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
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 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探究情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的情景必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数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这样渗透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会很感兴趣,也易理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陈珍
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
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
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
?
?
?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两节数学课堂心得体会
这两周学校举办了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的选拔活动,我上的是完全平方公式1,上完后感觉上的很不成功,主要存在这样几个不足:
1. 教师还是参与的太多,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没有认真备课,导致问题设置不够简练;
3. 对公式的理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
4. 课堂中想面面俱到,贪的太多而导致重点难点没有突出;
5. 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 课堂没有超越导学案,而是被导学案限制了,课堂没有活力。
本周在六中参加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我上的是分式二,由于六中的学生小组建设训练不够,所以我采取了半高效,半传统的教学方式去授课,感觉效果也还不错,学生也比较适应,但也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 教师还是讲的太多,对学生不够信任;
2. 没有限制优秀生的发言,对待优生的调动不够好;
3. 要学会适应不同的学生;
4. 要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灵活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
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数学合作交流,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等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弥补、沟通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交流意识?
1 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而教学改革的实施,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实质性的转变,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授教学内容为重点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由教师的讲解灌输的教学转变为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合作协商和意义建构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教学媒体要从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而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则要从教材内容的取舍、备课、上课、考核,从例题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等各方面进行改进。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英国大文豪萧伯(请关注Wwww.bsmz.net)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多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数学学科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或对解决数学的问题,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正是充分展示这种个性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启智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而要获得这样的效果,教师则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每个概念、每个例题,从教学过程的角角落落入手,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分组讨论、同桌合作或者自由结合等形式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中的组合这个内容时,引例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并请代表说出讨论结果;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安排同桌合作讨论交流,然后选择提问;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也可以安排团队合作的形式。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相关一些内容时,则可以安排自由结合,团队合作,在课后进行模型的制作以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在上课时进行班级交流,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合作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往往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成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3 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合作交流式教学并非只仅限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样非常重要。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交流,还包括情感的交流、学习方法的交流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喜怒哀乐”,感受教师的激情,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在推导某个公式,证明某个题目,解决某个例题时,可以有意识地做其中的某几步,相似的过程与步骤以及比较简单的计算可以让学生来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甚至可以让另外的学生与他共同完成,其他的学生则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时与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教给学生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活泼的情景,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biaosa小编推荐更多范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3695.html
- 下一篇:初入组织部有感(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