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一书为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毛放所著。本书共分6个章节,包括:1、小班化课堂教学组织的微技术应用。2、小班化教育需要重点开发的教学内容。3、小班化教育中、高年级的探究性学习。4、小班化教育的学生评价。5、小班化教育的家校关系建设。6、小班化教育的素养的自我提高的“第三条道路”。全书近20万字。
一、读了这本书,我明确了两点:
1、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它的核心内涵包括三个层面:(1)小班。(2)小班教育。(3)小班化教育。
小班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一般在20-24人规模的班级。小班教育即在20-24人规模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小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流,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要推行小班化教育。
推进小班化教学的原因:一是上海构建现代国际中心城市的需要。二是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需要。三是有助于深化小学教育环节,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四是符合当代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五是可以充分保护、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二、这本书有这样三个特点:
(一)揭示透彻。
本书对小班化教育在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各个环节的特点都作了充分的阐述。比如在小班化教育上课的特点上,作者在小组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所占的时间上,提出了“四分之一”的系统;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上,突出了兴趣点,兴趣面以及兴趣的持续长度三个维度;在教学角色的多向转换上以及活用教材资源上都能做到阐述充分,揭示明了,使读者读后有所悟,有所得。
(二)、图例充分。
本书为揭示小班化教育特点,在阐述中运用了包括:折线、双曲线、条形表格、扇形图、流程图等图例共有30多处,这些图例配合文字对作者揭示特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佐证作用。
(三)、案例翔实。
本书作者在前5章中大量地引用教育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共有40多个,而且都是来自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这些案例富有引证力、说服性很强。如:“诱导自悟法案例”、“唐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五步操作案例”、“学生自己评价作业案例”等无不引人入胜,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作用。
三、从功能而言,我认为本书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引领作用。
读了全书使我对小班化教育有了全新的了解,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小班教育的理解和认可,为我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找到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明白了小班化教学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个性发展的教学。
((好 范文网Wwww.bsmz.net)二)、借鉴作用。
本书本身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有许多地方的内容、方法、技术可以直接加以应用。如:在对小班化教学的空间形式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参考书中所画的图表;在对小班化的教师环境设计时书的一开始彩页上就有许多的可供借鉴的图片。
(三)、辐射作用。
尽管本书的小班化教育理论和内容及操作是在大城市背景下阐述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城郊一体化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书的辐射作用将会日益凸现。
四、结合实际的思考
在我自己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也觉得自己很少能做到真正的小班化,尽管人数上已经是小班,但是小班所特有的各每一个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以各种形式展现个性的方法以及富有实效积极多元的评价这些都还在探索中。对于我自己来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已经开始重视小班化教学,已经有了小班化教学的基础和氛围,只要有系统的学习、实践,相信会将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效发挥出来的。
第二篇:创建小班化教育的框架创建小班化教育的框架.促进学生主动创新
从容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创新教育的感召下,选择了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遵循“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深入研究数学课程的基础上,明确选择了具有素质教育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新课程体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数学内容现代化,在生活中学数学,使人有一种现实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小班化的学习框架,以此促进学生的主动创新。
1、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营造和谐、自由、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的心灵深处感到没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一个学生发言出现错误,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时,教师向学生投去的不是不满的眼神,而是真诚的关切。使学生充满一种自信心,使学生从“不会”达到“学会”、“学好”,从而为学生创新铺垫下心理基础。
2、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学生入学后重点要进行养成教育。其基本目标是:站得直、坐得正、写字要规范、整理要有序、家务小事要会干,敢于讲话讲礼节、做到活泼不散漫、规矩不死板、培养良好的美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
3、强调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小班化教育中,要学会尊重别人,要有责任感,要学会平等与人说话,平等与人交流,不抢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尊重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不挫伤别人的积极性等。我认为,学生只要具有这样的品质,小班化发展才有后劲,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真正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班化教育在新教材体系的指导下,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起创新教育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知识创新,强调发展知识的过程,强调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注意思维训练。备课时,注重要备学生的活动,如何创设情境,突破关键问题,如何组织发言、交流、讨论、归纳、调节数学中可能偶然突发的问题等等,使学生的创造热情被点燃,创造意识被唤醒,创造精神被焕发。
以上是我对本班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框架,但愿能使计划在温良的土壤中不断茁生,如期进行,在短时期内形成一种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思路。
第三篇:小班化教育的学习心得小班化教育的学习心得
学习小班化教学的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一些收获。特别是对于一些国内外的研究,看完深受启发。例如,国外的研究发现,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小班没有多大效果;降低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并不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除非考虑和运用了适当的学习风格和有效的教学风格。这些结论对我们的启示是:虽然小班化教育的环境为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但若不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法,优势将仍不会显现出来。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 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在一个学生数太多的班级中,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而小班化 教育则不同,首先,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其次,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比如他们可以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再次,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优化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201*/10/31
第四篇:小班化教育课题“小班化教育课题”之“小班化教学学习心得”
这段时间我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头脑风暴,从阅读《小课堂酝酿大革命——“课堂在转型”专家研讨会综述》、《后“茶馆式”教学:颠覆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等材料,到观摩王燕老师、姜艳老师、彭华老师的富有开拓创新意识的精彩课堂,无不感受到教育变革、课堂转型的需要与必要,也被上课老师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勇气与精神深深折服。
两节语文课都是在基于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法指导,让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既有“兵帮兵”的同伴互助,也有教师精当、适时的点拨指导,课堂上让学生学的时间多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再赘述,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润物无声地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也能总结提炼出学法。数学课则是以“学案”贯穿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从而探究出方法。
虽然两位上语文课的老师还是觉得自己说的过多了,但是我认为课堂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上课老师们的思维方式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从以往的关注自身的教,变为了现在关注学生的学,这是一个飞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有可能会暴露哪些问题,怎样让学生通过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教师通过何种形式、何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这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立刻达成的,这些都需要进行研究。
就课堂转型,我把目光聚焦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习
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时间是放在课外还是课内,预习是否一定需要预习单,怎样处理减负环境下既不在课外增加学生负担,又能达到良好预习效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学案
学案的重点我认为应放在“导”上,导学,如何引导、如何指导,既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又能导在点上,准确、适时、适度地导,怎样处理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运用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
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习准备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老师也应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讨论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质疑的、教师预设的、课堂生成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教学生、帮学生,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听——梳理——点拨——讲评”,实现针对
性教学。展示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小组间的竞争、抢答、质疑、补充、争辩,是展示时常见的镜头,老师意想不到的思路、被学生难住的情况时有发生。小组学习同传统教学相比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合作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是不是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就一定是最好的呢,我觉得也不竟然。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
1、分组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①组与组之间的不平衡;②分组过大,不方便交流,一个小组内4个成员为最好;③对于一个小组,组内的成员只是硬性的按照不同能力相互合作兵教兵的模式组合在一起,教师较少考虑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致使某些时候学生的合作交流出现问题,最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影响。
z4 e2、同学关系不协调。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效进行。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趁小组合作交流之际聊天,脱离课题闲聊,做小动作,尤其是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差。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
4、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大家有可能发现:好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参与的更多,有的时候,一个好学生可能一节课发言达十多次,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久而久之他还有自信吗?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且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致使他们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不再进行思考。
5、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 ,教师往往只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重视总体,忽略了个体,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困难学生。
还有就是,是不是每篇课文、每堂课都要用到小组合作呢,是不是老师觉得此时要小组合作了就让学生合作一下了呢?怎样基于学生的立场,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其作用呢?
四、学法指导
我们老师尚且一课一得,学生一课一法能掌握并能运用便足矣。有舍有得,不舍不得,贪多势必嚼不烂,倒不如仔细研读文本,抓住核心问题,学会一种方法,然后推荐几篇相似类型的文章,让学生运用学会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讨论、交流,这样就经历了一个由学到用的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定能
得到提高。
五、课堂模式
课堂转型没有统一模式,但不能没有模式。
就语文而言,我觉得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套用到所有的课文中,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内容逻辑和形式逻辑去梳理出明晰的方向,初步确定每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语文有很多课型,如拼音教学系列课型、习作教学课型、课外阅读教学系列课型、学科综合活动系列课型、识字教学系列课型(其中又可以分为归类识字课型、随文识字课型、自主识字课型、识字复习课型等),还有基于主题类课型(其中又可分为神话类课型、寓言类课型、童话类课型、写景类课型、写人类课型等)等等。我以神话类课型为例,简述一下我们教师可以研究的几个方面:1、明确神话类课型的价值追求。2、梳理出12册书中的神话课文,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神话课文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能级目标。3、结合神话类文本育人价值和内容结构的分析,确定基本教学流程:第一步:课题导入、感受形象。第二步:梳理文脉、明细形象。第三步:品读文字,凸显形象。第四步:感悟道理,总结形象。第五步:续编故事,丰满形象。4、神话类课型的教学建议。
研究课型的过程中还要关注三个问题,找准这类型课学生的起点,关注这堂课的提升点,选择教学的策略点。还要处理好几种关系,预习、新授、复习的关系;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关系;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以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长感。
第五篇:小班化教育感受小班化教育感受
转眼间,小班化教育在我校实施已将近3年了,这短短三年中小班化教育使我校这颗幼小的“成功”种子茁壮长成为硕果累累的“成功”大树!。
虽然我接触小班化教育不过才2年,但是我对小班化教育的感受特别多,特别深。 记得以前的课堂教育都是以教师“唯我独尊”式为主。一节课至始至终都是教师在那滔滔不绝的讲,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们都像和尚一样坐在那侧耳倾听着老师讲课,有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听懂,但那些能力薄弱的学生压根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下了课他们又不去问老师,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渐渐滑退、各方面能力会逐渐降低。但自从小班化教育实施以后,这一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使教室不再是黑板白墙的简单组合,形式多样的主题黑板、墙壁四周的贴纸使原本严肃的教室充满了温馨??小班化教育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并且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再由组长的带领下,与组员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以不同方式展示成果。展示完后,然后由学生提出质疑,展示的同学在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这样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学习规律,自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能培养出学生团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优等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群体的教育和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的来说,小班化教育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中,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
衷心希望我校的小班化教育会越办越好!
推荐访问其他文章:小班化教育反思
小班化教育教学心得
小班化教育实施反思
小班化教育几点心得
感受小班化教育新理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班化教育》读后感(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9804.html
- 下一篇:《小抄写员》读后感(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