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7 12:19:54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个性与命运交响曲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后感

看了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柯尼希的《个性与命运交响曲》一书,觉得书中阐述的内容,非常朴实而深刻。它对人的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认为人的性格分为抑郁型性格、强迫型性格、羞怯型性格、歇斯底里型性格、攻击型性格、精神分裂型性格,并对每种性格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他在娓娓而谈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让人叹服。对照书中的相关理论,学以致用,分析自己性格的优缺点,我觉得该书的理论确如一面镜子,让自己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从而去有意识地克服性格中的缺点,发扬性格中的优点,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由此,我也觉得,这再一次说明了书要读杂,学哪一门并不意味着只掌握这一门,就不顾其余了,要做一个综合素质的人,还要多方面地汲取营养,对于写作而言,不是为了单纯的写作而写作,写作是脑中积存、沉淀的多种养分,在一瞬间喷薄而出,形成思维结晶的过程。

第二篇:《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后感

最近看了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柯尼希的《个性与命运交响曲》一书,觉得书中阐述的内容,非常朴实而深刻。它对人的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认为人的性格分为抑郁型性格、强迫型性格、羞怯型性格、歇斯底里型性格、攻击型性格、精神分裂型性格,并对每种性格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他在娓娓而谈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让人叹服。

对照书中的相关理论,学以致用,分析自己性格的优缺点,我觉得该书的理论确如一面镜子,让自己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从而去有意识地克服性格中的缺点,发扬性格中的优点,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由此,我也觉得,这再一次说明了书要读杂,学哪一门并不意味着只掌握这一门,就不顾其余了,要做一个综合素质的人,还要多方面地汲取营养,对于写作而言,不是为了单纯的写作而写作,写作是脑中积存、沉淀的多种养分,在一瞬间喷薄而出,形成思维结晶的过程。

第三篇:命运交响曲与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自由”,一直是贝多芬心目中不可颠覆的信念。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受到了“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几年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了贝多芬极大的启发,从而奠定了他

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的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的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在自己的札记中写道:“自由!!!能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是人们所需要的呢?”“我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会背弃真理!”“在艺术界里,如同在一切伟大的创造里一样,自由前进就是目标。”这就是贝多芬的创作誓言。而他也正是遵循着这一誓言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篇章,从而实现了他“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

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在作曲技术上有许多新发展,例如他扩充了奏鸣曲式结构,加强了它的表现力。他的主题、过渡、副主题都连接得很紧凑,若一气呵成。转调也更自由,打破了过去各乐章之间以及主题与副主题之间的调性关系的陈规,使调性色彩更加丰富。贝多芬以感性来驾驭理性,以内容来牵制形式。但是由于调性过于激进,使得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他的音乐时都会自然地掩耳。有人形容贝多芬的音乐会使人产生或不安、憎恶、痛苦或激烈的情绪。但这正是他唤起人们灵魂深处永无止境的渴望的方式。也正式浪漫主义的本色。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广阔,形象宏伟,对比鲜明且感情深邃。他在创作中的独创精神是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正是源于这样的创作风格,他在处理奏鸣曲式的时候,偏重于采用扩充的方式并加以丰富的创作形象。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的音乐是永远同斗争绝缘的,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感性抽象力并对人类生命中的人性体现赋予浪漫主义的理解。而莫扎特却追求那驻于内在精神之中的超人的神奇的东西,我们在他音乐中洋溢着的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背后,也能感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感伤。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第四篇:《国家命运》读书笔记

看了《国家命运》,感慨万千。书再现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在经济、技术、设备都很落后且核材料缺失的艰苦条件下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动人故事。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领导人充分认识到,缺少先进的武器装备使我军在战争中吃了大亏,也将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决定研制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以及后来的人造卫星。在那个资金缺乏、技术设备十分落后、科研条件万分简陋且没有外援支持的时代,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一批批年轻的高端科技人才,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科研环境,突破重重难关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用他们的一腔爱国热血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在这片中华大地上挥洒汗水,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千年梦想,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反观今天,我们的钱包鼓了,我们的技术设备先进了,我们的科研条件是当年无法比拟的。是的,国家富了、强了,但“两弹一星”的精神却贫了。探索创新、淡泊名利、为祖国而苦战、为科学而献身,这些科学工作者最宝贵的闪光点,如今却湮没在金钱堆起的浮躁之气中。今天的科技人员,又有多少能突破金钱地位的枷锁,用严谨的态度,纯粹地为国家命运和科学本身而奋战?

科学无止境,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决定命运、创新才能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枝附叶连,只有为科学而奋战、为国家而拼搏,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第五篇:命运交响曲鉴赏论文

伟大的杰作

--------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赏析(1804-1808),op.67

(1804-1808),op.67

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摘要

贝多芬c小调命运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创作他的意图又在哪里呢?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好在,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罗曼·罗兰对《命运》交响曲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

“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

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法国号)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作曲家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干扰,让他苦不堪言。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完全是其精神上的胜利,来自于对“命运的挑战”。所以在自己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之后,作曲家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这一自我斗争的主题。自此《命运交响曲》的主题渐露雏形。在介绍上一部作品的时候,我就提到过,《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非常简洁,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而且悬念极强。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略带悲凉而坚强。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仿佛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对比的。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 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紧接着,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骤然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四个乐章听下来,该抚平的都抚平了,该牵挂的,依旧是人类精神的永久牵挂。

在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

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年近40岁的贝多芬,在这时候用他那炙热的感情以及独特的个性风范,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音乐天赋,为后人留下了这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783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