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时间:2019-05-17 11:22:24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 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 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 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 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 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 、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 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 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 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 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 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 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 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 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 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 全体学生,读后感《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 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 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教师只有 “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 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 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最近一年,我校组织了师德培训活动,在这学习师德手册的过程中,对于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的我,对它又加深了一层认识。

一、要有爱心。

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二、无私奉献。

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ldquo(本文来自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三、为人师表。

教师的良好心态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第二篇:《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为人师表,用品德垂范学生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今秋,在校方领导的大力推广下,我和学校里的老师们一起潜心研读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师德手册》。在读此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师德作为教师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早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的常识,并不需要费心费力重新学习。然而,在深入研究这叶小媚同志编著的这本手册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识是多么的浅薄。“师德”二字远远不只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一种指引着教师在自己平凡岗位上执着坚守的精神图腾。同时,它也全然不是笼统的,师德是细则,是规范,是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必须要做到的要求。

教师,游走于平凡与崇高边缘;师德,徘徊与权利和义务之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深远、最具体的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1】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师德规范还能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

《中国师德手册》立足于师德建设的核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师德建设的细节,并结合名师的经典案例,直观地给出了实施师德培养的具体方法。

本书按照新师德规范,分六大部分对新师德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分别是:

第一章 做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好老师 ,主要包括

一、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了解祖国,热爱祖国

三、理性表达情怀,爱国更要守法

四、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二章 做爱岗敬业的模范 ,主要包括

一、甘于寂寞,乐在爱岗敬业

二、以仁树人,以敬业完善自我

三、廉洁自爱——生命分量有多重,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

四、学会尊重,让无私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五、勤于家访,让爱岗敬业落在实处

第三章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第二家长 ,主要包括

一、危难时,舍生忘死献大爱

二、用博爱之心铸造师德之魂

三、宽容之爱——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

四、信任之爱——爱学生,就信任他们

五、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师爱

六、理解之爱——教育,从理解学生开始

七、把师爱用目光传递出去

八、抓住“犯错”时机——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九、让“师爱”成为高尚的“友爱”

第四章 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主要包括

一、海纳百川——宽厚的胸怀奏响和谐乐章

二、平等对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成功

三、决不放弃“后进学生”

四、转换观念,思路决定出路

五、遵循教育规律,一切为了学生

六、做个学问高、师德更高的专业化教师

七、因材施教,努力尝试个性化教育

八、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九、还课堂给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的天堂

第五章 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主要包括

一、用正直的品德垂范学生

二、诚信为本,坚守高尚情操

三、做严于律己的模范

四、勇于认错,为学生做出表率

五、仪表风度——端庄朴素的形象才富有感召力

第六章 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 ,主要包括

一、用创新打造特色教育

二.挑战自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三.终身学习,博古通今——构建多元知识体系

整本书条理清晰,语言平实,处处引用教育实践中的小例子告诉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学生,应对工作,在教育事业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那些误区应及绕行避免。书中内容全面细致,尤其是那些关于处理课堂中突发事件以及挽救失足少年等的教育机智时时让我赞叹不已,下面我仅就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第五章(做为人师表的典范)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身正为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具体说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真诚感化。教育学生不是作秀,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其次是人格表率。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第三是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

在当今各方群体互为利益方的多元化社会,师表已经被赋予了更为细腻而全面的定义。“为人师表”早已不是穿戴整洁,言辞文明这么简单的要求了,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所以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这就要求我们“言为人师,行为师表”,用正直的人格作保证,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可是尽管如此,一些老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打骂式棍棒教育阶段,老师打骂学生的新闻时常发生。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浙江一中学老师因一男生踩教室门口草坪,扇了该男生5个耳光,并且辱骂了全班同学。尽管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各执

一词,但学校承认老师有打骂学生的行为。笔者不禁愤怒,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教书育人”的老师执掌了“暴力教育”的教鞭,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了“耳光相向”,光荣而神圣的三尺讲台岂能允许暴力教育肆虐?案例中,事情的起因是周同学踩教室门口的草坪,老师大声呵斥未果的情况下打了学生5记耳光。踩草坪破坏公物当然不对,老师也应该及时制止并教育学生,但也不至于让愤怒到打学生5记耳光、辱骂全班学生的地步。学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育并改正学生不正确行为恐怕才是教育的本质。要知道的是,学生不是宣泄情绪的工具,学生踩草坪不听话老师打其耳光肯定不对,5记耳光更是错上加)错,是缺乏修养的行为,更是无能的表现,何以言传身教?

当教师与“低素质”“无能”等字眼挂钩,何谈师德,何谈素质教育?对此,我们应当深刻反思。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3】在教育实践中,当孩子没有表现出我们所期望的结果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手段为什么没有效果,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失控,拼命质问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更为脆弱,更为固执。【4】逆反心理在一定层面上对成年人来说都难以避免,更何况是心智发育正处在关键期的儿童。应对逆反的有效措施在于真正的去了解并理解孩子。一位教师,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因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孩子把教师当成管教者看待,这样的教师是失败的。教师在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前提之下,单方面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的话,无疑是适得其反的。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是20年前的孩子,一切都“听老师的话”,在这网络、电视、媒介传播速度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习性,教师不应当简单得去忽略这些特点,而要耐心倾听,对于孩子正确的思想要加以表扬,对于错误的想法要加以指导,让孩子能对老师说出他自己的想法,他内心世界所需要的东西,这才是成功的。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我深深感到为人师,任重而道远。就现在的情形来看,与其说是我在教这些孩子,还不如说是这些孩子教会了我。有了《中国师德手册》的指引,我正在逐步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举止,懂礼、讲义、求智、尚仁、重信,一步步学着做一名“像样”的教师,表里如一,用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垂范学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师德手册》叶小媚

【2】----------------------------------------------------------------《论语》孔子及其弟子

【3】----------------------------------------------------------------《教育漫话》 英洛克

【4】----------------------------------------------------------------《蒙田随笔全集》 英 蒙田

第三篇: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当前我校开展了“中国师德手册”的读书活动,读罢全文,我掩卷深思,更觉获益匪浅。我审视一下自己,是那样的普通,没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没有高超的育人艺术,只是真心真意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流淌着自己的心血,燃烧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我真想知道: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我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喜欢我吗?我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一个班级这么多学生,每位学生的成绩不可能都达到优异,就像人伸出的手一般,都有长短之分,所以耐心地对待学生,耐心地教会他们学习,耐心地去寻找、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你再次面对课堂上学生天真的脸庞,面对他们俏皮的回答,面对他们令你意料不到的举措,不要急于说“no”,可以的话,给予一个微笑,给予一个鼓励,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他会因此而变得“雀跃”,从而激起他更大的学习兴致。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一个需要创造智慧的时代。因此,教者要用智慧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孕育智慧的心灵。为了孩子的快乐,为了家长的心愿,为了明天的太阳更加璀璨,我们要做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做自信、自强、不断地挑战自我的教师,做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做充满爱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做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做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做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做一个受学生尊敬、让学生喜爱的教师!

讲台有限艺无涯,还有多少未知的风景等待我去欣赏,还有多少未知的天空等待我去飞翔。年轻的我,要用智慧和汗水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而又丰富的童年。为了给孩子们编织一个纯真而又美好的梦,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学生心中的有个性的独特的唯一!

第四篇:学习《中国师德手册》的读后感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的读后感

宾县第二小学—鞠淑文

我学习了《中国师德手册》一书,如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入我的心田,如一股股清凉的泉水,洗涤我的心灵。

通过学习,我知道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

在四德建设中,人的能动性及个人品德建设是事关重要的。个人品德的修养是树立四德意识、规范言行举止、建设和谐家庭、模范地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要自觉地以自身品德修养为起点,首先要修内功。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公德的扩大,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个人品质的外化与扩大,只有个人具备优良品德修养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体和社会。

由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

理解,从而使自己更重视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的表现。也对自己进一步提高了师德素养的水平和要求。

1、德高为师。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学高为师。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斗水。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艺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技高为师。

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

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要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孩子生活的环境花更红,草更绿,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更加蔚蓝!

《中国师德手册》学习感言

宾县三小吕真环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这次《中国师德手册》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

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品读《中国师德手册》

宾县一小于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的“蜡烛”,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通过《新师德》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是崇高的事业,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名人民教师,更应发扬良好的师德,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新世纪的到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在当今经济快速发的年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

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社会造就了人,同时人也可以改变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师者应以师德为重,安贫乐教、廉洁从教、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就不至于在经济建设的冲击下,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更应重视师德建设

第五篇: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郑霜)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筠岗小学郑霜

本学期我阅读了《中国师德手册》这本教育专著,并深刻感悟到:师德的核心和灵魂就是爱。在教育中,爱和责任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宽容,爱是信任,爱是赏识,爱是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中国师德手册》中讲到“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而宽容所释放出的爱,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博大胸怀。”这就要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当学生从内心深处把班级当成一个大家庭时,我们教师的角色就是“家长”。

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每一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同样的小学生更不会例外,他们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赞美,忽略了学生的不足,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未来。任何的爱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专制作风,懂得换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多为孩子考虑,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把一些措施强加于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弹心理。

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中国师德手册》中讲到“做为人师表的典范”,就是要“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

实行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以上就是我的学习体会。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读中国师德手册

中国师德手册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中国师德手册学习体会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403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