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22 13:26:5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更为深入,以人员、资金、技术流动为表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渐成主流。在此背景之下,一个新生群体——流动党员逐步引起各级党委广泛关注。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面对新形势,针对新问题,寻求完善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径,201*年,***县委组织部成立课题组,通过随机走访、电话采访、问卷答访、交流互访、跟踪随访等形式,专题调研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流动党员管理概况
我县辖157个村,21个社区,设村党总支127个,村党支部30个;社区党总支2个,党支部19个,共有农村党员 17799名。本次调查“流动党员”概念采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流动党员的定义为准,全县农村登记流动党员104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5.85%。调查发现,我县流动党员呈现“五个集中”的趋势。一是年龄梯度集中。青壮年(18—40岁)占65.7%;二是性别构成集中。多为男性,占比93.6%;三是学历层次集中。均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含中专、技校)以上学历占78.8%,明显超出农村党员平均基数;四是流动去向集中。流向以“长三角”工业城市为主,江、浙、沪占91.5%,在三地之中,上海又占据7成;五是职业分布集中。以进城务工为主,投资经商为辅,在务工人群中,从事建筑业、铸造业、服务业占据较大比例,收入超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六是流动时段集中。定期外流,定时返乡,呈现“候鸟式”迁徙,一般春节期间为返乡高峰,农忙、中秋、国庆为往返相对密集的次高峰。分析统计样本资料不难发现,农村流动党员基数大、年龄轻、素质好、精力旺、收入高、分布广,已成为农村党员队伍的中坚力量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刻不容缓。
二、流动党员管理做法
针对我县流动党员特点,结合村级党建管理工作实践,根据《党章》及上级有关意见精神,我县制定“五专”制度,确定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基本框架,取得一定成效。
——专题研究。每年年初各级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流动党员管理,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探求工作路径,制定工作方案,督查工作进展,考核工作成效,完善工作规划。
——专人负责。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确定流动党员管理员。全面落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制,基层支部负总责,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支委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流动党员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
——专册登记。县、镇、村三级建立统一的流动党员管理软件资料库,统一造册,专人登记,定时更新,长期保存,实行“五个一”管理,即一册(流动党员花名册)、一表(流动党员联系表)、一证(流动党员活动证)、一卡(流动党员党费收缴卡)、一簿(流动党员会议记录簿)。
——专项培训。根据流动党员返乡时段集中的特点,利用返乡高峰开展流动党员集中培训,抓紧有利时机,做好党员教育,通报党务村务,收集整理流动党员思想汇报,征求流动党员意见及建议,组织流动党员民主测评。
——专事提醒。切实发挥流动党员信息多、思路活、眼界宽、资源好、能力强的特点,以“双培双带”为突破,定期利用电话、短信、座谈等方式,开展工作提醒,要求流动党员完成年度既定目标,引资金、带项目、促就业、挖渠道、富乡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对村级重大事务、重大议题、重大活动在第一时间通报流动党员,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的实现;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大政策宣传,积极动员广大流动党员返乡参选,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将参加选举不仅视为党员权利,更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三、流动党员管理困境
——成本高。根据中央文件规定,流动党员管理应当是以流出地为主,流入地为辅的管理模式,但对于农村党员来说,要想真正融入到流入地的党组织仍然存在着观念阻隔、城乡差距、心理失落等多重阻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现实中片面依赖流出地党组织管理的路径依赖。流动党员队伍基数庞大,管理事务庞杂,对流出地党组织形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以本轮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为样本,便可简单开列流动党员管理的成本支出。一是人力成本,流动党员需要专人联络,专案登记,专门统计,专事报批,牵涉大量的人员;二是精力成本 ,流动党员身处外地,部分党员流动频繁,联络方式更换,需要走村入户,多方查找。电话联络中,为严肃纪律要求,不少地方统一标准,规定电话联络采用双人办理、民主监督、通话录音、专案归档的形式,期间势必占用基层人员大量的精力;三是财力成本,不少流动党员从事艰苦行业,假期少,收入少,返乡少,为动员其返乡参选,村级党组织往往采用省内专车接送、省外报销往返路费并补偿误工费的形式鼓励流动党员参选。以人均交通费 元,人均电话联络费 元,日均误工补偿费用 元计,单次往返需2天,费用合计 元,按照“两推一选”的会议程序安排,需往返2次(党员推荐大会、党内选举日),单人合计成本高达 元。
——联系少。从流动党员分析,纵向联系少,目前流动党员管理日常联系多为单向式,即由基层党组织与流动党员联络,而不少流动党员因工作压力大、业余时间少、生活困难多,主动联系基层组织较少;从基层组织分析,横向联系少,即流入地与流出地基层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未形成规范的热线联络机制,双方沟通不多,存在一定的信息屏障。
——作用小。一是流出地基层组织作用小,因缺乏明确的考核机制和系统的信息管理,流动党员往往被居住地党组织边缘化,作为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流出地基层组织作用小,在流动党员管理中,“流入地管不好,流出地管不了”的现象依然存在,流出地管理中,重视党员义务,忽略党员权利的倾向较为明显,使得作为党籍所在地的基层支部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三是流动党员自身作用小,市场化大潮冲击,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影响,面对激烈的竞争氛围和生存压力,缺乏规范的党性教育的流动党员极易在现实之中迷失方向。重视个人奋斗,忽视组织利益,作为党员,缺乏必要的群众观念,党性意识和奉献精神,其先锋模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流动党员管理对策
鉴于流动党员文化背景、综合素养、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全面融入流出地党组织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缺乏刚性的制度考核约束之下,流出地党组织管理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立足现状,放眼未来,积极探求以流出地党组织主动出击,跨区作业管理流动党员的思路不失为明智之举。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工作,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村党组织为主角,以外流党员为核心,以流动支部为载体,以流动党员机动管理为方向,以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打破地域阻隔,时空限制,城乡差别,主动作为,全面出击,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广大流动党员的普遍欢迎,为探索流动党员管理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针对新时期党员流动特点和党员管理总体要求,我县提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突破区域局限,在流动党员集聚的中心城市设置党员管理“飞地”,建立完善“党建共抓、党员共管、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多边共赢”的工作机制,搭建“六位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基地的设想,基本框架如下:
——党员管理的指挥部。构筑流动党员管理的指挥调度中心,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主动接触当地基层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衔接,加强党建工作协调,探讨流动党员共管模式,坚持城乡统筹,党企共管,部署阶段工作安排,协调党建工作资源,化解党员管理难题。
——党员聚集的大本营。根据行业、区域、职业特点,依托党员管理基地,建立流动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利用声像、视频资料,展示家乡建设新面貌、新进展、新动向、新成就。加强流动党员之间的联系,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团结同志,联络情感,解决困难,指引方向,把基地建设成“流动党员之家”。
——党员培训的教研室。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分步实施党员培训计划,关注党员核心需求和利益诉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坚持党性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综合提升流动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其适应社会竞争形势,以期在农村“双培双带”工作中发挥“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
——党员选举的点将台。现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颁行于1990年,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决定了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规定应当予以修订,以适应时代需求。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选举手段,允许通过视频连线、电视电话会议或设置流动会场等形式组织开展基层选举,以节约社会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同时,应积极动员流动党员主动参与竞选基层支部班子,改善农村党组织人员结构,优化人才梯队。
——党员招商的前哨站。通过党建工作平台,拓展区域之间党组织、党政、党企交流渠道,利用流动党员分布散、信息畅、交结多、覆盖广的特点,积极收集招商引资信息,鼓励流动党员返乡创业,领办项目,引进资金,吸纳人才,致富地方经济。
——党员关爱的避风港。流动党员常年漂泊,缺乏亲情、友情、乡情,没有归属感。利用基地开展联欢活动交流友情,定期随访拉近乡情,通过视频通话联络亲情,提供人性化服务,将党员管理基地打造成流动党员温馨的港湾和家园。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402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