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时间:2019-05-17 10:15:3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在本书开头,于丹谈到了中国人的孝道,怎样正确理解“孝”呢?“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虽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妈和孩子,但是强势的中年人往往对这两头的态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养的人,在单位对自己的同事和颜悦色,但回到家见到亲爹,亲妈和亲生孩子就急了”。

当看到这段开头时,我深有体会,自己就是这样的情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对着老人唠叨,甚至因为孩子问题吵闹,产生矛盾。比如回到家里,拉开冰箱一看又是堆得七七八八的剩菜剩汤,瞬间怒火有攻心头。“说了多少次,吃这些剩菜会有亚硝酸盐,致癌,看病花的钱可不是省出来的。”我就顺手统统都扔掉,他们发现扔掉了还会反过来数落我一顿不会过日子。我们的观念,真的无法修正他们老人的习惯!因为这争吵,到底是否算是孝道呢?

教育孩子问题,是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件。比如外出参加聚餐,孩子不懂规矩,胡乱转桌子。我家荣荣已经明白别人夹菜时,不能转动桌子,但是人多热闹,还有爷爷奶奶在此撑腰,她就觉得想怎样就怎样。我迅速按住了餐桌,停止她的转动,扭头说了:“怎么不懂事,别人夹菜,你乱转什么?”并没有再有过多的批评她。好了,她嚎啕大哭啊……当然我并不理会她。一桌人开始纷纷哄劝荣荣,越劝越醉,哭的更响亮。奶奶抱着她在怀里,并不指出她做的不对,反倒是安慰她。假如她奶奶不在,我应该已经拉她离席,门外教训了。但此时,谁能动她啊?已经吵吵的一桌子大人不再吃饭了,我忍无可忍打了下她屁股,不许再胡闹了。老人护着,已经开始对我恼火了。整个饭局下来,荣荣不再理我,当然我也不理她更不和老人搭话,没有任何的快乐成分。假如由着孩子的性子胡来,不再哭闹,开开心心是不是就是对老人的顺者为孝?

这些琐碎的事情,真的很现实。当然不能否认我的脾气不好,爱急躁。也许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态度,阿q的精神,才能豁然心中的结!

第二篇: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礼仪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礼仪?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知礼节,懂礼仪。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

待客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诉孩子见了客人应面带微笑,起立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必须认真回答。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抵嘴、吵闹。不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讨要礼物等。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当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平时,父母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探亲访友中让孩子学礼仪

做客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听得进,记得牢。

父母应告诉孩子要去哪里,怎样称呼主人,并介绍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自己的关系。鼓励和启发孩子想出一些新年祝词,向主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当主人端上糖果糕点、茶水时,应先道谢。然后用双手去接。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主人家的摆设和物品,更不能任意开柜子门、冰箱等。考虑到主人可能会留客吃饭,父母也应提前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要小口进食,闭起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来。挟菜、舀汤时动作要轻,不要光挟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要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提醒孩子临走时应向主(本站向您推荐www.bsmz.net)人道谢,说“再见”。

儿童礼仪教育过程:

3-4岁:让孩子学习礼貌用语。如教会孩子说“你好”、“再见”、“请”、“谢谢”,会握手。

4-5岁:让孩子学习使用“对不起”,吃饭时会请别人夹菜,会用手帕,不在嘴里塞满食物时讲话。

5-6岁:让孩子学习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不旁若无人大声叫嚷,使用礼貌用语,守

时和仪表整洁,学会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愿意帮助残疾人。

纠正孩子不良礼仪行为的方法:

温和惩罚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明确表示责备或不赞成,注视孩子的眼睛,说清不对在哪里,为什么不对。

自然惩罚法:以不危险为前提,让孩子在实施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遭到自然的惩罚。

暂时隔离法:在孩子因不良行为产生快乐时,让孩子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时间以1分钟为原则,使其从快乐状态转为不快乐。

权利剥夺法:暂时剥夺其权利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有作用。如对于孩子嚼口香糖后乱粘的行为,剥夺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权利。

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社会、家庭和教育单位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才能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行为的最佳方式。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

第三篇:懂你的孩子 读后感

一起寻找教育孩子的能量与方法

——《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读后感

大港职成教中心赵福玲

首先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我,怀着点私心,因为我不仅要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我更想挖潜自己儿子的潜在能力,于是选择了拜读这本书。

这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篇幅,你看到的是一件件趣味盎然的故事,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一位有爱心、有耐心、有经验的教师在给你娓娓道来。读这些故事,你感受的到老师的智慧,师生的真情。

我几乎是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老师拍下的那些照片,成了我印象中最深的事情。是啊,为什么不呢?我们跟学生经历的一切,如果有照片做为记录,将会多么富于诗意?只是奇怪,课堂上老师拿出相机的时候,学生们怎会如此淡然?或者说,课堂上的师生都已经把这当成课堂的一部分了!我也在想,如果我能够将相机用于课堂,用于跟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当有时间整理出来时,也会是蛮丰富的故事吧!

苏明进老师是以他最平实、却又最不平凡的用心,从“懂”孩子,从“深层沟通”开始!善用课堂游戏、同侪的正向力量,激发出孩子的“天才”!当孩子的“放大镜”,随时“机会教育”,让孩子走出自己的未来!苏明进老师这种“简单”的教育,使我懂得作为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像苏明进老师所说的那样:“每个孩子对我而言都是独一无二而珍贵的,每个孩子也都有他自己最优秀的地方,我们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看见他们自己的优秀,并且激励他们好好发挥,让他们走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未来!”相信只要用对方法,并持之以恒,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都是“希望教育”。

从毕旅的牺牲、“特别座”的乖乖椅(这就是五年前我的“首席学生”啊),到贯穿始终的联络薄、数学课的小蕃茄、桌上的脚踏车,再到辅导沟通的反省单、健康课的戏剧表演、笑话值日生??活泼、新颖、可爱、爆笑,一想到“按摩达人”围着老师转圈的样子就忍不住笑;而棒球比赛,让孩子在失败中学习到“比成功更珍贵的道理”;还有和父母一起工作带来的辛劳与理解??一页页翻过,无论哪一篇故事,都让人心里满溢着活泼泼的温暖!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是这样的?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实他们要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教育应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即学校学习无“差生”。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只是他们在不同的学科或领域表现出的不同的特质。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对学生的评价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对于普校,职校的课外活动可能会更丰富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每学期的体育各项目的比赛(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长跑等)、绘画展、歌咏比赛、学校或市里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比赛等。每一次比赛,既是学校老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阅评判,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阶段性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另一方面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相关技能,有工作前的切身体会,面对实习成果还有几分成功的喜悦,这也许是以前学校中所没有的感受。通过活动,有助于因“智”施教、培养人才。一位哲学家说得好:“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欣赏,不要比较。”古人也讲:“枯松倚绝壁,莫学桃李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朵玫瑰更鲜艳,让每一朵莲花更清香。

“懂你的孩子”,激发孩子向上、向善以及希望自己更好、更棒的力量,这就是唤醒潜能的秘密吧!无论是作为一位家长还是一名教师,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蹲下身子做孩子的朋友,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多鼓励,使其树立强大的自信,就可以战胜人生路途中的各种困难。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参与,让孩子去体验!这样的历程与磨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第四篇:【家长课堂】如何做才能成为懂孩子的父母?

讲故事:我最懂它的心

库房大门上有一副坚固的门锁,然而粗大的铁棒自以为很有办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开这把锁。但是不管他用多大的劲去撬、捶,都无法打开门锁。钢锯看不过去了,接着上场,但是任凭它左锯右拉,门锁还是纹丝不动。这时,一把毫不起眼的钥匙悄悄出现了,扁平弯曲的身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钻进锁孔后,一下子就把那幅坚固的门锁打开了。

“你怎么做到的?”铁棒和钢锯不解得问道。

“因为我懂它的心。”钥匙轻柔地回答。

学家教:做一位懂孩子的父母

懂其心,才能知其意,知其意,才会知其行。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可是,现在却有太多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不明白孩子的意思,不清楚孩子的行为。以至于,孩子出了严重的问题时,父母还蒙在鼓里,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稀里糊涂,甚至有的父母还会把责任都推给孩子,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

有一高二的女孩,突然之间就跟父母说不想去学校了,然后就回家闭门不出,这可急坏了孩子的爸妈,让我想个办法,说服孩子回到学校里继续上学。我就问孩子的父母:“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去上学的?”这对夫妻一脸的无辜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去上学了,这孩子平时也不和我们交流,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说。她说不上学就不去了,这个年龄不去上学,不完了吗?给她讲道理不听,骂她就把自己锁到屋里,不吃不喝……”

看来这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无所知,孩子内心的大门已经不再向自己的父母敞开。当我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说出了心中的“隐私”。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倒数第一名,因为这一点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一些同学对她也是远而避之,还因为一件事情被老师误解,而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在班级里面总感觉低人一等,心中的郁闷无人倾诉,更没有人能够倾听她的委屈,父母也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她只能采取退缩的方式,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还有一个原因,女孩已经和比她高一级的男孩谈恋爱了,并且和男孩一起到家中见了父母,这位男孩也已经不上学了,对于这些情况,女孩的父母根本就不知道。

这是一个典型父母不懂孩子心的案例。类似的现象,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比比皆是,父母总是自以为是,自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对孩子了如指掌,妄下结论,有多少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自认为了解,而和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和父母发生冲突的。

其实,父母所谓的了解孩子,大多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需求所下的结论,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据孩子的意愿,按照孩子的内心需求所作出的正确、有效的反应。这就好比是用锤子砸锁一样,最终锁不仅开不了,还有可能会被砸坏,锁坏了可以换一把,如果亲子之间出现了矛盾就很难修复,即便是通过父母的努力重新建立关系,在孩子的心里也会留下磨灭不掉的阴影。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充当锤子和锯的作用,而是要做一把钥匙,一把能够打开孩子心灵之锁的钥匙。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多采用倾听的方式,多听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在作出决定之前,征求一下孩子的建议,并且能够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也只有这样做,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够和孩子保持沟通的管道畅通。沟通是桥梁,是纽带,是增进亲子感情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父母才能够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够掌握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只有做到这些,父母才会懂孩子,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面,才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

精彩推荐:

广州企业英语培训

第五篇: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

这些天读了卢勤的《好父母好孩子》这本书,虽未读完感触却颇深,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不禁深深的自责起来,觉得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好,很对不起孩子。我将感触最深的一些内容汇总如下,以便日后警示自己。

第一、尊重孩子的妈妈才能培养出懂得自尊的孩子。

我想大家都懂得尊重他人,但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呢?有的妈妈希望孩子进入大人卧室时,要先敲敲门,那么,你进孩子的房间时,有没有敲门?有的妈妈总责怪孩子乱翻自己东西,你想过没有,你自己是否也常常翻动孩子的东西?有的妈妈总责怪孩子不愿意听大人讲话,可你是否自省过,你认真倾听过孩子说话吗?

儿童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这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孩子头”,他常常会编造出一些“小秘密”,以吸引同龄的伙伴。少年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他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独立见解,自尊心也在增强。进入青春期,孩子对成人的封闭性,对伙伴的开放性更显得突出。这些“小大人”似地孩子尤其需要得到尊重。

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尊重,他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那些对人彬彬有礼的孩子,肯定是在家里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蛮不讲理、行为粗野的孩子,在家里,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伤害。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第二、孩子需要大人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不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必要总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这就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赏识。盲目的比较,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使你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孩子会错误的认为,他的“灾难”是他的伙伴带来的,他不但不会产生像伙伴学习的愿望,反而结下冤仇,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将拒绝向别人学习。

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

第三、孩子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爸爸妈妈永远不能对孩子说:“滚出去!”

第四、母亲在孩子心中种下自私的种子,尝到的将是无情的果子。

第五、培养责任感

1、给谁过生日

认认真真的给老人过生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是“母难日”。你牢牢地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你的孩子就会牢牢地记住你的生日。你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晚年,你就应善待你的母亲,你的婆母,你的长辈。

2、妈妈要常对儿子说:“一切全靠你了!”

对于男孩子,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他们,要敢于把重担子交给他们,不要太庇护、娇惯他们。当妈妈的不妨表现的弱一些,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强调一下父亲对男孩子的影响。少年时期,男孩子主要受母亲的影响,而进入青春期后,儿子更易模仿父亲。父亲将是第一个引导儿子认识男人社会和走向男人社会的人。父亲的形象将牢牢地站在儿子的心里,成为儿子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感,父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种下责任的种子,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对国家负责。

有些家庭里,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上学要经过一场“混战”。早上,孩子不肯起床怎么办?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爸爸妈妈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孩子刚刚入学,你可以送他一件礼物:一个可爱的、会叫的小闹钟,并告诉他:“以后你要跟小闹钟交朋友。每天早晨它一叫你,你就一定要起床,再困也得起来。妈妈爸爸不再叫你,上学迟到的话,由你自己负责。”这样坚持三五天,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了,到时小闹钟一响,他会自己起床的。

我们替孩子做的愈多,照顾的愈周到,孩子们就愈是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今天这些依赖性很强的儿童,注定会成为明日无能的父母!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种下责任的种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培养责任感的另一个办法:在家里要给予孩子参加劳动的机会和岗位。让孩子在家里有固定的工作,并且负责到底,有利于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

对孩子所做的工作,家长要给予认同,以赞赏作为给孩子的奖励。如果用金钱来奖赏孩子的劳动,最终会培养其浓厚的功利心。

第六、手拉手——当代孩子的伟大实践。从小窗口找到大世界,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从互助中找到助人的快乐。

第七、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876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