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独公路、离街十公里、十个烂堰塘、百姓都叫苦”,这个有着53户184名贫困人口的边远村落——海山村,长期面临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致富难等诸多难题,是典型的贫困村。
承诺,立志脱贫。没有任何集体经济和支柱产业,大多农户仍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极度落后。面对这样的村情,我深知仅凭自己单打独斗带领群众脱贫奔康势必难以见效,必须充分发挥单位、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自身的作用,形成合力方能事半功倍。一是组织率先承诺。驻村第三天,我就与村社干部一起走社串户,与群众围坐一起拉家常,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话农时,到贫困群众房前屋后了解生产生活状况。挨户走访两个多月,将海山村46户贫困户基本情况了然于心,完成了8000余字的扶贫调研报告,并多次请示汇报,将自己的想法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驻村工作队长交流,配合党组提出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7项25条帮扶目标,并协调主要负责在帮扶见面会上向全体村民庄严承诺,并明确表示海山村不“摘帽”绝不“撤兵”。二是干部职工主动承诺。发挥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帮助机关13名帮扶干部针对帮扶对象实际,与贫困群众协商后主动作出代为申请低保、协调助学资金、帮助发展种养殖和改善居住条件等97条具体帮扶措施,纷纷立下贫困户不脱贫绝不脱钩的豪言壮志。三是贫困群众自发承诺。和帮扶干部的承诺深深感染贫困群众,在村“两委”的教育引导下,贫困户感到绝不能“靠在墙脚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自发作出绝不等靠要、主动对接帮扶措施等脱贫承诺。不到一个月时间,“双向承诺”书签订率就达到100%,同时将承诺书张贴在村部公示栏,上传到网站,督促干部群众“挂图作战”“照方抓药”。
齐心践诺,合力攻坚。言必信,行必果,作出承诺就要千方百计兑现。一是列出清单,牵头抓总。通过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及贫困户充分交流、协商,并聘请农发局专业人员进行总体设计,反复修改了10余稿后出台了《精准脱贫规划》,明确了帮扶具体内容。根据脱贫规划,每年列出帮扶清单,每项帮扶目标明确1名班子成员牵头抓好落实。两年来帮助硬化村组道路12.8km,引进业主种植茶叶300亩,帮扶干部累计为贫困户提供鸡苗1200余只、鱼苗2000余尾、种子等价值2万余元。二是认领任务,践诺销号。充分发挥沟通协调、统领各方的作用,根据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的201*—201*年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将每月的帮扶措施、增收目标量化细化。13名帮扶干部坚持每月认领一次帮扶任务,每月走访一次贫困户,每月至少落实一项帮扶措施,每月进行一次销号管理。三是创新方式,助诺促诺。实施“脱贫攻坚合伙人”计划,将帮扶干部践诺和贫困户践诺“捆绑”,当贫困户遇到践诺困难时,第一时间无偿提供帮助支持。举办“贫困户内生动力提升培训班”,分2个批次组织30多户贫困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选派5户贫困户到川农大学习种养殖技术。
公开评诺,见贤思齐。有了承诺践诺,并一点一滴推进脱贫规划落实,并不足以让我轻松释然,我知道只有建立健全承诺践诺评诺的长效机制,最终得到群众认可,才是保障脱贫致富奔康的必由之路。一是定期双向互评。通过多方协调,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扶贫移民局领导主持,挂联单位负责人、乡镇班子成员、帮户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负责人和贫困群众参加的民主评诺会,“村两委”和挂联单位对践诺情况率先互评后,再由帮户干部和贫困群众双向互评。对承诺事项兑现不到位的,参会人员可即时质询,并要求现场给出践诺措施。二是结果全面公开。双向互评结束后,参会人员从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按“优秀、良好、一般、不达标”四个等次以无记名方式现场测评,并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和局机关网站对外公示,切实加大干部职工的帮扶压力和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三是纳入考评考核。组织践诺较好的贫困户成立恩阳区柳林镇海山专业合作社、柳林镇康农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并切实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协调镇党委将其纳入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对践诺不好的贫困户加大教育引导力度,使其“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对践诺情况较好的帮户干部,局党组在评先选优和推荐提拔时给予优先考虑;对践诺不达标的帮户干部,采取约谈、诫勉、通报等方式加大惩诫力度,使其自觉把帮扶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帮扶贫困村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6878.html
- 上一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