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电影《赎罪》观感影评(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7 10:47:03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电影《赎罪》观感影评

电影《赎罪》观感影评

第一次观看《赎罪》是在西方文化与文学的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碟片,纯英文,夹带些法语,对于英语水平极烂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听天书,所以在根据人物动作表情还有电影氛围等一切除去语言的种种要素综合之后,我猜测着可能的剧情,并且边猜边看了一个小时,最后实在看不下去才放弃。不过,我隐约的通过这一个小时察觉到,这个故事会很长,并且非常吸引人。

之后,我在网上搜来这部电影重新的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虽然剧情和自己原来猜测的迥然不同,但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这的确是一个很长很吸引人的故事。

布里奥尼幼时犯下滔天大错,这个错误改变了或者应该说毁掉了罗比和塞西莉亚的一生。她怀着难以摆脱的愧疚生活,也因那次的无知给自己的生命蒙上了阴影。布里奥尼无疑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有责任感,才会有负罪感,才会几十年的忏悔,直至写作终结生命尽头还是念念不忘。记得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布里奥尼长大后,有一次去她的姐姐家里,参加军队的罗比竟然在那里。并且,原本沉睡的罗比竟然冲出来对布里奥尼破口大骂。在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隐隐的感到有些唐突,后来继续看下去,才知道这部分仅仅是布里奥尼的想象。那时心头一阵苦涩,猛然体会到曾经的错误给布里奥尼带来的折磨是多么难以消解。

赎罪,没有身体上的痛苦,心却已遍体鳞伤。

由此我想起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类似的事情。刚来济南的时候,其他方面还好,就是水喝不惯。记得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月自己几乎喝的全都是瓶装的矿泉水。费钱,尤其是想到要四年都这个样子心里就一阵恼火,会时不时的抱怨。那时宿舍里有一个济南本地的小女生,脾气很好,我的抱怨有时候被她听到了,她总是很抱歉的样子。虽然我并没有怪罪她的意思,但我知道,她的心里是不好受的。我忍着不再在宿舍里表现出对水的不满,但那个济南姑娘总是常常关照我。谁知一个多月以后,我居然能够像在家喝水一样把济南的水喝惯了。我没有再对这里的水做出任何不好的评价,后来我和那位可爱的济南姑娘成了好朋友,每天形影不离的。时间一长,我也就忘记了水的这件事。然而,一年半以后,也就是最近,我新买了一个热水瓶,用热水烫了好几遍,来回换了好几瓶水,而且还不放心的过了七八天才敢把它装的水拿来喝。但是,刚喝第一口,一股熟悉的味道就涌进了我的记忆——好难喝!于是猛的醒悟,曾经以为的难喝的水原来不是水的问题,而是装水的容器出了问题!

明白这个事实之后我心里难受的不得了,想到自己当时的表现真想狠狠地扇自己嘴巴。于是深深地自责,脸涨得通红不肯原谅自己。想去找那位朋友当面道歉可已经分班了,许久未提及的往事她也许并没有记在心里。但是终于有机会相见,我辗转一番将话题引到当时,怕会尴尬所以半开玩笑的终于表达了我的歉意,她摆摆手像原谅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一样原谅了我。顿时释然,阳光明媚。

我比布里奥尼幸运的多,因为虽然有错但还有机会赎罪,有机会被原谅,但布里奥尼过错中的男女主角都先于她的致歉而去世,布里奥尼能做的,只剩下忏悔,和无法得到受害者原谅的弥漫终生的折磨。

故事很长,很能打动人。氛围很好,伴随赎罪的一生。

第二篇:电影《等风来》影评观感

电影《等风来》影评观感

影片的开头,程羽蒙就在一群富二代或貌似被包养的女人面前装,对饭菜的评头论足,对灯光的挑剔,使她在众人的惊讶中得到了一丝虚荣心的满足。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住得寒碜,拒绝了别人的相送,花三百块租了一辆车,最后由于囊中羞涩,还是坐地铁回到简陋的出租房。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见到过,而且还真不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现实版程羽蒙的故事。曾经有一个人戏谑地称这类人为:装逼贩子。这样的人大都出自并不富裕的家庭,因为周围环境的改变,极力地想融入周围的圈子,想让人看得起,所以才拼命装出一种符合所在圈子身份的样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外表强势,内心脆弱。这种人没有什么坚持,更别说信仰。他们在随波逐流中迷失了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戴着面具生活,活得拧巴是情理之中的事。我曾经跟不止一个这样的程羽蒙们在一起共事,看她们在我面前表演,装阔,炫耀,摆出趾高气扬的样子。

初看片名《等风来》,还以为是一部很烂的古装武打戏,看到影片的最后,才明白导演及编剧的良苦用心:别瞎折腾,没什么用。静下心,做自己,等风来。这是我看完《等风来》的感受,貌似我有点后知后觉,有点愚钝。但是片中倪妮饰演的程羽蒙好像到最后也只是明白了要静下心等风来,并没有找到自己内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因为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坚持做自己,而是一味地装。

说到装,谁都会。从古至今,遍及城乡。遥想当年,80、90年代,家里刚买了黑白电视的时候,每天下午我从学校飞奔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那种根本接不上头的电视剧,逮着哪集看哪集,现在想想都特佩服自己,无论从哪一集开始看起,只需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我就能掌握整个剧情的脉络。而邻居家的一个比我大很多的姑娘,每次到我们家看电视,都要问我,这个是谁,那个是谁,他们又是谁的谁?一开始我很烦,因为她老是打扰我,后来,我在给她讲解剧情的过程中,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慢慢地开始在她跟前装,偶尔有自己也不明白的地方就只能瞎编,自己都不信,却把她哄得一愣一愣的。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何尝不是在装,以满足小小的虚荣心,作为对她平时老欺负我的反击。

其实想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现实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任何角色一旦投入太深,演得太过,就像极了现实版的程羽蒙,就是装了。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为人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装作不但有爱而且一本正经的样子:为人师表要在学生面前装作无所不知的渊博样子;人民公仆要装出两袖清风,浩然正气的样子;做生意的人要装作很有钱很阔绰的样子;比别人多看几本书就装作很文艺的人也不胜枚举。在这装的过程中,有责任也有无奈,无可非议。凡事有度,不要太过。如果在自己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地夸张炫耀,真就成了装逼贩子。

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度,不管是书本上还是影片中,还是我们生活的周围,这种虚伪和做作都俯拾皆是,随时可见。归根结底,是传统文化使然。这就是我们活得拧巴的原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i have a dream ——每个人都活得真实。唯有真实,才能洒脱。

第三篇:《赎罪》影评

《赎罪》(请勿抄袭好范 文网:www.bsmz.nete back .come back to me .”那是“妻子”在远方的呼唤,也是维持着他走下去的唯一信念。他要在战争结束的第一时间回到她的身边。“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 ”这是他许下的诺言,也是他的希冀!

五年过去了,每个人的岁月还在继续。小布莱欧妮已经长大成人,已经懂得了许多事情,开始明白了自己以前所犯的过错。作为一名护士的她也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她为小时候的错误行为而感到自责,备受煎熬。于是她想找到她姐姐,为自己赎罪。然而世事难料,布莱欧妮一直都没有鼓起勇气去找她姐姐,而塞西莉亚和罗比,也等不到团圆的那一天了。战争,以及种种灾难,把他们的性命都夺去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实现曾经许下的诺言就带着思念离开了。只有布莱欧妮,带着一生的愧疚,郁郁余生。看完影片,心情是沉重的,为相爱的罗比和塞西莉亚。他们的爱是那么强烈。如果没有布莱欧妮的介入,他们会一直相爱下去(尽管事实也是如此),幸福的生活下去。但是,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个时候,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考验。但是他们通过了,他们相信彼此,这就是爱情。如果彼此间互相怀疑的话,爱情是不能够持续下去的。对于如此深爱对方的他们,结局却是这般悲惨。让观众不禁产生一种失落与悲痛感。与此同时,如果要将过错一面的放在布莱欧妮身上也是不对的。尽管她是事情的源头,但她也是处于好的原因,她的初衷,也是为了姐姐的幸福。而且她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无法赎罪,带着愧疚和自责留在世上。这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最痛苦的啦。

纵观影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令人欢喜还是令人伤悲的结局。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片段。当罗比走进丛林,看到遍地的尸体时,哽咽的喉咙让人无法言语。我们看到了,战争,一个“魔鬼”,不仅伤害了人类,更让人类自相残杀。无情的战争将人的性命多去,将人们的幸福夺走。当塞西莉亚一遍遍的呼唤“come back to me.”时,我们才明白,真爱,是不能被打败的!当镜头停格在罗比在敦刻尔克电影深吻的男女的屏幕下掩脸痛苦时,我们的心,就感觉被揪紧般。人啊,无论在外如何坚强,也终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也更加让人明白,相信,珍惜你的另一半。这也是片中透过男女主角所要表达的爱情观。而影片最后,

当年老的布莱欧妮面向着采访人,坦诚地说出真相时。我们看到,她的眼神,带着复杂的情感。她一生都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原谅,但是,我想,当她勇敢把一切讲述出来时,她已经在为自己赎罪了。正如她在小说里所假想的情景那样!不管这罪还是否存在,也不管有没有人原谅她,她已经从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得到解脱了。

08车辆四班魏文伟学号201*30480419201*-3-4

第四篇:赎罪 电影观后感

沈庆鹏201*2211012201*7政法学院

电影《救赎》观后感

片 名:《救赎》(赎罪)

导 演:乔?怀特

主 演:凯拉?奈特丽,詹姆斯?麦卡沃伊

出品时间:201*年

奖 项:第六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愁云惨淡的敦刻尔克,有营火,有口琴,军官近距离射杀战马,旋转木马上坐着酩酊大醉的士兵。 士兵们群殴、纵酒、策马驰骋并发出印弟安人那样放肆的呼啸声,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车边茫然地搓着手,等待。 穷途末路中的等待。 《救赎》中这个致命的长镜头,它拍出了末世之感,以及末世的溃烂、崩塌和绝望。

而你知道,绝望的气质与狂欢,从来都有点相像。

其实这是一部地道的文艺片。

《救赎》讲,妹妹布莱尼年方十三,已写出第一个剧本,日常以文学家自居,连步态都透着股文艺女青年的自命不凡。姐姐塞西莉亚与管家之子罗比互萌爱意,终于在藏书室中暗通款曲,不料被布莱尼撞破。 而就在当晚,寄居此地的表姐罗拉被强奸,于是布莱尼毫不犹豫地指认了罗比,令他蒙冤入狱。

之后不久,二战就爆发了。

大概所有的战争都具备类似的效果,即导致更多仓促的婚姻,仓促的死亡,还有仓促的成长。同样地,战争使布莱尼变成了一个成年人。她失去了锋芒,失去了十三岁那个炎夏,面孔上那种决然、傲慢、咄咄逼人、但同时又在渴望着什么的表情。大概是出于对那次伪证的悔悟,布莱尼放弃了进入剑桥的机会,转而做了军队的护士——想做点真正有用的事。但是,要等到一个少女明白在她的幻想世界之外其实另有天地,实在太迟了,至少,对于塞西莉亚和罗比的爱情来说,太迟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令我动容的是那一幕——

清晨,法国西部曙色初动的灰蓝色原野,罗比将信件贴身揣好,低下头按一按自己腹部的伤口,它没有出血,也没有愈合。他皱着眉头,叹气,吸一口烟,望了望远方。 配合那不知所起的薄弱的口琴声,鸟鸣,还有野地里浮动的淡蓝晨雾,真像一首诗。 正是在这里,我知道了,罗比永远也回不去塞西莉亚的身边。

一切都始于那个炎夏,躁动不安的午后。 他们曾经那么年轻,负担着夏日炽烈之光,还有自己内心复杂得不知怎么样表达才好的感情。 我想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最顶尖的侦探小说家都产于英国,像柯南道尔,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因为,英国人这样精致、隐忍而又暗流涌动的人性,其本身实在就太像是一个案件了。

《救赎》在第八十届奥斯卡上鲜有斩获,只到手一个最佳配乐奖。 然而大可不必墙倒众人推,即使它不敌《老无所依》的沉郁,或是《血色将至》的酷烈,至少我们得承认它的诗意。

可以说,正是这种诗意造成了障碍——片中不断的闪回,迭章复沓的叙事方式,主观视角与全能视角的陡然切换与穿插,实在很容易激怒观众。

但是老实说,这个交织了误会、嫉妒、回忆、痛悔、虚构和书写的故事,除此之外,还能如何陈述呢?

人之所见,皆是人所以为见。从来就没有什么真相,只有曾被接受或不曾被接受的错

觉。 所以,即使布莱尼为此赔上她终生的书写和终生的快乐,也无法改变现实里,曾发生过的一切。

法国,敦刻尔克,罗比茫然地游荡到一幅大银幕前,望着电影里男女主角的拥吻,他悲哀地掩住了自己的脸。英国,巴勒姆,塞西莉亚正以吻封函,将情书投进红色的邮筒。他死于败血症,她死于空袭。 而在这对情人急促并且戛然而止的生命里,从来也没有幸福的结局,只有哀艳的战火是真的。

看完这个影片后脑子里居然始终挥不去那个五分钟,来回看了三遍,除了震还是震,当然不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而是沿着罗比的视角体验,从蓝灰色的天空,到游乐园废墟中缓慢转动的摩天轮,再到那些伤残兵的各种表情。起初看那段长达五分钟的长镜头时并没有意识到是敦克尔刻大撤退,然后便疑惑着到底是我眼睛有问题还是乔·怀特没有拍好,也许更可能是罗比自始至终苍白而严肃的脸,没有半点即将冲出地狱看到光明的兴奋与喜悦,有的只是仿佛最终审判之日即将到来的黎明前的黑暗。其实赎罪里的宗教态度是很复杂的,就好象敦克尔刻大撤退其实是一艘真正的诺亚方舟,但罗比和塞西莉亚最终都没有看到。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在那经典的五分钟里有烧圣经的镜头,黑皮金边,纸张在火堆之上随处飞舞,配上背景的废墟,怎么看都是上帝不在,末世到底。被冤枉成强奸罪而被迫奔赴战场的 罗比和为了能有机会与爱人见面当上了护士的塞西莉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救助,而一个死于敦克尔刻大撤退的最后一天,一个溺死在隧道里,理应得到救助的人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归宿。而更残忍的是,从 罗比被带上警车上之后,尽管影片多次拍到了他们两个的重逢,热吻和欢爱,但这些都不是事实,全部是妹妹布莱尼的想象。

这个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双重的,一重是妹妹布莱尼对她所看见的东西作出来的臆想(也就是她后来写下《赎罪》这个故事本身),而另外一重就是真正的现实。而妹妹布莱尼的臆想并没有随着麦克沃恩被带入警车之后终止,而是换了一个地点换了一个名字换了一个年纪继续。只是这次没有了嫉妒和恶意,而是充满着所谓的忏悔。而这里就进入了另外一个宗教命题——赎罪。

当看到罗拉和巧克力大富商幸福的步上婚礼殿堂的时候,这桩事件的始作俑者的幸福姿态在我看来是对拼命在那赎罪的布莱尼最大的讽刺。

这个罪真的赎的掉么,或者说,她真的值得这样去赎吗,恐怕是布莱尼的一相情愿。“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最先看到诺亚方舟的人也未必会得到救赎。

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得到。

第五篇:《天注定》观感影评

《天注定》观感影评

贾导你到底想什么呢? 这次连我都没法理解了,如果一句话概括电影《天注定>观后感,我就想说 "千万不要带女孩一起看,不然出来连吃饭的心情都没了。" 贾樟柯的天注定是一部完全完全牺牲了票房成就了导演寂寞的片子,以前听老师说片子如果不美好就没人看,感觉就没人也会有个一半吧,今天我深深体会到了片子不美好到底是多少个没人了,本来首映应该是红红火火的,而今天的这场整个电影院就坐了不到九个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进,为数不多的韩国人就全走完了,后来结束时就剩了五六个人。

是啊,观众不喜欢去电影院遭罪寻找不开心,这是一个反面教材,教导我们一定要拍积极向上有希望的片子,观众真的不喜欢联系现实引人思考的片子,我要想以后自己在家慢慢思考,但是我的片子一定要让大家开心幸福。 电影人如此少的去看是第一次见,看着看着不断要往出走,也是第一次见,我就两个想法,第一贾导不缺钱,他完全背道而行也很无所谓……第二如果观众把电影硬憋着坚持看完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有损身心健康。上上礼拜看的法国电影叫什么什么的选择,也是阴沉的不行,节奏慢的要死,可是至少结尾时,表现了英雄的无畏和镇定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我还流了泪,而且觉得那导演是个天才,觉得电影很帅,可是天注定看完之后,结尾还是一个阴沉思考性的结尾。这个线路不是大众可以接受的,如果人人都看了天注定,肯定会出几个人命,或者奋发出几位拼命,而这个结果很难被电影去认同,就好比一个班坐了三十个人,大家都差不多都叫电影,而一位特别忧郁特别阴暗特别悲痛,他也坐在教室,他也叫电影,可就是朋友不多,难以靠近。

如果说好电影的标准,就一个,是帅,当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忽然人都一个一个离开了坐席,而且看电影的人都难受万分,那么很明显这个电影就不帅,没有导演想看到自己电影是这种下场,除非他有病或者另有目的,这点虚荣还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去了电影院全场都叹为观止,看完了电影可能也平平淡淡但每个人因为电影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美好欣欣向荣的话,那么很明显这就是一个帅气的电影。总有这样那样的电影,而唯一的标准就是大家看了心里舒服不舒服,喜欢不喜欢,憧憬不憧憬。好比拍危险关系的导演,它的电影在韩国其功力可谓第一二,可是内容太阴沉,就算一个很好的片子也只有区区二三十万票房,韩国两千万人口,一般三百万票房就是很正常的片子,而这位大导的票房从来没过过三十万,片子好啊,没人否认,可是大家不爱看,因为没人希望自己从电影院走出来,有希望的变没希望的,开心的变痛苦的,随意的变严肃的,积极的变颓废的,把这种转换反着拍,那就很卖座了。想什么,回家自己想,思考什么,自己去思考,观众要的是一个答案,一个诚实的简单的善意的答案,而不是让编剧让导演把大家带入一个反省的困境。没人傻到不懂道理,没人不知道电影是幻觉,也没人不知道自己是能够很开心的,哪怕世上最伤心的人也心知肚明自己可以特别开心!

大家去电影院就是花钱买个被骗。谁骗得好骗得真骗得落花流水紫气东来,谁就是时代的宠儿,大家就爱谁,小丑不能哭,这是原则问题。凡大家爱看的片子,开始肯定是一个感叹句,高潮肯定是一个又一个及其肯定句,结尾肯定是无数个肯定句和感叹句。大概就是,总结一下这种卖座电影的流程就是 "啊!对对对! 啊! 真对!" 或者 " 哇!!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我就知道!! 嗯嗯 没错就是这样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赎罪》观感影评(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098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