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木兰诗教案(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7 09:39: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

3、 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 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识和才能。 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

2、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的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识和才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将课前准备的文字资料分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来的材料,简介背景。《木兰诗》又名《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 —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首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

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释全诗。把不懂的语句做上记号,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理解难懂诗句。如果小组无法解决,可全班共同商讨解决。

3、要求以“木兰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新人、讴歌英雄)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4、学生根据情节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的人”句式来说。教师提示:可抓住某些词语或语句来进行分析,如“惟闻女叹息”中“叹息”一词可以看出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英雄”。 “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 ,可见她爱她的家人也爱国家。”“她身上具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工英雄气概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合作研讨、探究思考

学生提出最想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如1、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木兰到底姓什么呢?”

3、“木兰的姐姐为什么不去从军?”

??

五、拓展延伸,口语表达

1、你知道的巾帼英雄还有哪些?(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2、如今的你想对巾帼英雄说些什么?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文是一篇叙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卸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极富有戏剧性。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

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预习作业:

诗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简略?请找出来。

附板书: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篇:木兰诗(教案)

语文版七上第六单元

24 木兰诗

[幻灯片1:题目](等待上课时用)

[学习目标][幻灯片2,展示学习目标]

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

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教学难点]

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代父从军的故事,传颂千古,家喻户晓。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学生猜:花木兰

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木兰的乐府诗《木兰诗》(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文学常识(幻灯片3)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 “乐府双壁”。它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幻灯片4)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1)标自然段序号;(2)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拼音。(3)读准字音,朗读全诗。

2、检测字词(幻灯片5)

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将其标注在生字旁。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 辔(pèi)头 溅溅(jiān)燕(yān)山啾啾(jiū) 朔(shuò)气

金柝(tuò) 铠(kǎi)甲十二转(zhuǎn) 红妆(zhuāng)著(zhuó) 旧时裳(cháng) 云鬓(bìn) 帖(tiē)花黄

3、二跟读课文,读出节奏。(幻灯片6)

教师放朗读示范读音,请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节奏。

学生跟读。

4、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幻灯片7~8)

自学讨论:要求(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3)将不会翻译的词句画出来与同桌讨论,还不会的保留在班级讨论。

(一)学生参考屏幕上的译文翻译全文。(超链接幻灯片31-32)

(二)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幻灯片9~14)

(1)文言中数词的翻译。

“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中的“十二”“十”都是极言其多,不能作为确实的数字,是虚指。

(2)文言文中互文句的翻译。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相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炼。

试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体会互文的用法。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西屋的阁门,坐在我东屋、西屋的床上。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

扩展补充:

?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3、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主人下马客在船”(《木兰诗》),主人下马,已包含客人也下了马,客人在船也隐含着主人在船了。“下马”和“在船”两个动作是在“主人”和“客”中进行 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五、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木兰当户织() 旦辞爷娘去()

愿为市鞍马()

万里赴戎机() 愿辞千里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第二课时

一、析读课文内容。

1.一朗读课文,理清层次。(幻灯片15)

课文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根据下列情节,试划分课文层次。 开端:可汗点兵 木兰叹息

发展:代父从军 奔赴战场

高潮:十年征战 凯旋归来

结局:放弃赏赐 辞官返乡

2、二研读课文,分析叙事的详略安排。(幻灯片16~17)

问题一: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文章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

学生自读全文,讨论。

讨论明确:这首诗详写: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

问题二:文章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

学生深入探究讨论。

讨论明确: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3、三精读课文,分析木兰的形象。(幻灯片18~20)

问题一:请同学精读课文,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学生精读课文,要求:(1)画出表现木兰品质、性格的诗句;(2)批注自己的理解。

讨论明确:(1)孝敬父母的精神可敬。“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力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可敬。(2)英雄气概可敬。“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可敬。(3)不慕高官厚禄的精神可敬。“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凯旋了,应是论功受赏,可她却辞官还乡,高尚行为可敬。(4)热爱生活、亲人,让人感到可爱。“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的表现,让人感到可爱。“不闻爷娘唤女声”的反复提及,表现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也显示了木兰的可爱之处。

问题二: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明确: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百姓,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因此,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讨论写作方法。(幻灯片21)

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2、爷娘闻女来,出阁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阿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5、旦辞黄河云,暮至黑山头。

?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8、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三、延伸拓展(幻灯片22~27)

1、背诵全诗。

请学生再次观看图片,结合图片内容,学生分节背诵全诗。

2、想象作文。

阅读课文第六段,木兰还乡后与亲人团聚的喜庆情景,发挥联想与想象,扩展诗中的画面内容,扩写为一篇记叙文。

要求:(1)有故事情节;(2)有具体人物描写。

3、课外链接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四、堂上练习。

五分钟内完成《每课一测》

五、课外作业。(幻灯片28)

1、背诵全诗。

2、完成《课课练》课内部分习题。

3、综合作业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著我旧时裳b.对镜帖花黄

c.出门看火伴d.万里赴戎机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木兰当.户.织(对着门)b.卷卷有爷.名(父亲)

c.著我旧时裳.(衣裳)d.双兔傍.地走(靠近,贴近)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雌兔眼迷离..b.出门看火伴..

c.双兔傍地走.d.著我旧时裳.

4)下面对句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b.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共有十二卷)

c.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d.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所编。

b.乐府原是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府采集的诗歌也叫作乐府诗。

c.《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 歌。

d.《木兰诗》是乐府诗中篇幅较长的抒情歌辞,是一曲传奇式的女性英

第三篇: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设计

水塘中学:李宗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竞相开放的两朵鲜花。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 )决心( 替父从军)从军(准备 )奔赴(战场 )十年( 征战 )拒赏(高官厚禄 )与亲人(团聚)。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课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3、

4、详略分析:学生讨论明确:

(1)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这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这些内容详写。而对残酷的战争,就一笔带过。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这也给我们作文以启示。

六、主题探究:歧视妇女的(无情嘲弄)

封建士大夫热衷功名利禄的(无情的讽刺)

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七、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板书设计

深明大义巾

木果敢坚强帼

兰英勇善战

诗不慕名利英

谨慎机敏雄

201*年4月8日

第四篇:木兰诗教案 - 副本

《木兰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正字音

机杼zhù可汗ka hán鞍鞯ān jiān辔头pai燕山:yān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红妆zhuāng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

2.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 )决心( 替父从军)从军(准备 )奔赴(战场 )十年( 征战 )拒赏(高官厚禄 )与亲人(团聚)。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课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明确: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明确: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明确: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明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3、

4、详略分析:学生讨论明确:

(1)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这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这些内容详写。而对残酷的战争,就一笔带过。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这也给我们作文以启示。

六、主题探究:歧视妇女的(无情嘲弄)

封建士大夫热衷功名利禄的(无情的讽刺)

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七、拓展延伸

1.每一年,中央电视台都会有一个晚会叫“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如果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

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板书设计

深明大义巾

木果敢坚强帼

兰英勇善战

诗不慕名利英

谨慎机敏雄

第五篇:《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

授课者:徐裕德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

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多媒体展示)

二、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 可汗ka hán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ai(缰绳 )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

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多媒体展示)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

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开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 “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

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

比修辞方法,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但,只”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

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但”两句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七、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部分。

二、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导继续分析后文。

(一)、 分析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

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

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二)、分析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

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更多请关注:Wwww.bsmz.net)

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

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

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

3、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

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4、小结木兰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

机智谨慎,不贪图富贵,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5、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

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6、主题

——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

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三、课外延伸: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

三娘等。

四、布置作业: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

代父从军(详写)—十年征战(略写)—家人团聚(详写)—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写作技巧:

详略得当,修辞丰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木兰诗教案(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594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