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愧秋雨 抱愧山西
----《抱愧山西》读后感
再读余秋雨所著的《抱愧山西》,犹如他对山西的惭愧之情,我对他老人家也怀有一种愧疚之感。不曾记得第一次读《抱愧山西》是什么时候了,读完也在惊叹我们山西原来也曾如此辉煌过。也许是心不够诚,也许是情不够切,惊叹之余并未细细品味,余秋雨同志著此篇文章大抵是想重现晋商长达数世纪的辉煌年代,以此证明他此前的愚蠢,表达他对山西的误解以及惭愧之情。我是在读第二遍之后才有如此体会,第一遍读完居然以为是《抱槐山西》,抹杀了秋雨同志对山西的惭愧之情,“愧”与“槐”,字形差别不大,意义却相去甚远。
之所以把“愧”看成“槐”,估计心里认为“槐”代表了山西,毕竟我们都是大槐树的子孙么。瞧瞧,这话说的多么顺口,多么冠冕堂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我当然有资格这样说。可是,另一个问题来了,余秋雨同志尚且能为自己的无知而抱愧山西,我们这些地道的山西人呢?我们这些号称大槐树的子孙呢?可曾为自己的无知而惭愧,可曾为长达数世纪的晋商时代而激动,可曾想方设法去了解研究晋商的兴衰史?
读罢《抱愧山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尽管我知道这仅仅是晋商庞大商业帝国的小小一隅。“地瘠薄,气刚劲,人多织耕少” ,“民多而田少,竭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客观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可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山西人不是一味地抱怨,不是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不是自甘潦倒、忍饥挨饿,于是成千上万的男人们别离妻子儿女,背井离乡被“走西口”,“把迷惘的目光投向家乡之外的辽阔天空,试图用一个男子汉的强韧筋骨走出另外一条摆脱贫困的大道”。
从最初的“走西口”被动求生,到初窥商机有了**城,再发展到全国各地金融钱币“汇通有无”,这是一条充满无奈和酸楚的的道路,一条由千千万万背井离乡的山西人摸爬滚打走出来的路。鼎盛的晋商时代背后,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甚至浮现这样一副画面:荒无人烟的小路上随处可见森森白骨,而家乡的村头大槐树下,老婆带着孩子对着夕阳期盼着,为了一个个从夕阳中走出来的人欢喜雀跃着,而又重复地失望着……
我们已无法重现当初的悲惨景象,我们也无法想象晋商商业帝国无比恢弘的气势,我们也不用为晋商时代的终结而郁郁寡欢。因为一个事物或时代的存在必有它的合理性,同样,灭亡也必有内部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有时候我就在想,历史已不可重现,而我们现在的山西人又可以做些什么?我们的先辈做生意靠的是团结,靠的是眼光,靠的是智慧,而现在的“晋商”们呢?大都是吃老本的买卖,挖的是不可再生的煤炭,换来的是本属于后代的钱财。我们只不过是把后几世的资源提前享用,只不过是把资源换来的金钱集中起来供现代的晋商---煤老板们挥霍罢了。
晋商时代的终结客观来说是历史造成的,而现代煤老板们的下场似乎是一眼就能看得见的,为了私人蝇头小利而放弃千秋万代的基业,后果是不用想象的,也是不堪想象的。幸运的是,我们的政府还是无比英明的,疯狂的开采后已经开始采取某些限制措施,下大力气去整治、去恢复,虽然接下来我们要花的力气可能会很大很大,但最重要的一步已经迈出来了,美好的明天也将不远了!
我心里那富可敌国、气势恢宏的晋商帝国能否再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抱愧山西》读后感----抱愧秋雨 抱愧山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0374.html
- 上一篇:《从责任到优秀》读后感
- 下一篇:夏洛蒂经典传世《简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