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201*年度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8 04:46:40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201*年度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201*201*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中共攸县县委党校

一年来,我校认真贯彻上年度全市党校系统理研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校委一班人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认真贯彻《党校工作条例(暂行)》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凝心聚力,锐意创新,我校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工作回顾

1、加强培训,队伍建设有成效

队伍建设是搞好科研工作的关键。从我校科研队伍现状来看,科研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加大科研队伍建设的力度:

(1)加强学习培训。年初,每位教师征订了一本《调研方法与课题管理》,要求每位教师从科研的基础理论开始开展自学,并邀请在调研与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多项专题辅导。

(2)加强调研实践。在过去学校组织调研与教师自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又争取了一条教师参加调研实践的渠道,县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县委办、政府办在重大专题调研中安排党校老师参加,为党校老师深入实践、深入社会提供了更多锻炼与实践的机会。通过学习培训力度的加大,我校教师队伍系统掌握调研理论和调研方法,整体提升了科研素质。

2、深入调研,服务教学有精品

科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教学,这是党校科研工作一项基本任务。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今年,我校干部教育培训课堂精品迭出,丁泽中老师执教的《攸县土地流转热的冷思考》参加株洲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获全市一等奖。在县委中心组的三次辅导课,得到了在场县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全县更新观念十讲的系列宣讲中,推出的十讲,得到全县干部的一致好评。一年来,在省级刊物以上发表论文6篇。这些精品力作,是调查和研究的成果,是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集中体现。

3、紧扣中心,参谋决策出成果

围绕中心,开展调研,是党校责无旁贷的工作任务。今年党校有两项成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采纳和运用。一是在我校开展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课题调研后,撰写的《抓住三个环节推动土地流转》中提出的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健入土地流转承包大户准入制度、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制度等,被县政府采纳并推广;二是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促进观念和作风转变‘三十条’,在更新观念十讲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促进观念和作风转变三十条课题组,通过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撰写了《新观念面对面》一书,共二十多万字,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县党员干部学习教材,发至全县党员干部。该书分析了攸县的发展现状,全面系统地解读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方略,并对攸县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工作启示

1、教学科研始终以正确的方向为导向

严格按照党校姓党的原则和为国家培养合格公务员的要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四为方针,开展科研,为党委、政府决策当智囊,做参谋。

2、教学科研始终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

教学质量是党校的生命线。我们坚持立足实际,在调查中获取第一手素材,在研究中总结提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教学才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学科研始终以强化基础为手段

党校的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我们制定了《科研工作条例》和《科研奖励办法》,并严格执行,从制度上保证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从经费上予以保障,专职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达201*元,对省、市的重大科研课题另拨专项经费。

4、教学科研始终以健全队伍为关键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搞好科研工作的关键。我们采取送训、挂职锻炼、自学、组织教学观摩和调研等方式,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年内选送了1名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参加学习培训,组织了5次社会调查和重大课题研究。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扩展阅读:201*-201*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201*-201*年度薛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教科室在市局教科室和学校校长室直接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本学年,教科室在校长室直接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营造氛围,加强指导,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本学年,省、市、县级的新课程培训很多,我们提供了各种条件,让更多的老师出去学习、培训。培训人数达60多人次,培训经费达10多万元。教科室牵头出版了两期教师论文集《教坛笔耕》,同时也出版了校本课程[1]《爱是教育最伟大的力量》。

组织了第十届创新杯优秀课评比。80多位老师上了组内公开课,进行组内初评。在初评的基础上22名老师参加校内优秀课评比。参赛选手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容量大,教学效果好。经过评委的打分评比,最后陆海燕、陆建进老师荣获一等奖,耿小燕、邹小玲、章志生获二等奖,李爱萍、姜波、陈小芹、张红妹、蔡志华获三等奖。与教导处互相配合,成功组织对外公开教学活动。11月22日,朱俊、贲海、张邹黄四位老师进行高一高二语文、物理、数学对全市公开教学。三堂课上得都很成功,得到市局领导及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动员老师们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年,有40多篇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有30多篇在各级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奖。

开展课题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在市局有关微型课题的文件下达之后,我校立即组建了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十八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成员。这样,就为我校微型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接着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传达有关精神,广泛发动,并且共同学习了市局颁发的《微型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为了使课题组成员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对他们进行了课题选题的指导。我们的宗旨是,只要老师们有要求,我们随时为其提供服务,保证课题的全程指导。通过对老师的选题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也为他们今后独立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题指导最大的收获是,他们明白了课题研究离他们并不遥远,只要肯花费时间与精力,每个人都能成为课题研究的骨干。同时,大多数老师在研究中,解决了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学习了许多新理论,了解了许多新信息,这为他们今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的经验,使许多老师的研究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根据课题研究中面临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教科室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包括多层次的培训、提供信息和研究资料、研究案例的引领,提供交流、学习、分享和展示的平台。另外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市局的“微型课题研究”的培训,带领课题组成员观摩了吴窑镇的微型课题研究现场会,使课题组成员对微型课题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增强了他们对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保证教学研究步入正常轨道。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制度,是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有一定理论突破的研究成果,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规划,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形成理念先进、操作性强,追求实效的课题研究制度和教科研奖励制度。我们把微型课题研究列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晋级以及评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主要内容之一。“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在课题研究工作上,我校教科室还加强了对微型课题的跟踪调查和过程管理。一年多来,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了解老师对微型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检查并布置相关工作,从而使我校微型课题研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根据我校教科研奖励制度规定,参与微型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奖励课题组成员每人100元,顺利结题取得最终成果的,奖励课题组成员每人300元,若成果在如皋市获奖,再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立足校本,搭建平台,保证科研效益最大化。1、创设“质量论坛”,内强师德素质。

我校课题组创设的“质量论坛”,聘请有关领导、专家、骨干教师登上论坛讲学,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创举。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省特级教师、我校退休的副校长方韬所作的《从坎坷的道路走过来,向光明的大道走过去》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的共产党员的师表形象;市教育局金海清局长以“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为主题的报告,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教职工为师执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育人是最伟大的艺术”、“爱是教育最伟大的力量”等话题,不断激励全体老师紧紧盯住为人师表这个要求不动摇,牢牢扭住素质教育这个磐石不动摇,切切守住甘为人梯这个底线不动摇。

2、完善“创新杯”竞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我校的“创新杯”系列竞赛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具体包括:说课评比,优秀教案、课件评比,优秀论文评比,最佳“青蓝工程”师徒对子评比,课堂教学评比。课题组成员人人积极参加“创新杯”竞赛活动,把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都取得理想成绩。

这项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优胜者面向全市开设公开课,请市局领导、教研员、兄弟学校专家、同仁参与研讨,评议。此项活动,配合“青蓝工程”的实施,促进了中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加速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提供了平台。目前,关注课改,研究课堂,珍惜每一个45分钟,消灭课堂中的假问题,杜绝无效互动,确保上好合格课,努力上出优质课,已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自觉追求。

3、加强校本研究,搭建好促进师生成长的平台。

我校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目标出发,制定了《薛窑中学课程发展规划》,从校情出发,着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三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组织教师自编《爱是教育最伟大的力量》、《生物科技》、《化学与生活》、《中国古代物理》、《中小学古诗词学习法》、《实用电工技能》等10多本校本教材,以选修形式开出,满足学生的各类选择。学科课程建设的加强,使我校学生的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同层次学校中居于第一。课题组老师也从校本课程的研究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201*年7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201*年度教学科研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201*年度教学科研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201*年度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311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