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22 01:37:35 网站:公文素材库

点击查看更多: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联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领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这对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至关重要。

全面深化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鲜明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发展的新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肩负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确保用今后几年时间到201*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有别于过去30多年,也与过去10年有明显不同。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更为艰巨复杂,这些矛盾和问题躲不开绕不过,解决不好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到201*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看我们在改革上能否迈出新的重大步伐,越过这道大坎。

面对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迈出新的改革重大步伐的信心、智慧、勇气,打开新的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充满期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次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农村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由此可见,这6次三中全会基本上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的改革,而且都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改革涉及的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可以说,这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就改革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部署。正因为这样,全面改革就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大历史特点。

从现实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35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

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如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老问题新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因素相互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外艰巨,需要攻克的是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痼疾。中央提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是对改革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的一个形象而又准确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特别提醒全党,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从推进改革的方式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是前所未有。现阶段,随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融汇不断深化,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领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不同领域的改革可以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快有慢,但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而不能各自为政、畸轻畸重。只有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才能放大改革的效应。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举措。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等。这与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十七大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即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应当说,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升。而全面提升,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新条件下系统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所谓全面提升,概括起来说,可以叫做练好“四大内功”或叫“基本功”。

一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总体而言,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达到世界第二,但创新创业活力不旺,大而不强的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短板。究其原因,一是在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这就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同时加快体制改革。而体制改革的根本一条,则是进一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聚集。二是通过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布局。城乡、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的又一个重大问题,突出表现在优势产业、优质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部地区,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而如果不在今后几年内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就不可

能真正达到全面小康。因此,只有通过改革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力度,推动更多优质生产要素和先进生产力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国民经济布局更加均衡、更加合理,才能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即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的:“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本站推荐:www.bsmz.net)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方针,东西并举、共同富裕。

三是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利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衡量一个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还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各方面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在迈向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进程中,在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发展和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社会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前人早就提出但从未真正实现的一项反映最广大人群心愿的社会理念。

四是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所谓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质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而这两方面问题,都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正是围绕这两方面问题,《决定》系统提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举措,同时系统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等重大任务。由此可见,《决定》关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布局,是与整个国家制度体系和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密切联系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理解,这里所说的“一整套”就包括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而所有这些新的重大突破,实质上都离不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成熟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决定》精辟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学习《决定》,可以体会到《决定》通篇充满着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勇气,围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提出了大量新论断、新举措,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应当说,《决定》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生动体现。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三个进一步解放”,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这篇重要著作中郑重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我们今天理解全面改革的重大意义,根本一条就是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对于解放和发展中国人民的社会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决定》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鲜明提出“三个进一步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前提,是总开关和原动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上就是围绕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人的创新活力、创业活力以及承受、抵御和应对巨大风险的能力和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大创造,就是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又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增强发展活力。这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目的就是要把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充分解放出来,把人的思想活力和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增强党和国家发展活力。当然,我们又清醒看到,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很不平衡,先进生产方式和落后生产方式并存,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仍是最紧迫最根本的任务。我们同时清醒看到,当前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观念因素、也有体制机制因素,有发展基础较差问题、也有社会活力不足问题。《决定》如此鲜明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归根到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来的。

我们讲增强“三个自信”,自信从何而来?就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更有效率,在实现人民权益上更有保障,在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活力上更有办法,从而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也使得改革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任务更加全面、更加明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紧紧抓住今后几年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机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篇章

从现在起到20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尔后再经过30年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无疑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动。新的大变动必然带来新觉醒,而新觉醒又必然造就新的大变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包括我们的军队,对我们的光荣传统和今天的理论、道路、制度有新的自信,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有新的自觉,在看世界上有新的眼界,从而能够抓住新条件下的新的战略机遇。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这种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重大意义更加突出。

一是时间节点特殊。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从改革开放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体是70年时间。这70年的前3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干成了一番大事业,顺利实现了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那就要看后35年我们怎么干。而这后35年当中,又首先要看今后这几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我们怎么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好担负起启动今后几年决战决胜伟大斗争的光荣使命。

二是思想条件具备。正因为在这样一个关键点上,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呼声和期待非常强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总体一致,这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整个社会来看,人心思安、人心思进、人心思富是主流。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继续向前蓬勃发展的大势。

三是改革基础扎实。改革开放35年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改革开放的方向、路径、目的之把握以及实际驾驭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能力达到了新水平,创新活力、创业活力和抵御风险挑战能力显著提高。

四是国际环境总体有利。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而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合作和利益汇合点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等因素,又为我国改革发展带来新机遇。当然,形势复杂,正面和负面因素相交织,这

样的“两重性”将长期存在,对此我们也一定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五是归根到底,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面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为我们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可说是正当其时、机遇难得。我们有信心在党的十八大总体纲领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纲领指引下,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进一步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201*年11月15日 19:25:19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123

??? 关键词: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201*年11月15日 19:26:00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64

??? 关键词:指导思想

???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

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决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201*年11月15日 19:26:24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75

???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

???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201*年11月15日 19:26:51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58

??? 关键词:形成改革合力

???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和发展。

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编辑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年(癸巳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决议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1]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01*年工作规划》、《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主要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

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2]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2]

目录

1会议背景

2会议进程

3会议提要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

生态文明体制

4会议评价

5前期期待

6宣传活动

1会议背景

改革的七大亮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决定于11月9日至12日召开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通常一中和二中全会主要集中在人事机构变动上。到三中全会,推出中国深层次改革政策。同时研究部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工作。[3-4] 2会议进程

201*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201*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2]

201*年11月12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201*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5] 3会议提要

201*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经济体制

1.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6]

2.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2]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

政治体制

1.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6]

2.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6]

3. 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2]

文化体制

1.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

2.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2]

社会体制

1.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

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6]

3. 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2]

生态文明体制

1.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

2.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2]

4会议评价

1. 经济改革固然是外界关注三中全会的重点,但是中国官方媒体近月针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倡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做了一系列报道,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新加坡《联合早报》

2. 预计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可能包括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让经济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

消费和服务,从而实现再平衡,将城镇化作为下一个重要经济增长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美国《华尔街日报》

3. 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中国领导人可能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风险,加紧推动亟需的改革。应该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谨慎或许反映了其经济和政治智慧。——英国《金融时报》

4. 中国的开放,从上海自贸区到澳门的横琴模式,都是试验性质,摸着石头过河,看似大胆,但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要不断总结经验,将优点极大化、缺点极小化,才向全国推广。它和运动型的政策,有本质上的差别。——香港《亚洲周刊》

5. 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领导人高频率地总结改革、强调改革、部署改革,无疑具有极强的政策定调意义,同时也极大地稳定和提升了国内、国际对新一轮改革的预期。——香港《大公报》

6.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任务与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要将“改革尚未成功”的改革继续下去,“开放尚未彻底”的开放继续下去。所以,还是改革开放,只是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实施。——台湾《经济日报》[7]

7. 本次三中全会的意义堪比十四届三中全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是,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均为党领导下的组织机构,在机构建设方面的力度非上两届可比。[8]

8. 全会的改革目标明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和紧迫问题作出系统改革部署。[8]

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欧洲时报网刊文分析称,这与三中开幕之前“闯险滩”之类的表述一样,既体现了对改革难度的预见,又宣示了解决困难的决心。[9]

10. 国内著名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中国政通教育顾问鲁尚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10]是中国道德建设的一个信号,给中国以后的市场经济指出了一条道路。

5前期期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各方对新一轮改革充满期待。企业普遍关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的期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加快土地、矿产、金融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加快垄断行业改革;

2. 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放松审批、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建立新型政企关系;

3. 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通过税收政策、教育培训、政府采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改革,塑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11]

201*年11月2日,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庆论坛上表示: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意在打造2.0版市场经济,核心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此次会议有望出台包括具体措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遗产整体改革方案,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垄断和行政干预,使其成为更接近现代国家的市场体系。[12] 6宣传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央宣讲团成立[13]

《 人民日报 》( 201*年11月20日 04 版)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倪光辉)为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热潮,中央决定,由中宣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成中央宣讲团。据了解,中央宣讲团成员有: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书记蒋建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科技部副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市市长黄奇帆,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江金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姜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刘佳义,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林兆木等28位同志。

11月21日刘先明在中原油田宣传三中全会

从19日起,中央宣讲团成员进行集体备课。大家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宣讲工作的重要批示和中央宣讲团动员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围绕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存在的思想困惑,进行深入思考和研讨,认真准备宣讲稿,力求更好地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中央宣讲团将于22日在京举行首场报告会,23日起赴全国各地宣讲。

第三篇: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新华社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是指导中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本社从21日起开设“新华社信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专栏,对《决定》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编者按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第四篇: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1、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肩负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确保用今后几年时间到201*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有别于过去30多年,也与过去10年有明显不同。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更为艰巨复杂,这些矛盾和问题躲不开绕不过,解决不好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到201*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看我们在改革上能否迈出新的重大步伐,越过这道大坎。

2、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意义

面对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迈出新的改革重大步伐的信心、智慧、勇气,打开新的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充满期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现实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35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如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老问题新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因素相互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外艰巨,需要攻克的是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痼疾。中央提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是对改革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的一个形象而又准确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特别提醒全党,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从推进改革的方式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是前所未有。现阶段,随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融汇不断深化,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领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不

同领域的改革可以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快有慢,但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而不能各自为政、畸轻畸重。只有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才能放大改革的效应。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举措。

3、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提升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所谓全面提升,概括起来说,可以叫做练好“四大内功”或叫“基本功”:

一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通过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布局;三是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利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四是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4、十八大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这种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重大意义更加突出:

一是时间节点特殊。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从改革开放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体是70年时间。这70年的前3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干成了一番大事业,顺利实现了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那就要看后35年我们怎么干。而这后35年当中,又首先要看今后这几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我们怎么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好担负起启动今后几年决战决胜伟大斗争的光荣使命;

二是思想条件具备。正因为在这样一个关键点上,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呼声和期待非常强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总体一致,这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改革基础扎实。改革开放35年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是国际环境总体有利。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而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合作和利益汇合点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等因素,又为我国改革发展带来新机遇。

五是归根到底,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面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

时俱进,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为我们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五篇:群众路线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群众路线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展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整风肃纪、取信于民的坚定决心,这对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实施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群众路线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改革的坚实基础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史,正是党依靠“群众路线”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大起来的奋斗史。

点击查看更多: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内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4286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