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生”特殊“转化”
“特殊生”特殊“转化”
长春市五十六中小学部王秀平
特殊生是当今学校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特殊生的客观存在其实就是教育体制
本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特殊生的解决过程也就是老师如何因材施教的过程。特殊生难“教”却可教,学习习惯可以改正,道德品质可以熏陶,理想目标可以引导,只要认清他的特殊原因,就能进行相应的转化。
教育是充满挑战的,做好“特殊生”工作也是教师完善自我的表现,教师必须正视这个事情,不能视而不见,视而不见只能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回避产生埋怨,由此失去理智。必须时时刻刻准备处理突发事件。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我们要坚信一个人是可以被改造的,江山都能改,何况是本性!但这个过程是艰巨的,只有信心和耐心才能让我们赢得最终的胜利。
小文是一名住校生,凡是接触过她的老师都很头疼,她的自理能力很差,学习能力也很差。平时不爱说话,和同学鲜少接触,不爱与人交往,下课同学出去玩,她也不出去,即便是上课也是低着头。她属于性格特别内向的人。平时考试考不好或者有什么小事情,她都会哭个没完,同学们劝她不要哭,她也控制不了。慢慢的,同学们都疏远她,她便更加内向了。学习上她也是个慢性子,作业从来不能按时完成,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补作业,我找她询问情况,想帮助她融入集体,她总是支支吾吾,声音很小,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生活上更是一塌糊涂,到处都是脏袜子,脏衣服,书包乱码七糟,书本丢掉也是经常的事。
“特殊生”转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首先要尊重“特殊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特殊生,找到其特殊的原因。做到“眼中无特殊生,心中有特殊生”。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只有做到真正了解特殊生,尊重特殊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特殊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原来小文从小就被寄养在农村奶奶家,父母外出务工,一年也见不到一次面,奶奶是那种很安静的老人,每天不怎么和小文说话,也没什么沟通,只是做做饭,给她买零食,小文无论是做对事还是做错事情家里都没有人给予评判,附近邻居家也没什么同龄的孩子,基本上只是一个人玩。父母基本看不到,也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母爱。
其次要转换角色,与家长相互协调,共同走进特殊生的内心世界,做他的朋友。沟通是门艺术,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只会让特殊生更加特殊化。师生之间一直以来都是单向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阻碍了老师与学生的深层次沟通。只有对特殊生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做他的知心朋友,才能把握特殊生思维特点的形成,促使其认识错误并加以更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家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因此,我决定从她的家庭着手,首先给她的父母打电话,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实传达给家长,说服家长,让家长认识到现在孩子的状况对她将来有多不好的影响,让他们与我配合共同教育孩子,趁孩子还可以改造,及时给她的人生指明方向,既然起跑线上已经输了,就要在跑的过程中给孩子加油。让孩子明白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是在时刻关心她关注她的,让她在爱的熏陶中认识到自我问题的严重,从而走入正轨。
再次,在引导特殊生转化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他的变化成果并总结,加以激励,使其更快的转化。特殊生的转化过程既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又是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及时肯定成绩,又要理性地、分阶段性地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通过一段时间的家校联盟,我发现小文慢慢有了变化,学习上开始能集中注意力了,不再经常低头,生活上也有了小幅度的改善,丢东西的次数也减少了,我也经常与其父母保持联系,及时总结孩子的近期表现,对于好的方面加以鼓励,不足的地方再一起研究对策,加强孩子的转化力度。对于特殊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叛逆,缺乏主体自豪感,老师只有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才能使特殊生的主体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得到满足。这种肯定的姿态,可以对特殊生起到充电的作用,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他们在增强主体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从而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
第四,要让优秀学生在“特殊生”的转化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其实要优于老师和家长,优秀生在获得优秀生头衔之前都是经过长时间刻苦学习的学习历练的,他们会有一套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因此他们在学习技巧和学习心得上更有发言权,他们在特殊生心里所得到的钦佩和尊重完全可以改善特殊生,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比老师的调教更好的影响特殊生,使特殊生转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让同学们在学习上帮助小文,共同写作业,共同研究难题,带动她学习的积极性,慢慢的让她融入班集体,不再孤僻内向。我还鼓励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也是人格创造的重要因素。特殊生的“特殊”就在于人格创造的缺陷,同学间相互沟通可以积极促使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而发掘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解决难题和突发事件,从而完善特殊生的创造性人格。
通过我和小文家长还有同学们的努力,小文变了,不再唯唯诺诺,说话声音大了,积极回答问题,又能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耍,现在“特殊生”小文已经不再用“特殊”对待了。通过这件事使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有时我们老师蹲一下身,弯一下腰,比一百句说教好的多!爱是可以改变一切的,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会健康,才会坚韧!
孩子的心智是在生活中不断形成的,还处在不成熟阶段,爱与友善会让他的错误更容易得到纠正和制止,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完善自己,从而健康的成长。教育是和风细雨的,只要春风吹过的地方一定能长出青青的小草,只要春雨洒过的地方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请记住: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撒,随时开花。
扩展阅读:特殊生转化计划
特殊生转化计划
特殊生是当今学校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提高特殊生工作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为做好本班特殊生工作,制定如下计划:
一、查找成差原因
学生成为特殊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因此我们首先及时家访,做好调查,认真分析研究,然后从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分析,从学生本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多层次考虑,探究成为特殊生的原因,以便今后对症下药。
三、采取有效的转差措施
1.“眼中无特殊生,心中有特殊生”。所谓“眼中无特殊生,心中有特殊生”就是我们既要把特殊生当作班集体中共同前进的一员,在生活上学习上使特殊生享受和优等生同样的待遇;然而特殊生又是一个班集体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该把特殊生的特殊性放在心上,在言语行为上都要更表现出热情和厚爱。
2.爱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上进不可缺少的动力,作为教师决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其实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特殊生有比优等生更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平等和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我们应尽可能的爱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去掉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肯定特殊生的点滴成绩,以“点”带“面”,促进全面转化。并不是所有的特殊生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差,教师在做转化工作的过程中,要精心观察,善于研究,找出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来加以鼓励,采取多种巩固措施,多表扬,少批评,时间、使他们的每一点成绩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
4、晓之以理,增强特殊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5.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让家长参与管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保证教师意愿成为现实的前提,家庭教育则是巩固学校转化效果的保证。任何一个特殊生的转化教育都离不开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因此对待特殊生每月至少家访一次,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动态,使双方共同努力,促进转化的进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特殊生”特殊“转化”》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特殊生”特殊“转化”: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特殊生”特殊“转化”》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1642.html
- 下一篇:潜能生转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