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上的星星 观后感
让爱在身边
暑假的一个下午,我在一周岁多的儿子身边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期间一直在不停的抽泣,看着儿子想象着他长大会是什么样?会像主人公伊夏一样吗?
执迷于自己的世界,他睁大着眼睛看着身边的一切,想着,画着。
倔强地保护着自己,恶狠狠地瞪着,他叫嚣着来吧,来单挑吧!他在斗争着!
亲爱的妈妈,你可知道他的勇气来自哪里,是你,是爸爸,是哥哥,是这个庇护着保护着他的家。
有人说,这个导演一定很有爱!没错,而且这不是电影里他自导自演的那个尼克老师所表现出来的。而是整部电影长达2个多小时里给小伊夏的特写,透过镜头情绪强烈地在告诉我们的。
他的兔牙不好看,尤其是他皱着脸上下抿起嘴唇时,尖尖的有点豁的兔牙尤其碍眼。他对所有人的话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妈妈叫“伊夏,伊夏,伊夏,伊夏??”老师在课堂上叫“伊夏,伊夏,伊夏,伊夏??”真的很让人生气不是么,连校车上的大叔都生气了“你总是把你的头塞进臭水沟里,你难道听不见我们一直在鸣笛等你!”不只是爸爸,我也觉得自己快爆了,不挥掌我们还能怎么样,为什么他总是不听话,为什么所有的祸都是他闯的,为什么?!!
伊夏有时候也是很可爱的,"爸爸爸爸,你不要走,我答应你,我再也不了",“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的”“爸爸爸爸,我们去水族馆吧”妈妈又心疼又无奈,伊夏最终还是被送到寄宿学校了,他伤心地画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哥哥分离开的动画,在爸爸妈妈走的时候,一言不发地沉默坚定地站着,坚忍着直到泪珠破眶而出,偷偷躲着地哭,然后把脸洗了,然后一言不发??
当然万幸,最后有尼克老师拯救了小伊夏。尼克老师本身也有这种读写障碍症,所以他可以敏锐地发现小伊夏的问题,帮助了他。关键是如果没有尼克老师会怎么样,其他的没那么幸运的小伊夏会怎么样?
爸爸在被尼克老师家访时痛批一顿,特意借出差来找尼克老师,底气十足说,我妻子已经翻看了所有关于读写障碍症的书,我们并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可是他灰溜溜地走了,连给自己的儿子打声招呼的勇气都没有。
爱是包容接纳,然后才能给予动力,指引方向!
爸爸不辛苦么,早上5点钟在闹铃声里一骨碌起床,上班挣钱养家;妈妈不辛苦么,5点钟给爸爸做好早餐,还没清洗完,接着6点钟要给哥哥准备营养早餐,再到7点钟督促小儿子刷牙洗脸吃饭穿衣,再送他上校车??
奋斗奋斗奋斗,爸爸妈妈奋斗者辛苦着,可惜他们却忘了自己这么辛苦的初衷。培养孩子,包容和关爱才是他们成长的最好的沃土,而不是拿鞭子抽赶着来赛马!
关心孩子吧,对自己说。想到微信上有一句话:生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所以爸爸妈妈们,老师们,真正的去爱孩子吧,只要你鼓励信任,每一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第二篇: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不知已经观看了几遍《地球上的星星》,第一次观看是在《家长学校师资培训班》导师推荐下看的片段,后来特意下载看了完整的情节。它没有美国大片的气势磅礴,没有吸引眼球的特技效果,但每一次的观看,总会震撼我的心灵,左右我的情绪,脑海中总是忘不掉伊桑胆战心惊,畏畏缩缩的大眼睛!
伊桑是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8岁孩子,在他眼里,课本上的字母、数字都在跳舞,他分辨不出它们的方向,常常把字母倒写、反写,每门功课都很差,学习远远比不上他对动物,水花的喜爱,所以经常被罚,甚至跪在教室门外。在和哥哥光环的强烈对比下,父亲的耐心也磨灭了,打他,骂他,觉得他很没用,同学也瞧不起他,取笑他,对他冷言冷语。虽然妈妈保护他,爱他,但妈妈不知道伊桑的原因在哪里,耐心辅导他,却发现写过的字一次次写错,做过的题目重复做错,妈妈也以为他不听话,故意捣乱,希望他能改正。伊桑就是在大家的不理解中沉沦了、放弃了,当父母把他从身边送走,到寄宿学校后,他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把自己封闭起来,他生活在孤独中,痛苦着??我感觉到了一个在不被了解和接纳的世界中瑟瑟发抖的孩子!
一直到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才让伊桑的谜底揭开,为什么他说字母在跳舞,为什么扔球时会偏离那么大的方向?因为他是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孩子,虽然他努力过,他尽力过,可是还是学不好,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以为自己是那么差劲,他自卑,最令他痛苦的是没人理解他!当别人放弃他的时候,他自己也放弃了自己。
尼克老师与众不同在:他没有逐波随流,他向同学了解伊桑、他去家访,了解伊桑的生活环境,看到了伊桑的作业本,也震惊于伊桑的绘画天赋,他心痛、愤怒、焦急。在没人理解支持他的情况下,尼克老师用心靠近伊桑,努力打开伊桑的心结,这个历程是非常艰难的,但他成功了,他拯救了一个孩子,也震撼了大众(从校内到校外,从家长到社会),震撼了整个教育界。是的,一个家庭不一定会碰到这么一个孩子,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学生里可能也有伊桑存在,甚至比伊桑更孤独无助的孩子,看了这部影片后,我应该反思,我能做些什么?
也许对于现在以分数等第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我无力改变什么,但面对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我能做的就是接近他们,关注他们,肯定他们!就如这部影片的片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总有他们发光发亮的一天,也有他们发光发亮的地方,让他们尽快找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是我们能做到的!曾经看过一个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感叹:不一样的方式可能取得不一样的收获。我们402班也有几个不一样的孩子,肖xx患有书写障碍,她的字是那么地不堪入目;崔x是那么地不按常规出牌,随心所有,对于任何老师任何事情,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处理,不管时间地点场合;李x有轻度自闭倾向,坐在课堂里不言不语。如果我们能像尼克老师那样,让学生树立信心,对你打开心扉,才有可能让教育进行下去,不管他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尊重孩子相信他,在宽容中期待,我想,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的哪一刻,都有花开的那一天!
第三篇: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里的小天使,是地球上的小星星。”
人无完人,孩子的成长也必然会遇到障碍,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关爱,而父母往往看到的是孩子表面上的叛逆表现,而不是去寻找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
我作为小家伙的家庭老师本该扮演的这样的桥梁,却愚蠢地扮演了另一位教条主义者。英语上,我要求她背会所有的课文;语文上,我要求她把所有的错题抄正,并强迫每周抄写好词好句;数学上,我要求所有错题都重做抄正;行为上,我要求她每天回家就做计划(适宜自己的,我甚至规定了每样计划的时间(经过长期统计))而且我亲自监督或者父母监督。这些看似有效的措施从未奏效过。小家伙的口头禅是“我忘了” 、“我永远不会”、“我不要”,尽管我不只一次和她沟通过父母的辛苦,要她懂事。
看影片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她的问题:不爱学习、不懂体会父母老师、 遇到困难就不愿意努力等等,既态度问题。一般的程序:她因为完不成我的任务被罚,然后开始哭闹,父亲开始揍他,母亲开始和父亲争论,然后一起揍她,她哭的更凶,然后再揍(当然是我离开以后才这么干),表面上我不让父母揍孩子,但是结果却是我造成的。
电影教会我:第一步不是惩罚,而是研究孩子的错误模式并找到错误节点。和影片里头的伊桑不一样的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才是她最大的困扰,一旦注意力难以集中就影响记忆力、推理能力,作业、考试便无法按时按质量完成!就算勉强盯着她完成了,过两天我不在她又恢复原状,这本不是她的错。而是我的疏忽和束缚的错!第二步不是剥夺她的所谓没用的业余时间,而是帮她在其它方面首先建立信心(尤其是她的爱好方面),帮她找回自己的梦想,有信心和梦想才会把坚持当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持续并劳逸结合地做下去。第三步不是强迫她去得高分,人无完人,她总会走出自己的路。
今日之后的教育将变得宽容而简单。首先要改变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威严但充满爱;其次寻找注意力集中训练的游戏,循序渐进帮她找到集中注意力的途径;再次才是真正的教授知识并保证给予她固定时间段的娱乐时间,帮她完成她儿时的天真想法。我要为过去忏悔,为未来改变。
第四篇: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长着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那单纯得脸庞让人怜惜。在他的眼中,世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喜欢天空,喜欢白云,喜欢画画,会笑嘻嘻地看着小鱼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会专注得欣赏水坑被自行车驶过溅起的水花和倒影。九岁的伊桑天真而可爱,可是,在学习方面他却有着极大的问题。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他的眼里,字母和数字时常在跳舞,他容易混淆长得相近的字词,他不会系鞋带,接不了丢出去的球,他的功课本上有很多叉叉,考试时他的思绪很发散,但成绩从来都是不合格的,老师对他失去希望,父亲也觉得他没用,同学们也瞧不起他,只有母亲爱他保护他。伊桑最终被送到了寄宿制学校,学校的老师古板而严厉,伊桑在各种压力下变得意志消沉,他对所有的事情甚至是画画都不感兴趣了,完全把自己封锁了起来。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为我们能看得见他们,但是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前半段剧情,我能感受到伊桑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样,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时常会和大人斗嘴,宁愿承认自己不想去做也不愿承认自己不会做。伊桑,一个九岁的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从来都不关心他为什么读不好,而是一味的责备他笨,年幼的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老是学不好,于是他就用反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伊桑的古怪行为是因为他没办法有序的安排自己的活动,可是,即便知道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我也依然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地方式去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这样的话,老师和孩子只能继续痛苦煎熬着。 庆幸的是,伊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新的年轻美术教师尼库巴用笛子吹着欢快的曲子,穿着小丑装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的歌曲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美好性格释放了出来,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了伊桑的问题,并通过家访,沟通了解伊桑的情况。年轻的教师并没有放着伊桑不管,反而帮助伊桑建立自信,鼓励他面对现实并战胜困难。尼库巴老师用他敏锐地眼光关注着每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对不完美的学生也从不放弃。他用颜料为桥梁,通过画笔与伊桑进行心灵沟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伊桑走出了阴霾。电影结尾伊桑在绘画比赛中夺得第一,颁奖的时刻,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终于,伊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信他之后的表现也会越来越优秀。
如果说伊桑的自闭就像是给他的心灵关上了一道门,那尼库巴老师的关怀就像是一把钥匙,他为伊桑打开了心门,为他呈现了一个五彩斑然的世界。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一样,明亮而闪烁,他们需要家长老师的严格指导和督促,但是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关爱,让我们放开旧观念,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自由的去迎接阳光的温暖,享受美好的生活,在鼓励中成长,在自信中变得更加优秀。
第五篇: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在心理学里,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般。九岁的伊桑上三年级,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还有那单纯的让人怜惜的面孔。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他眼里,课本上的字母都在游来游去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就是简单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所以经常被罚跪在教室门外。父亲打他,骂他,觉得他很没用,同学也瞧不起他,对他冷言冷语。只有妈妈保护他,爱他。伊桑最终被学校开除送往寄宿学校,伊桑很伤心,对生存的环境不再抱任何激情和兴趣,也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把自己完全封锁起来。
剧情的转变就在霍卡尔先生调走,新的年轻教师尼库巴的出现。
尼库巴老师的初次见面就给小孩子们不小的惊讶,未见其人先闻笛声。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哈哈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自由浪漫的天性释放了出来。第一节美术课上歌舞升平。
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伊桑的与众不同,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是通过他的观察尼库巴决定家访,发现伊桑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虽然伊桑的父亲反复的说会画画有什么用啊?但是年轻的教师决定帮助伊桑。为了帮助伊桑自信的面对现实,尼库巴搜集可很多资料包括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的艾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这些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等名人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就是他们同样小时候存在着读写困难,甚至无法识字,交流困难,也都曾被周边的人当成弱智来看待,可是他们却用画画和音乐,发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伊桑从中找到了共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尼库巴最后说:“为什么我要给你们讲这些,我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他们的思维很独特,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的成绩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惊了,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些伟人,让我们把这些人铭记在心,让我们走出去,创造出些不同的东西。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石头、木棍、垃圾。” 伊桑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掏出一个小口袋,里面有绳子、小木棍、石头铅笔头、芭蕉叶,他竟然神奇般的做了一艘带着螺旋桨的能在水上滑行的飞机,在尼库巴和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伊桑却悄悄地离开了,他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伊桑依然在不被了解和接纳的世界中瑟瑟发抖。
尼库巴用大量的事实向校长说明,伊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只是有阅读障碍,伊桑的兴趣点在绘画上,并且主动要求为伊桑补课,尼库巴耐心地用尽了各种办法帮助伊桑记忆:在沙子上写、用皮肤感知、跟录音读,伊桑很勤奋的学习,一天天的进步,当伊桑的父亲看到自己曾经很恼火的儿子专心致志的对着黑板发音时感动流泪。
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以颜料为桥梁,用画笔沟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伊桑最后终于打开那扇紧紧关闭的心门,走出了阴霾。
结局是伊桑在学校绘画比赛中伊桑夺得第一名,当评委亲吻他并给他颁奖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伊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尼库巴的怀里。最终伊桑的才华得到认可
看完片子,一次次的泪流满面,不仅为睿智的老师,呕心沥血为了帮助弱势的学生重新面对生活,面对冷酷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为伊桑而感动而自豪,为他渴望被接纳,勇敢走出自闭的世界而欢呼,也为他能幸运的遇到这么一个伯乐老师而庆幸。
类似的故事,我们何尝陌生?比如《放牛班的春天》,《鲁冰花》里的小主人公不也一样幸运的得到赏识脱颖而出吗?可是,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人能受此优待呢?还有多少像伊桑这样的弱势群体不被理解,不被接纳而受歧视、嘲笑?甚至是部分正常人,在现行功利性教育制度下变成了牺牲品?
我们办学校的目的就是顺利进大学,拿到高学历,到成年有优势的竞争力。而其他的可以无所谓,正如伊桑的父亲反复的问会画画有什么用啊?能帮助他竞争吗?教育工作者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一味的追求纪律,传统,荣誉,规则。而忽视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给了他们一个愉快的学校生活,我们就欠缺了他们一个有竞争的成年。可是,如果学习只是聚焦在成绩优秀的少数人身上,而同时忽视了沉默的那些,那么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一些?为什么教育一定要这样牺牲一部分人来造就另一些人啊?对于受伤的那一类人,如何才能消除他们心里的阴影?
什么时候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变得如此狭隘了?很少有人能够耐心的去发现一个人身上不同于其他人的优点,而简单的一张试卷,一张量表就轻率的判断一个人能力有多强,智商有多高。
学生需要的是关注,重视,理解和接纳,可是做起来又何其难?!
这次下到中学去实习,我找过很多的人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我说:你们说,我听,说一切你们遇到的困惑,说一切你们觉得可能不会被接受的观点,说一切感兴趣和欣赏的事物。每次进教室,当我笑着去面对每一个用眼神在说话的学生,心里都感到无比的感动和温暖。我希望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与成绩和排名无关。
怎么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真的值得每个人好好思考。家长,老师,用人单位都习惯了用考试成绩,学历来评判人是否优秀,是否有价值。可是我们看到的终究是目前存在的状态,然后就肯定的用过去的经验急着贴上标签,这个学生怎样怎样,可是心理学中霍桑效应不是证明了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没有被挖掘出来么?
如果尼库巴能够活在现实当中,如果尼库巴精神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播,正如执政党宣扬马克思主义一样,或许现在的教育状态不至于这么无力,也许中国广大的学生更有活力,我们的学生从来都不缺乏天真,浪漫和创造力,我们缺乏的是尼库巴精神!重温(本站向你推荐:WWwww.bsmz.net)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的一幕幕,又一股热流在眼中涌动,又一番共鸣在心底引发,又一种感触在脑海里翻腾!再一次被马修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他的学生的不尊不敬、恶作剧、甚至羞辱的宽容大度所感动,再一次被马修先生对他所有的学生的不离不弃,善待每一位学生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从这位值得敬重的教育者身上,我深深地感悟到“宽容”一词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
一、宽容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教育的策略,宽容往往被教育者所忽视。事实上,宽容学生的缺点与赏识学生的优点是教育过程中两个互为联系的最重要的方面。马修先生能正确地运用这种策略。他能淡化“池塘之底”的问题少年的过错和缺点,因为他清醒地知道校长和其他的学监用“行动——反应”的规则已经麻木了那些孩子向善的意识,他们身上值得别人赏识的优点所剩无几。唯有宽容他们的缺点,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虽然赏识学生带着积极地意义,而宽容带着消极的意义,但马修先生能把这种消极转化为积极,捕获到他们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发掘他们音乐方面的天赋,组成了合唱团。让每位孩子找到了自身的优点,得到了赏识。 所以,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二、宽容是一种等待,是一种默默地等待。这种等待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等待学生对自己缺点或所犯错误的自省,等待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转变;第二,等待教育的时机,把握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教育的艺术性在于收取最佳的教育效果。马修在教育和转变“天使的脸蛋”的莫杭治的
过程中就体现了这一点。莫杭治三番五次地捉弄甚至刁难马修,但马修先生作出的反应是两个字,那就是“等待”。在影片中,因为莫杭治再度犯错,在排练的时候马修取消了他的独唱。到公爵夫人来看正式演出的那天,莫杭治沮丧地靠在演出场地旁边的柱子上,事实上他很想展示他美妙的歌声。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当歌曲过渡到独唱部分的时候,马修用手势发出邀请,用眼神表示肯定,莫杭治精神一振,亮出了他动听的歌喉。马修先生发出了他的心声;“他完美地契合着我的节拍,在莫杭治的眼神里,我突然读到了很多东西,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去感激!”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教师就要利用一切可教育资源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学生就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学生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实现“内心矛盾和斗争”,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宽容是一种期盼,是一种默默克制。在影片中,马修先生不仅仅给了莫杭治足够的宽容,而且是对所有他的学生:搞恶作剧砸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编歌曲对马修进行人生攻击的郭邦;甚至还有自始自终对他充满敌意的蒙丹等等。马修也有喜怒哀乐,但他一次又一次的克制自己的感情,因为心中怀着一种期盼,他坚信,前方总有一种希望在等待!曾经还看见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晚上凭感觉在那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长老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慌张离去。这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那个寺庙的长老。小和尚最终能成大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长老的对他自己情感的理性克制,对弟子的殷殷期盼。
四、宽容也是一种爱。从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看,人的心理需求有生理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而宽容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美国加州东海大学研究表明:“批评中成长的学生,学会论断人;敌意中成长的学生,学会攻击人;无助中成长的学生,会感到孤独;羞辱中成长的学生,会产生罪恶感;包容中成长的学生,懂得忍耐;鼓励中成长的学生,充满自信??”所以这种宽容、这种爱是智者之爱!
再细细回想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历程,其实这不也是一部充满着真情实感的影片吗?在我们的这部“影片”中也记载着学生和我在学习和生活的甜酸苦辣,烦恼和快乐。虽然我们的故事没有像影片中的情节那么富有戏剧性,但我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已受到了马修先生的教诲,深深地领悟到了“宽容”的深刻内涵,在行动上也做到了多宽容学生的缺点。用等待、用期盼、用爱对他们错误的反复一再地有原则地容忍。适度地夸大她们的优点,激活她们向善的意识,使她们在老师们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可爱!同时,她们对老师们也越来越依恋!
所以,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蕴涵着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
让我们以博大的胸怀,独具的慧眼,接纳我们的学生,赏识与宽容我们的学生。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多一份民主,少一份个人专断。请相信:宽容深处情自现!就如影片的末尾,纸飞机在空中穿梭,师生之情在心间流淌!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了一个老师教育特殊儿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里,有许多行为偏执、叛逆顽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压政策激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失意的音乐家马修顶替不堪忍受的前任来代课,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他采用正面、积极、激励的教育方法逐渐取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并组建了合唱队,用优美的音乐滋润那些空虚的心灵。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渐激发出来,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乐家。而马修却始终平凡地生活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