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巴菲特传》读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7 10:29:29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巴菲特传》读后感

沃伦.巴菲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说,作管理的人,一定读一读德鲁克的专著,作投资的一定要了解巴菲特。作为这样一个凝企业管理和投资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巴菲特成为人们追逐的明星和学习的凯模。

怀着同样的敬慕与好奇,购得这本书--《巴菲特传》,作者,罗杰洛斯坦。通过本书了解了巴菲特成长与财富积累的历程。变化的只是财富数字的不断累积,不变的是巴菲特独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信条。

巴菲特从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名著《聪明的投资人》中,悟出了投资的真蒂:真正的投资之道是价值投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投资股票不是简单盯住低买高卖就可以真正的成功的。而是要看到价格背后,投资对象的价值。巴菲特对于自己投资股票的秘诀常解释为:别人疯狂我害怕,别人害怕我疯狂。巴菲特的在成功正是在于他从不盲目从众、从不道听途说,而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来作出判断。他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立思考能力,专注工作和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吧。他不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因此,我们在生活与工作当中,要学习这种独立思考模式,而非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创造出常人所不能的业绩。当然切记不要走向极--固执已见、盲目自大、标新立异。巴菲特懂得适时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独辟奚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智慧。《道德经》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贪婪者受到了惩罚;巴菲特一生都在追逐最具价值的股票,它看到股票背后的长期价值,他同时更加相信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品格。凯瑟琳与墨菲都是他认为可信赖的人。所以对于他们的股票巴菲特始终不离不弃。他投资的了许多公司,可能不被人们看好,但他执意买进。那样静默的不为人知。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巴菲特如水一般总是流入低谷洼地,永远追逐着价值的洼地。不与众人强争那些被普遍看好的股票,而总能独辟奚径,此谓“不与人争,而无不争”。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衣钵,但没有固守其理论,而是有了更大的创新。这也是他比老师更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使我想起了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陈炳富先生曾经送给学生的话:循门而入,破门而出,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只学我心,不学我手。

水的精神,巴菲特的智慧,也给当下的我们另一个有关择业的启示。大学生就业难,难在都想站在高处而不愿隐于低谷,难在不能用智慧的头脑看到水终将归入大海的方向。也许,我们选择了一个目前很小的企业,一个起薪不高的岗位,一个偏远的就业地点。但小企业会成长,低薪会涨高,偏远也可以成为中心。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找到这个“价值”点。如果将择业也看作是投资,那么我们要用价值投资的头脑,大隐于价值的洼地,也许正是聪明的选择。

感谢巴菲特让我知道:一、人需要长远的目光,看到人生与事业的长期价值,而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二、人要独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独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论证、理智的分析,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要盲从;三、坚持诚信,相信人格的力量。人对了,就会做出正确的事,即使暂处危难也终将成功;四、金钱在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一个符号。我们追求它的,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人生乐趣与人生意义;四、当你选择了做正确的事,终会使你因为这样的选择与长期坚持而获得成功;选择了值得尊敬的人,你也将得到他们的尊敬。五、人生的智慧不在于沉浸在喧哗扰嚷中,而在于洗尽铅华后的黙黙思考。

第二篇:巴菲特传读后感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启示

——读《巴菲特传》有感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巴菲特的信徒,每年,他们会像朝圣一样蜂拥到他的故乡,去聆听他条分缕析地讲授投资、经营和金融的秘诀。金融家们把它的文章奉为《圣经》,像经文一样背诵他的名言。

巴菲特能够拥有那么多信徒,因为他总是能够很快就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华尔街变得越来越晦涩深奥,让人越来越看不懂,越来越没有信心看明白时,巴菲特却能够像杂货店店员谈论天气一样,把金融向大家讲明白。在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一个比一个打扮得更像精英时,他是一个出语平凡的美国中西部“可爱大叔”。在华尔街的精英们运用着各种精密高深的数模工具分析市场时,巴菲特的办公桌上没有股票走势图,没有电脑,有的只是一本剪报册和一台老式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这般古董级的物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得金融市场是个突兀的另类,标志着巴菲特不变的投资理念,这种理念让他在金融市场上始终以大师的地位独树一帜。

所有巴菲特的信徒都知晓他的投资理念:“内在价值”。不论是60年代股市一派欣欣向荣的时候,还是在80年代杠杆投资盛行的时代,抑或是9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泛滥的时代,巴菲特所寻找的一直是他的老师所称的企业的内在价值不会消减的投资真谛。

巴菲特的信条对资本市场上的人们是一种启示。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本市场自创设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性,“狼”的特性。在这个纷繁的市场上,股票时而一路高歌,让投机商赚得盆满钵

满,时而低沉呻吟,让千万富豪倾家荡产。市场如同过山车一般刺激着投资者的心脏。在这个起伏跌宕的战场,疯狂交易成了社会嬗变的代名词,上一秒的英雄可能就是下一秒的败军之将,不存在任何永恒;投资者要做的只有不断地厮杀,不存在片刻安宁;以金钱为名的出卖、背叛,让冷酷、血腥变成了“狼”的荣耀。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人们唾弃着华尔街上那些贪婪的、强取豪夺的金融家们,把他们当成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虽然人们认同资本的确给社会进步带来贡献,但是人们却对这充满了“晦涩深奥”和“杀戮”的市场越来越没有信心。这时,巴菲特的信条,无疑给资本市场上的人们带来一种启示:看到股票背后的长期价值;相信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品格;帮助企业成长;通过长时间持股以获取企业成长带来收益的红利。他能够通过这些“善意”的价值判断,保持着30年,平均30%的收益率,让无时不刻都在做疯狂交易的投资家们瞠目结舌。

第三篇:巴菲特传读后感

读《巴菲特——一个资本家的成长》

窝在宿舍几天,终于看完了pdf版的《巴菲特——一个资本家的成长》。这是本写的很不错的书,作者应该是花费了不少心血,几乎拜访了巴菲特周围的所有人,从他们的描述讨论中将巴菲特这个人物渐渐树立起来,涵盖的面也比较广,关于巴菲特的家族,关于巴菲特的教育,关于巴菲特的成长,关于巴菲特的感情和日常生活,当然也贯穿了一条主线——巴菲特的投资。总的来说,作者描写的巴菲特非常的全面、立体和生动。对于我来讲,以前我所了解的巴菲特就是:一个投资大师,注重价值投资,滚雪球理论。仅此而已,读了这本书,我想我开始理解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巴菲特独立、谨慎投资性格的形成

首先,我很想谈谈巴菲特的童年生活。不要以为我在淡化主题,我要说的正是关键。因为这会关系到巴菲特性格的形成。巴菲特出生于一个叫奥马哈的小镇,他天资聪慧,特别是对数字特别敏感,记得他和小时候玩伴做的游戏就是由玩伴念出一本年鉴上的城市名字,而由他说出这个城市的人口数字。我想没几个小孩可以玩这样的游戏,这绝对能说明他超强的记忆力。这当然成就了这位投资大师对财务报表的惊人理解与记忆力,后来的巴菲特能够对他看过研究过的公司各方面的状况如数家珍,夸夸其谈。重要的一点是,即使这种股票现时不值得投资,只要股价下降到一定程度,巴菲特无须再多考虑,就会大展身手,果断买入。 巴菲特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对于小巴菲特的各种决定,他都持支持态度。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小巴菲特独立的人格,他总是很有主见,不会轻易改变。这种独立的品性运用于他的投资,使他获益匪浅,特别是面对股市的两次大牛市,他都果断的激流勇退,避免了大崩溃带来的损失。

巴菲特的母亲给巴菲特的童年造成了很重的心理创伤,原因是她的母亲情绪暴躁,经常乱发脾气,年幼的巴菲特别无选择,不喜欢呆在家里,经常出现在邻居的家中。这种心灵的阴影即使在多年以后也未曾消退。文章有写到,多年以后,巴菲特在走廊与母亲相遇,还是不能自然地打个招呼,生活中与母亲的种种是由巴菲特的妻子苏茜代为处理。结果是,巴菲特在感情方面一直不很成熟,性格也比较自闭,当然又不同于完全的自闭,他在公共场合是很有讲演气质的。巴菲特做事经常很专注,不容易被外物打扰,也不喜欢改变。

巴菲特自幼就有一种强烈的赚钱欲望。在别的小孩还不懂什么是赚钱的时候,他已经坐在别人的大门口,想着如何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设个收费站。巴菲特上学的时期,他通过送报来赚钱,也就是他找了个报童的兼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只是送报这种简单的工作,他也是做的尽善尽美。巴菲特总是在思索建立一条最有效的线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人力,拿到做多的外块。当然,他成功了,做报童的收入成为他原始积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巴菲特还有个特质,他喜欢赚钱,但不喜欢花钱。确切地来讲,他是在享受赚钱的过程,喜欢看着自己的钱一点一点地增多。对于花钱则是嗤之以鼻。

除了秉赋超常之外,独立、专注、谨慎以及对赚钱热衷的性格奠定了其成功投资的基础。巴菲特工作起来近乎狂热,他不停地阅读报表,工作环境可以称为简陋,食物也是汉堡加可乐足矣。这样的性格对其成功的投资功不可没,但对他的亲人则可以用冷酷麻木来形容。有一次,他的儿子因为换灯泡摔倒在楼梯上,他竟吹着口哨从旁边绕着上楼去了。过后,他也

觉得很抱歉,向儿子认错。巴菲特的女儿小苏茜也声称其父对其关爱不够。在巴菲特晚年,他也改变许多,关心儿女了。

巴菲特的老师本·格雷厄姆

关于巴菲特的求学经历,也有一段小插曲。说巴菲特曾自信满满地申请要到世界第一哈佛商学院读硕士,然而却因年纪小而被拒,于是,巴菲特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事实上,这并没有造成任何的遗憾,当时作为证券投资领头人的格雷厄姆正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而巴菲特正对股票怀着岌岌的热情。无法相信,原来现实真的可以极具传奇色彩,巴菲特与格雷厄姆命运般地相遇了。书中有一段描写格雷厄姆的话,我认为相当精辟:“格雷厄姆远远不只是巴菲特的导师,正是格雷厄姆才给这座令人惊叹而为之却步的城市——股票市场绘制了第一张可信的地图,他为择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它与赌博这门伪科学毫无差别。投资业没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产主义没有了马克思——原则性将不复存在。”

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积极的在茫茫股海中寻找着“雪茄烟头”。所谓雪茄烟头指的是那种不名一文,价格非常低,偏离正常价值的股票。格雷厄姆的理念是,不要只关注电子牌上的股票价格,要深入到它的后面,去看这个企业,看他的盈利状况,看他的资产负债表,看他的流动资金,看他的发展前景,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对股票的内在价值有所了解。

巴菲特曾经得到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执教22 年以来唯一给过的a+,他提出了一个似乎令人无法拒绝的意愿:无偿地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由于当时环境不允许,几年之后,巴菲特才如愿地进入了格雷厄姆的公司。甚至有人说,巴菲特是唯一一个可以继承格雷厄姆衣钵的人。

巴菲特远远超越市场的业绩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30 年来,他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同期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包括红利)的增长为9.51%,标准普尔的500 种股票为9.9%。换句话说,如果1965 年有人在伯克希尔,s&p500 和原油中各投入1 万美元,那么到1994年底伯克希尔可给他1130 万美元,s&p 股票组合为16 万3000美元,原油为65000 美元。”

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是因为这样的比较在文章到处都是。平均30%的收益率,加上30年的时间(已经算是相当长的投资期了),不起眼的1美元增值了1130倍!这是一个令世界瞠目的结果。尽管复利早已被众人所知,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复利的威力如此强大。巴菲特让所有人重新认识了复利。正如其在《滚雪球》中所谈及的,想要积累财富,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片足够湿的雪和一条足够长的斜坡。这正对应着:找到有价值的股票,并且长期地持有它。

巴菲特的成绩让人艳羡,却不容易复制,也许我们不应该所求太多,通过了解巴菲特,至少可以让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多一点理智、多一点谨慎和多一点耐心。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叙述,才能完整的呈现巴菲特的投资杰作,但我试图通过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尽可能道出其中的精华之处。

1.青,出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巴菲特师承格雷厄姆,事实上,经过实际的演练,巴菲特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更清楚的说明问题,我想把巴菲特的投资分为大致三个阶段:在格雷厄姆—纽曼工作,继

续增加原始资本为第一阶段;合伙人企业的创办,并伴随着大牛市结束为第二阶段;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帝国阶段。

我们先从第一阶段说起吧。巴菲特毕业之后就一直想到老师的公司工作,但由于一些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未能如愿。他到格雷厄姆-纽曼工作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了。早期巴菲特的投资完全遵从格雷厄姆的教导,寻找几乎可以免费得到的“雪茄烟头”。作为经历过30年代大危机的格雷厄姆,他的投资态度相当谨慎。由于他的保守态度,他拒绝对公司进行任何主观的分析,而是乐于坚持自己的数学准则。原文中描述道:“有一次,一个费城的经纪商以15 美元一股的价格提供给他一种叫做家庭保护公司的名不见经传的保险股票。由于没有关于它的公开资料,因此没有办法对它进行估价。但是巴菲特找到了位于哈里斯堡的州保险办公室,搜集到了一些数据。他所看到的信息足以说明家庭保护公司股票绝对是便宜货,但是杰里·纽曼拒绝要它。于是巴菲特和克纳普在自己的户头买进了一些,一段时间以后,它就上升到370 美元一股。”可见公司上层过分保守的态度,大大限制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发展壮大。

巴菲特进入华尔街实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他的上一辈人还保留着30年代大危机恐惧的记忆,而后辈的精英没尚未羽翼丰满,这样的结果就是,股市里遍地都可以找到“雪茄烟头”。对巴菲特来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找到的“雪茄烟头”如此之多,而公司里归于他控制的资金却相当有限。就这样,巴菲特用自己的资金买一些他看好却又被公司拒绝的股票,赚了一大笔。另外,虽然格雷厄姆在书本上对套利讲的头头是道,但实践方面,他又落在巴菲特后面。到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了。此时,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已经从毕业时的9000美元激增到14万,他又想回奥马哈了。

第二个阶段是巴菲特的合伙人企业。从格雷厄姆的公司出来以后,巴菲特回到了奥马(更多请搜索:www.bsmz.net)哈。他开始筹划建立一个合伙人企业,于是他各处游说希望别人向他投资。巴菲特的口才很好,他周围的人都很相信他的能力,有很多伙伴加入了他的合伙人企业。但是,巴菲特在吸收资金的时候也是有标准的,他所坚守的信条就是:巴菲特只会给合伙人一个年度成果总结,其他的便什么都没有了,他对他们说他不会披露他们资金的投资去向。同时,巴菲特每年只有一天“对外办公”。在12 月31 日那天,投资人可以增加或抽回资金。巴菲特的信条无非是希望可以保持自己独立决策的能力,对于有些难缠的客户,巴菲特果断地拒绝了他们的投资。

根据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合伙人以7.6 美元/股的价格买下了位于马萨诸塞新贝德福德的一个成衣生产线制造厂——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一小部分股份,至少从账面上来看,这是一笔合算的交易。它有每股16.5 美元的营运资金,这是它股价的两倍。作为格雷厄姆和多德派的拥护者,巴菲特喜欢上了这种股票,并且逐渐增加他的投资。

重点来了。那就是在经营合伙人的期间,“巴菲特有了不同的想法——即不仅从格雷厄姆所喜爱的从数量角度来考虑,还要从质量方面考虑。他开始不仅仅看资产的静止的现象,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动力和潜能的活生生的正在运作的企业来看待。”巴菲特开始研究一种与以往他买的任何股票都不相同的股票。它根本没有工厂,也没有硬件资产。实际上,它最有价值的商品就是它的名字——美国捷运。当时美国流行一种旅行支票,它的流通能力与现金并无太大差别,因为它的上面印着美国捷运。尽管后来捷运公司因为牵涉入一起商业诈骗(捷运是受害方)而遭受沉重的损失,同时舆论的大肆报道使得公司形象大大受损。然而巴菲特却注意到尽管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捷运的丑闻,但捷运的旅行支票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于是,巴菲特继续投资捷运,助其度过了难关。事实上,捷运后来确实给巴菲特带来丰厚的回报。“1967 年合伙人企业向前推进了30%——比道·琼斯多出了17个百分点,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捷运公司,它已狂涨到180 美元/股,而在它顶峰时它占到总组合的40%的份额。在这项1300 万的投资中,巴菲特赚取了201* 万的利润(他从来不把发财的来源告诉他的合伙人)。他还从沃尔特·迪斯尼上赚了50%的利润。”

从1962年开始,连续几年,巴菲特超越道琼斯指数,这种超越并没有使他自身膨胀,不可一世。在每年他向股东汇报时,都会提醒各位股东,诸如此类业绩恐怕不能持续的言辞。倒不是说巴菲特如何谦逊,而是说他从未放松警惕,他的信条是——永远不要预测市场。1968年,股市开始节节攀升,市场达到了顶峰,巴菲特却感觉觉缺乏灵感,管理这样多的资金令他不安。巴菲特的合伙人企业在1968 年锁住了4000 万的赢利,也就是说赢利率59%,他的资产增加到一亿零四百万美元。1969年,巴菲特觉得市场令他失望了,他宣布退隐了,清算了合伙人企业,巴菲特只保留了克希尔·哈撒韦和戴维斯菲尔德零售店、服装连锁企业的控股公司的股票。

第三阶段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帝国。说到这一段,我很想说说巴菲特对伯克希尔的投资过程。巴菲特首次投资于伯克希尔是在合伙人时期。伯克希尔原本是个纺织制造厂,但是纺织是个逐渐没落的行业。巴菲特之所以买这只股票,是因为伯克希尔拥有充裕的营运资金,而且市价被低估。但是,自从巴菲特投资以后,伯克希尔的盈利状况也并未改善。起初巴菲特还是不断投资,希望可以救活企业,但是即使是巴菲特的选择,也扭转不了纺织行业没落的趋势。最终,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越缩越小,一直到没有了。

我们都知道,在合伙人解散时,巴菲特还是坚持持有伯克希尔的股票,这时我们可以理解为巴菲特事实上已经将伯克希尔原来的纺织业务弱化了,伯克希尔现在是个投资帝国,它投资于保险,新闻媒体,可口可乐等等。我们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当初巴菲特非要选择伯克希尔,而不是别的更好的行业呢,为什么让伯克希尔的纺织继续了那么多年?也许文中的这段话给了我们解释,但我的态度予以保留。“根据巴菲特的资本家的信条,他也许应该关闭纺纱厂,但是他从内心感到自己对这古老的工厂怀有一种深深的喜爱,它的过去似乎比它的未来更有生机。”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股神巴菲特精确的预测了市场,因此精准的两次在股市最高点逃离。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完全不是。在不了解巴菲特之前,我确实好奇,到底这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预测市场的?读了这本书,我认为这纯粹是胡说,作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巴菲特是绝对不会去预测市场的,因为格雷厄姆说过“永远不要去预测市场”。在这里,我很高兴谈一谈,巴菲特逃离的真实原因和内在动机。

我们可以重温一下合伙人解散时的情形。当时,格雷厄姆这辈人退休了,随之带走了对大萧条时期残酷的记忆。华尔街觉察到年轻一代人的崛起,他们中的许多人在1929 年时尚未出世,同时也对上一辈人无穷无尽的回忆十分厌倦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崩溃之前的狂乱岁月没有任何记忆。对他们而言,投机是无可厚非的。也就是说在当时投机盛行,各种股票的价格都被炒得很高。

在1968 年12 月,道·琼斯指数爬升到990 点,而华尔街又把希冀的眼光放到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目标上:促成越战结束,而且使道·琼斯指数升到1000 点。在1969 年5 月,巴菲特担心自己陷入对苦难不幸的哀叹,同时也担心所得的赢利付之东流,巴菲特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他宣布隐退了。巴菲特在1969 年竭力维持了7%的收盈水平,这是合伙人企业最后一次运作。尽管这是结束的一年,它还是超过道·琼斯18 个百分点。

为什么巴菲特选择收手?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他觉得很痛苦,他发现在市场上寻找“雪茄烟头”是如此之难,有些股票的市盈率都打到几百倍之多!市场的股价蹭蹭的上涨,而巴菲特的投资却处处红灯,根据价值投资的原则,到处被打上了标语:“此路不通。”所以说巴菲特是走投无路,选择了退出。

1987年,市场再次故伎重演,股市疯狂的与上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巴菲特又开始苦恼了,但是这次,他不能像上一次一样把钱还给合伙人了事,他要坚持战斗。“有个记忆

很好的股东问他现在的气氛是不是很像1969 年,那时巴菲特伙伴公司刚刚成立。巴菲特回忆说:‘那时没什么机会,我退出了市场,把钱都还给了合作伙伴。’但他现在不能退出,他的成员——保险公司,b 夫人等仍在为他赚钱。他需要一个可投资的地方。”这时,一方面巴菲特寻找那种具有优先权的股票,它们抗风险能力比较强,收益更有保证。另一方面,除了他的三种永久股票外,他把所有的股票都卖了。他的助手说,“命令很明确:把一切都卖掉。”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股市最热的时候,正是巴菲特最痛苦的时候,这样他的顶部逃离就非常合理了。这是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理论造成的。

3.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百家争鸣》

格雷厄姆一派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只要找到有价值的股票就可以投资。萨缪尔森一派坚持市场有效理论,选股票就像扔飞镖,成败全看运气。有关的争辩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在巴菲特带领下,格雷厄姆和多德等投资家们与现代金融理论家激烈的进行论战。1987年的大崩溃暴露了华尔街的知识结构中的空白之处,也促使这种论战进展到白热化阶段。但在高校教科书中,很明显,有效市场理论占据了主流。

巴菲特的职业前提是,合理的分析(尽管很难且带主观性)可以帮助股票选择。常常有些股票的价格会比它的实际价值低,精明的投资者买了它就能获利。有效市场原理认为不论什么时候,一个公司的所有可公开获得的信息都可从它的股价中反映出来。当某种股票的变动公开后,贸易商会迅速行动起来,或买或卖直到它的价格重新达到平衡。它的前提是,股票原来的价格就已很合理,因此,以后的价格变化也很合理。交易商的作用只是推行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手的理论。既然股价已经反映出公司的必要信息,那么风险分析其实只是引用一些众人皆知的信息,“基本上是无价值和不完整的。”股票的走向仍取决于(未知的)新信息。它仍是不可测的,随机的。

有一个通俗的例子可以用来解释股市的不可预测。全国的人抛硬币,抛得正面就继续,抛得反面就淘汰,一直进行下去,最终坚持下来的人是有的,但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完全靠的是运气。正如股市一般,连续的赢家靠的一定是运气。对此,巴菲特反驳说,为什么没有人来论证运气好的人怎么都集中在奥马哈?!叫我来说,格雷厄姆把股市由赌场变成了有内在规律可寻的投资市,有效市场理论则又把它带回了赌场。我没有进过市场,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当然就算我进过,也未必说的清楚(这么多人才在一起讨论也没说明白嘛)。不过,我曾经认为中国的股市就是个大赌局,或许以后我可以想,事实可能没那么糟糕。

我知道我的简单的评述难以真正描画出巴菲特投资的全貌,我的评论如果能为抓住其投资理念的灵魂有一点点的帮助,那我已经荣幸之至了。

第四篇:成功是如何炼成的——《巴菲特传》读后感

成功是如何炼成的——《巴菲特传》读后感

沃伦·巴菲特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说:“作为管理者,一定读德鲁克的专着,作为投资者一定要了解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集企业管理和投资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巴菲特逐渐成为了人们追逐的明星和学习的凯模。

怀着同样的敬慕与好奇,购得这本书——《巴菲特传》,作者,罗杰·洛斯坦。通过本书了解了巴菲特成长与财富积累的历程。变化的只是财富数字的不断累积,不变的是巴菲特独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信条。

巴菲特从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名着《聪明的投资人》中,悟出了投资的真蒂:真正的投资之道不是简单盯住低买高卖就可以真正的成功的。要看到价格背后,真正的价值。所以此后,他总是会在投资前对这间公司的未来长久发展趋势所做深入研究,对公司的内部价值做深入的研究后,才会出手。而且他将股票投资、企业收购和保险经营三种商业模式非常和谐的融入一体,这就是他所与众不同的经营模式。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巴菲特的第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从不道听途说、从不人云亦云,这就造就了他超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他还十分的聪明,并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他总能把握最根本的问题而且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他在市场上的大起大落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理性,从1969的牛市中退市,到1973的崩盘后的勇敢挺进,不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世上就怕认真二字”。

老师、家长或是一些成功人士也告诉过我们只有“认真”才可以成功,我们却从不听,现在有了这样的一个榜样,我们终于懂得了: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创造出常人所不能的业绩。当然切记不要人云亦云、标新立异。巴菲特懂得适时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独辟奚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智慧。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巴菲特如水一般总是流入低谷洼地,永远追逐着价值的洼地。那些被人称之为“烟蒂”的股票,那些不热门的股票,才是他所真正去投入的。他总能独辟奚径,他没有实际的理论为基础,却有着最成功的思想和理性思维,这可能就是他比导师格雷厄姆强的原因吧!此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巴菲特的智慧,也给当下的我们另一个有关择业的启示。不论是在什么时候,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冷静对待,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找到这个“价值”点。如果将择也看作是投资,那么我们要用价值投资的头脑,大隐于价值的洼地,也许这才是聪明的选择。

我们学习巴菲特不只是学习他的赚钱方法,更是要学习的做人、做事、做投资的基本原则。他曾经说过:“我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享受赚钱的快乐。”他在赚钱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他还把他85%的财产,相当于380亿美元,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只留下一部分传给子女。巴菲特说过,他不要他的孩子们成为懒惰的人,他也会给孩子一些钱让他们有好的生活,但是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

样——用赚到的钱说明有需要的人。这可能就是他为什么要做慈善的原因了吧!感谢巴菲特让我知道:人需要长远的目光,看到人生与事业的长期价值,而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人要独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独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论证、理智的分析,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要盲从;坚持诚信,相信人格的力量。人对了,就会做出正确的事,即使暂处危难也终将成功;金钱在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一个符号。我们追求它的,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人生乐趣与人生意义;有的时候选对了,有时候选错了,可是坚持去做、去选,这就是幸福;选择了值得尊敬的人,你也将得到他们的尊敬。人生的智慧不在于沉浸在喧哗扰嚷中,而是在于黙黙思考后所得到的人生的一种升华。

愿这一切可以伴我成长。

广东深圳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初三:刘骏杰tl

第五篇:巴菲特传读后感 静静的,等待花开

静静的,等待花开

——读《巴菲特传》有感巴菲特是美国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以世界顶尖投资人和财富创造能力赢得世人盛赞和追捧。但巴菲特又是一个平凡人,因为他和普通人一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和所有人一样拥有梦想和对成功的渴望。不同的是,他比其他人多了一份耐心。

大家在看谈论巴菲特成功原因的时候,竟然全部都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他的年龄快80岁了!你听过40岁世界首富巴菲特吗?你愿意等到七、八十岁再成功吗?人们往往只会看到最后他成为了世界首富,却忽略了前面的默默的等待。大家都见过烧开水:前面99度,炉子都是在默默地加热,等开水的 “势”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最后加1度,水就开始爆发了!但人性的弱点,只会注意最后的1度,忘记了前面的99度的努力与等待。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但是,仅仅学会等待是不够的,难道你渴望仰着头等个几十年天上就会掉馅饼么?因而,在等待的同时还要学会积累。

巴菲特说,做投资,先要给自己投资,即增长知识技能,不断积累经验。巴菲特在幼年时就已经学会了经商,并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投资经验,在获得硕士学历之前,他的财产就已经相当可观了。而年轻时代的经历恰恰是其日后成功的必要铺垫。如果没有长期积累得到的经验,也就不会造就一个如此成功的巴菲特。

此外,巴菲特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信,他曾这样说过“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对此我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财富的狂热追求,并始终以此为目标。在肯定了自己的梦想之后,巴菲特开始积极的为自己的未来筹划,而不是一味的做白日梦。正是因为对自己绝对的信心以及心动后积极行动的勇气,使巴菲特站上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成功后的巴菲特并没有像大多数有钱人那样的跋扈,相反的,他显得更为冷静,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公益事业上,也并不打算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这使得他在收获成功之后,也收获了良好的名誉。

的确,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巴菲特,但是,只要你有成功的渴望,并为此坚持不懈的付出,花,终有一天会开。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巴菲特再传

《巴菲特传》读书笔记二则

读书笔记.doc(巴菲特传)

《巴菲特的传奇人生》读后感

《巴菲特传奇》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巴菲特传》读后感(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979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