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反思
——以***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为例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大多又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后,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8年,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作为安徽省重点中学之一,***第二中学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教育不仅在于取得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在于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在于达到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更在于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和谐的发展;教育不仅在于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在于教师与学生共度的成长历程、共创的生命精彩。多年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着有益探索,在此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试图提出我们的一些想法。
一、尝试与探索
我们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构建学校心灵驿站的立体交通
2005年底,我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咨询辅导中心,2006年9月学校“心灵驿站”网站全新扩容改版,用“四站十四版”让学生、教师、家长心有所系、情有所钟。我们的“心灵驿站”有公共站、学生站、教师站、家长站。具体开设了十四个栏目:情感休闲、心理讲堂、心理门诊、心闻撷英、成长在线、健康乐园、心灵故事、法规播报、课堂心语、心灵瑜伽、家教谋略、经典案例、亲子心声、联系我们。至此,电话、电邮、文本“一对一”个别辅导,网络、讲座、广播“一对多”通识教育格局形成,我校学生心灵驿站的立体交通初步构建。
(二)活用多种媒介并存的物化载体
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力求以多种媒介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物化为放眼可望、张耳可闻、触手可及、有求必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实体。为此,我们构建了“六个一”,即一卡、一案、一箱、一站、一线、一声。一卡就是心灵驿站宣传卡,一案就是《心灵驿站档案》,一箱就是心灵驿站信箱,一站就是心灵驿站校园网站,一线就是心灵驿站心语热线,一声就是校园广播心灵之声。通过活用这些育人载体,较好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三)发挥团委的核心组织功能
以团委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功能单位,充分发挥团委的核心作用,这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学校团委安排专人负责专案管理,并招募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志愿者”,具体分块负责“六个一”物化载体,还结合“班级文化场建设研究”对学生施行个案辅导、开展心理讲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寻学生的心路历程。
(四)根植教学课堂为主的普教基地
教学具有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形式上,要求教师营造课堂教学中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表情化、肢体化、人性化,并移情于人;在教学评价上,要求教师捕捉学习过程中的欣赏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运用激励性语言,营造激励氛围。同时,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使其在制度管理上得到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改革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我们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如在大型考试前,我们都会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让学生放下包袱,考出好的成绩;对刚进学校的新生进行适应性心理辅导,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还有学生的早恋现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可以通过心灵驿站信箱、心灵驿站热线进行个别辅导。
二、问题与困惑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其中许多是无法依靠个别学校单方面短期内能够得到解决的。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业教师匮乏。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依靠团干部、班主任、校医师、政治教师等,而他们不是心理专业的教师,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和掌握,他们就不能很好地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此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然受到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较重
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有一种现象是不少教师(甚至是领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等同,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自身规律开展工作,也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
(三)相关制度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新兴的事业,相关的制度不完善。就我市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均无明确政策可循,这给学校开展工作带来极大障碍,也使得一些热心从事该工作的教师积极性受到挫伤。
(四)社会取向近视。教育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教育效果的滞后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延滞性。我们的社会现在似乎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冷静观之,多属急功近利、短视近视行为。一旦青少年出现问题,社会就希望教育能在一夜之间帮助他们改变,违背规律地神话了教育功能。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在于“防火”,在于“防患于未然”,问题出现再去“灭火”,其效果必然就很低微,而且造成的损失往往既成事实难以挽回。
三、结论与讨论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有一些体会,在此提出来供教育同仁讨论和参考: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当前,制约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师资队伍的专业化问题。一方面,学校要为专业师资搭建平台,促成他们的尽快成长,比如提供专业理论、实验操作、教师自身心理品质的培训机会,比如提供出外进行实践参观、学习考察的机会等。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适应当代人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及时增设、调整专业,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切实加强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教师队伍的危机意识。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制度(制度是保证)
政府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师的选拔、培养、编制、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制度,让现在已经在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放心大胆地工作,也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地位、工作量、时间、设施、管理和评估等方面给心理健康教育以切实的保障。再次,教育科研机构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大力支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生是我们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面临的学生有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他(她)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出现问题是复杂的。这些问题都会通过人际交往投射到学习与生活中,时间久了,这些问题容易转化为一种不健康的情感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要求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对学生有信心,有耐心,这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四)力求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1.学科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是一种心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决不是只靠某一次讲课、某一本教材、某一位专业教师的讲解与辅导就能达到教育的效果。需要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应用本学科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进入到“学科渗透”层面时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2.开展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这些主题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实践性活动,包括参观、考察、访问、调查、宣传、旅行、社会服务等等;可以有知识性活动,包括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专题讲座、报告等等;可以有科技性活动,包括参观、动手制作等等;此外还可以有文体性活动、娱乐性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育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增强社会适应性。
3.同伴教育实验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信息的传达者和接受者经历相似并且关心的事情相同、面临共同的问题,接受者就更容易接受信息,从而导致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同伴教育中的同伴教育者来自同学群体,相同或相近的年龄、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生活使他们有着很多的共性,有着非常多的共同关注的焦点和话题,有着诸多的共同爱好,也会面临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可能遇到的许多共同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他(她)们之间有着太多共同、相似的心理体验,使得他们在对同伴提供心理帮助时,虽然不如教师等成年人那样专业,但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同学则更易于按受同伴教育者言语中传递的信息,心理辅导和帮助的效果在不少方面要比成年人显著。
(五)学生心理问题的“家源性”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大量研究表明,所谓的“问题儿童”90%以上的成因都是“家源性”的。在整个心理健康的教育系统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也必须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校对家长的指导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开设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发展和家庭教育心理的课程或讲座,利用宣传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相关的知识,使家长对于家庭环境影响学生身心成长的意义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其次,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专题座谈会,学校与家长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家庭心理保健知识、亲子关系特点等问题畅所欲言,让家长在互动中会自觉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观。再次,学校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家长进行咨询与辅导,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
(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
前面提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要组成强有力的团体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如我们处在教育前线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心理问题也了解最及时、全面;我们还应该让高校相关的心理专家学者参与进来,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分析问题全面到位;还有教育科研部门要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倾斜,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经费,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反思》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