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与讨论,我想谈谈减负与教改的关系。《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二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学校组织了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纲要》是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我认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三篇: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学习心得
摘要:
《纲要》主要是对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未来要做好的一件大事。作者通过在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上的学习,就《纲要》中提出的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一项,从发展目标、发展的重点工作、如何结合《纲要》的精神实质以及今后工作中应着重加强的工作撰写了心得体会。
通过在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上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1*年)》相关课程,深有所得,现结合学院实际就如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一项,谈一点个人看法。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这个时期大规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职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改善民生需要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新型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同样需要职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缓解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环节。正因为如此,《纲要》中首次将职业教育列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重点,把职业教育放到与学科性教育并重的位置。这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纲要》首先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大力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方针,它是基于当前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情的明智的战略选择;“大力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到201*年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战略目标基础上,《规划纲要》又明确了在今后一段时期,总体上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构性目标;在“大力发展”的内涵上,《规划纲要》与时俱进地把发展重点转到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的核心目标上来。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针对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规
模急剧扩张的现状,《纲要》十分注重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发展夯实资源保障基础。调整和优化结构,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调通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来提高质量。面对我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纲要》要求通过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具体到我院,一是要突出学院的环保特色,结合当前国家
环保工作实际和环保事业的总体趋势,做好环保人才的培养工作。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派遣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同时在人才引进时注重企业一线的工作经
历。三是推进高职专门教材撰写工作,结合高职教育学制相对短的特点,在教材中增加工作实际内容,压缩理论学习的篇幅,使之更加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四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要行成高校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服务,企业为高校的学生实习服务的双赢局面,如此,才能进一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五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安排时,加大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边学边练,劳作结合,重点培养动手和操作能力。六是选准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杜绝跟风盲目上专业的想象,专业的设置应做好市场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七是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倡导结合生产过程实际环节进行课程设置,将职业标准与课程考核相衔接,做到课程学习与生产培训同步进行,达到学生毕业就能工作,工作就能上手的目的。同时要加强推进“职业技能鉴定进校园”工程,避免学生重复考试,多次交钱的现象,进一步方便学生。八是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围绕专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营造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请继续关注好 范文网Wwww.bsmz.net)氛围。九是将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时,不应将目光仅瞄准在校学生,还应关注其他社会成员,加强成人教育、函授教学,健全和补强终身学习体系,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加学院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十是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职业教育不应该是所谓“差生”、
“高考落榜生”的避难所,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突出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的特色,对优秀学生形成吸引力。
总之,要形成适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符合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把学习和实践落到实处,把促进就业作为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就一定会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第四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20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1*年)从四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阐述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基本内涵。通过阅读和思考,我认为如下方面深感认同:
一、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1*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育人为本方面有具体的抓手,就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目标值得期待,实质是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和对办好优质教育的承诺。
二、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温总理在十一届三次人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那么一流的教育如何实现呢?我认为教师是实现一流教育的真正主体,其地位值得突出。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才能建设一流的教育。
三、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
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我认为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践行义务教育理念,学校要自觉克制功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社会要有一定的包容心。
四、科学地提出了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
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
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避免因循守旧,千校一面,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在去行政化方面的措施,我觉得越快越好。学校就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重在思考如何培养人,不在于什么行政级别,更不要强化行政管理,应突出教育家治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所管理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少用政治强制,多用依法治校。
五、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观念实质是对教育理念的具体描述,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模式实质就是教育教学环节所需严格遵守的规律,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指导。
六、科学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1*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
联互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基本教育方式,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环节。
七、科学地提出教育公平和区域内教育均衡。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因素,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教育基本教育政策。关于区域内教育均衡的提法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具体操作办法也较符合实际。
八、科学地提出总体战略,如下内容值得学习。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
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三)战略目标。到201*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四)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第五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201*11013909 特殊教育 孙泽浩
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须作出相适应的改革与发展。然而,教育作为民事大事,也牵系着各方面人群的利益。所以,教育的改革注定是艰巨的,曲折的。如何在改革发展中维护、保障好各家的利益,是必须切实重视的。当然,颠覆式的革命也是必不可少的。
无名
纲要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比如一开始它不是综述以前的成绩而是首先提出了现阶段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了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决心,诚然,纲要只是基于问题基于人民的需要制定出的一种政策性文件,它起到的只是给我们一个方向的作用。纲要所要表达的愿景也只是一种规划一种预测。
然而它确实前进的,在推进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特别多的问题,在明确方向,我们不该在问题出现时给予太多的苛责,在一项改革的过程中,困难与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它必然会逐渐显露出它的力量,它必然是短期的。
特别想说的是,纲要给了我们一个特别好的示例,它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与建议,我觉得那句话很正确,我们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它推行出现问题中,要记住积极参与。
孙泽浩 特殊教育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大事,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需做出相适应的改革与发展。然而,教育作为民生大事,也关系着各方面人群的利益,所以,教育的改革注定是艰巨的,曲折的,如何在改革发展中维护保障好各家的利益,是必须现实重视的,当然,颠覆式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
胡红 特殊教育
对于这次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主要阅读了关于特殊教育的部分,我觉得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还不错,针对我国的现状做出了改进和完善。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特殊儿童的关心与关注,也是中国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对特教老师的培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要想社会对特殊儿童有正确的认识和尊重,作为一名教师,这是非常必要的。
黄虹 教育学
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发布的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正视了我们教育工作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或是夸耀所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国家的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这无疑对我们未来的教育工作是有帮助的。同时,这份纲要制定的同时,也从;百姓的利益和观点出发,而不是独断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它也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大学生越来越多,相应地,就业也越来越难,大学生该何去何从?读研?创业?就业?每一个选择似乎都是很困难,不如学习型社会,我们明白了不是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考制度改革,推行起来必定不容易,但又势必在行,因为我们要“素质教育”,还有那么那么多问题有待解决,也需
在解决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困难,但我们一定会肩负起该承担的责任!
潘安琪 教育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发展之本、富强之基。因此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必然会引发人们的关注。
那么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十年中合理地培养人才呢?我认为究其根源还是要解放思想。可以说,一部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思想解放,必将会大大促进历史的发展。追溯至一百年前的戊戌变法,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去改变,渴望去解放思想。再看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虽然人民的干劲远远超过了实际生产力,但是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这也是思想解放的别样版本。到了七十年代,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办,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都给人民的生活以及人民的教育水平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后所,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大法宝,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样,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取得发展,在未来十年有更大的突破。
袁娟 学前教育
由于个人专业是学前教育,又是师范生,就比较关注《纲要》中的第三章学前教育,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义务教育扩大到十二年,那么应该往下将学前教育纳为义务教育还是往上将高中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呢?这个问题曾经引起广泛的争议,说明大家对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持不同的态度。而在《纲要》中提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更重视,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是预示着当国家很发达时,会将十二年的义务教育扩大到高中阶段?
任梦莹 教育学
所谓规划纲要,是指基于当前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发展需要所制定出的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其中涉及到的增加教育经费,达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高考改革,建立新的考核招生体制,高等学校去行政化,高校年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博士生质量等问题,都是切合当前实际,与广大群众利益相关的中肯的改革和发展政策,尤其可喜的是,在规划纲要中,教育问题不再像往年一样是作为民生问题被提出,而是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重新为人们所认识,教育作为一种投资与消费行为,对拉动内需起到重要作用,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认为教育是必须和必要的,单纯地从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来决定是否接受是欠妥的行为。规划纲要中的大多数政策是适时的,也必将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推动作用。但纲要正式出台后各地区的执行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
王琛 教育学
今天看到了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家讨论的视频,有很多感想。最大的是,听到主持人说一部分大学生就就业难问题而关注纲要,希望得到解决。确实如今大学普遍扩招,导致直接结果就是大学生增多,但同时带来大学生就业困难之问题,但,大学生就业困难真的是问题?当然不是。首先,我们国家的就业岗位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所以,以前
该有的就业人数现在并不会减少,无非就是就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其次,大学生的增多,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非但不应争议,更应鼓励。再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也更增加了大学生毕业生间的竞争,促进其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发展既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退一步讲,就算是这是个问题,解决办法是什么?是大学生的心态。正如上文提到,全国的就业岗位并非减少,那么大学生没有就业,就只能是其自己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心高气傲,不愿从基层做起。所以并非就业难,而是不愿就业。
陈晶 教育学
受教育是所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之一,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分工,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加强公民素质的教育与终身教育更显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开始了第二轮意见的征集。
在第一轮征集后形成的意见稿中,国家队10年后教育的情况有了较为硬性的规定,将有力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可看出国家加强了对专业教育的重视,看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接轨。有利于社会对不同领域人才的须有;随之而来是招生考试制度的变革,要培养的人才不同,招生制度即应该随之变化;在高等教育中,去行政化与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也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些变革将便于人才的多元化得到促进,为全民终身教育的实现迈出重要的一步。
曹沛文 学前教育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201*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是50.9%,这也就意味着201*年接受过三年学前教育的儿童仅仅占一半多一点,而另外的儿童却未能享受应有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学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前教育的普及对于培养更多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纲要》里提到的问题主要是城乡条件差距大、办园不规范、幼儿教师缺乏保障、政府责任不明确、体制不完善等方面,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政府领导与民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倾听更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而两者之中,后者是更为关键的。
曹?萍教育学
首先,从纲要的提出制定来说,是联系到实际,考虑到人民利益的教育本身作为民生的一部分,本就应当从人民需求出发,在帮助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应更多考虑人民意见。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纲要下放征求民意,是一个透明民主的过程。
再看,纲要此次明确提出了时间表的硬性要求,在数据方面也更精确,这点事有利于纲要的落实的。
第三,作为从高考一路走来的学生,我本能地对考试招生部分的改革作出了更多关注。鼓励民办、职业高校的创立,对社会人才多元化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的选择更广阔了。与此同时强化的招生、考试与监督体系的分离,使学生与学校面对面,直接招生的机会变多,从而达到了双向选择的目的,在考试升学过程中更公开、更民主,不致使学校失去理想的学生,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左杰菲 教育学
看过《纲要》,最大的感触就是设计范围之广,面儿很大,基本提到了与教育相关的方方面面,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内容,作为一名在读的大学生,虽然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我已对未来的前景感到惶惑,《纲要》中提到的几点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切中要害。
但《纲要》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类似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方面的问题虽然别提出来了,但解决措施似乎可实施性不大,或者说效果不会太好,尤其是在中国贫富差距较大的地方,真的太难太难。
陈烔姗 学前教育
《纲要》从十年规划的角度对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导向,从包括我的专业学前教育在内的多个方面。《纲要》中许多导向都是喜人的,令人向往的,如考试改革、招生改革、职业学校的发展等。
我较关注的学前教育,也针对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喜人的规划导向。但是,有一些问题似乎仍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方向。如在“幼儿教师待遇缺乏保障”问题上,纲要指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但是,实际上目前相关法律的民主性、完整度等问题都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在“依法”之间,我认为应该先立法。 在这个指导性的《纲要》之后,我期待更为成熟的、可执行的方案。
张洁 学前教育
听了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讲座后,我颇有些体会。
国家在《纲要》中提出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而学前教育也首次被纳入其中。作为学前教育的一名学生,我对此很关注。也对我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我国在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的学前教育有较大突破。
《纲要》中面对高校扩张、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纲要》还对高考生进行解读。希望达成考招分离。增加高校择生的多元化和自主化,要使考试成为机关的事,招生成为高校的事。想谈恋爱一样,最好的结果莫过于找到自己的“所爱”。使学生与学校能更好的交流,相互促进。《纲要》对此也在提出体制改革。
姚河敏
首先,可以看的出,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是力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但我认为,就中国目前的国情,并不应该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的数量增多,也使大学生就业出现严峻局面,反而技工市场却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应认真分析教育,并不是以高等教育大众来提升全中国的教育程度,就能最好的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所以我支持高等教育精英化。
另外是关于宫非师范生的问题,在我看来,多数公费免费师范生并不是十分愿意服从合同,当初填报志愿时也或许是一时兴起,为何要让那些年轻的学生因为当初的一个决定而影响未来14年的前途呢?
陆晓玲
教育是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强国必先强教,我觉得,只有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国
民素质,教育要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就是要因材施教,每一个人都应当受到语气相对应的教育。所以教育的形式应当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教育师资、物资方面的投入,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教育的需求。
强国,要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仅仅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没有高等学历,并不等于没有能力,所以企业招聘人才,不应仅仅以学历论高低。
本网向你推荐更多精彩文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4177.html
- 下一篇:《信息化能力建设》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