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周子仟
这次的社团课,我们观看了震撼人心的 大国崛起 其实我对这部纪录片早有耳闻,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 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
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 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这些年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国崛起》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第二篇: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看了十二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很多人都在思考那些大国为什么会成为大国?中国算不算大国?中国怎样才能成为大国?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讲一讲,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大国为什么崛起?
综合片中众学者的观点,大国的崛起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的形成
国家政权可以集中比个人和其他组织更大的力量从而为大国的崛起助一臂之力,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的新航路的开辟都是在两国政府(国王)的支持下进行的。这使得这两国国家在西欧诸国中首先富裕起来。在美国,十三块英国殖民地的人民也是先团结起来发表了《立宣言》然后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二、思想文化的力量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精神和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不否认他们其中有些是侵略者)冒着生命的危险扬帆出海时,心中一定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美好希望和战胜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心。当彼得一世装扮成学徒、工匠在西欧各国工作学习的时候,他对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敬仰是多么的强烈。由此可见,探险的精神、求知的精神、敢于否定自我不耻上问的精神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
思想需要发展,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德国洪堡大学的创办者给普鲁士国王提出两项要求:国家要资助大学、国家不许干涉大学的学术自由!奇怪吧?更令中国人想不通的是国王居然答应了!洪堡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之所以吸引和造就了如星汉灿烂般的人才(注释1)
思想家需要被尊敬,这并不是他们本人的要求,而是尊敬思想家的人们看到了思想如同熊熊火焰照亮黑暗的力量。法国的先贤祠里埋葬着72个人,大部分都是思想家。英国的丘吉尔说:“我宁可舍弃印度,也不舍弃莎士比亚”其对思想的重视和尊敬可见一斑。
思想的力量的确是巨大的,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思想启蒙了法国大革命,启蒙了对欧洲影响深远的《拿破仑法典》,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思想的力量较之权力和武力是深刻和深远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欧洲近代科学的建立也是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才得以诞生的,如果没有宗教改革,没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就不会有日心说、不会有牛顿、不会有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体制的创新
所谓体制,实际上是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组织的结构方式。好的体制能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落后和反动的体制则阻碍生产的发展,扼杀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制实际上是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加以创造和实践的产物。
中国是不是大国?
要回答中国是不是大国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大国的标准。
什么样的国家算是大国呢?
我认为“大国”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大国大概能分为“力量型”大国和“思想力量综合型”大国。
所谓力量型大国,指的是单纯的经济富足和武力强盛,例如新航路开辟后赚的盆满钵满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又比如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元帝国,他们都是凭着经济的富足和武力的强盛而名震一时,可称大国。但众所周知的是,他们很快就衰落了,因为没有先进思想和先进思想指导下的体制的支撑,这种富足和强大终究是暂时的,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是会被更加先进的思想和体制所替代。
所谓思想力量综合型大国,指的是既有先进的思想和体制支撑,本身又有一定国力基础的国家。这种国家对内表现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对外表现为能够对其他国家和民族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英国,凭着国内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众多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改变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时至今日英语世界通行,影响不可谓不大。但英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很快就被美国代替了,为什么呢?首先是思想上的落后,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处理殖民地问题,如果他们能够把殖民地当做本土一样治理、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当做本国人一样对待,则其国力会有多大的提升?(应该承认,这个问题即使在今天也不容易解决)反观美国,虽然在思想上没有什么能大大超越英法诸国,但是由于美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使得他的经济力量超越了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吸引了更多的杰出人才和先进思想。因此美国世界领先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中国算是大国吗?是哪种类型的大国呢?
我看当今中国,也许算一个力量型大国,这是由中国的经济总量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决定的。和当年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同的是,葡萄牙和西(请关注www.bsmz.net)班牙的财富是掠夺来的,中国的财富是靠广大中国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是用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换来的。 和蒙元帝国不同的是,中国不是靠武力的强盛成为大国的。
中国是一个力量型大国,也不是很确定的事情,因为中国人口多,经济总量按人口平均来说在世界上就排不到前面了。
为什么说中国在思想方面算不上一个大国呢?
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缺乏进取性和冒险性,典型
的就是儒家学说,总是追求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和谐与中庸。儒家文化又被历代帝王不怀好意的改造,终于成了束缚中国人思想的枷锁。在这种文化浸润中的中国由于青藏高原和太平洋天然的保护,尚能自得其乐,然而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渐成一个整体,这种文化相对于欧洲近代文化的落后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欧洲的二流国家也敢对这个自命天朝大国的国家打上两拳、踢上两脚。甚至连欧洲的小学生日本也能与他较量较量,弄几亿两银子花花。至迟从汉武帝开始,中国就被这种文化浸润着,经历了两千余年,落后性不是一年两年能剔除干净的。
在学习西方思想方面也不是很彻底,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全盘西化”成为一个贬义词,中国人对于西方先进思想的学习总是扭扭捏捏、行动迟缓,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对侵略者的厌恶,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可怜的虚荣心,还有一方面拿不上台面:在西化的过程中,最早的得利者害怕失去利益而反对进一步的改革,于是于是乎祭起民粹主义的大旗。于是谷歌搜索的正常使用成了一个问题。
当然西化的过于猛烈是有难度的,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女皇深深的体会过这种难度。 在这个问题上套用一句老话“不怕慢,就怕站”不怕有难度,就怕被私利缠住双腿。裹足不前甚至倒退。
历史的进化是残酷的,看看美洲印地安人的命运就知道了。(他们对于先进思想的接受程度还不如中国人,也许历史并没有给他们接受的时间和机会)
对于先进思想的学习不彻底,造成了体制机制的落后,阻碍着经济的发展,扼杀着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毒害了人们的思想、把个国家弄得乌烟瘴气。以至于《宫心计》大行其道。以至于各色人等挖空心思出国改籍、演绎在国内为鬼、想在国外做人的历史剧。
由此可断定,这种力量型大国的局面如果不痛加改革是不可能持续的。
中国怎样成为大国
综上所述,若想成为一个思想力量综合型的大国首先应从思想文化着手。因为思想意识决定了体制机制,而体制机制又会影响方方面面事业的发展。
怎让着手呢,本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请大家参考。
一、改革思想文化教育
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接受普世价值教育(某些人是不承认有什么普世价值的,就如20年前,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什么是人权)。要给小学生讲华盛顿不当皇帝的故事,讲邓小平取消领导人终身制的故事。把《权利法案》《人权宣言》《不自由毋宁死》和《与妻书》等催人奋进的文件请进中学教科书,重点章节要背诵。
还大学学术自由,改变大学行政化的局面和趋势。钱学森问总理:“我们的学校怎么培养不出尖端人才?”曾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的钱学森并不是不知道,知道为什么还问?这不是疑问、而是责问!
二、学习蒋经国。具体内容就不说了。
有些人总是说西方的选举啊什么的都是假的,台湾就是西方的学生,那么你去问问台湾岛上的人:“你们这个搞假民8主的地方愿意和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陆统一吗?”估计十个人有八个人会用白眼看你。
三、提高国民素质
身体素质、文化道德素质、进去的精神。
我们不否认中国人的素质(主要是思想文化道德方面),但这都是由恶劣的环境造成的。没有那个中国人一出生就注定是个道德素质低下者。提高国民素质和改善社会环境是互相促进的。
四、政治保证
好在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否则我们可能会沦为印第安人。
国家的作用上面已经说过了,能够集中更大的力量。
还有一点要补充,集中力量要做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
五、展望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孙中山语)
第三篇:《大国崛起》字观后感
中国如何崛起
——观《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介绍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的崛起,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没有中国。《大国崛起》并没像教科书一样呈现了各国历史,也没有注重挖掘历史细节或揭秘历史真相,而是着重于探究各国兴盛背后的原因,带给中国如何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的现实思考,通过总结世界大国的成长经验,为中国继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出谋划策。
中国自古拥有广阔的疆域和长达万里的海岸线,“地大物博”绝不是夸夸其谈。但或许正因为如此,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型的经济体制,使得中国无需同外界联系就可以获得比西方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养成了中国人安于现状的温和性情,平淡安逸的生活被视为清高的追求。而在欧洲,罗马帝国的南征北战使他们的将士尝到了战争胜利和杀戮的快感;不列颠岛上的“蛮族”则不断的被罗马帝国侵犯,但同时也将欧洲大陆的文明带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岛上,显然这种文明以及日耳曼人建立起的土地分封制中双方对契约作用的肯定为未来英国的自由和平等思想奠定了基础;沿海的尼德兰着眼于海洋贸易,提升了诚信在他们心中的价值地位,也让荷兰人认识到经济统治的强大力量;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担任了俄国沙皇,在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同时,蒙古统治让东方文化和蒙古“全民皆兵”、
服从命令的观念融入俄国;阿拉伯人的侵犯使得伊比利亚半岛人民学会反抗和勇于冒险,所以,他们才能率先完成地理大发现并揭开统领世界的序幕。而在历史风云变幻促进西方各家经济思想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却因为一直以来的封建制度错失了几次全球性的革命,从此国力逐步下滑,渐渐沦为列强瓜分的对象。
作为大国,不仅要有物质保障,更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作为大国的必要条件。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甚至全球影响巨大,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依旧散射着她的魅力,世界各地仍不断的掀起研究东方文化的浪潮。从这一点来讲,中国首先拥有了先决优势。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在全球各地文化交融的今天面临了严峻考验,西方文化不分良莠大量涌入,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崇洋媚外的思想下越来越弱。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兰西之所以强盛,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南征北战,重要的是法国文化的繁荣以及对欧洲世界的影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巴黎成为优秀文化的代表城市,欧洲王室更以会说法语为荣,这绝不是靠武力就可以取得的!源自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从来都是大国崛起的软实力!中国要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必定要加强对国民身心健康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等。拜金主义是尼德兰任人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国家利益,之后的结局证实了他们当时的决定是多么愚蠢,而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
荷兰人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发明了小甲板大船舱的运输船,建立了股票交易所、现代银行和信用体系;英国率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实
现政治上的保障,采用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方式取代了荷兰旧的物物交换模式从而赢得商业先机,并且将科学理论融入工业生产,依靠工业革命打造世界工厂;德国、美国和日本更是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挤入世界强国之列;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将苏维埃政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巩固下来。可见,创新精神从古至今都一直在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今天,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创新,我们不仅要像发达国家学习借鉴,更要结合国情探索出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试图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构建新的结构,从而带动中国崛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逐渐强盛,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未来会如何变迁,中国将面临怎样的困境,又会迎来哪些机遇,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预测。崛起成为大国,引领世界潮流,中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第四篇:《大国崛起》观后感30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3000字
对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我先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后感,然后再把该片的简介附后,供您回顾。
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影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影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狼图腾”一书就指出,农耕社会使汉族人天生就养成了“羊”的性格,恐怕连山羊都不是,属于绵羊。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当汉奸、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曹刚川文章的说法,当年被我军歼灭的日军和伪军的比例是一比二)。不仅如此,台湾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充当日本兵,到东南亚为日本人卖命,李登辉的胞兄不就是当了日本兵、死在菲律宾的嘛!
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就不会强大起来。
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
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再教育水平低。“一招鲜、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是我们的普遍就业观,我们的人才往往不是复合型的,一行干不下去,其他的就干不了,也不想再学习新的技能,只能下岗回家。我到过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文化是什么?它好比是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你的计算机硬件再好,但如果软件不行,甚至感染了病毒,也无法正常运行。同样,即使我们的物质条件再丰富,军队装备再优良;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人,我们的孩子就会去吸毒,干部就会腐败,军队就会打败仗。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师的铁甲船并不比日本的差,水兵也是训练有素,为什么还打败仗?因为清政府腐败,指挥官方柏谦临阵脱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即“软件”不行,不是“硬件”不行。
这么说,阻碍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落后吗?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学、法学、宗教等广泛的领域,属于上层建筑。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陈独秀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一般地说,自然科学是有价的,可以花钱买回来的,比如专利、know how以及机器设备。但是,社会科学则是无价的,无法用金钱买回来,更不能照抄、照搬。日本人当年从欧洲学了一些治理国家的法律
、制度和理念,并不是拿回来就能用的,而是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加以改造,才能付诸实施、发挥作用。
在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当中,经过了几代人的牺牲和努力,中国终于开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与上述大国不同的是,我们不可能再走他们的老路,通过对外扩张和侵略实现自身的强大。但是,我们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而中国的强大,只会有利于世界和平。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距离成为大国的目标还很遥远。我们庞大的躯体里是空洞的,缺少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反而充斥着许多封建的、腐败的、落后的、愚昧的东西,也包括来自西方的垃圾。随着对“文革”的“全盘否定”(包括对“计划经济和苏式社会主义”的否定),人们的思想好像出现了“真空”。老的东西被否定了,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文化空白”。除了金钱以外,人们似乎什么都不相信了。不管是伏尔泰的启蒙思想,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不管是过去的孔孟之道,还是今天的市场法规,人们似乎都不感兴趣。实用主义、钱权交易、急功近利、损人利己,却成为了不少人遵循的“潜规则”。连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迅速滑入了“传销”的团伙之中。
我们的民族急需建立和谐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急需倡导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观念,否则就无法抵御和消除封建的、腐朽的、愚昧的文化和陋俗。旧中国不能强大,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文化;国民党反动派打不过共产党,就是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后来我们出现了“大跃进”和“文革”的错误,也是因为缺乏科学和法治的文化。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文化教育,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成为了世界大国,也会像过去的一些大国一样,再次衰落下来。
法治也是一种文化。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础之上。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和谐世界,就是法治世界。安南最近讲,伊拉克现在已经陷入了内战,甚至比内战还要糟糕。这是他在即将离任之际,感到最遗憾的事情。他还说,如果联合国当初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许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
可见,世界需要法治,建立和谐世界更需要法治。任何国家的崛起和发展,都不能再通过武力扩张和超越国际法的途径去实现。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电视片《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它不仅对我们成年人具有教育意义,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第五篇:大国崛起观后感1700字
不知道大家看了中央2套最近播出的《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或书籍)没有,这部记录片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是一部真正的强国文明的进步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强国梦,为国人树立怎样的思想,不得不向强国学习,而是学习世界列强,不是向阶级弟兄学习。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汉武帝出兵讨伐匈奴,唐太宗兴兵击退突厥。在局限性和平的谎言下,国人的强国梦又被蒙蔽了。但这不电影是唤醒国人的一个起点。传统的居家过日子思想已经过时,势力的扩张才能换来强盛,这部呼唤扩张与竞争的影片,第一次给了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公正的定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1*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但是在这个重工业发达的背后,充分暴露了轻工业的薄弱,使得现今的苏联加盟国都普遍缺乏生活日用品。这几天网上又盛传俄罗斯人口快速下降,201*年可能跌破1亿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我一个东北的朋友对我说过,俄罗斯并不是养人的地方,由于极度寒冷,北亚地带普遍生育率地下。另一个侧面因素,俄罗斯男人酗酒成性,使得很多俄罗斯妇女更喜欢嫁到中国。
上面三国家的进步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强国要崛起必须先唤醒整体国民的整体愿望。总而言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不仅仅是休生养息,更学要高层决策者的思想一定不能落后。片子里这样强调过,二战前的强国,不论胜败,无论输赢,无论受到怎样的重创,战后依旧是这些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世界。德国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们早已有了先进的社会体制,所以在战后几十年又可以迅速恢复,依旧是
世界强国。
中国一贯自称是不结盟国家,而这部记录片第一次首肯了结盟是强国之路必须走过的历程。阿盟、欧盟、非盟、东盟等一些联盟的建立,本来是视作小国联合对大国的惧怕,但实际上区域的一体化的形成,已经证明了结盟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发展的巨大优势。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已经看到这一点,虽然不能说有绝对的同盟,但局域上的联合已经体现出富国强兵的好处,上海合作组织也许就是战略结盟的开始。也许结盟战略是将来中国发展的更大优势,我们期待中国真正盟友得出现。
中国人迫切渴望能恢复的汉唐王朝时期的那种荣耀,前几年还只能是抱怨下岗,就业再就业问题,如今看了中央2套《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使我对现今中国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九个国家的强大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对外扩张而实现,而现今把这九个列强的发展告诉我们国人,便是要把中国从一个闷头固守的国家,变为一个扩张性的强国。增强国民意识,扩张国家实力的新强国思维已经在沉睡多年的中国诞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0808.html
- 下一篇:翟鸿燊点亮心灯观后感(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