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3000字电影观后感(观后感,电影)

时间:2019-05-17 10:57:01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电影《鸡毛信》观后感影评3000字

《鸡毛信》观有感

——做理性的爱国人

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xx级xxx

指导教师:xx

《鸡毛信》是著名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的,由石挥和谢晋导演,主要在湖南、北京、上海三个地点拍摄。该影片是新中国首部正面反映我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影片以海娃送鸡毛信作为全片的主要线索,结构单纯,情节曲折,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惊险情境中,影片以生动细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贞顽强、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艺术形象。片头字幕像一本连环画.一页一页揭过,使少年儿童观众像翻看连环画一样亲切。每一片断的开头,也模仿连环画的说明写上字幕,对背景、环境、人物心情做出说明,用生动诙谐的旁白道出,强烈地抓住了少年儿童观众的注意力。《鸡毛信》于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颗耀眼的童星。

《鸡毛信》这部19世纪60年代的电影对于我们90后是很陌生的,第一次看见这不电影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当时看到这部古老的黑白电影,没什么兴趣,只是眼神在那里停顿了一会儿,凭常识猜测了一下:这是应该一部抗日的红色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放羊的娃娃,他的羊也是主角。

如今,接受思想实践课程老师的任务要看一部红色电影并且写下一篇读后感,我在优酷的战争系列电影里面翻找,最后一个小孩凝聚的目光深深吸引了我。凝神一看,用繁体字书写的“雞毛信”三字,这个拿着标枪认真注视着某个方向的的小孩身后是斜斜的小山坡。坡上有一颗没有树叶的树以及几只皮毛很厚的羊。我顿时好奇起来,看这封面应该是讲述的这个英雄小孩吧,为什么电影名字是《鸡毛信》呢?这个小孩跟鸡毛信有什么关系吗?什么又是鸡毛信呢?难道是用蘸墨汁写出来的信?各种疑问浮现在我的脑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要点击

它,我要看看这部电影究竟是什么内容。

电影缓缓播放起来。果真是一部老旧的电影啊,全黑白,甚至连人的面貌都看不了很清楚,电影主人公说话的声音也混杂着杂音。确实无奈,不过我的好奇心一点也没有减退,我淡然继续着。

正如我的第一次的猜测,它确实是一部抗日电影。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一个放羊娃的抗日故事。,他的父亲其实是民兵队中队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顶天汉子。由于在附近扎营的鬼子经常到村子里来抢夺粮食,烧毁房屋,搞得老百姓生活没有安宁,所以这些民兵队主要协助八路军保护村民,带领村民在鬼子扫荡村子前将粮食和老百姓都安全转移了。12岁的海娃从小受到父亲的爱国教育,也亲眼看见鬼子在村子里烧杀抢夺的恶行,是对他们恨之入骨。聪明机灵的海娃和他的好玩伴们也成立了抗日儿童团.他是团长。别以为孩子就能持枪去打鬼子,其实他们是神通广大的情报小兵。他们儿童团成员每天都在山上玩耍。其实他们看似玩耍,其实是子相互专递信息。由于站得高看得远,在高山上可以看见鬼子在炮楼周围的一举一动。只要鬼子出动去抢夺粮食或者又是那么行动,他们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然后他们就推到立在身后的枯树干告诉在另一个山头的伙伴,伙伴就推到身边的稻草人。就这样一传一地,孩子们就将信息传给村民,通知他们及时转移。我不得不佩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在那个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用这样的方式来抵抗敌人。 故事中我的关注的部分终于来了,队长父亲交给海娃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海娃必须完成这个任务。海娃的任务就是给在三王庄指挥部的张连长送去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鸡毛信出现了,果然跟鸡毛有关。海娃能接受到这样的任务他非常高兴也十分自豪,在听过父亲的吩咐之后赶着羊就踏上了去三王庄的路。原以为会顺利地完成任务,没想到在途中居然遇到了进村扫荡的鬼子。海娃见状不妙,眼看着鬼子越来越近逃也逃不了了,海娃转动着大眼睛,最后中生智把信拴起立藏在领头绵羊的尾巴的下。领头羊肥肥胖胖,羊毛长而浓密,将信藏在尾巴下面根本就发现不了,也让人难以想到。好个海娃,真是机灵啊。鸡毛信是藏起来了,但是海娃也被胁迫给鬼子带路。赤手空拳的小孩子哪敌得过实枪实弹的鬼子啊。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活命,海娃只好屈服了。海娃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在想着怎么逃走。终于,晚上来了,海娃心想不趁着这个机会逃走,到了

第二天鬼子宰羊吃的时候鸡毛信就会被发现了,到时是明和信都不保了。海娃又冷又饿曾一度昏睡过去,但梦中父亲和伙伴的呼唤让他再度醒来,他趁鬼子正熟睡的时候拿走了鸡毛信逃走了。

海娃闷着头一个劲地跑,心里可高兴了,终于脱离虎口了。但是高兴过头便粗心大意起来,他把鸡毛信丢了。海娃是一个很有决心的孩子,不怕鬼子也要原路返回去找回鸡毛信。确实找回了鸡毛信,可是可怜的海娃又被汉奸黑狗捉回去了。海娃谎称来找跑出去的羊保住了自己的命,可是他又得为鬼子们带路了。海娃利用鬼子们对他的一点信任把鬼子领入羊肠小道,害得鬼子们走不动爬不上。海娃趁机逃走,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故事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想象,这个时候八路军肯定会出现,然后他们控制住鬼子,消灭了敌人。八路军接收到海娃的鸡毛信也立马派人去轰打鬼子的炮楼,鬼子的根据地毁灭。不一定所有的读者都会猜想出这样的结局,至少我是这样猜想的。解决也不负我的猜想,海娃在把信交给一位八路军,然后昏过去了。信交到张连长手中立马部署人去攻打鬼子炮楼。炮楼摧毁,猫眼司令被活捉,龙门村从此再不受敌人的侵扰。

影片终于放映结束,我最好奇的鸡毛信也算是有个大概的知晓。鸡毛信就是一般的信上加两三根鸡毛。加上鸡毛?为什么信上要插鸡毛呢?是否有另外的含义?又一连串的疑问再苦恼着我。罢了,我还是上网百度一下吧。百度百科说:“鸡毛信就指需要迅速传递的文件、信件。子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使用的鸡毛信一般使用两根鸡毛,没有邮戳,由老百姓专人投送。”鸡毛信源于“羽檄”,羽檄是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上面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

终于把鸡毛信了解了个透彻,我也得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了。首先说主人公海娃。海娃这么个小机灵鬼完成了一项看似简单却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不得不夸赞他的聪明机智与勇敢,他把鸡毛信藏在老绵羊尾巴下,对敌人的各种谎言,把敌人引入羊肠小道??影片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他那双圆滚滚的眼睛,时不时地传递出信息给我。让我能明白他的内心,也能看出他是不仅仅是一个放羊娃还是一个机灵的小八路军。但是我也不得不严肃批评这个童真的小孩。在得意兴奋之时忽视了最重要的鸡毛信,正是因为丢了鸡毛信才让他再次落入敌人手里,也让他最

后手受了枪伤。不过还好最后结局的圆满成功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个影片了。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像这样儿童参与抗日行动的事迹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

再说说影片中的歪嘴黑狗这样的汉奸。说实话,他们挺不容易的。辛辛苦苦学日语,给日本人当翻译,日本人不会尊重他们,却像狗一样地使唤。而中国人又都瞧不起他们,人人憎恨他们。我会想这么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他们就要去做呢?看着日本人欺压老百姓,侵占中国的领土,难道他们就不会愤怒?或者说日本人给了他们什么好处?还是家人被日本人抓去了,要挟他们?这么多猜想,知识猜想,但事实是如此我想大家都需要反思,抗日时代的领导人应该反思,当今的领导人也要反思。

说到抗日,我不得不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保卫钓鱼岛事件。如今的中国人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固然是好的,但是其实我们在爱国的同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在中国的领土上,中国人做出砸日本车,封锁日本工厂,侮辱日本人等等行为,从单一的层面上看这些事爱国行动。但是请深入思考一下。我们砸的确实是日本车,但是它是中国人的车,是中国的拥有的资产。我们封锁的确实是日本的工厂,但工厂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带动了厂区周围的经济发展。我们侮辱的确实是日本人,但是现在的人民又有什么错?过去的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的兽行的历史只是那些死去的人的行为,现在的日本人不要脸地宣称钓鱼岛是他们的自导自演的行为只是日本政府的胡作非为,其实与无辜的日本人民无关。

中国人民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些都是全世界知晓的。我们的爱国不是偏激的行为而使理性的爱国。我们应该在科技上,经济上,教育上,人文上,超越日本,让他无法再中国面前抬头挺胸,让他无法再在中国面前神气,让他只能做一只缩头乌龟。

第二篇:圆明园观后感3000字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部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高中的时候在家曾看过一次,当时首先是被当时封建王朝回光返照下的强盛所震撼,也深深的被当时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宏大,秀丽,惊世骇俗之景震撼,那一山一水,一瓦一瓴,无不映射出宏丽,智慧与强盛,留恋忘返。当珍宝被抢走,当瓷器无情地被捣毁,当那把罪恶的火把从一窗一木燃烧起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无尽的惋惜和深深的愤恨。今天在课堂上再次观看,心灵再一次久久不能平息。

去年曾去过一次圆明园,独自游荡在这个曾令世界都惊叹着迷的园林,已无法再寻见当时的震撼。昔日宏伟秀丽的楼阁,景观已经荡然无存,所留下的只有静静的地基在品味着似梦般的过往,空乏的言语也无法表达出当年的繁盛。心中只有一丝淡淡的落寞。当在西洋景观遗址看到那些断壁残垣时,心中那份落寞更是无以言表,一种民族之情油然而生。今天当再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时,不禁将其中的繁华于今日之萧条加以对比,那巨大的反差更是一种震撼,一种警示,是无尽的深思。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

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

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

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园,东方有圆明园。”

当大火吞噬这一切的时候,悲伤不言而喻,但那份对英法那份愤恨外,一丝屈辱定然不会没有。是的,屈辱,自1840年以后就是屈辱,圆明园的焚毁正是那份屈辱的一点。当那火烧三天三夜后,我们民族更多的是思考吧,应该在那昏暗的天空下惊醒吧。一个泱泱大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跨过了康乾盛世,傲然于东方,却被弹丸小国,区区两万人攻破京都。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是盲目的自大,稍具一些科学思想的康熙只把科学看成一种玩乐,乾隆更是认为天朝大国无所不有,夷狄之物纯属取乐之工具,还自以为是的把大水法中的机械取水换成人力,可笑可悲。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先进的工业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悲剧性的命运是无法逃脱的!今天的 只能在满目苍遗、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美好。正如那句古谚说的一样,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

鸦片战争之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大战然而清军用的 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当时的英军统帅就说这样一个民族,若能配上好的装备可以征服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

曾听过一位袁伟时教授说过什么是大国,他曾说过一个大国最根本的是有没有一个自我更新能力很强的政治制度。当时的中国依然是封建统治下的君主专制,没有丝毫的思想自由而言,延续着传统的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和三纲五常的传统思想。当外来思想来到中国而是被视为不怀好意,是想颠覆我们中国的,还制造几次大事件。到康熙时期只留下所谓技艺人,来为皇家服务,其他的一并驱出,而且留在中国的只许信教,不许传教,也不许离开中国。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就此掐断。康熙的后人更是孝顺,谨遵圣祖遗训,高唱着祖宗法不可灭的人伦道德,做着大国的美梦,一直不肯打开国门,把国家的

生机给掐断了。而英国自1215年颁布《大宪章》后,一直探索新制度,经过几百年的探索,终于在1640年爆发英国大革命,为英国的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此时的中国,满族人终于经过几代人人的努力,在1644年入主中原,开始了自己的封建帝国,延续着几千年制度,唱着大国的幻曲。

圆明园已随那段历史而只剩断壁残垣,如今,所有的繁华都烟消云散,只是那些残垣静静的躺在草丛中,这个见证大国奢华的园林随着大国屈辱而离去,有人说重修圆明园,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没必要,我说也是,就让它在哪吧,一个民族的屈辱总要留下些什么,它留下的不仅仅是断壁残垣,它留下的不仅仅是这些,是那段屈辱,那屈辱后的思考应该永远留在我们心里,知耻而后勇,我们应该在历史中明白今天,正如毛泽东所说,居安思危,才能更好的前进,在这个见证者的鞭策下,民族,中华民族,只有前进,才能更好的傲然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焦裕禄观后感3000字

焦裕禄观后感3000字

习总书记在专门听取了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后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宏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串始终,要把教育路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要像焦裕禄同道看齐,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做起。

习总书记最后强调,我们要深入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紧密结合现在正在展开的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宏扬焦裕禄同道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希看兰考在展开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大力宏扬焦裕禄精神作为实践特点的重要着力点,切实弄好学习实践活动,增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焦裕禄同道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苦难的煎熬,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长大立志救国救民的种子,并矢志不移,奋斗之,践行之。

甚么是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内涵就是: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华,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点。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大兴服务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知难而进之风,就是要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适应新情势新任务新命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赋予焦裕禄精神以时代精神、时代内涵,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焦裕禄同道固然已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逾越时空、历久弥新,不管过往、现在还是未来,将永久都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久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

通过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很受教育。结合学习,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为何焦裕禄同道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赞?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依然感遭到巨大的鼓舞?关键就在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习焦裕禄,不能简单地说说、写写,头脑热热,要做到“三个坚定、三个结合”:

三个坚定: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任什么时候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三是要坚定发展方向,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把干事创业热忱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辟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三个结合:

一是与保持我党员先进性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焦(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Wwww.bsmz.net)裕禄精神,全面进步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用焦裕禄、杨善洲、金桂兰、李长顺的精神鼓励自己,用身旁的典型指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党员的做法,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比焦裕禄同道,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进步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

通过学习,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道,更应当学习焦裕禄同道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道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我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缘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我们学习和宏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建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线路,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热挂在心上;要多办利民之事,深进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更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认真解决民生题目,努力把为群众排难解纷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节约勤俭、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华。焦裕禄同道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作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戴和爱戴的重要缘由。我们学习和宏扬焦裕禄精神,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在任什么时候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勤俭、节约办事的良好作风,发扬发奋图强、与时俱进、开辟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困难增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牢固建立过紧日子的观念,果断反对浪费浪费、大手大脚,果断抵制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果断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上,使艰苦奋斗精神真正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共克

第三,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线路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在焦裕禄同道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在焦裕禄同道身上,充分体现了我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我们学习和宏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进调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往做,不符合的就绝不犹豫往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想、增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要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忱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积极有所作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第四,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眼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我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然灾难,他以我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势,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 “三害”方法,终究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这类精神,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开辟创新、攻坚克难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学习和宏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飞扬的英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勇于挑起重任,勇于克难制胜,勇于奋勇争先。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挑战眼前捕捉和掌控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养有益因素,夙兴夜寐思改革,夜以继日谋发展,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第五,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清正廉洁、忘我奉献,是我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同道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完全地为人民服务,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我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建立了崇高的形象。我们学习宏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忘我奉献,以实际行动推动科学发展、增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不该做的事情果断不做,自觉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我党人 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质。

第四篇: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虽然离我们很遥远, 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进其中, 走近那个时代,让我们体会到建国道路是困难重重。国内外的势力全都压在共产党的肩上, 然而,这不仅没有使他们退却,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阻挠,终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了。 《建国大业》简述了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 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 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 益。而已蒋公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一党治国,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漠 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 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第一,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 来看,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 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 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 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 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 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 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各民主党派都采取了拉拢的政策。召开旧政协时,国民党承诺 和平、民主建国,但其自恃实力强大,很快撕毁《双十协定》 ,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欲图消 灭共产党,把各民主党派当成花瓶一样作为民主的摆设。试想,在国家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时,国民党人是出了大力的,但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也是出了一定的力的,同样也 有流血牺牲,国民党却妄想一党独大,遭致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抵抗。最后,共产 党人由于赢得了民心,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同样,在政治上也把各民主党派给争取过来, 与各民主党派一起在 1949 年 9 月 30 日以新政协的名义通电世界各主要国家, 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了。 正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国民党在与共产党在对国家权力的争夺上, 国民党以一党私利为重,漠视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的以及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共产党则把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深得民心。 第二,国民党自身严重腐败。党政军皆然。而共产党自身清廉,团结一心,同仇敌忾, 全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击退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第三,国民党社会贫富悬殊极

大。四大家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一贫如 洗,社会矛盾激化。而共产党与人民同甘共苦,大家有粥喝粥,有饭吃饭,走进群众,深入 民心。 第四, 国民党的经济金融政策严重失败, 当时全国经济片混乱。 蒋经国到上海戡乱整治, 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想法也未能实现。 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国民党走向失败,而共产党则迈向成功。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 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 心在起伏。我感到悲哀,自责,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年轻人 却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的年 轻人却没有实力,没有业绩,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 十几年,终于也考上了大学。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找不到目标。 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作为祖国未来的继承人, 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们向温室中的花朵 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 新闻中经常出现某某学生因为受不了什么打击而自杀, 最近我们学 校附近的学校竟出现了“裸奔”事件。由此可见,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积累流传下来的精神 已经被时间冲刷殆尽了。最近,甲流更加肆虐,我们学校中被隔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我们 也失去了强劲的体魄。面对这些我们感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构成一个推动社会向前的原动 力。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其发展方向及其速度,相当程度取决于这个社会人的素质。小平 同志曾反复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多次重申: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小,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所谓“素质”,指的是人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中包含的思想水 平和文化素质,其归根结蒂是人的认识水平,即世界观的认识观点。青年在跨世纪的改革中 能否担当一个历史赋予的使命,关键在于是否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激人奋进的世界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着的时代,必然要求主观认识不断着眼现实,开拓新思维。 创造新方式,提出新观点,占领新领域,以创新求发展。这是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种契机, 为我们世界观的改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寻找生长点提供了广阔“舞台”。 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增、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 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上所担负的“天下兴亡” 最直接、最沉重。责任,就在于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需要青年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为 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每一个学子都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正如种子无 法脱离土壤而凭空成长为参天大树, 青年也无法脱离社会而自行成才, 这是从古至今相同的 道理。志愿者精神,深层的内核就是社会责任感。青年志愿者行动无疑是青年社会责任与自 身成长关系的一个示范: 没有心怀天下、 情系苍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不会有献身志愿服务的行 动,就谈不上爱国和报国;同样,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不能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牺牲奉献的精神,源于我们对社会进步和历史走向抱有的持久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自 我们日常不懈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有的青年学生和工作人员,缺乏一种“兴亡在抱”的社会关注兴趣,把自己封闭起来做学 问、干工作,结果成了社会中冷漠平庸的一员,不会给他人带来热量或任何利益;也有的青 年,仅凭一腔热情就冲上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急于参加志愿服务,却往往发现缺乏所需的知 识和技能而徒劳无功。 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上, 许多志愿救援者因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而 留下了遗憾。还有一些青年,把自身情况与志愿服务较好地结合起来,如南京的公务员汪学 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一方面服务了群众,密切了干 群关系;另一方面,从中了解了民情民意,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实现了一举 多得。弘扬志愿者精神,正是需要这种不失热情而又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将自身实际与志 愿服务的要求结合起来, 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 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而自己又能够胜任的服 务,从而实现服务热情与服务效果的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当代青年,报效国家是我们的最高追求,而献身志愿服务、 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报国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胡锦涛同志的期望,就要志存高远并脚踏实 地,把志愿服务同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促进, 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第五篇: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

学号:201*104522 姓名:张奇峰

班级:11信计2班

《建国大业》观后感

所谓的历史片,一定是打了时代的标签,《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党也是人”的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党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峡那边的朋友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会觉得宽慰的吧。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

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推荐其他精彩内容:

复兴之路观后感3000字

大学美育观后感30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30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3000字

300字电影观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3000字电影观后感(观后感,电影)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168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