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德育小故事: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生案例

时间:2019-05-14 09:01:42 网站:公文素材库

教学生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怎么把后进生转化成优秀生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案例,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1、父母留给我的遗产

我从小受不识字的父亲教育,见着长辈要叫人,出门要告诉家人,回来也要打招呼:爸、妈我回来了。鼻子下边长着嘴,要用嘴联系感情,关心别人,换来别人的理解。

我总忘不了父母教我的哪些:

挖鼻孔、剔牙、打呵欠,这些动作都不能面对人做,应该用手掩住,这样形象好。

光着背不能上街见人,不能趿拉着鞋出门。上床睡觉鞋要整整齐齐放在床下靠一边,下床时好穿。不能用脚甩鞋,东一只西一只。

在哪里拿的东西,要送回原处。

要做个可靠的人。无论干什么行业都不能有贪心。

争名利是最俗气,越是争越得不到;不争,应该给你的,自然会得到。

父母的教诲:注意小节,永远自信。(新凤霞)

2、调 教

一日,父亲让我去帮他犁地。拉犁的是一头老牛和一头小牛。那老牛总是不太卖力,步子迈得慢慢悠悠,一直落在后边,整个拉绳子的力量都集中在小牛的肩头,可父亲的鞭子不是落在老牛身上,而是落在了小牛的身上。

我有些弄不明白。父亲解释说:“那老牛不是懒得出力,它是想让小牛练练筋骨呢!”

我听了,再也无脸在家闲着,当即收拾行李,动身去找工作,从此步入社会。

2、满  了  吗?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什么是足了呢?”师傅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那么,你去装一碗砂子来吧!”

徒弟照做了。

“满了吗?”师傅问。

“满了!”

师傅抓来一把沙,掺入碗里,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傅又问。

“满了。”师傅又抓起一把石灰,渗入碗里,还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傅又问。

“满了。”

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

徒弟无言!

4、还要不要学习雷锋

一个学生问老师:“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号召学雷锋,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进入了市场经济,学雷锋还有什么价值?”老师反问学生:“如果你夜间与妈妈在一起行走,突然妈妈旧病复发昏倒在地。这时,你是需要钱呢,还是需要雷锋式的‘大傻瓜’来帮助你把妈妈送往医院呢?”

一次学雷锋的演讲会,有位学生提出来:“我们感到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你怎么看?”这位演讲者回答:“假如你在大街上被汽车撞倒在地,不能动弹。一些人从你的身边走过甚至嘲笑你,而我上前把你搀起来,送你上医院。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想喝令我走开,说这种精神过时了呢,还是从内心感谢我呢?”

5、握住母亲的脚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握过你母亲的脚吗?你明天来回答这个问题。”

青年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做佣人供儿子读完的大学。

母亲很晚才回到家。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住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不肯松开。

第二天,青年到公司回答主考官:“我现在才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工作。”

6、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你们顺着一行果树,从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

学生们都认真地做了。老师问:“你们都选择到了自己满意的果子了吗?”学生面面相觑。

“老师,请让我再作一次选择吧。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尽头,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一个学生说。

另一个学生说:“我刚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我后来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

“老师,让我们再作一次选择吧!”其他学生也一道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7、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孩子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我借给你,一年以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8、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位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弄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那老人又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都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9、感谢你的敌人

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东西两岸,各生活着一群羚羊,而东岸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强,奔跑速度每分钟比西岸的快13米。动物学家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到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掉了。

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它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你的敌人,有时真正促使你成功,让你坚持到底,激励你进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的条件,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敌。

10、留心身边的小事

某矿山的一辆客车送矿工们去城里办事。汽车中途抛锚,司机下车去修理。车停在一个斜坡上,公路很窄,一边是悬崖。突然,车身开始后退,原来垫车轮的石头滑落了。车越退越快,司机被关在车外。车内的人全惊呆了。突然,“吱嘎”的一声,车停了。刹车的竟然是一位妇女,她把怀中的小孩一丢,俯下身去,紧紧地按住刹车板。人们问她,你开过车?她摇摇头说:“没有,我只是留心看过别人开汽车,知道哪里是刹车而已。”

11、录用的标准

一位先生要雇用一位勤杂工。五十多人来应聘,最后挑中了一位男孩。他的朋友问 :“你为何喜欢这位男孩,他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呀?”

先生说 :“他在门口蹭掉了脚下的泥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心细。当看到老人,他立即让坐,表明他心地善良。进办公室先脱下帽子,回答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其他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捡起了那本书,并放回桌上。我与他交谈,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这不是最特别的地方吗?我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

12、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肖琴五年级时,妹妹燕云二年级。要开学了,妈妈拿着两根稻草对姐妹俩说 :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人读书了。抽吧,拿到长的一根稻草的,就继续读书。就这样,肖琴成了家中的劳力。因为父亲在妹妹还未出生时便去世了。时隔多年,妹妹考起了吉首大学,而姐姐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一根稻草,就这样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13、真理常常很简单

有两棵桃树,一棵在园内,一棵在园外。春天来了,它们都开满了粉红的花;夏天来了都结上了黄红色的果。不同的是,外面的硕果累累,园内的稀疏几枚。原来,园内的枝密而果疏,园外的有人攀摘,枝疏而果密。

两位学画的同窗,一位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一位流浪城乡写生。流浪者食取果腹,衣取蔽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四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后来,二人的作品同在文化宫展出。专职的画家的画,竟无人问津,而流浪画家的画却被抢购一空。

在这个世界上,简单而执着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

14、一地白纸

南方某化工厂招聘一名仓库总管。韩林来到招聘现场,院里黑压压一片。他心想,看来无望了。这时,他看到地上扔满了一张张废纸,全是空白的复印纸。多好的纸啊,韩林想到了自己读书时用的草稿纸,写得不能再写了才丢。老家还不知道有多少小学生正用不上草稿纸呢。于是他把这些纸检起来,脏了的拍干净。不一会就捡了一大沓。韩林正在搜寻着地上的纸,忽然有位胖老头拍了拍他的肩头,说 :“你也是来应聘的吗?”韩林说是。“你跟我来。”老人牵着韩林的手,来到招聘桌前说:“我已经决定录用这位先生了。”原来这位老人是这家工厂的总经理。“请大家往脚下看,那是一张张洁白的纸,可是有谁弯下腰去捡了呢?只有这位先生捡了。对一张张洁白的纸视若罔闻的人,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仓库总管吗?”人们沉默了一会,忽然爆发出如潮般的掌声。

15、两难问题

某公司招聘秘书,由加拿大总经理面试。总经理毫无表情地扫视五位候选人,说:“我今天面试只出一道题:“假如有一天,你的父母突然赶到这里来看望你,他在火车站打来电话,因不熟悉市内交通,要你在工作的时间内去接,你应该怎么办?本公司的制度是:工作时间内以任何借口擅离岗位者,将一律解雇。”第一位小姐回答:“我将继续工作。”第二小姐回答:“我会让他们在车站等我,我下班后再去接。”第三位小姐回答:“我可以打电话叫朋友去帮忙接。”另一位小姐表示认同。第五位小姐说:“我会首先向你说明情况,然后提出请假。”总经理说:“我是不会帮忙的。”“那我就只好辞职了。”总经理呆板着的脸立刻充满了笑容:“是的,应该这么做。父母风尘仆仆来看望你们,而你们仅仅为了工作和一份稍稍可观的薪金,就拒绝去接他们,这不仅仅伤了老人的心,也肯定伤社会的心。黄金、工作什么的,都没有父母更重要,也绝没有比亲情更重要。”

虽然中西方的价值观不同,但爱是相同的,爱心是相同的。

16、从小养成优良的习惯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巴黎。有记者问一位获奖者:“你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

出乎意料,这位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问者又说:“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来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17、 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女儿对父亲诉说生活的艰难,不知道如何应对生活。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女儿带到厨房,放上三口锅,一口煮胡萝卜,一口煮鸡蛋,一口煮咖啡。一会,东西煮好了,问女儿:“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他让女儿用手摸了摸煮熟的胡萝卜,又剥开了煮熟的鸡蛋,还让女儿喝了咖啡。父亲说:“三样东西都面对逆境。胡萝卜入锅前坚强,出锅后变软了;看似脆弱的鸡蛋变坚强了;咖啡改变了水的性质。在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更坚强,甚至可以改变环境。”

一个人,改变不了环境,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可以改变态度;改变不了过去,可以改变现在;不能预知明天,可以把握今天。不能样样顺利,可以事事尽心。不能左右天气,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选择容貌,可以展现笑容。其实,态度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

18、放弃谁 ?

如果你带着孔雀、老虎、猴子、大象、狗五种动物去原始森林探险,由于环境危恶,你不得不一一放弃它们。你会按什么顺序放弃呢?

我思考良久,说:“孔雀、老虎、狗、猴子、大象。”

“你为什么会先放弃孔雀呢?”

“因为我觉得孔雀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我最无助。”

朋友说 :“我会这样考虑:猴子、老虎、大象、狗、孔雀。因为惟有孔雀是最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的。”

往往,我们太多地考虑到别人对我们的付出,而没有考虑到别人需要我们什么样的付出。

19、沉香和木炭

有一位富翁,担心儿子娇生惯养,即使留下庞大的财产,将来也会带来祸患,于是叫儿子去白手闯天下。儿子立誓,找不到宝物绝不回来。

青年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了沉香木。青年把沉香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没有人买,使他十分气恼。偏偏在与他相邻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木炭很快就卖光了。刚开始,他并不为所动。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信心动摇了:既然木炭如此好卖,为何我不把沉香木变成木炭来卖呢?他把沉香木烧成木炭,挑到市场,一会就卖光了。他回到家里,得意地告诉父亲。父亲听了,落泪了。

人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傲;与外来的人比较,使我们的心灵动荡,迷失自我,障蔽心灵的氤氲馨香。因此佛说,一个人战胜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20、一个苹果

小时候,我们一家生活很苦。那时,我们最爱吃苹果。父亲却一直舍不得买。有一天,父亲出差回来,买了一个苹果。父亲把苹果削好,分成三份,我们兄妹每人就一小份,但是我们却不敢说。

这件事过去了二十多年,现在回想当年,一个苹果分成三份,每个小孩一份,我们却嫌薄,而没有考虑到爸爸妈妈连一小口也未尝到。如果当时把苹果分成五份,让爸爸妈妈也尝一口,那么就会留下一个多么美好甜蜜的回忆呀!

21、教育的未来

在古希腊时期,有两大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这两大城邦为了自己的强盛,都很重视教育,但他们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

斯巴达是个尚武的国家,以强兵威胁邻邦,扩大势力。为此,他们在国内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雅典则实行独特的民主制,在一种宽裕的气氛中,雅典人简直可以说对教育和学习着了迷,他们抱着完善自身和对未知领域强烈的探讨欲去学习。

两种教育模式带来了两种结果;斯巴达确实战斗力很强,但除了战争史,几乎没有给人类什么文化遗产;而雅典,既强且盛,早就是希腊的经济文化中心,养育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其文化成就的光辉照耀了人类几千年。

22、地震给学生上的一课

1997年12月陕西泾阳发生地震,波及西安。西安某大学四楼两个教室。一位白发老教授感到大楼摇了一下,心一惊:可能是地震!他张口却说 :“请同学们离开教室,到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鱼贯而出。另一个教室,一位年轻女教师正在讲《人生哲学》。大楼摇了一下,女教师大喊:“地震啦!”率先冲向门口,身后的学生乱着一团。

事后,学校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正要派人上去找。这时,老教授手里提着一双高跟鞋下来了。老教授班上的学生全部安然无事,女教师的班级三位女生崴了脚,一名女生跑掉了鞋——这里面还不包括女教师的那双高跟鞋。

和平岁月有时也需要有一点小地震。

23、生活态度的变化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天还是老样子,老太太的生活色彩全变了。

24、捐赠不是施

菲律宾一位老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萌生了济世助人的念头。

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多个学生的名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名单很快到了老人的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许多书,在书上亲笔写上“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谁也猜不透老人的心思。

终于,年前老人收到了一张贺卡。它很普通,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高兴起来:“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明白了老人前些日子等待的原因。他寄去的书都是些“试金石”。老人的资助并非简单的施与,只有心存感激之心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25、虚掩着的门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许走进8号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没有解释原因。

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员工都习惯于服从。

有位年轻人问:“为什么?”总经理严肃回答:“不为什么!”

年轻人在琢磨总经理的话。其他人劝他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别瞎操心。年轻人偏偏来了好奇心。他轻轻扣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不大的房间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写着 ——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年轻人十分困惑的拿起纸牌给总经理送去。总经理一脸笑意:“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了。”

26、朴树林的生存哲学

琅歧岛上有一种树叫朴树。导游问我们何以朴树历经几百年没有被砍伐?不是人们为了保护环境,也不是神树。原来朴树弯弯曲曲,在弯曲中生长,成不了“材”,所以保护了自己。朴树不是选择了美,而是选择了实用——也选择了生命。

27、这就是生活

在外上学久了,突然觉得生活挺没意思,每天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很是无聊。于是终于有一天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失望。母亲很快回了信 :

儿子:

滋附上家中半年大事记:

八月初,你四舅违反计划生育被扣县上,你父亲为此奔波了半月。

十月中,你父亲未评上职称,内心痛苦,还与我大吵一架,并借酒浇愁长达半月。

十一月中,你五堂妹不堪忍受考试压力和教师的歧视跳了楼,幸好只伤了脚,但受了惊吓,虽然细心看护,仍噤若寒蝉,

十二月初,天气骤冷,你祖母和外婆同时染病,输液两周,你父与我轮值,深感体力不支。

十二月底,你姑与姑父执意要离婚,你祖母责之,我等劝之,法院调解,仍不能动其心。

临近年关,你兄弟二人将归,房屋狭小,你父与我正欲巧妙设计,以创最佳格局……

——此乃生活,非怡人也,惟不容挥霍躲避耳。

                                               爱你的妈妈     字

                                                    年   月   日

28、半条毯子

有个男子,结婚后有了个儿子。他很疼爱自己的儿子,开始讨厌起自己的父亲来。他的父亲路已开始走不稳,除了吃饭睡觉,什么也干不了。所以,他想把父亲打发走,便对妻子说:“让老头子到外边去闯世界去吧。”妻子恳求他让老人留下来,他就是不听。妻子只好说:“那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吧!”

他的儿子正在玩,听了他的话,说:“爸爸,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毯子,给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等以后你老了,像爷爷一样去闯世界,也许用得上。”

29、内容至上

1997年春节前夕,一位美籍华人教授回他的老家上海,住在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早晨走进酒店楼下的餐厅用餐,刚坐下,服务员小姐走过来说:“你是住这儿的吗?这里只供本酒店的客人用餐,不对外营业。”这位穿着马虎的教授一口气咽不下来,教训她道:“你们号称上海最高档的国际大酒店,凭你刚才的几句话,连国外二三星级的旅社都不如。人家的服务员即使看我不像是住店的客人,也会客气地问:‘请问您住几号房’,我要是说不出住几号房,拿不出住房卡,他们才会说‘对不起,本餐厅只供住店客人用餐,不对外营业。’哪有像你这样说话的?”

不把服务品质提高上去,再怎么建高楼大厦,也别想挤进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30、嫌贫爱富看世界

有朋友到泰国去旅游,回来后批评说,泰国连份中文报纸也没有,而且飞机上的小姐也不会讲汉语!

听了,我满腹狐疑。凭什么要泰国人应该懂汉语,要有中文报纸呢?我问朋友:“如果你乘坐的是美国的联合航空公司或是日航的飞机,你会觉得服务员应该讲汉语吗?”

曾经有人对我说,中国民众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有“嫌贫爱富”这样一个特征:眼往欧美看,往大国看,什么都好;眼往落后的小国看,“天朝大国”的骄傲和自我感觉或许仍然徘徊不去。

31、自己建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要退休了,告诉老板。老板问他能否帮忙再建一座房子。木匠说可以。但人们看得出,他的心思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次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后,老板把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他怎么会这样做呢!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对,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32、欢呼美好

我得到一筐苹果,单位里正好有几位同事带小孩来玩。问第一位小孩,“吃苹果吗?”她想了想,摇了摇头走了。问第二个小孩:“吃苹果吗?”他有些勉强:“吃一个吧。”问第三个小孩,它满脸不屑:“苹果有什么好吃的!”问第四个小孩,她看了一眼就欢呼起来:“啊,多漂亮的红苹果!”霎时觉得她无比可爱。对美好的东西发出由衷的欢呼,本来是孩子的天性。究竟为了什么,孩子连欢呼都不会了!(莫小米)

33、分饼之争

两个小男孩为一块饼在争吵,争辩谁应该吃大的那一半。两人去找父亲解决。“那么为什么不把饼切成两块一样大的呢?”父亲说。“没有办法。”“那你们掷硬币决定。输的切饼,赢的先选。”两个小男孩同意这个办法,结果切出了大小一模一样的两半。

34、突破思维定式

某独资公司招聘秘书,决定分三天作三场考试。出人意料的是,三天的测试同是一套题目。结果,不少人考的比较轻松,成绩也不错。只有一位小姐,苦苦思索,三次考试的答案都略有不同。最后,当然录取的是这位不肯满足现成答案的小姐。经理的解释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公司像答题一样,总用一种相同的思维模式去经营,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

35、远   山

苏格拉底和拉格苏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

许多年后,他们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了。拉格苏颓丧地说:“我竭尽精力,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真叫人伤心。”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你难道没有注意到?”

拉格苏一脸尴尬:“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呀!”

“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36、三万个和一个

有个小伙子初到工厂当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完成三万个铆钉。一周后,他找师傅说不想干了,太累了。师傅问:“一秒钟车完一个可以吗?”小伙子点了点头,这是不难做到的。师傅给了他一快表,“好吧,从现在起,你就一秒钟车一个。”小伙子照师傅说的慢慢干了起来,一天下来,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居然没有累。

师傅笑着说:“其实,你的心里一开始便蒙上了一层阴影,觉得三万个是多么难的数字。如果这样分开去做,不就是七八个小时?”

分开去做,听起来简单,实则蕴含了立身处世的大智慧。当无妄的苦难向我们袭来,忧愁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不要惧怕,伸出手来,拨开心头的阴影,轻轻地像拨开水面上的一块浮冰,天上的太阳会亮亮地照着自己的心田。

37、梦想是怎样破灭的

林子小时候想上大学,永远走出穷困闭塞的大山。于是他拼命攻读,上了中学,很快就要高考了,就在这时,一个电话打破了他的大学梦。电话是一位小学同学打来的:“我说林子啊,读什么书,我小学文凭,不照样当老板,发大财?到我公司来吧,每月一千五。”那夜,林子失眠了,第二天加入了南下的打工潮。林子本想,打工也可以自修大学的课程,可是,打工那么累,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然而,事出所料,不久,同学的公司破产了。林子开始找工作,可是人家招聘的都是大学以上文凭的。林子既没有文凭,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到建筑工地干苦力。不幸,在一次高空作业中,林子从五楼坠下,虽然免于一死,却落下了终身残疾。这时,林子终于明白了:“许多梦想的失败,往往都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心意不专。”只是,林子明白这个道理时,用去了十几年的时间。

38、贤人与青年

一位年轻人去拜访苏格拉底,求教智慧。“年轻人跟我来。”二人来到湖边。苏格拉底毫不犹豫地向湖中走去,年轻人无奈,只好跟着。湖水渐渐深起来,慢慢浸到年轻人的脖子,浸到头上。上岸后,他问年轻人:“潜入水下时,你有何感受?”年轻人说:“只想得到空气。”“正是如此啊!要想求得智慧,就要像深入水中时想得到空气一样强烈。”                     

39、目标明确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到达目的地后,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说:“我看到了****、骆驼。 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又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再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一个人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明确目标。目标一旦明确,就要心无旁骛,集中全力,勇往直前。

40、排除杂念

《韩非子》有一则故事: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他与王子期比赛,换了三次马,均告失败,就抱怨王子期没把驾车的技术全部传给他。王子期回答道:“不是我没有教给你,是你运用不当。驾车的要点,是让马的身体安于车,人的注意力集中于马,这样才能加速快跑。可你呢,跑落后了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了又总怕我追上来,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输赢上,这恰恰是你输了三次的原因。”

专心致志,排除杂念,才能成功;患得患失,必然失败。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在技术,更在掌握技术的人。

41、人生三题

有一个人由于嫉妒,常谩骂释迦牟尼。对此,释迦牟尼心平气和,从不计较。一次,当这个人骂累了之后,释迦牟尼微笑着问:“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那么,这东西是属于谁的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当然是送东西的人自己的。”释迦牟尼说 :“那就是了。到今天为止,你一直在骂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谩骂又属于谁呢?”生活中,对待恶意的诽谤和指责,有时不理睬就是最有效的还击。

有一个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人们好奇地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何要提个灯笼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见我,不会撞我。”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

有一次,苏轼与佛印和尚在一起。苏轼问佛印和尚:“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像一尊佛。”佛印和尚问苏轼:“你看我坐姿如何?”“像一堆粪。”苏轼回到家,高兴地告诉苏小妹:“我今天赢了佛印和尚禅师。”苏小妹听完始末,说 :“哥哥,其实是你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所以看见如来;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如粪。”生活中,你心中有美,还是心中有恶,一言一行均可以显露。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心灵都是由自己造就的。

42、坚强不屈,抗击厄运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著名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这位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了84天,终于制服了一条比他的小船大几倍的马林鱼。但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来,吞食老人的捕获物。老人决不屈服,用鱼叉、船桨等拼命抗击了三天三夜。最后,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未战胜厄运,却是一位精神上的强者。他留下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43、爱 在 远 方

一只雏燕,在灌木丛中安了一个家,它觉得十分舒适温暖,就对灌木丛说:“我爱你,让我们永远不分离。”

过了两年,雏燕长大了,它觉得灌木丛已太矮,便将巢迁到一株白杨树上。它满意地对白杨树说 :“我爱你,让我们永远不分离。”

再过两年,燕子成熟矫健了,它渴望到大海上搏击风浪,把巢筑在了高高的海边悬崖。那个巢筑得舒适温暖,是前两个不可比拟的。这时,燕子却不想对悬崖说任何话了。

44、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生下来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了,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呢却等于没有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过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寿命的恩赐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了,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上帝听到了,说:“众生啊,那已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被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周国平)

45、孔子的大众道德

鲁国宣布,如有人在别国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先赎回奴隶,然后再到政府报帐。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从别国赎回来一个奴隶,但他没有去报帐。别人都夸这个学生道德高尚,而孔子却批评他:你这样做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获得自由。因为有人在别国也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那么,如果不报帐,他就损失了一笔钱。这样,他就只好装着没看见,而不去赎这个奴隶。

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冒死救起一个落水的人。落水的人很富有,酬谢给他一头牛。孔子的学生很高兴地收下了。很多人指责他道德不高尚,这么重的礼也收,而孔子却表扬了他:你这么做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去冒险救人,使更多的人获救,做得对。

46、母亲的帐单

有一天,彼得给母亲留了一份帐单:母亲欠独生儿彼得款如下:生活用品20,把信送到邮局10,星期天跟大人干活20,一直是个好孩子10,共60元。

彼得的母亲晚上在餐桌上看到了这张帐单,母亲会怎么办?

彼得的母亲见了帐单,无声无语地在儿子的帐单上放了60元。

第二天,彼得见了母亲留的一份帐单:彼得幸福地生活到10岁,0元;为彼得的吃喝花费10年,0元;两次生病住院护理,0元;彼得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元;共0元。

彼得见了帐单,一句话不说,小心翼翼地把60元钱放回到母亲的口袋里。

47、耐力试验

一位测试者对一批4岁的孩子说:大哥哥现在要出去一下,先发给你们两块糖。如果你们能等到大哥哥回来后再吃这两块糖,那么回来后就再发给你们两块;如果你们忍不住先吃了,回来后我就不再给了。

过了一会,测试者回来,发现有的小孩忍不住吃了,有的垂涎欲滴,最后还是忍住了。

对这群孩子追踪研究,17年以后,先吃糖的孩子平平,不吃糖的孩子则多半成功了。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能不能延迟满足,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国丹尼尔·戈德漫《情商》)

48、生活如水

几位分别多年的同学相约到李老师家做客。李老师摆上各式各样的水杯,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豪华而高贵,有的普通而简陋。等我们手上都拿上一杯水时,李老师说:“看一下,你们手中都拿到了别致的水杯,而像这些塑料杯却没有人选中它,这就是一些同学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择漂亮的杯子,这正是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其实,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只将心思花在杯子上,哪有心思去品味水的甘甜呢?”

49、不同的经历

陶朱公的次子在楚国犯了死罪。他与楚王宠臣庄生有交情,于是夫人要他写信给庄生,把儿子救出来。陶朱公打算叫第三个儿子去,可是长子争着前去。他不答应,说如果长子去,只有把老二的尸体运回来。夫人帮忙说话,长子又争着去,于是他只好叫长子去。

长子到了楚国,庄生见了陶朱公的信,不能不办。适逢这年楚国大赦天下,老大听到了消息,所以他去看庄生时,提到了这件事。庄生是个聪明人,把陶朱公送的千金退回。于是庄前去见楚王,说有一个人不在大赦之列,如果赦了他,别人会认为是我庄生贪污受贿。楚王于是把陶朱公的次子杀了。

老大把老二的尸体运回,家人已在布置灵堂。有人问,为何陶朱公事先会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他说:“我们白手起家,大儿子跟我吃过苦,对钱看得很重,岂肯轻易花费。而这位老友庄生最清贫,绝对不会受贿,我送他钱财是私人感情。三儿子出生时,家里已很有钱,他花钱惯了,送去千金,绝对不会心疼,更不会再去问。”

50、感激陌生人

有位朋友晚上到超市购物,出来时天下起了大雨。雨越下越大,没有要停的意思。要乘出租车,从商店门口到马路边有一段距离。朋友正在犹豫,突然有位打伞的青年说话:“要打的吗?一起走。”朋友和这位青年在伞下等了四五分钟,终于有一辆出租车出现了。上了车,青年问朋友:“去哪里?”朋友说了住址,“顺路,我比你远些。”

出租车到了朋友楼前,向那青年说了声“谢谢!”青年挥挥手走了。

朋友告诉我这件事时,仍然沉浸在当晚的感激和快乐之中。我能体会出朋友的这种感激之情。我想 :假如,打伞的不是那位陌生的青年,而是自己的亲人,会是怎样的呢?会有这种感激之情吗?感觉常常捉弄人,真正爱你的人疼你的人帮助你的人把你当心肝宝贝的人,你会麻木不仁,而与你只是惊鸿一瞥给你举手之劳帮助你的你反而会铭记一生。

德育小故事: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生案例

我深知教师工作的其中重要一项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教师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和责任。下面就谈谈我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把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生这一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是出了名的捣蛋鬼,但脑子特好使。他上课扰乱他人学习,东张西望;下课胡乱打闹,经常欺负同学;同学们都讨厌他。他经常要么不做作业,要么做得十分潦草,单元测试常不及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给他讲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教他上课认真听讲,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我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却毫无行动。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

为了把他转化成一合格的学生,我采取了联系家长、相互沟通的方式。来的是他的奶奶,通过其奶奶的介绍,原来,他的父母一直都不在家,在外面打工养家糊口,他跟着奶奶生活。奶奶也讲到他在家也不听话,希望老师管教严一点。听完之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想这样的留守儿童需要父母的爱,于是,转化他的念头在我心中产生了,我要竭尽全力的转化他。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打乒乓球不是很会,但是我懂得打乒乓球的规则,于是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看他打乒乓球,并且及时指导,让他赢得乒乓球,赢得他的信任,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交流打乒乓球的技巧,一边谈论学习。及时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校园内遇到他,我会有意无意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也逐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三个月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并且还主动帮助别人,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现在每个老师都说他变了一个人。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德育小故事: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生案例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488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