观察方法。在讲授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和规律,他们认识事物、社会和自然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从中不断得到提高。

2、课内外结合,鼓励大量阅读

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宽学生的视野,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处理好教材和校本教材《经典诵读》,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实验课题组推荐的阅读篇目的同时,着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加大阅读量,扩宽视野。⑴探索性阅读,即根据学习需要,主动查阅搜集有关资料。⑵延伸性阅读,即为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学习《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古诗《游园不值》,推荐阅读“小学古诗背诵篇目”中也是描写春景的古诗。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朱熹的《春日》、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等。⑶引领性阅读,向学生推荐课题组推荐的阅读篇目,写读书卡,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兴趣性阅读。⑷兴趣性阅读,即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阅读读物。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所学年级段的阅读量的目标。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获得心理感受,建立起实事实物的概念,积累写作素材。

4、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增加“随笔”写作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课文读写结合的契机,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增加习作训练量。

5、搜集信息,编辑整理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搜集储存信息,编辑整理资料。

6、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作文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多练笔外,还引导学生办墙报、黑板报,举行各种形式的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小品表演、写广告语、编排课本剧等;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假期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出去旅游,领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陶冶情操。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发展。

6、坚持习作练习

为了增加学生作文训练量,坚持让学生每天写一篇习作(可以写在日记里),把每天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耳听说的,心里所想的,都写下来。即“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想)”,“我心想我目”。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每日必读,每日必写,雷打不动。同时,对优秀作文我们积极向报刊推荐。

七、实验成功的作法

(一)课内阅读

自从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每位参与实验的语文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讨课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说,反复听评,从研、说、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1、学写自读批注,激活练笔潜能。

在阅读文本时,读者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自己曾经历的事情,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对此,我们的教师就高度重视,让学生“读出自己”将阅读的心得、评语写在文章后正文空白处,有机整合原有知识与文章知识,体会写法,品味和欣赏、积累语言。写自读批注,是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钥匙;是加深读者感悟的桥梁;是提升思辨的平台,是由读到写的自然迁移。

2、巧用课文插图,读想说写交融。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融入了大量的课文插图,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图文并茂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说课文的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我们的教师就很好的利用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逐步提高观察和想象等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表达和写作的愿望,激发学生写的乐趣。思维在广阔的想象空间驰骋,语言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流淌,实验结果证明“要我写”自然变成了“我要写”

3、品味经典段落,掌握写作技巧。

我们的实验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片段,适时进行片段的模仿与迁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结尾。掌握句式的表达和段落的构成,以及一些简单修辞方法的运用,继而在仿中创,打通读写结合的思维通道。

4、阅读推荐篇目感悟意境,培养写作品质

阅读推荐篇目,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时,在导读课上,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意境,激发对篇目的热爱。在课下阅读中,学生品味令人叫绝的凝练之笔使学生与作者、文本的激情共鸣。改写,续写过程中,文章意境尽在学生脑海中展现,文与情,情与境,境与言交融,也激发了丰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品质。

(二)课外阅读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上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实验教师注意了质与量的规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让每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是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密切关系”

开展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营造良好的氛围。

营造读书氛围对激发读书兴趣有很大兴趣。(1)、布置教室要有较浓书香氛围。(2)、出介绍读书方法,推荐篇目的读书板报。(3)、建立班级图书角。(4)、开展“每周回报交流”活动。(5)把阅读时间落实到位,将晚放学静校铃后定为学生阅读课外书时间。(6)抓阅读效果,每周做100字的读书笔记。

2、制定读书指导计划。

要让读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就要开展好班级读书活动。每位实验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详尽班级读书方案,商讨如何开展读书活动。

3、加强班级读书课的探索

班级读书课是一种有效推进儿童阅读的新兴组织形态(在读书课上主要引导学生读推荐篇目文章),在班级中同学、老师聚在一起读书,然后通过言语的表达交流,分享彼此的不同观点,从而吸收新的知识,激发新的思考,进而促使阅读方法、精神成长。我们将定期开展班级读书研讨活动,探索多种班级读书的途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4、每班坚持写循环日记和读书笔记活动

首先培养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具体做法是:优等生可以写出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后进生则不同,他们只要能抄录几个好词佳句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

其次培养学生写好日记。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日记的内容千变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帐”,应该突出新颖。我们老师把本班学生分成5组,每组有一本循环日记本,选好组长、组员,写好寄语,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日记内容誊写在本组的循环日记本上,本组学生在传写过程中就传阅了,而且还不定期组与组之间传阅,老师每天都要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

5、争取家长的配合

读书活动要取得成效,必须要争取家长的配合、所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利用各种机会向家长宣传读书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开展共读书本的活动,真正家校携手为孩子。

6、开展多样活动

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背诵比赛、读书知识比赛、速读会、读书笔记、日记展等活动,对比赛结果公布表彰,使学生得到成功感,激发课外阅读积极性

八、实验成果:

(一)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的内涵

教师是清贫的富有者。教师清贫在物质上,却富有在精神领域里。“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同其他课题一样,让语文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汗有泪、有苦有甜的、有欢有悲的过程。但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研究带给自己的进步,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课题研究既磨练了老师们的意志,也丰富了老师们的精神生活。

2、多读多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带动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阅读与写作并驾齐驱的一片蓝天。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也就是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语文组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3、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

“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改进实际工作服务的研究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过研究,老师们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相结合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优差生发展不均衡”,“理论积淀不够深厚”,“没有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的问题,这说明了老师们的校本教研意识正在增强,科研能力也正在提高。

(二)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读、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推荐篇目阅读,背诵经典段篇,新书推荐,心得交流,在班上举行了背诵大会,阅读标兵评选,循环日记优胜组评选、手抄报比赛,学校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阅读竞赛并评选出等级奖,各项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大。

2、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通过前测知道,我们的学生非常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这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16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本课题中“阅读与写作结合训练”恰恰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

我们的教师做到了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提倡读推荐篇目,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作用,有目的地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三)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1、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校是一所百年学校,文化积淀厚,正处创新发展的最佳时期,走在十年课改前沿,正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正激发着一大批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我校发展的智力保障。

2、使学校的课改工作不断深化

“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帮助语文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材观;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注重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相联;重视学以致用,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使我校语文教育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使我校的课改工作更加深入。

3、发挥了教育科研的辐射作用

我校是重点小学之一,肩负着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的示范、辐射作用的重担。“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使我校在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结合的上率先进行了探究和实践,并通过公开课等活动向其它小学教师进行传输,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语文教学的科研和改革。

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但还感觉比较零散,尚停留在个人教学过程的经验层面,思考还不全面、不透彻,尤其缺乏整体的理论框架构建。

培养学生自觉读书、喜欢写作,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而不断实践的问题。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实际上不仅仅关系到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影响到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终身发展,说的再大一点,也许还将会长远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我们肩负着民族的使命和重托!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坚持到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565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