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心灵解压读后感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
姜堰俞垛中心小学 常海源
寒假中,我选择阅读了《为心灵解压》这本书。翻至目录,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心理调节篇、师生关系篇、家庭关系篇和事业成就篇。每个部分都结合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并用心理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温馨建议。细细品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心理调节篇、师生关系篇两个部分印象深刻之处谈谈我的感受。
一、正确面对压力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巨大,特别是老师这个群体,不仅要背负繁重的教学和研究任务,还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和他们身后殷殷期盼的家长,特别需要得到理解。这本书对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有效的梳理,看过之后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里面对老师如何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负给出了非常具体实用的策略方法,不仅易读,而且耐读,最主要的是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放松心灵的方法。
书中谈到,“既然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我们就必须直面压力,学会与压力和谐共处。”压力的增强更多来自于内心的躲避,因躲避致使压力堆积、升级,使自身陷入压力的恶性循环,因此,唯有积极面对才是上策。在承受诸多压力后,要努力提高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性格,对待事情能够拿得起,放的下,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压力与目标一样,也是可以分解,逐步实施。作为一名教师,最好的减压方式就是将压力进行分解,即将暂时达不到的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好每个时间段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最后逐步完成预期目标。
“面对压力,有多种解决方式,如:自卑应对方式、愤怒应对方式、自闭应对方式、悲观应对方式、紧张应对方式等等,但职场中人更应该懂得快乐排遣方式,如访友、旅游、娱乐、运动、倾诉等,将压力通过能让自己快乐的方式疏导出去,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排遣压力。”我觉得,我们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可以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书中还谈到,“作为
一名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积极情绪会感染学生,帮住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要自觉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绪,自觉养成公正、无私、宽容、接纳等情感特质,让自己在愤怒等消极情绪面前应对自如。”
我们教师就要自觉培养积极的情绪,对工作中的一切,多一点责任心,少一点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行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分散快乐的支点,将天平的指针偏向快乐的一端。
二、学习倾听“美好”声音
《出租你的耳朵》这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飞机上的燃料用完了,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老师要学会倾听,给自己、给孩子多一些勇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倾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班有一位学生,作业经常丢三落四。有一次,新发下的回家作业本又没交,把作业写到了自备本上,我生气地批评他要改改坏习惯,学会整理,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并让他把作业补到回家作业本上。后来才有同学告诉我不是他粗心,而是同桌不小心把他的作业本带回了家。他晚上六点多还和妈妈到教室找了一遍,可是没有找到??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给他他解释的机会,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丢三落四呢。”是呀,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
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因此,我们要让“倾听”成为最美好的无声语言,让“倾听”成为沟通你我的五彩桥梁!
一本好书,一份指导我们教师保持积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关爱学生的心灵鸡汤。
第二篇:为心灵解压读后感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
前几日,学校为老师们发放了《为心灵解压》,我有幸走近了傅宏老师的为心灵解压一书,文中的很多话语给了启示,让我又一次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了新的注解。
一、心理调节篇
压力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它是教师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既然压力无法回避,我们就必须直面压力,学会与压力和谐共处。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会发现,你的生活还在继续,但你会感觉轻松了很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冲突,我们应该学会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情况,在不可能时则去接受这样的现实,并与之和谐共处。
发泄时就要发泄,最好是在自己最尊敬、最信赖的人面前敞开心扉说出来。推心置腹的交谈虽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可以起到净化心理的作用。看中自己价值的人,不会被别人的情绪所牵引,不因别人的喜欢而有价值,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因为你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没有人能代替你的感觉,替代你的生命体验。
不要试图讨好所有的人,无须对别人的要求有求必应,不要总是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忽略甚至委屈自己。在他人的要求、需要、压力和批评面前,要学会坚持自己的立场。真正的自信是像泉水一样,从自我肯定的深岩中渗出来的。学会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最终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二、师生关系篇
每位老师都懂得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自己人效应一经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事件和心理冲突会大大减少,会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总统林肯曾经引用过一句古老格言: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
当学着做学生的自己人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自己是教师,要保持一定的原则和底线,不能和学生亲密无间,更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人更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人最喜欢那些原来否定自己,后来肯定自己的人,永远记住别人对你的好,迅速忘记你给别人的好处,勇敢地承担责任,主动地承认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塞里格曼指出,消极的行为事件或结果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无助感,只有当这种事件或结果被个体知觉为自己难以控制和改变时,才会产生无助感。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尝试体味一种执着,一种宁静。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自己得做到,这是让学生信服、尊重的前提。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遗憾是难免的,遗憾过后有成长。
三、家庭关系篇
任何角色都会被期待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或特质,称为角色期待。但当我们只从角色去定义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角色,只是我们在某种情境下的身份,触不到角色背后的人。我们关注的只是那些符号,而不是人本身。我们首先从人的角度而不是角色的角度去定义一个人。
看到《读者》中的一篇文章:一个在外打拼的人,下班回家之前,先在门口停留片刻,假想门口有一棵树,把在外的一切烦恼、劳累、委屈、不公,统统先放在这棵树上,而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联系解压,维护家庭和谐,未尝不可一试呢?
四、事业成就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度让有些教师无所适从,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们对自己的内心越了解,最自己的欲望和恐惧越了解,就越不受他们的控制。无论外在的处境如何,我是我生活的主人,我为我现在的生活负责,我决定原谅生活对我所做的一切,这是我的自由选择。费雷德运用了一个心理原理:装作拥有某种乐观的心情,往往能帮助人们真的获得这种快乐的感觉。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不论你叱咤政坛、扬帆商海,还是耕耘农田、教书育人,适当的定位,总能找到成就感。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放弃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自我现实需要的满足就像一捧心理健康的甘露,丝丝滋润你的心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要想真正达成心理健康的境界,尚需化作行动和假以时日的不懈练习。
第三篇:《为心灵解压》读后感二
这个周末找了个地方,我又继续往下面读了,这次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突发压力,适当的应激可以减缓焦虑,提高工作效率,《为心灵解压》读后感二。
1、全神贯注地关注手边的工作,同时要避免自言自语;
2、每隔一小时,闭上双眼,用手掌捂住它们;
3、每隔一小时,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的每个关节;
4、在完成紧急的工作任务时,每隔两个小时就必须停下来一次,看看窗外,发发呆,并且什么都不要去想;
5、当你的内心在通常情况下说“烦死了”的时候,把握住自己,并且改口说:“哦,这很有意思”;
6、确保有一年午休的时间,哪怕只有20分钟,也要让自己放松一下;
7、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回味一段轻松有趣的经历,或看看快乐时期的照片;
8、找一段自己特别喜欢的轻松的歌曲,每隔几个小时就哼唱给自己听,读后感《《为心灵解压》读后感二》。 这听起来有点搞怪,但确实有效。
另外,愤怒的时候,请选择离开,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一下,再来解决问题。或者用艺术来感染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四篇:教师的心灵解压读后感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悟
五家渠第三小学朱茜靖
寒假中学校布置我们阅读教育书籍,这在丰厚我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充实了我们的假期生活。在读过的众多书籍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为心灵解压》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时,不禁被其“解压”二字吸引了,于是一串串的问号在头脑中产生:怎么进行自我心理解压呢?正是这些疑问激起了我急于去读书的欲望,读完之后,我感慨万千。书中朴实的话语,深刻的道理,更让我对“解压”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这本书共分四大部分,“心理调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和“事业成就”四个部分,其中对典型案例提出问题,用心理学的观点展开讨论,也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似乎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收获。这本书,对老师如何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负给出了非常具体实用的策略方法,不仅易读,而且耐读。
一、行动改变,创造幸福
对于恶劣情绪,要善于调节。“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遇事不要过于敏感,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冷静,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考虑一下怎样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让我们试着在课堂上对孩子们微笑,在交流中对家长微笑,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一起大笑,先让自己笑起来,然后,让生活也“笑”起来。 除了笑容,适量的运动也能使自己释放压力。打打羽毛球、跳跳绳、慢跑甚至骑自行车,都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感受到愉悦和幸福。
二、自我肯定,悦纳自我
首先,我们要“爱自己”。爱自己,就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流泪,允许自己犯错误。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同时都有短处。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有缺陷的自己。学会做自己的朋友,不家任何附带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接纳和肯定自己不是用脑子、观念和价值,而是用我们的心灵,用心灵爱自己,鼓励自己。在接纳和肯定中,我们的心灵被有序地整合起来,我们的心就不乱了,做起事来就开心轻松了许多,就会有自己的节拍,才会萌发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
三、接受事实,懂得放弃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衡取其重。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活中活得充实、饱满、旺盛。“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是人生的智慧。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不必苛求自己,不必事事要求尽善尽美,即使不能减负,也能减压。在接受任何新工作前,都考虑一下担任该项工作所需承受的压力,并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增加工作量及复杂程度,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精神境界。可如今的学校中,很多教师已在职业倦怠中慢慢消沉??消沉??在“混”“熬”中度过一生。通过学习,我们要为心灵解压,要为幸福加压,通过阅读高层次的书籍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这样就能被我们的学生认可,也就能给学生带来属于他们的幸福。
第五篇:为心灵保驾护航
为心灵保驾护航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1991年的卢刚事件,整个枪击过程不足20分钟,卢刚在自杀前总共向六个人开枪,除女学生茜尔森被击中脊椎,颈部以下全身瘫痪外,其余五人全部丧命。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1*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
我们认为,卢刚跟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
但在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后因一位男生对这个女生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男同学。
为此,他接触上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拜把兄弟,最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5年,最终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w.bsmz.net)沉重的代价。
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听到这些数据,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呢?
我认为健康的心理就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属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心理是否健康有如下几点判定标准:①.智力正常;②.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③.情绪乐观;④.一直坚定;⑤.人际关系和谐;⑥.自我意识的完善;⑦.反应适度;⑧.人格完整和谐。
当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策略一、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有些同学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提醒他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他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策略二、引导学生建立多维思考的习惯。
策略三、引导学生用发展和变化的心理看世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8954.html
- 上一篇:乌塔读后感500字(精选多篇)
- 下一篇: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