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心电图 总结

时间:2019-05-28 09:03:3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心电图 总结

1.先看II导有无P波,有可判断为窦性心律。然后看P波方向,检查导联有无接反。2.P-P间距算心率,目测法一格为300次/min两格为150次/min三格为100次/min以此类

推,公式为60/(格数*0.2)所谓“一格”,就是五小格为一格。

3.P-R间期0.12~0.22s,房室传导阻滞多大于0.12s;Q波一般为小于1/4R波的高度,异常

Q波即Q波高度>1/4R波的高度;P波异常为起源于心房,QRS波异常起源于心室。P波高尖(大于2.5个小格)为肺型P波→右心房肥大;P波变宽为二尖瓣型P波→左心房肥大。

4.然后看QRS的主波方向,I下III上电轴右偏;I上III下电轴左偏。判断心室肥大:

电轴左偏+左室电压增高(V5导联上的R波高度大于25个小格,即2.5mV)→左心室肥大;电轴右偏+V1导联R波高度大于10小格即1.0mV+V5导联S波明显变深→右心室肥大

5.关于早搏,即期前收缩,因为有提前出现的波(P或QRS-T),导致波形异常,像切迹。

出现房室传导延缓,室早的QRS波群时间>0.12s房早的P波异常,P`-R间期>0.2s。6.扑动和颤动:①心房的扑动和颤动,主要是P波消失,心室的扑动和颤动,主要是QRS-T

波群消失②在II、III、aVF导联上可看到房扑和房颤的异常之处。扑动多是规则波动图形,颤动的波形多是无规律的。房颤的发生就可看到R-R间期绝对不匀齐。③室扑波动频率约180~250次/min;房扑波动频率约250~350次/min;房颤波动频率约350~600次/min;室颤250~500次/min.

7.房室传导阻滞,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特点: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QRS-T

波群脱漏。②二度房室传导阻滞II型特点:P-R间期基本恒定,有时只发生QRS波的脱漏③计算脱漏比值,首先找到第一个完整传导波形,数P波数和QRS波群数,一直到P波后的QRS波脱漏处,P波数/QRS波数,就可以记录清楚几次心房激动,传入几次,以及脱漏几次。④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P、R-R间距,各行其道8.心肌缺血ST-T改变(S-T段压低或抬高;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9.心肌梗死:①S-T段抬高;T波尖深倒置;Q波深宽,R波波幅降低,甚至消失形成QS

波(坏死型Q波)②无异常Q波且T波高尖为早期;开始出现异常Q波,T波倒置加深为急性期;T波动态改变(加深或变浅)为近期;无变化陈旧期③根据①的三点同时出现的导联,判断左心室梗死部位,如在V1-6上,则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3为前间壁,Ⅱ、Ⅲ、aVF为下壁,膈面。10.心室内传导阻滞(待续)

扩展阅读:心电图经典总结

心电图完整版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2)PP间期在0.12~0.20秒之间,而且恒定。(3)频率60~100次/分(成人)。(4)PP间距相差<0.12秒。

(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P波大小形态正常。

临床心电图上,一般依据P波方向正常,规则出现,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5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2)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P-P间期>1.0秒,即心房率<60次/分(成人)。(4)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2)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心率超过100次/分,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成人一般可达150次/分,PR略有不齐但常<0.12秒。(4)可能出现的其他改变。①P波高尖,以Ⅱ导联为明显。②T-P融合,造成S-T段假性下移。③S-T、T改变。④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1)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如:PⅡ、aVF、V3-V6直立,PaVR倒置。

②P-R间期0.12~0.20秒,如合并房室传导延缓可>0.20秒;合并预激综合征则<0.11秒。③P-P间歇之间差异>0.12秒。

(2)窦性心律不齐的分型:根据图形改变特点可把窦性心律不齐分为下列几型:

①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一类型最常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是一种生理性表现。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摒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亦称非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型较少见,心率的快慢与呼吸无关。图形表现常由慢突然变快,P-P间期的长短变化与呼吸无关。

③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此型常见于有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主要表现是夹有QRS波群的P-P间歇较不夹有QRS波群的PP间歇为短,相差>0.04秒以上。

④精神性窦性心律不齐: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时、激动时。常见于患者对心电图检查不了解,有惧怕心理,在开始描图时频率加快,而过一段时间适应后,频率减慢,遂成为窦性心律不齐。如在检查前做好解释工作则可避免。⑤过早搏动诱发性窦性心律不齐:主要见于房性过早搏动。表现为在过早搏动之后出现节律不齐,过早搏动消除后,心律不齐即消失。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P波呈窦性特征。

(2)P波在同一导联中的表现是大小、形态略有差异,但P波的方向没有改变。(3)P-P间期互差>0.12秒以上。(4)P-R间期>0.12秒,可有轻微差异。

心房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心房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P波形态有差异,P波由直立转为低平、低小、平坦、倒置、循环出现。(2)P-R间期可有不等,但均>0.12秒。(3)P-P间期不等。

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P波大小、形态及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由“窦性P波”渐转为“交界性P波”。

(2)P-R间期亦由>0.12秒逐渐缩短为<0.12秒。出现逆行P波,并且P-R间期<0.12秒时,表示节律点已转入房室交界区内。

(3)P-P间期不均齐。一般规律是节律点位于窦房结内时频率较快,转入交界区时频率较慢。

窦性停搏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窦性停搏,又称为窦性静止,其心电图特征如下:

(1)心电图上出现较长的P-P间歇,此间歇与短P-P间歇不成倍数及整数关系。(2)轻度的窦性停搏及长时间的窦性停搏较难诊断。

(3)在窦性停搏期间可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等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窦性心律时呈持续的、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频率一般低于50次/分。常伴有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在此基础上,常有逸搏、逸搏心律出现。

(2)当出现异位心律时,常常是心房颤动,少数是心房扑动。未经治疗时,心率常较快速。如恢复窦性心律时,表现为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3)可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4)窦房结功能测定试验阳性反应。常用的试验有: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及近年开展的食道心房调搏试验等。

交界性逸搏及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交界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较一个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QRS波群。

(2)QRS-T波的形态与由心房下传者相同,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宽大畸形。(3)QRS波群前后的P波可有如下各种表现:①窦性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前、中、后,形成干扰现象,在QRS波群前的P-R间期<0.12秒;在QRS波群之中则使QRS波群变形;在QRS波群之后则表现为在ST-T上有直立型P波。

②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P`波在QRS波群前P`-R间期<0.12秒,在后P-P`间期<0.20秒。③QRS波群前后无P`波可见,此时QRS波群形态应正常,方能作出房室交界性逸搏的诊断。④可以出现房性融合波。

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逸搏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频率40~60次/分。

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房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较一个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一个P`、QRS、T波群。(2)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但可直立、双相或倒置。(3)P`-P间期>0.12秒。

(4)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下传者相同。

(5)具有以上表现,仅有一个或二个出现的称为房性逸搏。房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逸搏称为房性逸搏性心律,频率在50~60次/分,较同导联的窦性心律为慢。

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室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一较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心室间歇之后,延迟出现的心室激动波形。

(2)QRS波群宽大畸形,但其程度与激动点位置及室内传导快慢有关。位置高或室内传导良好则畸形不明显。(3)QRS波群前如有P波,则P-R间期<0.12秒,表示P与QRS无关。偶有室性融合波,但P-R间期亦短于其它的窦性P-R间期,QRS波群形态则介于窦性的与室性的QRS波群之间。

(4)室性逸搏偶有逆传至心房者,此时畸形QRS波群后有逆行P波,R`-P`间期>0.20秒。室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连续出现三个以上室性逸搏者称室性逸搏心律。

加速房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加速房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P`波,无突然发生及终止的特点,P`波可直立、双相或倒置。(2)心率在70~130次/分之间,P-P均齐。(3)P`-R>0.12秒,QRS波群一般呈室上性。

(4)与窦性心律的关系,有两种情况:①不伴有窦房竞争,表现如上述。②伴有窦房竞争,此时房性心律的频率常与窦性频率相近或稍高。因此,可间断出现窦性及房性心律。窦性频率快时,控制心房,频率减慢时,心房节律点又控制心房,形成竞争现象,并可见房性融合波。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频率70~130次/分,大多在100次/分,发作及终止无突然性。(2)QRS波群形态正常。

(3)心房激动的表现可呈下列情况之一:

①QRS波群前后无逆行P`波出现,仅有正常的QRS波群。逆行P波可能融合于QRS波群之中。②正常的QRS波群之后出现逆行P`波,R-P间期<0.20秒。③逆行P`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前,P`-R`<0.12秒。

④窦性P波控制心房,P波与正常形态的QRS波群无关,产生房室分离。此时,窦性心律及房室交界性心律的频率大致相近。因此,常发生竞争现象。当窦性激动加快时即能下传心室,激动频率减慢时由较快的房室交界性心律控制心室,这一类型最为常见。

⑤心房由心房颤动、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异位心律控制,而心室由较快的房室交界心律控制,形成房室分离。QRS波群与f波、F波或P波无关。(4)可见房性融合波。(5)可有窦性P波夺获心室。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频率60~120次/分,多数在70~80次/分左右。发作及终止无突发性。(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1秒。

(3)不伴有窦性竞争性,如在窦性停搏伴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则无窦性P波可见,仅有以上1、2条的表现。(4)伴有窦性竞争现象时,室性心律或窦性心律频率相近,因此常发生竞争现象。当窦性心律加快时即夺获并控制心室,但如窦律减慢时心室又被加速的室性心律控制,故常见有室性融合波及心室被夺获现象。

窦房干扰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窦房干扰分为窦房结内干扰及窦房交界区干扰二种。

(1)窦房结内干扰的心电图表现:心房过早搏动伴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期。最常见于舒张早期的房性早搏,其产生机理是房性过早搏动的激动在窦性激动未形成时侵入其中,冲消了未成熟的窦性激动。随后,窦房结才重新按照原有频率发放激动,如此便形成了不完全性的代偿间歇。

(2)窦房交界区干扰的心电图表现:心房过早搏动伴有完全的代偿间期。这是由于心房激动并未侵入窦房结内,而只是侵入窦房交界区,使之产生新的不应期,尽管窦房结未重建周期,也因激动落于窦房交界区的不应期而不能传入心房。因而房性早搏前后的P-P间期等于基本窦性心搏的倍数。

房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房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有三种P波,其中一种介于窦性P波与房性P`波之间。此即可能为房性融合波。(2)房性融合波与前一个P波间距和窦性P-P间距大致相同。

房室交界性干扰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房室交界性干扰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1)逸搏与窦性P波的干扰:在逸搏时,窦性P波可在QRS波群的前、中、后。在前则P-R间期<0.11秒;在中则有QRS波群切迹;在后则于QRS波群之后可见直立型P波。(2)传导受阻型房性过早搏动,表现为房性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3)房性过早搏动的P-R间期较窦性P-R间期为长。(4)间位性过早搏动后的窦性P-R间期延长。(5)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时许多F及f波能下传心室。

室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室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三种不同形态的QRS波群,其中一种形态介于其他两种QRS波群之间。(2)室性融合波前的R-R与窦性R-R大致相等。(3)室性融合波的P-R间期略等于或小于窦性P-R间期。

(4)室性融合波多在室性并行心律及舒张晚期室性过早搏动时发生。亦可在室性逸搏时发生。

房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房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分为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与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两类。(1)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如下:①激动的起源为室上性,一般是房性或窦性;

②QRS波群提前出现,提前越早,室内差异性传导越显著;

③QRS波群轻度增宽,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的QRS波群常呈三相(rSR或rSr);④QRS起始部向量与窦性心室波群相同;⑤额面QRS电轴0°~+100°。

(2)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主要表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增宽畸形;②其发生与起搏点位置异常以及其传导径路与正常不同有关;此类较少见。

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干扰性房室脱节分为二种,即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与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1)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心房常呈窦性心律,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偶而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室呈交界性或室性异位心律。如逸搏心律、阵发性心动过速等。R-R间期均等,完全性房室脱节时,如房率快于室率,应疑有房室阻滞的存在;②P-R间期不固定而且一定小于0.20秒。P-R间期不固定表示P波与QRS波群在时间上无一定关系。如果P-R间期超过0.20秒,尚未出现心室夺获,应想到可能并发房室阻滞。

(2)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特征如下:即房室脱节时出现心室夺获:

①夺获的QRS波群提前出现,即夺获与其前的交界性QRS波群之间的时距小于交界性周期;

②提前的QRS波群前必有一窦性P波,P-R间期超过0.10秒,可正常也可因房室干扰而延长。数个心室夺获的P-R间期可呈RP-PR关系,即R-P间期长时P-R间期短,R-P间期短时P-R间期长。

③心室夺获的QRS形状一般与主导心律的QRS波群相同。偶尔心室夺获发生过早,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如果室率同房率接近,P波在QRS前,则QR-S波群提前不显著,此时可依据P-R间期、QRS形态、R-R间期来判断每个P波是否下传。

期前收缩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期前收缩(即过早搏动)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四类。(1)窦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

①窦性期前收缩在心电图中可见有与窦性心搏相同的PQRST过早出现。②有固定的联律间期(早搏与前一心动的距离称联律间期,一般以P-P`或R-R`表示)。③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即P`-P),与正常窦性周期相等。即P`-P=P-P。(2)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

②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可呈直立、双相、低平或倒置。P`波形态及方向决定于异位激动点的位置。一般来说,源自高位P`波直立;源自中部P`波多双相,源自房下部则P`波呈逆行型。

③能下传心室者,其P`-R间期>0.12秒,而且常较窦性P-R间期为长。这是由于房性期前收缩落于房室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而出现的干扰性P`-R间期延长的缘故。

④部分期前收缩的过早的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但亦有代偿间歇,称传导受阻型房性期前收缩。⑤房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一般正常,如呈宽大畸形者表示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⑥代偿间歇不完全。这是由于窦房结周围无传入单向阻滞,房性期前收缩激动多能侵入窦房结内,干扰其固有频率,提早发放激动所致。

⑦如在一导联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不同的P`波过早出现,配对时间不相等的称为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⑧房性期前收缩每分钟在6次以下者称偶发性,每分钟出现6次以上者称多发性,呈二联律、三联律者称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可与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同时存在。(3)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如下:①有室上性的QRS波群过早出现;

②可见有逆行性P`波。P`波出现的时间决定于激动顺向及逆向传导的速度。常呈下列几种表现之一:A逆行P`波出现于过早的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这是源于交界区的激动首先传导到达心房,然后才顺传到心室,使心房除极在前的缘故。

B逆行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中,心电图上无P`波可见,或仅见QRS波群有切迹难以辨认。这是房室交界区的激动的传导同时到达心房和心室。

C逆行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后,此时R`-P`间期应小于0.20秒,这表明顺传先于逆传到达心室。DQRS波群前后无逆行P`波,表明逆传受阻,此时的诊断需要QRS波群呈室上性才能确定。③多为代偿间期完全。

④如果伴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可增宽畸形。

⑤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以单源为多见,多源性极少见,但可与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同时出现,而室性期间收缩形态不一,而配对时间相等,并在同一导联者,诊为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这是同一激动点发放的激动其传导方向及时间变异的结果。

⑥在同一导联中有多种不同形态的QRS波群过早出现,并且配对时间不一致,则应判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即心室中同时存在多个兴奋灶。

⑦如在同一导联中发现期前收缩间配对时间不等,QRS波群形态一致,早搏波群之间有整数倍数关系时则诊为并行心律性期前收缩。此时尚可见室性融合波。

⑧室性过早搏动可偶发或多发,可二次连发,亦可与主节律构成二、三、四联律。⑨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如下:

a源自右心室:早搏的QRS主波在Ⅰ导联向上,Ⅲ导联向下,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V5导联QRS主波向上,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b源自左心室: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在Ⅰ导联向下,Ⅲ导联向上,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V5导联QRS主波向下,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c源自心底部: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d源自心尖部: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e源自左心室后壁:V1V6导联期前的QRS波群主波向上。f源自束支附近:早搏的QRS波群波形接近正常。

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与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房阻滞的心电图如何鉴别?

如果是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则出现长间歇,酷似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房阻滞。鉴别要点是如果发现T波变形(出现切迹、圆钝、增高等),则应考虑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室性期前收缩的美国Lown分级标准是什么?室性期前收缩的美国Lown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室性期前收缩;

Ⅰ级:偶发,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1次。Ⅱ级:频发,每小时多于30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Ⅳ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出现。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判定标准是什么?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判定标准如下:①多源性、多形性及连发的室性期前收缩。②期前收缩为频发性,尤其是形成二联律者。③期前收缩的QRS波振幅<10mm。

④期前收缩的QRS时间>0.14秒,甚至达0.18秒,并有明显的切迹。⑤ST段呈水平型下降,T波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⑥室性并行心律型期前收缩有80%为病理性。⑦室性期前收缩及房性或交界性期前收缩同时存在。⑧有期前收缩后ST-T改变者。

⑨过于提前的室性期前收缩(R-R`<0.43秒),尤其是RonT现象。10无感觉的室性期前收缩病理性较多。11运动后或心率增快后期前收缩增多。

12心肌损伤及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肯定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亦称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指具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异常情况的病人所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符合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时,可考虑为病理性室性早搏,但临床确定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时,应结合患者心脏的基础状态,综合判断。

混乱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混乱性心律根据起源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与室性,但常见混合性。其心电图表现:①频发多源性各种期前收缩、短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为主体;②常伴发停搏、逸搏与逸搏心律或加速的逸搏与逸搏心律。

窦房传导阻滞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窦房传导阻滞的分类为:Ⅰ度、Ⅱ度和Ⅲ度,前二者又称不完全性,后者又称完全性。Ⅱ度窦房阻滞根据图形的不同又可分为Ⅰ型及Ⅱ型。

(1)Ⅰ度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从理论上推断,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是存在的,但由于目前的心电图描记器尚不能把微小的窦房结电位记录下来,因此,单纯存在Ⅰ度窦房传导阻滞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法诊断。(2)Ⅱ度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①Ⅱ度Ⅰ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

AP-P间期逐渐缩短,最后出现长P-P间期,此后又逐渐缩短,周而复始。B长P-P间期小于两个基本P-P间期之和。

C长P-P间期后的第一个P-P间期长于其前一个P-P间期。

D以上三条是典型文氏现象。临床上见到的大多属于非典型类。可表现为:(a)P-P间期逐渐缩短,但在P波脱漏前(即长P-P前)P-P不继续缩短,即不变或稍延长,然后才出现长P-P间期。(b)P-P间期逐渐缩短,但长P-P不一定小于两个P-P之和。造成不典型文氏现象的原因有窦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等。②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A传导比例规则:可呈3∶2;4∶3;5∶4等传导比例,且保持不变。亦可呈2∶1或3∶1程度较高的阻滞。当传导阻滞比达3∶1~5∶1时,可称为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此时心室率极为缓慢。B传导比例不规则:在一系列规则的窦性P-P间期中,突然出现一个P-QRS-T的长P-P间期,此间期恰是短P-P间期的整数倍数。可间歇出现或存在时间较长。③Ⅲ度(完全性)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当窦房结的激动全部不能传导到达心房时,心电图上窦性P波完全消失,故无法与持续性窦性停搏相鉴别。但如存在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性心律则有助于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因为在窦性停搏时房内激动点常同时受到抑制。

心房内传导阻滞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心房内传导阻滞分为不完全性与完全性心房传导阻滞。(1)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①P波增宽,时间>0.11秒;

②有明显切迹,呈双峰,峰间距>0.04秒。

③心电图上,它和左房肥大不易区别。一般房内阻滞无左房肥大的病因,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证实有左房肥大。

(2)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①有一系列窦性P波,P波后随以QRS波群,P-R间期>0.12秒而固定。窦性心律可正常、可过速或过缓,也可不齐;

②同时有一系列异位P`波,P`的形态、频率和节律均和窦性P波不同,P`波不随以QRS波群。一般P`波小而尖。异位P`波频率可正常、过速或过缓,节律可不齐,或无P波代之以F波或f波。③P波与P`波互不干扰对方的节律与频率,二者可重叠,但无房性融合波。

④所谓孤立性心房颤动亦是房内阻滞的一种类型。表现为除窦性心律外,还有f波出现,极少见。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分为Ⅰ型(即文氏现象或莫氏Ⅰ型)和Ⅱ型(亦称莫氏Ⅱ型)。

(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延迟)的心电图如下:①P-R间期0.21秒(成人)或0.18秒(小儿)。②PR间期超过相应心率的P-R间期最高值。

③PR间期虽未超过0.20秒,但与以往心电图比较,在心率相似时P-R间期相差>0.03~0.04秒时。(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文氏现象或莫氏Ⅰ型)心电图特征:

AP-R间期逐渐由短变长,而R-P间期则逐渐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出现长R-R间歇,如此周而复始。B长R-R间歇后的R-R间期比其前R-R间期为长。C长R-R间歇小于任何短R-R间歇的两倍。

D基本节律一般为窦性,亦可以是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

E上述是典型表现。但在合并心律不齐、隐匿性传导、超常传导等情况时,上述表现不典型,称非典型性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表现有:aP-R间期逐渐延长,但R-R间期不进行性缩短;b应该脱漏的心动反能下传;c连续出现二次QRS波群脱漏;D文氏周期的第一心动P-R间期不缩短。临床上以典型性文氏现象为多见。②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如下:

AP-P间期规则,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房室传导比例多呈2∶1或3∶1,亦可呈3∶2或4∶3,偶有5∶4、6∶5或7∶6的。亦可仅偶尔发生。B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C可以出现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即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较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为短。DQRS时限多数正常,亦可增宽。

E基本节律多数是窦性,亦可以是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颤动等异位心律。F在心房颤动时如心率较慢,R-R间歇长达1.6秒或以上时可考虑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G一般将3∶1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H如绝大多数的P波未下传心室,仅偶有心室夺获的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的心电图如下:

①心房及心室的激动各自规律出现,彼此无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一般由窦房结控制,亦可由室上性异位节律控制,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②心电图上无固定或规律的P-R间期关系。

③心室一般由房室交界自律点发出的激动控制,亦可由心室内的激动点控制。前者QRS波群正常,频率40~60次/分;后者QRS波群宽大,频率40次/分以下。R-R可规则,如伴有多个起搏点、早搏、传出阻滞时,R-R可不齐及形态不全相同。

室内束支传导阻滞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1)单侧束支传导阻滞:

这是某一束支受损所引起的传导阻滞。常见的有如下几种:①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

AV1、V2导联QRS波群呈QS或rS型、r波极小,V5、V6导联呈宽钝迟缓的R波。亦可呈rSR型,R波前无q波,如伴有心脏顺钟向转位,V5导联呈rS,但V6、V7导联常呈R型。脱导Ⅰ、aVL与V5导联相似呈R型。Ⅲ、aVF导联与V1导联相似。

BQRS波群时限延长<0.12秒,V5导联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常>0.05秒。C部分患者可有心电轴左偏。

D以R为主导联T波倒置或双相,其ST段下移,以S为主导联T波直立,ST段抬高。此称继发性改变。如伴有心肌损害,上述ST-T改变不明显。

E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特殊类型:a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表现为阻滞的图型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如于心率加快时出现,心率减慢时又消失的称快频率依赖性(亦称3位相)左束支传导阻滞。反之称为慢频率依赖性(4位相)左束支传导阻滞。b隐匿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静息时心电图正常,但当随意运动或作运动试验后心率增快即出现传导阻滞。c体位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改变体位后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②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A图型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但畸形程度较轻。BQRS时限<0.12秒,一般在0.10~0.12秒之间。

C常有ST-T改变,即以R为主导联ST段下移及T波双相或倒置;以S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及T波直立。③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

A心电轴中一重度左偏,在-30°~-90°之间

BⅠ、aVL导联呈qR型,q<0.02秒,Ⅱ、Ⅲ、avF导联呈Sr型。CRaVL>RaVR、Ⅰ,SⅢ>SⅡ。DQRS时限正常。EST-T多无明显改变。

④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A心电图上的平均QRS电轴右偏+120°。

BⅠ、aVL导联QRS波群呈rS型。Ⅱ、Ⅲ、aVF导联则呈qR型,RI、aVL及QⅡ、Ⅲ、aVF<0.02秒,RⅢ>RⅡ。

CQRS时限>0.11秒。

D胸导联QRS一般无特殊变化。EST-T无特殊改变。

F已除外其它引起心电轴右偏的情况,如右位心、肺气肿、右心室肥大、广泛前侧壁心肌梗塞等,故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AV1、V3、R导联QRS波群呈rSR波型,少数患者呈RR型或R型。V5导联出现粗钝的S波,时限常大于0.04秒。各QRS波群后半部粗钝切迹。

BQRS时限>0.12秒,V1室壁激动时间>0.03秒。

CⅠ、Ⅱ、aVL、V5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V1、V3R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

D右束支完全性阻滞,可以长期存在,也可呈间歇出现(称间歇性),有的阻滞出现与心率快慢有关,较快频率时呈现右束支阻滞称快频率依赖性右束支阻滞。亦称位相3阻滞。反之称慢频率依赖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称位相4阻滞。

⑥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A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型特征与完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同而程度轻,QRS波群后半部粗钝不显著。BQRS时限<0.11秒。C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2)双束支传导阻滞和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中任何两支同时存在传导阻滞,均可称为双束支支传导阻滞。而一侧束支和分支中任何一支传导阻滞与对侧任何一支传导阻滞同时存在则称为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可以呈完全性、不完全性、时间上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交替性以及不同比率的心室漏搏等,可使心电图表现错综复杂及变化多端。其心电图表现:

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交替或间歇出现。

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同时存在。胸导联符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而肢导图形符合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图形及心电轴在-30°以上。

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同时存在,胸导呈右束支完全性阻滞的图形,肢导符合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图形及心电轴右偏。

④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与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表现为两分支阻滞的图形交替或间歇出现。

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R-R间期延长同时存在,此表示右束支已完全传导阻滞,左束支存在传导延缓即Ⅰ度传导阻滞。

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R-R间期延长同时存在,表示左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及右束支Ⅰ度传导阻滞。⑦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不同比率的心室漏搏同时存在,表示右束支已完全传导阻滞左束支存在Ⅱ度传导阻滞。

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不同比率的心室漏搏同时存在,表示左束支已完全传导阻滞而右束支存在Ⅱ度传导阻滞。

(3)三束支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

三束支传导阻滞(即右束支、左束支前分支及左束支后分支阻滞)可因阻滞的程度,阻滞的时间以及是否同步而出现许多图形变化,下列表现具有其中之一即可判为三束支或三分支传导阻滞。①完全性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图形交替间歇出现。

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图形交替间歇出现。

③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及P-R间歇延长同时存在,表示前二者完全性阻滞,后者左后分支存在Ⅰ度传导阻滞。

④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及P-R间歇期延长同时存在,表示前二者完全性阻滞,后者左前分支Ⅰ度传导阻滞。

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P-R间歇延长,前者表示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阻滞同时存在,后者表示右束支有Ⅰ度传导阻滞。

⑥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及出现不同比率的心室漏搏同时存在,后者表示左后分支存在第Ⅱ度传导阻滞。⑦同时存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及出现不同比率的心室漏搏,后者表示左前分支存在Ⅱ度传导阻滞。

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包含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阻滞)及不同比率的心室漏搏同时存在。后者表示右束支存在Ⅱ度阻滞。

⑨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出现,QRS波群呈室性型、心率<40次/分,表示三分支已完全性传导阻滞。

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一般把持续存在较长时间的心力过速称为持续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把连续出现三次以上的早搏称为短暂性心动过速或称为早搏型阵发性心动过速。(1)持续性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①P波快速出现,心房率在160~280次/分之间,个别慢的有150次/分,一般当频率达180次/分时可确定诊断。P`-P`绝对均齐。

②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明显差别,P`波可呈直立,双相或呈逆行型。

③如果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跟随,称1∶1房室传导。心房率与心室率一致。④如果每2个P`波仅有一个能下传,称2∶1房室传导。心室率是心房率的一半。

⑤如果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最后出现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周而复始现象,称伴文氏型传导。⑥如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表示存在房室分离。⑦P`波后有QRS波群跟随者,P`-R间期>0.12秒。

⑧QRS波群多数呈室上性型,如伴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畸形。⑨如能记录到终止发作的图形,可见一个较长的类代偿间歇。(2)短暂性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①具有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并且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突然发作及终止,发作终止后常有一类代偿间歇。

②在同一份图上常有单个房性早搏存在。

③发作的频率一般在100次/分左右,P`-P`常不绝对规则。往往起始频率较慢,而在5~6心动周期后才趋于稳定。

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如何与窦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

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P波多低小而不清晰,P-P规则,心房率在160~280次/分之间。而窦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特点是:

(1)一系列规则而快速(100~200次/分)的窦性P波,频率多不很快。(2)起始与停止均为阵发性的。

(3)P波形态和方向与未发作时间窦性P波相同。

(4)可有窦性期前收缩,其连结间期与发作心动过速开始时连接间期相等,发作停止后的间歇可恰等于一个窦性周期或更长。鉴别要点在于房性者其P波与窦性心律的P波不同。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1)持续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①出现连续快速、形态畸形宽大的QRS波群,QRS时限>0.12秒,无室上性P波与之相关。②频率多在100~200次/分之间,R-R间期多不绝对规则。

③偶尔室上性激动可下传心室,称之为心室夺获,其QRS时限较短,形态正常,有时可见到室性融合波。④部分患者QRS波群表现为多形性,R-R不规则较明显,称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⑤ST-T多与QRS波群方向相反。⑥个别患者表现为QRS波群正负向交替出现,称双向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2)短暂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①具有室性过早搏动的心电图特征,并且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有突然发作及终止的特点,发作终止后有一类代偿间歇。

②在同一心电图描记中常有单个早搏同时存在。

③发作时的频率约在100次/分左右,亦有达200次/分者,R`-R`多不规则,其间可有受干扰的窦性P波。④有的患者发作时QRS波群形态多变,约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倒转其方向一次,频率150~300次/分,突发突止。此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⑤如发作时QRS波群形态多变而极性不变者,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是什么?(1)持续性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呈现一系列快速整齐的室上性搏动,频率约150~200次/分,节律绝对整齐。②房室交界性逆行P`波可有:

A房室交界性逆行P`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

BQRS波群前后无P`波,P`波融合于QRS波群之中,此时只要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即可诊断。C逆行性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后,常在ST段上,R`-P`间期<0.12秒,这一类型较常见。

D发生房室分离,表现为逆行P`波控制心房,室性异位起搏点控制心室或窦性P波控制心房,结性起搏点控制心室。

③QRS波群一般正常,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QRS波群表现为畸形宽大。

④发作期间不受心外因素的影响,如兴奋运动、或休息均不能使心率加快或逐渐减慢。(2)短暂性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具有房室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并且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具有突然发作及终止,发作终止后有一类代偿间歇的特点。

②在同一心电图描记中常有单个早搏存在。

③发作时的频率一般在100~150次/分之间,R-R间期常不很规则。(3)双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心房由心房内节律点控制,从而在图形上出现房性P波,亦可由房室交界上部的节律点控制,表现为出现一系列逆行性P`波。

②心室由房室交界节律点或心房节律点传下控制,QRS波群形态呈室上性型。③表现的类型:

A房一结双重性心动过速,一般是房内节律点控制心房,房室交界性节律点控制心室,两者发生分离。亦可以表现为一种心动过速终止后另一种心动过速才发作。

B结一结双重性心动过速,发作表现为房室交界区内有两个节律点,一个控制心房产生逆行性P`波,另一个控制心室产生室上性QRS波群,两者发生分离,亦有一种心动过速发作终止后另一种心动过速才发作,但此种情况极少见。

④两个节律点的频率是不相同的,但均在150~250次/分之间。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如何?

心电图表现为具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特点的同时,P`-R`间期延长或房室传导比值出现2∶1或3∶2、4∶3等文氏现象。即房室传导比值不固定者,室律不规则。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如何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均可使QRS波群增宽,畸形,酷似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要点是房性心动过速在每个QRS波群前均有P波,如果室律十分均齐,极度频速,发作前后有束支阻滞或发作时各导联QRS图形与发作前后相同,应考虑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频率250~350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D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也常不规则。③F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B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D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E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⑦如同时伴有F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室扑与室颤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1)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心室波明显增宽,呈规律连续大幅度的“正弦曲线”波形,QRS-T不能区别。②F-F间无等电位线。

③频率在150~250次/分之间。④常与心室颤动相互转变。(2)心室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常由室扑转变而来,波幅>0.5毫伏称粗波型心室颤动,<0.5毫伏称细波型心室颤动。②f-f之间无等电位线。③频率在250次/分以上。频率>100次/分者称快速型心室颤动,频率<100次/分者称慢速型心室颤动。④如夹有心室扑动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室颤动。

心室停顿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心室停顿时在心电图记录中只能见到P波或者P、QRS-T波都消失。如在图中均无任何心脏电波形,可称之为心脏电活动消失。

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1)多见于室率较快时。

(2)增宽畸形的QRS波群大多发生在长间歇后过早的心搏。

(3)畸形的QRS波群大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即V1导联呈rSR`波形。(4)畸形的QRS波群与前一个QRS波群无固定的联结周期。(5)周期顺序为:长周期短周期异常QRS波群。

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如何与房颤合并室性早搏相区分?

鉴别项目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心房颤动合并室性早搏与心室率的关系多见于心室率较快时多见于心室率较慢时联律间期不一定有多有固定的联律间期前一个R-R长短相对较长不定类代偿间歇常无多有联律无可有如二、三联律QRS波群形态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即V1不定,多呈单相、双相型如呈rSR型qR、RS或QS型QRS起始向量与不畸形的QRS波群同与正常不同与洋地黄的关系多见于洋地黄不足时多见于洋地黄过量时

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是:

(1)心房纤颤合并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图形上出现长达1.5秒以上的R-R间期,如有多个出现,有人认为可诊断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2)房颤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在R-R缓慢规则。如心室搏动由房室交界区控制,则QRS波群正常,频率在40~60次/分之间;如心室波宽大,频率在40次/分以下,表明心室搏动由源自心室的起搏点控制。

传出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传出阻滞是起搏点与其周围心肌之间发生的单向传导阻滞。它包括窦房阻滞、异位心房传出阻滞、前向性或逆向性房室交界区传出阻滞与异位心室传出阻滞四类。起搏点与其周围心肌之间的传导时间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法测得,故第Ⅰ度传出阻滞(传出迟延)难以诊断。第Ⅲ度传出阻滞和起搏点停搏难以区分。起搏点频率较慢或中度频速传出比值在4∶1以上者,尤其是持续性的,大多属病理性。

(1)异位心房传出阻滞心电图表现:比较少见,见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其心电图表现类似窦房阻滞,只是以异位心房P波代替窦性P波。第Ⅱ度异位心房传出阻滞分为两型:

Ⅰ型:异位P`波构成文氏现象,即P`-P`间期进行性缩短,最后发生P`波漏搏,漏波所致的长P`-P`间期小于任何两个短P`-P`间期之和紧邻长P`-P`间期前的一个短P`-P`间期短于紧邻长P`-P`间期后的短P`-P`间期。

Ⅱ型:异位P`连续出现,并可见P`波漏搏此时长P`-P`间期正是短P`-P`间期的整倍数,形成2∶1、3∶1或3∶2、4∶3等异位心房传导比值。

(2)房室交界区传出阻滞心电图表现:

它多发生于交界性心动过速或交界性逸搏心律。常见于洋地黄中毒。房室交界区传出阻滞可分为前向性与逆向性两种。

①前向性交界区传出阻滞:

第Ⅰ度阻滞:交界性心律的逆行型P波在QRS波群之前,其P-R间期大于0.12秒。第Ⅱ度阻滞:Ⅰ型阻滞交界性心律的R-R间期呈文氏周期,P-R间期逐渐延长,终至QRS漏搏,形成3∶2、4∶3等房室比值。Ⅱ型时,交界性心律的长R-R间期为短R-R间期的整数倍,常见的是2∶1、3∶1等传导比值。②逆向性交界区传出阻滞:

第Ⅰ度阻滞:交界性心律的逆行型P波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恒定,大于0-20秒。

第Ⅱ度阻滞:Ⅰ型时逆行型P波的P-P间期呈文氏周期,R-R间期逐渐延长,终至逆行型P波发生漏搏,形成3∶2、4∶3等房室传导比值。Ⅱ型时,长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逆行型P波呈2∶1、3∶1或3∶2等房室传导比值。

③异位-心室传出阻滞:常见于室性心动过速,有时在室性逸搏心律也可遇到。心电图表现很像第二度前向性房室交界区传出阻滞,不同的是异位-心室传出阻滞的QRS波群增宽、畸形。第Ⅱ度异位-心室传出阻滞也分为两型:

Ⅰ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逸搏心律的一系列QRS波群有规律地发生漏搏,形成数组心室传出波动,每组R`-R`间期形成文氏周期,即R`-R`间期呈进行性缩短,最后终致QRS漏搏,漏搏所致的长R`-R`间期小于任何两个短R`-R`间期之和,紧邻长R`-R`间期前的一个短R`-R`间期短于紧邻长R`-R`间期后的短R`-R`间期。异位-心室传出比值常见于2∶3或3∶2。

Ⅱ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心室漏搏时,长R-R间期大致为异位心室周期(短R-R间期)的整数倍。

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动过速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并行心律依其发生激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前者极罕见,后者最为常见。(1)房性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①具有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特征。②主节律点一般是窦性心律。

③房性P`波的联律间期不固定,相差>0.08秒以上。④异位P`-P`之间呈整数倍关系。⑤可出现房性融合波。

⑥其频率在60次/分以内,一般比窦性心律为慢;如其频率在70次/分以上可称为房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2)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①具有房室交界性早搏的特征。

②联律间期不固定,相差>0.08秒以上。

③主节律一般是窦性心律,亦可以是房性心律,心房颤动等。

④异位心律之间的距离呈整数倍数关系,或在它们之间可以找出一个共有的最大公约数。⑤可出现房性融合波。

⑥其频率一般是60次/分以内,如其频率在70次/分以上则称为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3)室性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①具有室性过早搏动的心电图特征。②联律间期不固定,相差>0.08秒以上。

③主节律一般是窦性心律,亦可以是房性心律、心房颤动、房室交界性心律。

④异位心搏之间的距离相等或呈整数倍数关系,或在异位R`-R`间可以找出一个共有的最大公约数。⑤出现室性融合波较为多见。

⑥其频率一般在40次/分以内,如其频率在60次/分以上则称为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临终前心电图是怎样的?临终前心电图有如下几种情况:

(1)由心室纤颤到全心停搏:开始常为频发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扑动,迅速变为心室纤颤,呈快速粗大的波型,以后逐渐变为缓慢而细小的颤动波,最后转为全心停搏。(2)由阻滞、停搏到全心停搏:开始为心脏阻滞(如完全性窦房阻滞、房室阻滞或室内阻滞)或窦性以及其他室上性起搏点停搏,继而出现缓慢而不规则的室性逸搏心律,室率越来越慢,QRS增宽和畸形愈益显著(可达0.2秒以上),有时在长间歇后出现几次搏动,最后终于发展为全心停搏。

奎尼丁晕厥的心电图表现如何?

应用奎尼丁后引起早期心电图改变是u波增高,常常使T波形成切迹。以后Q-T间期延长,继而T波低平或倒置,S-T段降低。尽管剂量很小,如果Q-T间期延长或u波增高,则易发生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有时可引起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与心室停搏。由此导致心搏出量锐减,脑缺血缺氧出现突然的晕厥。

药源性延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如何?药源性延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如下:(1)Q-T间期延长或巨大u波。

(2)发作时表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的交替发生。

酸中毒时心电图表现多是怎样的?

酸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心动过缓、窦房结暂停、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身节律、心室停搏、心室颤动等。

酸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的机理可能为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移(pH值每减低0.1,血钾常增高0.6毫当量/升),以致血钾浓度升高,于是导致心肌细胞膜静息电位减低(负值减小),甚至拉近阈值电位,结果引起心律失常。同时代谢性酸中毒尚能够降低心室颤动的阈值。

电解质紊乱时有哪些心电图表现?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如下表现:(1)低血钾症心电图表现:

①T波振幅降低,转为平坦或倒置。

②u波振幅增高,一般在0.1mV以上,等于或大于同导联T波。③程度较重的低血钾,可出现S-T段的下移。

④随着低血钾程度的加重,u波可显得异常高大,致使T-U融合或T-U-P融合(心率较快时)。致使Q-T间期不易测量。

⑤可以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扑动,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而死亡。(2)高血钾症心电图表现:

①T波高尖、两支对称,基底部狭窄,形成所谓帐篷状T波。这改变最具有特异性。②可伴有S-T段下降。

③P波和QRS波的电压降低、时间延长、δ波增深。

④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室颤动而死亡。

⑤窦室传导:由于心房肌对血钾增高十分敏感,当血钾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心房肌处于抑制状态不能应激,窦性激动只能通过结间束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如心室内有传导阻滞,则QRS波群可增宽,高尖狭窄的T波常同时存在。在高血钾纠正后,P波即再现。(3)低血钙症心电图表现:①ST段平坦延长。②T波形态及方向保持正常。③Q-T间期延长。

④在单纯性低血钙中,对心率、节律及P波和QRS波群多无明显的影响。(4)高血钙症心电图表现:①ST段明显缩短或消失。②Q-T间期缩短。

③严重时T波可呈现倒置,或出现心律失常。(5)高血镁症心电图表现:

血清镁增高到达3~5毫当量/升,可发生短暂的窦性心动过速,随即表现为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血清镁增高到5~10毫当量/升,可发生Ⅰ°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严重镁中毒时发生心脏停搏。(6)低血镁症心电图表现:

缺镁早期T波振幅增高,慢性或严重缺镁时P及QRS波群电压降低,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ST段下移,T波切迹、钝挫、低平或倒置,可以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过早搏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甚至出现室性颤动。

洋地黄效应及洋地黄过量时心电图表现如何?(1)洋地黄效应时心电图表现:

①STT改变:这是洋地黄作用后最先出现的改变。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呈下垂型下移,与负正双相的T波融合形成具有特征性的鱼钩状的STT改变。以Ⅰ、ⅢaVF及左胸导联最为明显。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V2、aVR导联,ST段呈向上抬高及T波直立。②心率减慢。③QT间期缩短。④可有房室传导延缓。

⑤如是心房颤动用药后f波常变为纤细。(2)洋地黄中毒量的心电图表现:

①心率: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亦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②过早搏动:最多见且最具诊断价值。以室性过早搏动多见,可呈多发、多形或多源性。

③出现各种异位心律:如心房扑动、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等。

④出现各种传导阻滞,以房室传导阻滞最多见,可以不完全性到完全性。

动脉粥样硬化的心电图表现如何?

动脉粥样硬化因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分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而只有当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时,心电图上有相应表现。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不同,具有不同的表现:(1)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①缺血型T波:QRS波群以R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双相,尖锐倒置,V1导联T波直立时电压大于V5导联T波。过早搏动后窦性搏动的T波变为异常。这些异常除冠心病外,无其他因素可解释者。

②ST段异常:QRS波群以R为主的导联ST段水平型或近似水平型下移超过正常,除冠心病外,无他因可解释者。

③各种传导阻滞及各种异位心律失常不能用冠心病以外的疾患所解释者。④心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无其他疾病可解释者。⑤u波倒置:Q-T间期延长,无他因可解释者。

⑥临床具备冠心病发病条件,V1经末电势负值增大而又排除左心房肥大者。(2)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

①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上可表现为下列一种或几种改变:

A一过性ST段异常,这种ST段异常往往是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出现ST段移位的导联与缺血部位有关。持续存在的时间较短,有时还来不及描记心电图,ST段已恢复正常范围。因此遇有典型心绞痛发作过后记录的图形正常时,不要轻易否定心绞痛的诊断。

B多数表现为左胸导联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少数患者T波可变得异常宽大后再转为倒置。

C出现一过性的类似心肌梗塞波形,这是个别严重心绞痛发作时出现的,主要改变为R波电压降低,ST抬高等,如及时积极治疗可使波形恢复正常。②变异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

AS-T段呈凹面向上或上斜型,常伴有高耸T波,在对应导联S-T段下移,偶尔呈弓背型S-T段升高伴T波倒置。

B轻度发作时T波由低平变为高大,严重发作时变为高尖,此时多伴有S-T段抬高。C严重发作时可有R波增高变宽或R波减低、消失。D出现U波倒置。

值得注意的是,变异型心绞痛在不发作时约有1/3病例其心电图可在正常范围内,在发作时几乎都有异常改变。在缓解期作运动试验可呈阴性反应。如果日后发生心肌梗塞,S-T段抬高的部位即指示心肌梗塞发生的部位。(3)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

①病理性Q波(又称坏死型Q波):Q波出现在正常不呈现Qr或QS波群的导联,呈qR型导联其q波大于0.03秒,q波电压大于后继R波的25%,若QV4>QV5>QV6,亦属异常Q波。但正后壁心肌梗塞却是右心前导联R波高耸,反映了后壁向量消失。

②S-T改变:心肌梗塞发生2~3小时后,面对损伤电流的导联其S-T段抬高,初时呈弓背向下与T波前支融合,随病情发展逐渐呈为弓背向上抬高,并与直立的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背向损伤区的导联ST段下移,呈对应性改变。

③T波改变:面对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背向梗塞区的导联T波直立,在心肌梗塞发生后,T波前支被抬高的ST段拉直,T波形态高尖,随后转为双相,倒置。倒置T尖锐,双肢对称,并可呈耸肩样凸起,称为冠状T波。随着时间推移,T波逐渐加深直立至亚急性期,在慢性阶段T波又逐渐变浅,直立,恢复至梗塞前形态,但如果梗塞区侧支循环不良、则T波恢复极慢。

临床上,上述三种改变往往混合存在,急性心肌梗塞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4)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5)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可不出现异常Q波,但可有R波降低,各导联S-T段持续较长时间的下移,而aVR导联的S-T段呈相应抬高,T波呈持续性倒置,ST-T改变有演变过程。一般持续存在1周以上。

心肌炎的心律失常有那些心电图表现,如何应用心电图判断心肌炎的预后?心肌炎(急性期)心电图表现:

(1)ST-T改变:以R为主导联ST段呈水平或近似水平型下移,以S波为主导联ST段下移,以R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这些改变时间较长,随着病情好转而缓慢恢复。(2)QT间期延长。

(3)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第Ⅰ-Ⅱ度的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多见,亦可出现窦房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等。(4)出现其他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可以出现诸多心律失常,如各种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阵发性或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心电图对心肌炎的诊断不具特异性。但如果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甚至心肌活检等确诊为心肌炎者,心电图对判断其预后有一定意义,如心肌炎表现为心肌缺血而伴有Ⅱ、Ⅲ度窦房阻滞或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或合并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有其它危险性心律失常者,如经治疗后,心电图恢复不理想,则预后往往不佳,或需进一步安装起搏器治疗。

什么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何意义?

心脏本身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体表面上来,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活动。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目前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图(用ECG表示)。正常心电图上的每个心动周期中出现的波形曲线改变是有规律的,国际上规定把这些波形分别称为P波、QRS波、T波,有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此外,一个正常的心电图还包括PR间期(或PQ间期)、QT间期、PR段和ST段。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波,QRS波代表心室的除极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波。PR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QT间期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总的时间,也代表心脏的电收缩时间,ST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已全部进入去极化状态,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曲线又恢复到基线水平。当心脏因缺血受损或坏死时,心电活动的变化能正确及时地反映在心电图上,表现在各个波形的异常变化和进行性演变过程,为医生提供诊断心律失常、心室肥厚、急性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的可靠依据。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体意义如下:

(1)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各型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对心肌梗塞、心衰及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连续进行心电图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重要的心律失常,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2)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对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出现缺血性STT改变。对于心绞痛症状不典型、且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原发缺血性STT改变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可以作心电图负荷试验诱发心肌缺血,以明确诊断。

(3)冠心病心肌梗塞: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上,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临床上根据肯定性心电图改变一项,即可诊断为明确的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可不典型。以心电图为依据可以判断梗塞的部位、范围、程度和时期,推测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分支及预后,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评价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等。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何意义?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以下意义: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对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更能提高检出率。当胸痛发作时,动态心电图可以发现有无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并可用来证实缺血发作的频率、程度、起止、持续时间和昼夜节律变化,以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患者精神和体力活动状态,再结合心率和同步血压变化,不但可以作出心肌缺血定量分析,而且可以对心肌缺血发作的机理,如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或是冠状动脉供血减少作出推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2)心肌梗塞: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根据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特征能对心肌梗塞作出明确的诊断,同时它能更好地记录心电图的演变过程,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发病时期。用动态心电图也能发现梗塞后无痛性心肌缺血,指导临床治疗。

(3)观察发现复杂的心律失常,特别是某些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类型、频度以及其发生与活动、睡眠等的关系,从而筛选出高危险组病人,以决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通常Holter监测室性早搏<1次/小时者,两年内病死率仅约5%;而室性早搏≥10次/小时者,两年内病死率>20%;出现成对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者病死率更高。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哪几种心电图表现?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复极而使心电图发生变化,在心电图上可表现损伤及(或)缺血表现,常可引起ST段、T波、及QT间期的异常,其中STT改变最为重要,其心电图特点如下:(1)ST段改变:①缺血型ST段降低:最有诊断意义。ST段压低>0.05mV。

a水平型: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R波顶点垂线与ST段的交角等于90°,水平持续至少0.08秒。b下垂型,也称下斜型。上述夹角大于90°。

②近似缺血型ST段降低: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R波顶点垂线与ST段所形成的交角接近直角(81°<a<90°),但QX/QT>50%,而且下移>0.075mV,下移的ST段长度>0.08秒才有意义。

③J点下移:J点是S波升支与ST段的交点,即S波的终点。其R波顶点垂线与ST段所成之夹角小于80°,QX/QT<50%。J点下移必须大于0.2mV时才有临床意义,但J点型ST段降低常是生理性的,一般是由于心房除极波(Ta波)的压低所引起,常见于窦性心动过速时。仅凭J点降低很难作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④ST段抬高:肢体导联和V4~6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mV,V1~3导联超过0.3mV即为ST段抬高。ST段抬高常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由于急性透壁、显著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或缺血),面向损伤面的导联ST段抬高,常见于V2~V6,最明显于V2~","p":{"h":13.5,"w":13.5,"x":372.87,"y":347.608,"(2)介入性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冠状动脉斑块切吸术、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和溶栓疗法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介入治疗术就是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支架术。

(3)外科手术治疗:是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冠脉搭桥术。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面对庞大的患者队伍和高猝死率,再高超的医疗技术也显得无能为力。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说:“除非大力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否则,人类将无法控制心血管病这个世界瘟疫的蔓延。”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重视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不可忽视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1981年WHO专家委员会起草了一份预防冠心病的报告,提出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但冠心病发病并不只局限于少数高危者,更多的是发生于那些众多的危险因素较低的人群,因此,强调全人群干预更为重要。目前公认为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工作的主要手段是大搞科普宣传,通过多种方式把冠心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交给群众,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冠心病病变始于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增加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要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人人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必将能够控制危害人类的第一杀手,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除心肌梗塞外,异常Q波还见于哪些情况?

急性心肌梗塞时较特异及持久的心电图改变是出现异常的病理性Q波,但异常的Q波不一定都是心肌梗塞。(1)在肥胖、妊娠、腹水和横位心时,Ⅲ导联可有深Q波,Ⅱ、aVF导联亦有Q波,但Q波不深也不宽,在深吸气及坐位描记时变小或消失。而在下壁心肌梗塞时,Ⅲ导Q波大小不变。

(2)左心室肥厚时,V1~V3可呈QS型,ST段也可抬高,但与心肌梗塞不同的是,抬高的ST段弓背向下,且RV5、V6高电压(>2.5mV),V3R导联也是QS型。如果V1~3呈QS型,而V3R、V5、V6呈rS型时,考虑心肌梗塞。

(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V1、V2导联可出现深而宽的QS波,伴ST段抬高,但QRS波增宽≥0.12秒,有别于前间壁心肌梗塞。

(4)严重肺气肿或肺心病时,由于高度顺钟向转位,使V1~V6均是QS波,酷似心肌梗塞,但肺性P波,电轴右偏,且T波正常,可与心肌梗塞区别。

(5)心肌病或心肌炎时,由于心肌纤维化,坏死或室间壁肥厚,在各个导联中均可出现异常Q波,但深Q波后的R波高大,此点与心肌梗塞不同。

(6)预激综合征时,可有类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如在Ⅱ、Ⅲ、aVF或Ⅰ、aVL导联可出现负向的预激波,酷似深Q波。B型预激时在V1导联负向预激波类似心肌梗塞,易误诊为前间壁心肌梗塞,但同时在其它导联中有预激波QRS增宽及PR间期缩短,可除外心肌梗塞。

心电图能发现哪些问题

人类的心脏终年不断地有节律地跳动着,那么,它是受什么控制的呢?心脏的跳动主要由位于右心房上方的窦房结控制的它是直接指挥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能自动产生兴奋,并以生物电的形式沿着特殊的传导系统迅速地传到心脏的各个部分。心肌接受到兴奋信号后,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电活动,引起心肌收缩。

尽管这一系列的电活动十分微弱,但仍然会传到身体的表面。如果我们在体表的不同部位放上电极,把这些微弱的电活动放大后再记录下来,便能展现出一幅反映心脏活动的图形,这就是心电图。那么,通过心电图能发现哪些问题呢?

1、识别心律不齐的性质医生用听诊器听心脏或摸脉搏,只能发现心律不规则,但究竟属哪种性质的疾病?是"司令部"窦房结失灵?还是传导系统的某一个环节病变?只能依靠心电图帮助明确论断。

2、诊断心房、心室肥大心脏分上下左右4个部分,上为左右心房,下为左右心室,心电图可以帮助诊断是哪一个(或两个)心房或心室肥大。

3、能迅速反映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心肌缺血、劳损的程度还能帮助诊断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4、心脏监护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护(包括心脏手术后),可以随时发现心脏是否有异常。

5、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对心肌的影响例如用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用各种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等,均需定期进行心电图的动态观察。

6、诊断电解质代谢紊乱在没有条件进行生化测定的情况下,低血钾、高血钾及低血钙在心电图上均有特异的改变。

做心电图应注意什么

心电图是一种迅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无操作性检查方法,凡病人感到胸闷,心荡、心慌、头昏、眼花、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时都应做心电图检查。目前心电图已普遍地被医生们广泛应用。做心电图时病人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不要有恐惧感做心电图时医生要在病人的胸前、脚上、手上接上花花绿绿的电线,有些人非常害怕,生怕会触电,尽电图机还未开,心里就"扑通"、"扑通"直跳。实际上这些电线只是把心脏的生物电"引出来",不会向人体输入什么东西,正像拍照只是把人体的形象如实地记录下那样,所以不要有恐惧感。

2、庆在安静时进行因肌肉活动都会产生生物电,当小儿啼哭、深呼吸、四肢乱动时,均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所以应小儿安静时进行。必要时可先给病儿吃些镇静药,以防止因其他肌肉活动而引起的干扰。

3、避免药物影响有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电图的结果,例如洋地黄、奎尼西等。由于药物影响心肌的代谢,人而影响心电图的图形。所以,家长应向医生讲明病儿最近服过哪些药物,以免误诊。

4、结果仅作参考和其他检查方法一样,心电图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仅是在体表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正如有望远镜跳望远处景色一样,不一定都能看得十分清楚。譬如,左、右心室增大时,由于相反方向的两股电流可以相互抵消,这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反而可能是"正常"的。所以,心电图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其结果还应结合病儿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才能最后得出明确的诊断。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心电图 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心电图 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心电图 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5533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