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强事迹观后感
我校周五例会上,全校领导教师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视频,由于时间关系,选了两个视频片段,其中一个就是《陈斌强事迹》。一段简短的视频让现场变得异常沉默,我的心也被感染着......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也拨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弦。“每到周末,从浙江省磬安县到当地冷水镇30多公里道路上,人们都会看到一辆特殊的电动车,骑车人和后座上坐着的人被一条布带紧紧地绑在一起。骑车人叫陈斌强,后座上坐着的人是他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的母亲....”一条布带,让母子俩寸步不离。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陈斌强都以常人无法想象到的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看完这个视频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什么都能等,照顾妈妈没时间等。”
是呀,妈妈一天天的老去,更何况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此时我真是自惭形秽,由于当年我与父母身处两地,很少照顾他们,就想等我条件好了,再把他们接过来,好好尽一份孝心,可是来不及了,我父母早已离我而去了,一辈子的缺憾无法弥补,一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就不安,内疚......在感情至深的真实情感面前,无须太多华丽的词语,一句简短的“什么都能等,照顾妈妈不能等”,诠释了他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孝顺之心。 百善孝为先,陈斌强用自己的事迹行动给所有人做了一个完美的榜样。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更应该有感恩之心与感恩之情。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这是感动中国201*十大人物颁奖礼给林俊德的颁奖词.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1*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孝更绝伦足可矜。陈斌强的事迹体现了大孝大爱,他给他的学生提供了活生生的充满正能量的教材,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爱需要一代一代传承,有爱就有希望。”他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第二篇:p1b班胡文强观后感冲出亚马逊之观后感 故事讲述了我国两名特种兵在闻名世界的地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的“猎人学校”里,接受长达两个多月的军事训练。凭借超凡的意志和毅力,顺利毕业后并获得“勇士勋章”,为国家、为军队赢得了荣誉。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中心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片中的主人公由于受到侮辱和不公正的待遇,想过放弃一切,但当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他为自己的下意识而感到羞愧,深感国家的利益和形象高于一切。在片尾,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猎人学校的校长赠送给中国特种兵的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国庆大阅兵仪式。看着雄壮的三军仪仗队迈着齐一的步伐经过天安门时,主人公落泪了,我被那种庄严与神圣所震撼,为我们国家的强大昌盛而欢欣鼓舞。是的,这是激动的泪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共鸣。无可辩驳,他们是中国军人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后还站着维护祖国和平与安宁的中流砥柱,他们是祖国和平和安宁的守护神。其实,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还有许多。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一次,他被土匪打伤了右眼,做手术时,他拒绝使用麻醉剂,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手术给他带来的痛苦。人们常说,能接受的是锻炼,不能接受的则是磨练!何谓磨练?我看影片《冲出亚马逊》中那群特种兵接受的更是千锤百练!经过生与死、苦与痛、饥与饿、恐惧与害怕、斗志斗勇的锤炼以后,将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可以压倒他们。他们是人类的骄傲!五号、七号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看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一个人有了坚强的意志,做
什么事,都可以让困难低头,失败远离,取得成功!
胡文强
201*.2.10
第三篇:《日出》观后感-韩明强“自尊”的牺牲者——观王延松版话剧《日出》有感
韩明强
31201*3115
一直很仰慕曹禺老先生,深深地被他的无比才气与清傲人格所折服。然而,由于自身的孤陋,对于曹老先生作品的了解也只是局限于《雷雨》这一传世经典,抑或是一些文摘上的简短概括与介绍,对于同样经典的剧目《日出》,所知却总是寥寥。而此次终有幸观赏了王延松导演的话剧《日出》,由于此前无缘欣赏过旧版《日出》与曹老先生的原著,因而我对《日出》的理解全都是基于该版话剧的。
我并不清楚在原著与旧版的话剧中,话剧的开篇是怎样布置的。然而,在此版话剧中,开篇便先是一阵冗长的沉默,沉的可怕,静的让人不自觉地感到压抑,仿佛有一种来自灵魂的力量,企图冲破这层黑幕。然而,突然,音乐渐起,沉寂终被打破,可这打破沉默黑暗的声音却是阴森得吓人。诚然,它驱赶了黑幕般的沉默,却更暴力地击碎了整个世界!这刺人心魄,悸人魂灵的声音直叫人怀疑身处幽冥,已不在人间。而此时,灯光却突然(更多请搜索:Wwww.bsmz.net)亮起,可带来的依旧不是光明,而是一种美丽的死亡——灯光下的陈白露已然死去!悲剧已成事实,因而使所有的述说都化为了苦痛的挣扎与无奈的叹息。
也许精妙舞美的设计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心,然而,唯有故事的内涵才能在观众的心里刻下烙印,发人深省。一部经典的作品总是包罗人间百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实现在于“哈姆雷特”的“可挖掘性”。而我对该版《日出》最深的印象便是剧中的许多人都是“自尊”的牺牲者。陈白露也好,李石清也罢,抑或是那个悲情的小职员黄省三,还是那个可叹的“小东西”,他们其实都是“自尊”的牺牲者。
而在这四个人中,陈白露与“小东西”确系都是死了。两者的命运是何其的相似,同样的沦落风尘,同样的控诉社会,同样的为“自尊”而死,以至于有人便说‘小东西’的命运其实就是对陈白露结局的隐喻。”这种说法自然有着一定的道理,然而,陈白露与“小东西”之间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两者对比,“小东西”的死自然更出于“单纯的自尊”。自始至终,“小东西”都极力地维持
着她那可怜的“自尊”,直到身处妓院,被蹂躏、被践踏,自尊的坚守在人世间沦为奢望时,她才选择了去天国保留她那珍贵的“自尊”。如果说“小东西”是“纯粹的人”,那么,陈白露便是介于“人”与“鬼”之间的可悲者。的确,她贪慕虚荣,甘于出卖人体,沉醉于灯红酒绿,过着鬼一样的生活;可她却又不屑于与“群鬼”们同流合污,竭力地保护着“小东西”,竟怀着人心。于是便有了一样一个悲哀的命题:若无当初的“子死夫走”带给她深深的自尊挫败,她又何至于斯?而最后,一切的沉沦都化为虚影,死前的梦境却如诗如幻如天堂。也许有人会简单地把她的自杀解释为“走投无路的投降”,但我却更愿意相信,是自尊的觉醒,让她在“鬼”的生活中死去,却在如梦的天国中重生!
陈白露和“小东西”既可说是因“自尊”而死,也因自尊而活,她们是“自尊”的牺牲者,却也是重生者。而未死李石清与黄省三却只能是的的确确的“牺牲者”。一个放弃了当下的“自尊”,不惜一切地追求着头顶高位者的“尊严”;另一个却死守着作为读书人的自尊,无奈地呼天抢地。也许,李石清再有一点点顾及当下的自尊,那么他就不会沦落到失业与失子的境地;假若,黄省三能够放下身段行讨甚至行窃,那么他就不至于亲手毒死自己的骨肉。但是,这真的可能吗?在当时的社会中,无论你是否坚守自尊,你都是死路一条,除非你已经是那个炼狱中的“群鬼”之一。可即使是“鬼”,也保不齐有死的一天,潘月亭之流便是明证。然而无论如何,李石清与黄省三也终究是“自尊”的牺牲者。
也许有人会对我的评论一笑置之,但有这一笑便够了。正如人们所知“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如此经典的《日出》,其内涵与可挖掘性绝不会比“哈姆雷特”少。一切基于话剧的欣赏与评论,惟其有心,便总有可取之处,可赏之情。
第四篇:《商鞅》观后感-韩明强失败的成功者—观话剧《商鞅》有感
韩明强31201*3115社科1206
我想,我这辈子怕是忘却不了那一幕悲壮的画面了:西下的残阳如血,却有一阵箭雨攒射而下,裹挟着无知与怨恨,将虚妄的愤怒发泄到两个孱弱而坚毅的肉体上。;
我想,我也许只能等到下辈子才会记不得那场阴曹地府中、奈何渡头边的对话:“商鞅,难道你还不服天命?!”“魂魄既已脱离躯壳,天命便是无稽之谈??”“商鞅!你听见了么?民心难违啊!”“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当历史的风尘遮蔽了往日的荣耀,连那强大的秦帝国也早已沉沦在历史长河中。可总有些事、有些人是无法被忘却的。那强盛的秦帝国可以不在,那雄才伟略的秦皇也可以忘却,可他——商鞅,却总是不该被遗失在往事中的。因为,“商鞅虽死,然商鞅之法千年不败!商鞅虽死,然117年后,秦王朝一统天下!”因为,他,不只是一个成功者,而是一个失败的成功者。
他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成功经历甚至可以当作一部励志小说来激励逆境中的人们。可曾想象,一个身世坎坷的奴隶,一个任人宰割的牧牛娃,在多年之后竟能摇身一变,成了出入庙堂,征战沙场,手握重权,雷厉风行的“商君”。这需要多大的机遇,又需要多大的胆识。也许,用古人“出将入相”的评判标准,哪怕是今人之看法,恐怕都不会否认,商鞅的确是个成功者。然而,更何况他是一个“改革者”,一个成功的“改革者”。
在历史的舞台上,唯有改革者的角色是最难扮演的,也唯有改革者,无论其结局如何,都总是应该收获几声嗟叹的。从魏之李悝,齐之管仲,秦之商鞅,到后来的北魏孝文帝,北宋王安石,以及今天的邓小平、朱镕基,尽管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在世人的欢呼与鲜花中远去的,却也有在不甘与落寞中沉寂的,但所有的他们已然是历史中的成功者!试问,在堂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是能够真正不死于人心的,又有多少人是可以名载史册,千古流芳!
然而,商鞅确系不得善终,一生的呕心沥血,一世的丰功伟绩,却挽不回众叛亲离,刀斧加身的凄凉结局。在为人处世方面,商鞅在历史上留下的却是一个刻薄、严酷的背影。未得势时狂狷,已而得势就张狂;锋芒毕露,广树政敌,严刑酷法,不通人情。君王对他猜忌,群臣对他提防,就连百姓也不堪其苦。也许,商鞅当初听取赵良的建议,挂爵归乡,或许能带给他一条活路。但是,这样的商君还是商君么?如此的商鞅还是这样名垂千古么?有时候,末路英雄才更加令人叹惋,那几许悲情方是动人之处。商鞅,从他献上谏言,领导变革的那一刻起,他的角色便早已注定是个“失败者”了。然而,情感上的挫折,与韩女的生离死别,在我看来,却是不足以成为伟大的商鞅的失败之处。
也许,商鞅已经远去,连同那尘封的历史,不再重演。可正是历史容不得重演,这伟大的商君才更值得我们牢记。这个伟大的、失败的成功者,带给我们的不该只有对他的深深叹息,更需有对改革的深刻理解,对时下中国的思考!
第五篇:看陈斌强事迹观后感今天,在妈妈的陪伴下,我看完了“20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那一份份真挚的感动,还在我的胸口回荡。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感动,给中国儿女们带去了心灵的慰藉。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孝子——陈斌强。陈斌强年幼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后来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妈妈,他每天带着妈妈骑着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照顾妈妈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但是他照顾的尽心尽力。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尽管他的生活总是在跑,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尽自己的孝道。
妈妈,从我们出生,开始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妈妈的关怀无微不至,妈妈的大爱,我们无以为报,能做的只有在生活中多关心她,呵护她,让她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爱。陈斌强说:“我们孩子可以等,但是父母等不了。”没错,我们要想回报母爱,必须要行动起来。母爱无私,当妈妈年老时,我们就该反哺,以同样的爱回馈妈妈。
从古至今,孝子数不胜数,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温暖的亲情不断传递。晋朝的王祥,母亲早亡,继母偏爱亲生儿子,常让王祥做苦活。继母想刁难他,在一个冬日,继母突然说要吃鱼。天寒地冻,无处购鱼。于是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也改善了他们的关系。无论是生母还是继母,只要是我们的妈妈,就应该要进我们应尽的孝道。
而宋朝的朱寿昌则为了寻找母亲,辞去官职,寻母五十年。这样的孝心,是多么的令人感动啊。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妈妈的爱是最无微不至的,也是最温暖人心的,身在单亲家庭中的我最能够体会了。平时,妈妈工作很辛苦,但是她总是一下班就急匆匆地赶回家替我做饭,从我上学以来,天天如此。如今我还小,没有能力让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在生活中,我也会尽自己的能力为妈妈分担家务。
天下母亲,无一不为儿女操劳,尽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父母能够开心,不为自己操心。我们在成长,妈妈在变老,尽孝要趁早。既然母爱如此伟大无私,那我们就更应该以涌泉般的孝心回报,这样也就不会愧对她了。
小编推荐更多精彩内容:陈斌强事迹观后感
郭生强案件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杜晓强
像小强一样活着观后感
赢在执行力、强在执行力(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三小强观后感(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1516.html
- 上一篇:上海福寿园观后感(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