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灵赢得心灵
用心灵赢得心灵
蒋玲玲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刘金华老师就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爱心是具体的,琐碎的,刘老师每天早晨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早上是否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都带齐了,学生有无身体不适,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学生生病时,她嘘寒问暖。班上留守儿童学习跟不上进度,刘老师就主动帮她补课??。家长感激,学生感动,可她认为,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表现。十几年来,刘老师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家长们都说:“有刘老师教我们的孩子,放心!”这难得的口碑胜过金杯、银杯,是对她多年工作的天价回报。
二、用激励激发潜能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刘老师就是一名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具体工作中,她一直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室后墙刘老师设立了一个“我最棒”专栏,开展以小组为单位争夺“小星星”比赛。比赛规则是:凡是小组内成员有好的表现,就为该组加一颗星星,一周一小评,“小星星”数量最多的小组为本周优胜组,一学期一大评,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总结一下本学期中获优胜组次数最多的一组为该学期优胜组,从孩子们平时卖废品所得班费中取出一部分资金为该组成员颁发奖品,以表鼓励。
有了“我最棒”,孩子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得到“我最棒”,孩子们纪律增强,即使刮风下雨,也努力做到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孩子们学习态度端正了,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打架、骂人、调皮捣蛋的孩子少了,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表现多了??。同时,刘老师还善
于用表扬的力量,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用表扬树立学生的信心,消除他们对教师教育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让孩子明白自己有很大的潜能,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三、用制度培养习惯
播种良好的行为,将会收获良好的习惯;播种良好的习惯,将会收获良好的性格;播种良好的性格,将会收获良好的命运。那么,这样的种子谁来播撒,这样的火种谁来点燃呢?当然是班主任。所以长期以来,刘老师就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础。
第一、利用班会,队日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他们了解懂得各项规范要求,为今后能遵规守纪奠定基础。
第二、狠抓学生习惯的落实。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实际行动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落实到细微处。如:为了培养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在班内开展了“废纸回收”活动,开展活动之前,先给孩子们讲造纸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节约纸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要求孩子们平时不要乱撕纸张,并把用过的或别人扔掉的纸张都收集起来,集体卖掉充当班费,为孩子们购买必需品。从此,班级再没出现乱撕纸的现象,教室也变得干净多了。
第三、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自主意识的提高,刘老师在班级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形成自我管理的舆论导向,促使孩子们自我约束,自我反省,从而达到了良好的习惯养成。现在刘老师的班级一般的事情都有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早读、课间操等日常工作都由值日班干负责;每期的黑板报都由宣传委员负责,老师做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课代表负责,文娱活动的开展由文娱委员负责筹办,体育委员负责开展体育活动。当然,班主任要随时随地地作检查指导。这样一来,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就更能顺利地得到开展。
第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刘老师在班内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植树节时,让学生通过自制标签的形式督促自己保护周围的一草一木;母亲节的时候,让孩子们给亲爱的妈妈
送份节日礼物或帮妈妈做件好事,进行感恩教育??。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教会孩子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
四、用责任做好纽带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细节。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意地向学生介绍课任老师的一些优点。如性格、爱好教育教学成绩等,以博得学生对课任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使他们因尊其师而重其教。同时要与课任老师密切配合,要经常与课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对所任学科各方面的表现。对于这些,班主任都要心中有数,因为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恰当的抓好班级工作。
同样,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家访是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它可以使两者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统一教育,使学校教育更富有实效。可是,刘老师发现每当我与学生说到家访时,他们就表现出一种畏惧和担心。究其原因,原来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误时,老师才会去家访,老师到家后表扬少,批评多,等老师走后,就会被家长训斥,重者还要被打。所以,孩子们躲避家访,反感家访。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疑虑,刘老师便试着改变家访策略,当孩子进步了,要去家访;当孩子做了好人好事,也去家访??。刘老师把家访当作对学生的一种奖励,让家长和她一起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快乐。
有风雨就有阳光,刘老师的班级管理严谨,班风正,学风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曾多次参加各项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董慧婷同学的美术作品获县级一等奖,童溪容被评为县“优秀春蕾女童”??。十几年来,刘老师自己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并多次在师德师风和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
现在每当有人羡慕地对刘老师说:“你的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课!”“你这个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咋那么亲?”她总是笑着说:“我是用心灵赢得心灵啊!”是啊,班级管理工作虽然琐碎繁杂,千头万绪,但是班主任是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无微不至的细心,足以融冰的爱心,那就一定能赢得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童心!
第二篇:用“心灵赢得心灵”
用“心灵赢得心灵”
内容提要: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怎样正确对待和努力转化后进生,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要转化后进生,必须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诚心。以达到用“心灵赢得心灵”的目标,因为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他呼喊什么,他便回应你什么。
一、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二、细心是教师起码的工作作风
三、耐心是教师必须养成的心理素质
四、诚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细心
耐心诚心
用“心灵赢得心灵”
法国教育学家卢俊在他《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怎样正确对待和努力转化后进生,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要转化后进生,必须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诚心。因为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他呼喊什么,他便回应你什么。
一、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爱优秀生容易爱后进生难,容易的事人人能做,难的事要求我们努力去做,越难越要做好。这才能体现一个人民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鼻祖孔子有言:“仁者、爱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倘若没有一颗火热的爱生之心,就不可能有强烈的敬业之心,也不可能完成组织、管理、引导、教育学生的神圣使命。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承受阳光照射、雨露滋润、茁壮成长。
刘青青同学是位外来学生,因为兄妹三人都在读书,父亲已六十多岁,而且身体也不太健康,一家五口从福建来到平湖,就靠承包农田来养家糊口,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她的父母几度想让她停学干活以减轻家庭负担。我想了许多办法,做了许多工作。如:及时家访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把我自己的那份饭菜送给她吃。发动师生进行一次次爱心募捐(捐钱捐物)。申请学校给于学杂费减免。通过一系列工作,终于感动了其父母,解决了这位学生的上学问题(现已在中学上学)。这种种的事实,也感化了这位学生,后来这位学生的行为习惯大有好转,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曾参加演讲比赛,广播站小记者选拔赛,大队委员竞选等。
二、细心是教师起码的工作作风
班主任要用敏锐的眼光,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细心雕塑每位学生纯洁的形象。为此,我认真做到勤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表扬。
勤观察:就是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化;勤交流:就是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勤家访:就是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分析思想动态,争取家长配合;勤表扬:就是关注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坚持正面引导。
赵喜同学是位调皮、捣蛋、惹事、闯祸的特殊男生。我一看见他无所事事,就想方设法找点事情督促他去做。因为只有让他做得忙才能减少他惹事生非的机会。在一次体育活动课时,我发现他篮球打得出色,就推荐他参加学校篮球队。平时,我找机会给他讲述乔丹等世界著名球星小时候认真学习的故事,点燃他求学上进的火花;同时,称赞他的球技,鼓励他在训练中要认真刻苦。希望他在篮球比赛中为学校争光。后来他成了学校篮球队的一名主力队员。常闯祸的他有了转变,他的转变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
平时我发现学生情绪异常时,总会走到学生身边问问:“今天什么事不开心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吗?”这时学生总会说出原因。
教育工作是相当繁琐的。没有细致的工作作风是万万不行的。学生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学习、身体、心理、都得引起班主任的关注。“无微不至”这个成语,用在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上,是最恰当不过的。
三、耐心是教师必须养成的心理素质
后进生的形成是一果多因的,不是一两次谈话、批评、表扬就能解决的问题。对后进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之术再高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千万不要因为学生行为上的反复就放弃教育,或采取抱怨、讽刺、挖苦的态度,这样只会前功尽弃。
陈佳磊同学长得膀大腰圆,发起脾气来全然不顾对方是谁。一天早晨他很早就来到了学校,由于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自己吃亏了,就打电话叫父亲来帮他出气。他父亲也真是的,来校后不分青红皂白拉住那位同学就是两个耳光。我感到事情非常棘手,马上自己拿出500元钱让被打的学生到医院检查。同时打电话与双方家长取得联系,并向校长汇报了情况。校长也掏了1000元让被打学生作彻底检查。在事情解决过程中,我多次与双方家长进行电话联系。两次把陈佳磊的父亲及被打同学的母亲请到学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经过一次次努力,陈佳磊的父亲认识到自己做事太鲁莽,向对方家长及学生作了赔礼道歉,并赔偿了医药费。事情总算在校长、我以及家长的合作与努力下得到了较合理的解决。对于我们校方的工作,双方父母都表示非常满意。这两个学生经过一次次教育后也认识到各自的错误,吸取了教训,遇事减少了冲动、好斗的成份,增加了冷静、理解的意识。
狡辨能力特强的小沈,一天午饭前又与同学吵架了。劝停后,我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让他先吃午饭,吃完后先想一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并跟吵架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意见。我知道当场批评效果不见得好。果然不出我所料,过了半个多小时后,两位同学走到了我面前,主动承认了错误。小沈也没有狡辨,并认识到自己因事情处理不妥当,才会闹出矛盾的。
由于小学生的稳定性较差。我们在处理不良行为时,不妨给学生态度上宽容一点(不要听到学生有缺点就发脾气);时间上宽限一点(要给学生反思和改正缺点的时间);处理上宽大一点(允许学生有缺点,允许学生改正缺点)。我相信老师的“耐心”一定会触动学生的灵魂。
四、诚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真情实感
关心热爱学生是一种真实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祖国下一代的无私的爱。做教师的应真心实意地为孩子的成长着想,要深入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难处,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我班有个姓张的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与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时常能听到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在对后进生教育时,我常采用这样的语言:“最近你表现不错,老师都看在眼里,真为你高兴,可今天怎么了?”这样的语言,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期待,给了后进生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信心。常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既要真诚地指出他错在哪里,更要给他希望。无论是亲切的交谈,还是严厉的批评,都应该是真实的,诚挚的。用“诚心”打动学生的心灵,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对于后进生只有当我们用爱心、细心、耐心、诚心启开学生心灵时,学生才有可能对我们诉说心理话;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标。才能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用“心灵赢得心灵”应成为我们教师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班主任》全国教育类核心类期刊201*年第2期
《班主任》全国教育类核心类期刊201*年第5期
《陶行之现代教育文选》
第三篇: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以前在上大学的时候,包括在实习期间我都很少读有关和教育讲演有关的书籍,这次学校给我们发的这本书我很认真的读了,也深深地体会到书里面的一些有用的知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现在觉得自己很幸运的读了李镇西教育演讲录《用心灵赢得心灵》一书,书中讲了“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今天我们怎么做校长;生命与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等多篇演讲录,书中阐述了李镇西校长的很多教育理念和在一线教育、领导工作、家长工作等实践中的感悟及许多真实的成功做法。我觉得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能读读这类书,给我们的收获应该是很大的。书中李镇西校长特别谈到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提出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的情怀。李镇西校长任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但我觉得在班主任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他在教学中的各种创新做法、良好的教学策略等许多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爱是值得我学习的。
作为老师要有一颗童心这样每天和可爱的孩子们相处不仅可以和他们交心,还可以使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同时也能获得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总而言之,用儿童的眼光审视每个孩子,对待每个孩子。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才能感受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童心。
作为老师必不可少的是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小学生倾注的爱心越多,孩子也就越喜欢你。把学生当做
自己的孩子或朋友。在生活、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自己的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歧视能力弱、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当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助、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有迷惑时及时地指导。总之,老师的爱心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之间的一种依恋之情,非常自然的互相依恋。你对学生非常的关心,和学生好像朋友一样,那么学生不可能还是拒你于千里之外的,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爱心。
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学生出现了什么大事的时候看出来的,更多的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教师自己必须先要自己喜欢自己的职业,爱学生敬职业也是有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内驱力,驱动教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随时注意研究小学生,自觉地尽职尽责。对本职工作深沉的热爱会使我劳而无怨,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创造水平的工作和高质量的成果。
作为新教师,我首先要对孩子负责。当一个个可爱、单纯的脸庞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我就得明确自己的责任,知道我眼前的这些未来的花朵正期待着自己的悉心照料,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做好准备上好每一节课,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希望得到新知识的权力。当然这也是家长送孩子来学校的最直接,最实际的目的。而作为老师来说,这些要时时刻刻牢记心头,充分做好准备,上好每一节课。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尽量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之后都有所获益。第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免
有时有偏坦心理,但是只要你细心观察,其实不难发现,那些被自己搁置在遗忘的角落里的孩子其实也有闪光点,我们要仔细去挖掘他们,让他们进步。
还有就是我们小时候听到大人们常说的:作为教师,学生有一瓶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自己要不断提高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要求学生做到的学会的,自己也要先学会。而且要比学生更加努力。这样学生才能服从你。自己才能做个好老师。 是呀!拥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心对教师是多么重要,对作为班主任的我是何等重要。我将在以后的日子里力求用心灵赢得心灵,真正用心去营造孩子的美好未来。
这些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比较浅显的心得,我希望在下学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和亲身的实践,按照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提高自己,做一位让领导满意的老师,当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一名能和李镇西校长一样成功的老师!
第四篇: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篇一: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城北小学:张颖
最近利用一些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老师从教26年,为更加民主德中国培养现代公民,是他的理想;做一个有激情爱思考德教育者,是他的追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真诚的朋友,是他的荣耀。所以他一边思考一边写作,这本《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书中李镇西老师主要阐述了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生命与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情感思想智慧;等七个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和看法使我收到了新的教育,给了我新的启迪和智慧,使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就如何做一名更好的老师又多了一个指路灯。
爱学生很多老师都能做到,他们的爱也都是真诚的爱。但李镇西老师认为“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真诚的爱心,也可能有两个导向,或导向民主或导向专制。”只有民主的爱才是对学生有利的爱。因为“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当然与此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特别重要,因为尊重是双向的。”
李镇西老师的这些观点和做法对于我来说是新颖的、独到的,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法,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会在工作中总结、反思、积累,争取做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的更好的老师。
篇二: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读完了“用心灵赢得心灵”这篇文章,使我的心灵颇为震撼。 李镇西老师的爱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无私,我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那字里行间充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是对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
李老师主张“用心灵赢得心灵”,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朋友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确实,只有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其实,拥有童心并不是要求你一定要跟他们一起玩耍,而是只要你不要总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们的言行、思想就行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孩子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人心换人心,不管是在成人之间,小朋友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更是如此。人心是肉长的,只要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体谅,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心与心的交流,那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将不复存在,学生体谅老师的辛苦劳动,在思想上仰慕、敬佩老师,学生就有一种学习的动力,他将刻苦的学习,拿出好的成绩,好的表现来回报老师,这就是心与心的交融。
我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对此感触特深,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每天都围绕着我们。这些关系处理的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种促进。人的情绪影响着工作的激情。对学生的看法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工作的质量。一个老师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学生会有什么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一个老师整天数落学生的不是,学生有心情学习吗?诚然,我们教师每天也受情绪的影响,老师也是圣人,不是没有情绪的,只是我们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时候不能外露。发脾气不是事,学生莫看他们岁数小,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想,不敢当着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小朋友之间却善于发泄自己,吐露自己的心声。
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时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不完全了解,有的在校很优秀的学生,在家却是很任性,不管家长有能力还是没能力,他们才不管,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花钱大手大脚,根本不知道家长挣钱的辛苦,只要没钱用了,大人不给,就在地下打滚,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不善于进行养成教育,那老师在校不但是负责教好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这对学生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不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一个普通老师都要和学生交流,走进他们的所想所思,获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正如李老师所讲:“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样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谈得上平等,谈得上朋友般的关系。我们要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的体罚训斥学生,体罚学生我们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的权利。特别是有的老师爱拖堂,看似是爱学生的表现,实际上剥夺了学生10分钟的休息权利。作业做不好,罚学生写10遍,20遍……实际上学生是特别讨厌的,况且学生也不见得理解了该题,记住了准确答案。所以我们爱学生的同时,又伤害着学生。
所以,教师在给学生爱时,要思考我们是否尊重了学生,对学生的身心是否有伤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冥思苦想对学生最有益的学习方法来教育他们,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这篇文章所带给我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还有漫长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实践、思考、探索。我会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我也会永远记住要用热心、童心、爱心、耐心去做好教育。
第五篇:用心灵赢得心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读书心得
用心灵赢得心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著)有感
李老师说:“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具备这么三种心:童心、爱心和责任心。”其实不仅班主任应该具有这三种心,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应具有这三种心。有了这三种心,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努力地培养师生的依恋之情,培养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赢得学生美好的心灵,共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培养师生的依恋之情,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给自己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应该放下架子,俯下身来成为学生的朋友。我们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李镇西语)这句话深深地启发我们,作为教师要做一个有童心的教育者,努力培养自己在看待事物、感受问题时多一份儿童心理,不要老是用成人的心理去看待儿童的所作所为,把儿童的兴趣、情感、纯真放在一边,时时事事用成人的眼光去看问题,那样的话,许多事情都会变得事与愿违。
作为教师,在观念上有了童心之后,还要在行动上表现出对学生的依恋之情。其实绝大多数的老师都具有这种情感,我也不例外。记得自己自从踏上这三尺讲台之后,心中自然多了一份牵挂:晚上睡觉的时候常常会想,我的学生今晚的睡眠质量怎样,白天学习的东西是否已经掌握了;出差在外的时候常常会想,这几天我的学生的生活是否安稳,学习进步了,有没有出现思想波动;灾害性天气来临之时,疏散学生回家之后仍不放心,他们是否已平安到家,路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直到电话那头的家长传来肯定的声音之后才放下心来;甚至在假期里都会有学生走入自己的梦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我觉得老师对学生有了这样一种一连之情后,就会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细微的表情、神态、精神面貌就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说我们可以不知不觉的走进学生的心灵。
古话说得好: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教育情感是培养出来的。只要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位语文老师,因为许多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跟我谈心,向我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包括许多他们不愿意向家长说明的秘密。一旦老师对学生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后,学生同样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之情。别说以前我当班主任的时候,学生舍不得长时间离开我;就是近几年来作为任课老师,学生对我的依恋之情同样令我深受感动。记得去年这届毕业生开毕业晚会的那一天,我正好出差在外开会。
当我开完会开启手机之后,许多短信不期而至(我在开会时喜欢关掉手机),不久就接到了学生们的电话,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毕业晚会。我一面告诉他们先开始,一面自己准备尽快赶回来。令我感动不已的是当我赶到学校的时候,为了等我,他们竟然没有动筷子(毕业晚会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晚餐;二是娱乐活动)。我进入教室,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面对此情此景,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可能大家都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把爱好变成职业,把职业又做成事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种真诚的情感。”(李镇西语)这句话为我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理解与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真诚的爱心,也可能有两个导向,或导向民主或导向专制。”(李镇西语)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句话有些过,但我觉得我对李老师的说法深有同感。比如,我不喜欢拖堂,因为我觉得拖堂这种行为一是违反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二是无意中剥夺了学生休息的权利。然而我们的现实中就存在着这样(本文 来自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一种现象,下课铃响了,师生都应该休息了,但是老师就是不下课,接着讲。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拖堂绝对是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热爱,他想充分利用这点课余时间多给学生一点东西。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表达对学生的爱的同时却无意中侵犯了学生休息的权利。同样,许多家长也是如此。“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然而我们许多农村家长对子女的爱却打上专制的色彩。他们不是经常跟孩子作心灵的沟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是一味地用严厉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家长还用粗暴的打骂来完成自己的教育。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心愿是没有错的,但这些专制的爱却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有自己的兴趣和思想。而且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作为教育者决不能忽视这种个性差异。因此,教育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充满对人的理解和尊重,都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这种意识能使教师充满人格魅力。而人格是可以感染的,老师的这种人格会像春夜喜雨一样无声地滋润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尊重别人。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但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但愿我们的教育因为我们这班教师的存在而开出灿烂之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