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化学的练习
如果说听课这一环节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那么练习就是侧重于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对于为什么要做练习的问题,一些同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这种观点是没有认识到练习的真正意义。
1、化到一定的抽象知识中,又把抽象的知识给具体化,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与此同时,由于问题得到解决,印象深刻,也会促进记忆。可见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的,而是在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过程中一步步深化的。
(2)能检查学习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就说明预习、听课、复习的效果是好的,知识是真正理解了。相反,如果作业不顺利,或者无法独立完成,就说明对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没有真正的理解,这就要想方设法去弥补。
(3)可以促进技能的形成和智力发展。
作业、练习、应用是使知识做作业时应先复习,最好能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做作业。2、做练习的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做作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审题,如果连题目都审错的话,那整个作业无疑都是错的。
(2)细心做题。做题是表达思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平时做题时保证书写的规范,思路的正确,表达严密,准确无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好习惯,考试时才能按照这个良好的习惯进行。
(3)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为了这个目的,就必须独立做作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3、怎样做题收益大:
(1)掌握做题步骤,过好“三关”。①审题关:要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察的内容。③解答关:书写要规范,术语要正确,回答符合题目要求。
(2)做题后总结。①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②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③此题的关键何在?④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⑤此题为什么这样做?⑥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⑦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题目?
(3)善于积累。一是成功经验,二是失败教训。要建立错题档案,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成集,并且经常翻阅复习,既有针对性,又节省时间,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尽力克服化学练习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障碍因素:
(1)要促进化学知识的正迁移,纵向发展深度,横向发展知识联系,自觉注意负迁移的影响。
(2)防止学习过程中的倒在头脑中有一个消化吸收的机会。
(3)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有时会阻碍问题的顺利解决。
相信我们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我们一定能学好高中化学。
天材教育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学习方法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长期以来,学生对自身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关注不够,“题海战”的学习方法较为盛行,成了应试教学的“样板田”、学生课业负担的“重灾区”。普高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倡反思式教学,并以学生“学会学习”及教师“学会教学”作为教学目标,学术理论界从后者角度的论述颇多,本文则试图从前者角度,以高中化学学习为例,谈谈“反思式”学习方法的构建和实践。一、“反思式”学习方法的内涵及其优越性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不理论知识、基础实验进行反思和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进行概括,导致所学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扎实,难以做到有效率、能动性地学习。
反思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教育思想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于任何信念和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连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可见,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带着问题对自己学习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一,“反思式”学习方法的落脚点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反思式”学习方法是从“疑问”出发,进行能动地、深层次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倍提高。其二,“反思式”学习方法的基础在于培养学习兴趣。“反思式”学习方法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逐渐摆脱沉重学业负担的压力,并且逐步享受到学习带来的环。其四,“反思式”学习方法的根本目标在于“学会学习”。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学生在以兴趣为基础、以解决疑问为主线的“疑-思-学-疑”的学习进路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反思,逐渐形成一套适合于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反思式”学习方法追求的根本目标。二、“反思式”学习方法的策略(一)把经验和反思结合起来
我们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间接的和直接的。间接经验是他人的认识结果,主要是书本知识,是理性的认识;直接经验为亲身获得的认识,主要是感性认识。从书本以及他人那里获得间接经验,使我们少走弯路,获益匪浅。但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间接经验,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很容易出现停滞性的“高原反应”。而要突破“高原反应”,再上一层楼,关键在于进行能动的反思,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在高中化学应试复习中,有的同学习。如学习了氯化氢的“喷泉”实验后,提出如何使氯气也产生“喷泉”现象的课题。首先在弄清氯化氢产生“喷泉”现象原理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列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提出要使氯气的量大大减少,不可用水吸收,而必须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通过具体实验,说明假设成立;进一步的思考后,就可形成只要胶头滴管挤压上去的液体,能把气体大量吸收,即可产生“喷泉”现象的重要结论。同样就会自觉地运用上述结论,去考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喷泉”问题。综上,反思学习方法,是一种知识的有意识的串联,它需要学生在课本知识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思,经历体验、领悟等创造性的思维发展阶段,从而创造性地归纳、凝练出潜在的化学规律,形成直接经验,故是一种较优化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学习方法。(二)把探究和反思结合起来
天材教育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应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和反思,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探究是对解决新问题的尝试和探索,而反思则是对这种尝试和探索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因此,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做到触类旁通。
例:在烃分子CH3-CH=CH-C≡C-CH3中,六个碳原子是否可能在同一平面?是否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全国高考试题)首先,我们不妨把该烃分子按划线分成A、B两部分:
上面较为复杂的烃分子结构分解为A和B两个较简单的烃分子,并把其看成是A和B叠加而成。A相当于2-丁烯,B相当于2-丁炔。然后,复习丁烯和丁炔的分子结构。丁烯分子结构中,4个C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丁炔分子结构中,4个C原子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最后,再从数学上点、线、面相交的原理,先把A抽象成一个面理,判断出这个复杂烃分子的结构。如此将探索和反思相结合,难题迎刃而解。如果作进一步的反思,就能总结出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三)把自我反思和合作性反思结合起来
反思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反思,二是合作性反思。自我反思是个体对其学习过程的监控、评估,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律学习。合作性反思是开放合作的、协调信任的群体研讨学习,有助于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以求得在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这种进步不仅表现在知识与技能上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待人处事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来设计一个实验:人吸入的新鲜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比较。同学们兴趣盎然,设计的实验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认为用气球收集呼出的气体,再收集同体积的新鲜空气,放在天平上称,看质量是否改变;还有的同学认为用容器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观察燃烧的蜡烛熄灭的快慢大家各抒己见。虽然在实验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怎样收集呼出的气体、怎样确定体积、氧气的含量变化如何测定、温度变化如何确定等问题。由于这个实验来源于生活,答案又是不确定、开放的,三、“反思式”学习方法的实践高中化学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实验教学、复习应试三大环节。我们提倡“反思式”学习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三大环节中灵活运用。
1.在理论学习环节,要用反思式学习代替识记式学习。识记式学习往往只能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很难记忆且极易遗忘。而反思式学习不仅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理论的推理过程,其直接结果是学生“新的理解力”的形成。这样既便于记忆且不易忘记。以复习《铁的性质》为例。首先,根据已学的Fe+Cl2、Fe+O2、Fe+S的反应结果,不难发现,由于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存在差异,使生成物中铁元素显示不同价态。这是反思式学习中的第一次认识,是感性认识。接着,设问“为什么铁与不同非金属反应生成物中铁会显示不同的化合价?”运用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关系解释,并可创造性地提出“铁在生成物中所显的价态可能与反应物非金属性强弱有关”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铁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显高价,与不活泼非金属反应显低价”的经验性规律。这是反思式学习中的第二次认识,已较接近认识事物本质,但不应就此止步。然后,运用已学的物质结构的观点解释这个问题时,发现铁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实质上与氧化剂的氧化性
天材教育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强弱有关,从而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铁与强氧化剂反应显高价,与弱氧化剂反应显低价”的理论性规律。这提出,笔者认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主攻方向是由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教学则是以问题为核心,设计探索性实验,围绕实验现象,调用已有的知识,尝试着各种解释,通过不断反思,探究出化学规律。如同样是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先不妨设问:哪些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得出初步方案: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大理石和浓盐酸;③大理石和稀硫酸;④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⑤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⑥碳酸钙粉末和稀硫酸。然后继续追问:这些反应中哪些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反应原理,能不拘泥于课本,设计出不少有创意的装置。3.在复习应试环节,要用反思行再概括,并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事半功倍。例如:
(1)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_____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和n(N)分别表示C和N和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_____。(3)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和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_____。分析:对于(1),设分子式为表示原子数,从三种元素到四种元素,体现了递进性。但略加思索不难发现,只要抓住了价键等效,(2)、(3)小题同理都能快捷解答。
“思源于疑”,故反思须以问题为起点。杜威认为:任何反思都必经三个阶段:问题的定义、分析、概括。“反思式”学习方法通常表现为建立“纠错本”:一方面,把做错的题摘录不来,剖析错误所在;另一方面,把不会的题抄摘下来,向老师请教,并标出不会做的症结所在。
天材教育
扩展阅读: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4)完成作业几个阶段。
一、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好看有趣与否,都有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和发展观察能力。关于耳到、心到,着重点是开动思维器官,听清和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和操作及装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属于理解的内容。
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当同学的回答、操作与自己的认识不一样时,更要想一想有无道理。总结巩固阶段,主要是会小结归纳,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条理分明有个系统,同时回忆看或所做的实验。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7232.html
- 上一篇: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初三英语学习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