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羚羊木雕教案(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7 09:38:49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10.羚羊木雕教案

10《羚羊木雕》教案

黄陂区长轩岭中学:罗亮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品味人物性格。

2、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3、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学会正确与父母、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青春年少的我们渴望友谊,珍视朋友。可是现实生活不总是温馨、和美的,当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去解决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落泪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木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我未经父母同意把他们送给我的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他们知道后不顾我的感受硬是逼我把羚羊木雕要了回来,虽然我有万般不愿意,但最终还是去把木雕要回来了,从而对好朋友失信了。

2、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又能把这个故事分为三个部分,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件事吗?

板书:查问木雕、赠送木雕、要回木雕

明确:课文中赠送木雕部分是运用插叙的手法来写的,这样可以使文章情节紧凑、更有吸引力。

三、再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

师:因为一个珍贵的羚羊木雕,导致了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发生,涉及到这个事件的共有6个人,那么这6个人对这个事件分别持什么态度呢?从中又可以 1

体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加以说明。

1、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我”--------重感情、胆小、软弱

妈妈-------严厉、固执、重财轻义

爸爸-------沉稳、冷酷、重财轻义

奶奶-------通情达理

万芳-------仗义、宽容大度

万芳妈-------严厉、粗暴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① 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② 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四、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也是解决矛盾的一种办法,可我却为什么不愿意呢?

明确:因为我认为朋友之间的友情是无价的,珍贵的,不是一盒糖能衡量的,这样做是对我们友情的一种辱没。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举出文中一两处描写说明。

提示:作者是同情“我”的。写父母态度严厉,毫无商量余地;写“我”内心受到的打击与伤害,都流露出作者对这二位家长持批判的态度。再如奶奶说的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五、体验与反思

1、课堂辩论:我到底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

提示:应该要回,理由如下:

①羚羊木雕非常贵重,不适合在小孩子之间用来赠送。

②这毕竟是父母送给孩子珍贵的礼物,代表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作为儿女应该理解,尊重父母。

不应该要回,理由如下:

①爸妈已将木雕送给我,我就有权处理。

②羚羊虽然贵重,但孩子的情谊更是深重的。做父母的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感情。

③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出尔反尔。

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做?

提示:会好好地和父母沟通,耐心地解释把木雕送给王芳的原因。

3、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提示:要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包括大人在内有事要同人商量,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消除隐患。假如当初父母讲明白木雕的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再则女儿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也就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六、课堂小结

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可取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就能避免很多不愉快的事发生。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案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勾通。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教学设计:

辅助多媒体,采用讨论以及辩论的方法来拓展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步骤:

1、 导入:

当我们远离家时,我们最思念的是谁呢?(父母,亲人)浓浓的亲情如慈母手中的线,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当我们在家时,那你一定想念自己的朋友。我们的人生怎么能没有友情?无论亲情、友情都需要用心呵护。否则,亲情的天空也会下起绵绵细雨,友情的乐章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板书: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欣赏。二、默读,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

2、围绕它发生什么事?故事的基本结构该如何划分?

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可以从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三个方面划分结构。

3、涉及到哪些人物?

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

专心 爱心 用心

三、说说“读后感”

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1、从孩子角度看——重友情

2、从父母角度看——重财轻义

3、客观辨证看问题:父母、和“我”各有各的理由,但子女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服从。结果子女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子女和父母间的感情。“我’自作主张,也怪父母事前没有讲清楚。当然,我也要吸取教训:小时候毕竟幼稚,做什么事跟父母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四、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神态、动作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

妈妈孩子

突然问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目光紧紧地盯着小声地说

一动不动

十分严厉低着头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哭着喊了起来

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4)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

(5)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6)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都看不出来。”

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的形象

(7)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请收藏好范文 网www.bsmz.net)不理解“我”要回羚羊木雕理解了“我”被“我”父母逼迫的无奈。

分析人物形象

妈妈:态度生硬、非常固执、严厉

爸爸: 婉转、老成持重、冷酷

奶奶:通情达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我”:重视友谊

万芳:仗义、明理、宽容大度

五、分角色朗读

朗读要求: 读准语气、语调

严厉的妈妈; 冷酷的爸爸;泼辣的万芳妈妈;通情达理的奶奶;宽容大度的万芳;诚实守信的“我”。

六、总结语:

总的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要回来,使他心里非常难受,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七、作业:

正方:羚羊木雕该还。

反方:羚羊木雕不该还。

男生:正方。

女生:反方。

第三篇: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羚羊木雕》

●教学设计

课文:《羚羊木雕》

一、课文理解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散文。

这篇文章给我们展现了家庭生活中一出最常见的矛盾冲突:孩子与父母对某些问题产生分歧、闹矛盾时,作为孩子,该怎么做?作为大人,又将如何抉择?本文给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者亮出了一面镜子,它告诫我们:人与人之间,即使是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及时沟通思想,交换看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重点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⑵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性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三、教学难点

⑴揣摩语言,体味其中的感情;

⑵学会辩论,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㈠.导入: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流泪。

㈡.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口述与听写相结合)

特别强调下列加点字的写法:

怦怦(pēng)跳:心跳的声音。竖心旁,与心情有关,心不平静,所以怦怦直跳。 ..

寒颤(zhàn):发抖。另有颤(chàn)抖,颤动发抖。左为“亶”(音dǎn,古文字,.

实在、诚然的意思。);右为“页”字,与头有关,如:头顶的“顶”、脖子,“颈项“的“颈”和“项”等。

㈢.分角色朗读课文:故事叙述者、我 、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表演后大家评议。】

㈣.分析课文: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

物?

【明确情节:“查问木雕“(妈妈、爸爸、我)→插叙“赠送木雕” (我、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永远友好(万芳和我)】

㈤.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开篇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对话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孩子

突然间(惊慌)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惊吓)小声地说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神态)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十分严厉(严厉)声音有些发抖(害怕)

坚定(固执生硬)哭着喊了起来(反抗)

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3.通过写妈妈逼迫、追查,表现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

【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点拨:妈妈的精神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

4.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假惺惺地对我说、爸爸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的内容、看她的神态是否与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个性是什么?【明确:妈妈严厉;爸爸深沉、冷酷。】

5.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奶奶的话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谊,是明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

6.“我”的重情、软弱;万芳的仗义、明理的性格,分析略讲。

㈥.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后三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1. 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冷冷的月光烘托“我”心情的哀伤。】

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暗示她心理变化,是对“我”反悔的原谅。】

3.“我”为什么“还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明确:“流泪”既是被逼反悔的伤感,又是因为友情的感动。】

4.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用心理描写揭示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纯洁心理的伤害。】

(以上为第一课时)

㈦.课文内容研讨:

讨论下列问题,要提炼观点,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

1.你是怎样认识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这场矛盾的?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鼓励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如万芳的妈妈说:“你怎么??呢?”据此设想:“我”妈妈如果委婉地去跟万芳的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能主动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2.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包括大人在内,有事要同人商量,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消除隐患,就能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假如当初父母讲明白木雕的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把它送人,再则女儿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也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3.本文叙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行为处世的观念冲突,反映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教育的问题。但从不同角度探究,文章主旨各不相同,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示例①赞美少年朋友真诚无私的友谊,告诫父母理解子女,尊重他们的友情和人格。②批评大人们重财轻义的思想,告诫父母要尊重子女的感情。③家庭成员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尊重和情感的交流。】

㈧.课堂辩讨:

1.确定辩论议题:

⑴.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情?

⑵.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

⑶.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

⑷.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

2.按学生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就辩论中双方的观点、理由、态度、方法进行点评。

㈨.课堂小结:

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事情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现实中让我们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馨!

㈩.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以上为第二课时)

附:板书设计

(一)

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 16)“查问木雕”

写爸妈为了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第二部分(17—23)“赠送木雕”

写“我”和万芳的真挚的友谊。(插叙)

第三部分(24—25)“强迫取回木雕”

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

第四部分(26—38)“永远友好”

写“我”讨回木雕的过程和痛苦心情。

(二)

人物形象

妈妈:重财轻义、生硬固执

爸爸:深沉、冷酷

奶奶:明白事理

“我”:重情、软弱

万芳:仗义、明理

万芳的妈妈:严厉、泼辣

第四篇: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孩子“重义轻财”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的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朗读

2、难点 从故事中分析人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当我们远离家时,我们最思念的是谁呢?(父母,亲人)浓浓的亲情如慈母手中的线,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当我们在家时,那你一定想念自己的朋友。我们的人生怎么能没有友情?无论亲情、友情都需要用心呵护。否则,亲情的天空也会下起绵绵细雨,友情的乐章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板书: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用一种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状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送木雕。(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贵的。))。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山东诸城人。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

我国最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其作品不仅屡屡在国际国内获奖,而且绝大多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风靡全国,拥有广大的读者。

其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四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四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两次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还曾获电视剧飞天奖、大众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夏衍电影文学奖、童牛奖。国际儿童读书联盟(ibby)优秀作家奖。短篇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在台湾地区共出版了12本书,并多次获得“好书大家读”优秀作品奖。

第一位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1997)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最近出版:张之路非常“感动”、非常“可笑”、非常“神秘”三大系列作品。

课文简析:

《羚羊木雕》是七年级上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单元主题是亲情。“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我”为这样对朋友感到很伤心。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是少年世界里,少年朋友的交往,充满友情,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子女,但并不尊重子女的友谊,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也时有所闻。因此,本文所写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个性张扬的环境里,如何看待亲情与友情,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教材中的“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 1

突,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子女的行为遭到父母反对,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子女有子女的理由,子女处于弱势地位,当然只得被迫服从,但是子女的心理当初不复,受到了伤害,子女与父母的感情多少要受到点影响。

论是非,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和对子女做人原则的教育,“我”心目中珍视的是纯洁的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未提前讲明“贵重”。“我”也是有欠缺的,在不知“贵重”又没有和大人商议的情况下自作主张把羚羊送人。如果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很不愉快的事情了。

子女靠父母培养。父母是主导地位,子女的缺点,父母是有责任的,与其怪孩子自作主张,不如怪自己事前未讲清楚。作者的倾向主要是教育子女的。若从“我”这一面去看,是有教训可以吸取的。小时候毕竟幼稚,做什么事情跟大人商量商量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矛盾是亲情与友情之间的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由此教育“我”。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这样就起了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当然更不能冲动,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非常理智地考虑问题。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沟通,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羚羊木雕欣赏。

二、默读,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

2、围绕它发生什么事?故事的基本结构该如何划分?

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可以从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三个方面划分结构。

3、涉及到哪些人物?

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

三、说说“读后感”

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1、从孩子角度看——重友情

2、从父母角度看——重财轻义

3、客观辨证看问题:父母、和“我”各有各的理由,但子女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服从。结果子女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子女和父母间的感情。“我’自作主张,也怪父母事前没有讲清楚。当然,我也要吸取教训:小时候毕竟幼稚,做什么事跟父母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四、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神态、动作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

妈妈孩子

突然问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目光紧紧地盯着小声地说一动不动

十分严厉低着头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哭着喊了起来

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4)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

(5)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6)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都看不出来。”

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的形象

(7)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不理解“我”要回羚羊木雕理解了“我”被“我”父母逼迫的无奈。

分析人物形象

妈妈:态度生硬、非常固执、严厉

爸爸: 婉转、老成持重、冷酷

奶奶:通情达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我”:重视友谊

万芳:仗义、明理、宽容大度

五、分角色朗读

朗读要求: 读准语气、语调

严厉的妈妈; 冷酷的爸爸;泼辣的万芳妈妈;通情达理的奶奶;宽容大度的万芳;诚实守信的“我”。

六、总结语:

总的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要回来,使他心里非常难受,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七、作业:

正方:羚羊木雕该还。

反方:羚羊木雕不该还。

第五篇:《羚羊木雕》读后感

这个周末,胖胖同学的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份回家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羚羊木雕》的读后感。这是一篇初中预备班语文书上的文章。对于我来说是极少去接触教科书上的文章的。说实话,让我写读后感,心里是有点发虚的。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对着文章写读后感了,那大概还是在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吧。现在看文章仅仅只是看看而已,极少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懒得去思考。这样一来,也是不会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点读后感看来仿佛是有些牵强附会的了。

“珍贵”究竟为何物?物质、金钱?亲情、友情?两相比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里,大概那个价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万芳的友谊珍贵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贵“的东西大概就是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然而,在我看来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才是那个木雕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允许还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邹韬奋)但是在父母的威慑下,我不得不向“友谊”发出了挑战。向别人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那种感受是难以名状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万芳却把“我”还给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里并且坚信“咱俩”还是好朋友。万芳对于友谊的珍视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应该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绝对坚持下,万不得已才做出的。整个过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没有给“我”太多的申辩的机会,而是“紧紧盯着我”,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十分严厉”甚至是爸爸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着喊“不”的时候,也是没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

的确,父母们很多时候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左右着孩子们,却很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当发生分歧时,也只是以父母的威严来使得孩子们不得不顺从。这样,表面看来问题解决地很顺利,但事实上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阴影。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顺畅。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的确不可小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羚羊木雕教案(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587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