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培育了太多太多的人才。然而,它的确是一个奇迹,但是,不是那间漏水而又破旧的教室的奇迹。奇迹,就发生在老师以及孩子们的心灵上。
曾经有人这样比喻说: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块玉石。的确,教师的义务就是对他们进行雕琢。教育的秘诀,不是让孩子去怕你,因为怕挨你的骂而做作业,认真地看书。或者讨你的欢喜,在你提问时,说不符合自己内心的话。有的时候,要做某一样东西时,你表面上、嘴上说好,其实心里却不屑一顾。这是一个亲身经历:
在学校里的日子,有些时候,最怕老师问的问题就是:今天的作业多不多?有些时候,因为这个问题,会左右为难很久很久。有些时候,明明可能要做到九点钟的作业,却说不多。我也会想,我为什么要这么说,是为了讨好老师吗?真的,太多时候是口是心非的。不是怕老师骂,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了,一种习惯——跟着老师的喜好走。
曾经的理想是老师,我当时的想法是:一心一意爱着学生,和孩子们变成哥们姐们的关系。但是,现在来看,这种方法并不行得通,因为如果你善待他们,他们也不会善待你,就像猴子耍把戏,很听你的话,依着主人,但依然是要被人耍的。
做一个老师还是很有威风的,可是,做老师的苦与累,是只有真正做才能感受得到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是让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他们。
好吧,现在回到“奇迹” 这一个话题。
值得欣喜的是,教室和教师读的音差不多,正是这个谐音字,解开了整个教室的核心: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这样的一切,是教师创造出来的。
那是奇迹,又不是奇迹,很多人说爱可以创造出奇迹,很多人说爱可以诞生奇迹,一个教师需要用爱来创造奇迹,老师是为国家奉献的,无论他愿意不愿意,总是要爱。奇迹会在那一刻降临。
雷夫,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们。他的敬业与爱心,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师并不逊于他,可以说,我们的老师也跟他一样,诚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然而,不一样的是,他收获了成功,他创造了奇迹。那是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也是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因此,雷夫老师不再平凡,不再普通,然而他的伟大,却也是平凡。
那种平凡,是伟大。他平凡地工作,平凡地播种与收获,播种平凡,收获奇迹,他不是用嘴与手,而是用自己的心与爱教学。像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一样,每一个教师都是伟大的,平凡的伟大,只要付出了汗水,就是伟大的。
平凡的伟大,伟大的平凡,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教师。
第二篇:第五十六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第五十六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种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了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当我们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某种行为或者言语气昏了头时,往往会劈头盖脸的责备或者抱怨,事情平静之后又觉得做得有点不妥,其实一个班上总有个别的孩子家庭不是很完美,回到家中没有温馨的感觉,不能够完完整整的体会父母双方的爱。如果我们能够在学校有效时间内,给与这些特别的孩子特别的爱,他们不但会找回学习的信心,而且也会百分之百的信任自己的老师,那么学习上的难题就游刃有余的解决掉了。
物质奖赏的弊端。我一直在思考物质奖赏的弊端所在,感谢雷夫老师为我解惑。虽然斯金纳从行为分析角度确认奖赏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但是这种“贿赂行为”的确有弊端,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从另一个角度看,物质奖赏并不比精神奖励来得有效。
教育的威胁性。雷夫老师敏锐指出,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惩罚”,的确很高效,但是高效的就是好的吗?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一边谈自己怎样爱心帮助每一个学生,一边在学生犯错时,怎样严厉惩罚等行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在短期内的效果,可是孩子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他强调了知识本身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奖赏,他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从而来奠定生活的基石,他给了我一个这样的目标,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习惯,让他们受用一辈子。
现代的社会中,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已不及从前,很多孩子不善于阅读,也不喜欢阅读,他们更倾注于具有现代气息的改编书本的动画,电影,却不愿手捧一本原著慢慢享受。在学校,我们也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指导。语文教师的培养孩子的所有阅读工作也是也
是在为考试的作文,阅读理解服务。试想一下,在这样阅读环境,学习环境下的孩子该如何乐于阅读,爱上书本。我一直记得,雷夫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的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不是用他们学会了多少字、看了多少本来衡量孩子的阅读成果。真正的是要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希望我们和孩子都能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书中还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失败是件好事”初看到这句话让我感到好奇,看完之后确实引起了共鸣。的确,在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担心孩子们做错事或者把一件事情搞砸,而不让他们参与体验或者在一旁为他们的行为着急。其实失败都是我们作为家长、老师自行定义的,真正的失败在于他们不愿意去尝试做一件事而不是做错事。孩子们就算是做错了但是他们动手操作过,体验了其中的乐趣,而且关键的是他们能够通过一次的失败尝试能够总结失败的原因,那么当再经历相同的事时就一定会成功了。因此我们该多放手让孩子们多去体验生活,多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每一次的“失败”中快乐的成长!
我很认同雷夫老师的一句话:教师的这份工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你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调整音量,以避免干扰到别人;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能遵循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准则并加以执行,那一定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我憧憬着,并为之努力!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201*年7月
第三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柴墟分校 戴晓娟
雷夫,这个享誉全世界的老师,用他创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个个温暖、善良、热情并真实的学生。
雷夫,这个真心爱孩子的老师,用他而充满热忱的行事风格感动了作为一个教师和一个母亲的我。
一个寒假不到20天的时间,我认真拜读了这三本让上亿家长和老师感动的心灵作品——《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之《成功无捷径》、《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点燃孩子的热情》。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心头汹涌的是对这位坚守在第56号教室20多年如一日的教育者——雷夫·艾斯奎斯的钦佩与崇敬。
一、成为像雷夫一样勇敢的老师
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完完全全地暴露在读者的面前。在《成功无捷径》的第一章中,他就揭露了许多公立学校的陈旧的腐朽的制度和诸多墨守陈规的自以为是的“老师前辈”,他甚至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放弃国家派发的读物而自行给孩子们选择读物。在《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一书的前言中他写出了自己的真实内心:“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讲出来,真实地表达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丑。
他还敢于讲美国教育的真话。在书中,他多次例举了自己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学校老师的一些做法,并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批评意见。同时,他也直截了当地对他所在的州进行的“标准化测验”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颇有些鲁迅先生笔下“枣树直刺天空”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认为,勇气,是雷夫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成为像雷夫一样有爱心的老师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用国家督学,原省教科所成尚荣所长的话说就是“教育,从儿童立场出发”。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儿不再赘述。
我认为,爱孩子,是雷夫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成为像雷夫一样有原则的老师
“对孩子的爱,并不是无原则的。”雷夫老师在书中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是不得不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它是本书相当出彩的一部分内容。他提出的“六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遵守纪律就怎样怎样”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拋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w.bsmz.net),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他们取悦老师,取悦父母,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很舒心,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为父母或老师努力的念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但雷夫老师通过许多例子发现完全遵守规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们缺乏真诚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师认为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阶段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
我认为,原则教育,是雷夫到达成功彼岸的航标。
四、成为像雷夫一样有智慧的老师
一名好教师要成长,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雷夫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认识到当今“速食”社会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战困难的原因的时候,他果断地提出了“成功无捷径”的理念,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态度;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最可贵的是,他在遇到问题时,绝对不是先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找借口,而是进行积极思考,及时去纠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去摆脱困扰。在他心情的调色盘里,即便是偶然会有灰色,但他也能很快将它涂抹成暖色。
我认为,智慧,是雷夫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以上是我在阅读完《第56号教室》这本书之后为自己今后教师生涯自定的目标,也许终其一生我也无法达到“雷夫的成功”,但只要我努力了,我相信一定会创造属于我和我的孩子们的一个个“奇迹”!
第四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寒假时间里,我花二天时间拜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心潮难以平静,读《滴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雷夫老师是一个即使无人督促、频繁应试、环境颓丧的状况下依旧对教育怀有热诚,对学生怀有爱心,为信仰不懈努力的人;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是一个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哲人般的明锐、专家般的自信、战士般的勇敢的人。他用活生生的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的很多东西,而且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同样是从事语文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我能从书中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我会把它当做一笔宝贵的财富珍藏并指导我今后的教育实践工作,希望能在我未来的教育之路上创造奇迹。下面是我读这本书之后一点感悟:
一、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雷夫老师经常提醒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应该离我们远去了,身为班主任的我必须付出更多努力,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质才是教育的本质。
二、以信任代替恐惧,推行无恐惧教育。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从事教育工作已二十余年,还记得刚工作时我发现有些孩子常常不做作业,年轻的我经常向学生发火,后来我改变了方法,现在我每次布置完作业,会把那几个不肯做作业的同学找过来,对他们说:“老师相信你们,明天一定能交一个整洁认真的作业给我,你们可以的。”效果果然不一样。曾经,我用怎样火气带给他们怎样的恐惧?现在,我能这样趋于平和,是因为我也终于明白,与其火冒三丈地学生发火,不如给与他们鼓励和信任。正如雷夫
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三、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不要攀比。
“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身兼教师和母亲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会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但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盲目与比自己好的同学相比,容易产生自卑感;与比自己差的同学相比,容易使人自满。只有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才是动态公正的。自己战胜了自己的过去,自己总是在战胜“过去”,那么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我近年来促进学生进步的一个方法,也许对于那些总是对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某,可比你好多了”,实际却在无形中伤害着孩子们的父母,这句话更有价值。
四、正确对待孩子们所犯错误,而非嘲弄。
“我让他们知道,对掉球的队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为想赢,然而羞辱队友只会让‘犯错者’更容易出错,第56号教室的学生明白,善待出问题的球员不只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选择。”
善待队友,这是雷夫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可是,我认为这同样也是一种信任感的体现——在这样一个没有嘲笑、抱怨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不担心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他们也会被谅解并且得到最好的帮助。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我觉得,不仅队友需要善待,学生、孩子、伴侣、父母、朋友,都需要我们这样善待!这样,信任、温馨才会在我们之间蔓延。
五、让孩子明白: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
六、学会理财、学会生活、延迟享乐。
“第56号教室教孩子一个道理:会存钱且谨慎用钱的人,多半财务状况都优于为了立即享乐而乱花钱的人。”“最好的东西会留给懂得等待的人。”
雷夫老师在教室里融入经济教育,孩子们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模拟的钱,模拟储蓄,并参加模拟的拍卖会。渐渐地,孩子们明白在玩乐和努力间保持平衡,因为他们明白今天的努力将为他们开启另一扇门,通往更美好的明天。我们的孩子明白这些吗?当然很少有人明白。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及时享乐的,并且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他们没有机会从这一套模拟社会经济法则的系统中体会延迟享乐的真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本让人热血沸腾的书,它带给我的收获和感动远远不止这些,这间教室的发生的奇迹确实让我看到了教育事业蕴含着无限潜能。我们常说,数学源于生活,其实,教育也源于生活。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如果我进入到“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浑然忘我的状态,我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会出现奇迹。
第五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开学初,校长送给每个教师一本书《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通过2个多月的、非连续的阅读,我感触很深。
孩子们能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都得益于这位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雷夫老师真是一位全能型的老师,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生活中的数学、运动训练的技巧以及带领学生开展的艺术、戏剧、美术等活动,真是包罗万象,不仅是有观念而且有方法,比如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等,雷夫老师说: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
雷夫老师有着旺盛的精力,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那么,雷夫老师旺盛的精力来自哪里?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要求去做的,而且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外,还要组织很多的活动,在一般人眼里,他是在自找麻烦,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师坚持了下来,并且感到十分幸福。我想除了两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不同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雷夫老师并没有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而是当成了一个事业,通过自己的投入,让学生全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雷夫老师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并且毫无怨言。
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其实是“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守纪是因为怕受罚;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家长责罚、同学嘲笑;为维持课堂纪律,较多的老师采用罚站、训斥等手段;对未能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生则采用重复做、告诉家长、到办公室等种种办法。然而许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骂又打,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上的种种做法不仅使孩子长期处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要使孩子“不害怕”,首先作为教师自己不要盲目“怕”,我们要把那些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怕丢掉“尊严”,怕领导、家长责怪,怕同行笑话的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
“让孩子懂得只有争取才能获得想要的”,“现在的孩子不仅忘了该如何追求生活、自由和幸福,而且还很不幸地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而不是自己去追求??”,我觉得这就是家长和我们老师的责任,我们不要给予学生太多的安逸,不要处处为学生扛包,要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竞争、学会适应、学会追求。我们老师所有的只是给学生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生活的指导,让他们学会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要让他们真正得独立、健康、幸福地生活。
学校需要合格的老师,家长需要合格的老师,学生更需要合格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老师呢?“他们不懂得和学生沟通,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培训,不能为失败而承担责任??”是的,我们绝大多数老师虽然受过专业的教师培训,但我们跟学生沟通多吗?我觉得很多老师都做不到,这可能就是合格或不合格的一个临界点吧!如果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去关注学生的呼声,努力走近学生,想方设法融入他们,而不是疏远他们,“隔河相望”,那样,我们会不合格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9426.html
- 上一篇:《管理行为》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 下一篇:《简爱》读后感(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