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

时间:2019-05-17 10:08:1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

读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我是被深深地震撼的,它就像一位缓缓道来的叙述者在讲述一个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是真实可感的,才会让人觉得来自心灵的震撼。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核事故中多少人遇害,不是核事故污染了多少地区,而是一个个在这核事故中挣扎着的生命。

那个亲眼看着丈夫一天天恶化的消防员的遗孀,那个一生被写在门上的人,那些被欺骗而心存幻想的士兵还有那些被无情射杀的猫……“一天排便二十五到三十次,伴随着血液和粘液。手臂和双腿的皮肤开始龟裂,全身长疮。嘴巴、舌头、脸颊,一开始时小伤口,后来越变越大。白色薄片一层层脱落.....脸的颜色......他的身体.......蓝色......红色.......灰色........"正是这些细节告诉了我这场灾难的残酷,让我知道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呼唤起我们的同理心。

我不禁有些遗憾中国并没有出现像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样的作家。像之前的南京大屠杀可能所有人对于它的第一印象都只是30万人的遇害,然后呢,便只是无尽的漠然。因为这些数字把我们的代入感弱化了,我们只是单纯的记住了这个空洞的数字,而并没有想过30万代表着一个又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在南京大屠杀中,有太多太多和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一样挣扎的人,可是我们没有一个阿列克谢耶维奇来记述他们的感受,他们最后只能是沉默,被遗忘,渐渐化成历史的尘埃散落在空气中。唯一留下的痕迹可能就是那三十万分之一。多么令人心痛。

之前有一部影片叫《二十二》,我觉得可以说是很像《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了,以一个影片的方式,用尊重的态度来记录一个个曾经被日军侵害的女性。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更倾向于表现浴血沙场、反抗欺凌、宁死不屈的故事,而忽略了那些平常的、弱小的、恐惧的、无助的每一个普通民众,忘了这才是抗日时期底层人民最真实的反映。所以当《二十二》影片上映困难,排片遭到恶意抵制,我不禁在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记录这些背后故事的人被封杀,大家做的是在极力掩埋真相,粉饰着表面上的太平。

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记述没有意义,只是几个人的想法而已,并不能代表一段历史。我想我们需要这样记述,让我们能从当事人的角度去看这一历史,使他们更加生动可感,唤起人们对于这些受害者的关心与重视。这不是揭人伤疤,冷静而沉重的语言是对当事人最好的尊重。我们需要这样的记述者。

历史应该怎被铭记?不单单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我们更需要这样悲悯的语言来揭开历史宏大的外壳,去触摸内里细微的纹路。我希望历史的受害者和用尊重笔触去触碰这些历史的人都能够受到善待。

我有一种感觉,我正在记录未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820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