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时间:2019-05-28 16:16:45 网站:公文素材库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白孩子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和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让家长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重点难点:知道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和家长交流:您的孩子在家都帮着做哪些家务劳动?(深入提问:他还会做哪些事?或您试着让孩子洗衣服或做饭吗?为什么?)

2.结合交流过渡到“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报告(课件显示)。

3.补充《中国教育报》中的一篇关于一硕士研究生被指定留法而最终休学的故事。

4.小结:由此可见,不会自理就有能独立生活,不能独立生活就会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仍是家长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

二.互动交流:

1.孩子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课件出示)

(1).家长不让孩子劳动,长期“包、保、抱”。

(2).家长小时候难圆求学梦,想让孩子无忧无虑地生活。(3).“望子成龙”心切,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书。(4).家长怕孩子干活受伤或有危险。

2.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课件出示)(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教师简介“虎皮鹦鹉”出笼后饿死和璐璐小朋友参加夏令营大哭的故事。并小结:依赖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从小养成依赖习惯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自理”才是生存的基本能力)。

(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教师简介美国的世界著名大富翁在码头开吊车的故事。并讲明他这样做的原因,同时与中国的“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进行对比。)

(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教师结合孩子马上要上中学的实情,让家长明白: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

(4).自理是“五自”的基础。(教师简介江总书记的“五自”要求,告诉家长:对于孩子,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智慧的培养,更要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介绍我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一些做法,让家长知道“自理”是孩子必备的素质,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从最基本的能力训练开始,引导孩子在实际活动中懂得生活、学习、劳动、创造的基本常识,就可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内容:(指导家长看书中160

至163页的内容,教师简介各年龄段的孩子训练的要求和内容)

4.交流互动:

(1).对于这些,您的孩子都能做到哪些?举例说说。(2).您打算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样培养?5.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家长的几点建议:(课件出示:(1).在家庭劳动中培养。(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3).在鼓励中培养。

(4).培养自理能力家长要以身作则。)(课件相机出示孩子进行家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情景的图片或影视片段,并参看书本中的事例,让家长知道具体从哪些事中如何着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6.交流互动:对于您的孩子,您将从哪里着手来培养他的自理能力?

7.小结。

三.活动总结:

通过今天的交流探讨,大家都认识到了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知道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训练内容、方法,我相信,从今天开始大家一定会改变自己的一些作法。

只要大家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家庭情况,以身作则,作孩子的榜样,并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还

有什么问题不能自理呢?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让我们的孩子以强有力的姿态在充满竞争的社会激流中勇进!

四.学后体验:

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对照“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内容”,制定一个培养自理能力的活动计划,并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训练。

扩展阅读: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关键词:自理能力孩子收拾爸爸父母培养事务妈妈可以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是学前儿童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但是,在重智育的今天,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常常被忽略。不知道爸爸妈妈们都是怎么做的呢?下面这些建议可以供你们参考: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

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因此,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不妨说:“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而尽量少说:“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如果孩子撒娇,不愿意自己做的时候,也要坚持到底,让他明白他长大了,以前爸爸妈妈帮他做的事情现在该他自己做了。提供机会,让孩子尽情体验

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孩子只有更多的参与到个人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发展他们的个人事务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36岁的孩子自己去决策,自己去做了,比如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营造宽松的氛围,学会耐心等待成长需要时间。孩子们可能拿着筷子却夹不起饭菜;可能想穿衣服却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亲近某个伙伴,却被别人讨厌;再或者想下棋,却乱走一气。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们需要的时间。当他尝试的时候,等着他,鼓励他。如果遇到早上赶着上班,那么请早点叫孩子起床,给他充足的时间。当他苦恼的时候安慰他,帮助他。当他进步的时候,表扬他,激励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会成长得很好。要求积少成多,让孩子逐步独立

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这样,孩子就渐渐能独立完成进餐的所有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

个人事务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裤子就需要先看裤子的前后,坐下来,把腿伸进裤腿里;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和别人协商,想办法征得同意,而不能抢;玩玩具就得知道玩具的特性和相应的规则。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自理能力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也包括在游戏、学习和交往过程中自我决策、自我调整和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它是一项综合能力。个人事务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0-1我会表达我的需要

谁说小婴儿只会被动地依赖妈妈,瞧,他们在用哭声、用面部表情和舞动的手脚述说饥饿、满足、痛苦和快乐,吸引妈妈为他们服务。这就是宝宝管理个人事务的最初手段。发展特征

初生宝宝一切要靠父母,但他们是一个主动的人。他们想尽办法认识和控制这个世界及他们自己。他把脚放进嘴里,尝尝这是啥;更会用各种手段吸引父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慢慢长大后,他们开始不满足让父母包办代替了。饿的时候,他会自己把奶瓶往上抬,让牛奶流快一点;吃饱了,他会把奶瓶推开。因为他觉得自己最明白自己的需要,他要自己做主。妈妈手记

最初,只要听到宁宁哭,我就情不自禁将他抱起来喂奶。有一次,他不肯吃奶,检查尿布也没湿,可宁宁却越哭越厉害,小脸胀得通红,我急得抱起他准备送医院。后来细心的奶奶发现是席子扎到宁宁。

哭是宝宝表达需要的重要方式,他们用哭声引导父母关注和满足他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宝宝需要不同时,他们的哭声也不一样呢。

我女儿平平,作息时间没规律,饭不好好吃,入睡也非常困难,常常要哭闹半天,才能将她哄睡着。更让人烦恼的是她一哭就停不下来。

遵守生活规律,在该吃饭的时候饿了,该睡觉时能睡着,这对小宝宝来说,并不简单。尤其是一些爱哭闹的宝宝,特别需要父母多费心,帮助他们形成生活规律感,这对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3岁的孩子已逐渐会用语言表达需要,更重要的是他们将经历人生第一个独立关键期,孩子渴望自我服务并从中体会快乐。发展特征

独立的需要和不断增强的能力使他们希望脱离成人的控制和调节,喜欢自己决定和做一些事。这个阶段的幼儿会用“我”这个词来代表自己,随着使用工具、语言交际、想象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他们不再对成人惟命是从,“不”字开始挂在他们口中,这就是最初的自我决策。此时,劳动是快乐。他们喜欢用毛巾使劲地擦脸、把豆子倒出来又收回去、喜欢看着牙膏被自己挤出来劳动的意义他们并不明白,他们只是体验着动作的快乐。以至于他们在学习时很有兴趣,而掌握之后却不愿坚持。妈妈手记

轩轩1岁半时就不肯要我们喂饭,自己拿勺子,一勺一勺地往嘴里塞。开始我们很高兴,觉得宝宝长大了,可她掉的饭粒比吃的还多,弄得一片狼藉,收拾起来很麻烦。

13岁的孩子喜欢通过自己做事,来增强对自我、对世界的控制感。不过想归想,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对成人来说一个简单的用勺的动作,孩子却需要反复练习。教给他们并给予充分的练习机会,鼓励和等待都是必要的。

我们想利用佳佳喜欢玩具的特点,培养她收拾的习惯。刚开始佳佳很愉快地学着把玩具送“回家”,可不久,她就没兴趣了,留下满地的玩具等我们收拾。

利用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自我服务的习惯是非常好的方法。但孩子的兴趣点变化很快,需要父母多提醒,帮助他们坚持下去。

36岁的孩子会做的自我服务型劳动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开始学习管理游戏、同伴交往。他并能够提出任务,在一定的要求和过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特征

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自己吃饭已不是困难的事了,一些更难的活动成为他们“挑战目标”,比如自己穿衣、叠被、系穿鞋等。这些活动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需要孩子双手协调活动,随着双手的灵活性增强,这些任务也难不倒他们。

而自己安排活动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3岁幼儿能根据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规律,知道一天活动的顺序,并按此顺序活动,但在生活和游戏中他们还不会自己安排活动,一般是看到什么做什么,或成人要求做。在父母的帮助下,5岁幼儿就已经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事了。3岁宝宝的生活已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同伴交往,解决生活、游戏和学习中的问题成为他们需要处理的个人事务。孩子最初采用的方法简单而“粗暴”,拒绝、抢夺、哭闹、求助、尝试错误是他们最常用的但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些方法并不有效,于是他们开始学习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比如改拒绝为提出新的建议,改抢夺为轮流使用,改盲目的尝试为有计划的尝试。妈妈手记

乐乐上幼儿园了,自己穿鞋是的难题。不是左右弄反,就是鞋带系不好。我只好事先把鞋按左右放好并帮他系好鞋带。

孩子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是和认知、动作技能等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比如,穿鞋不仅需要手部肌肉的灵活性,还需要孩子能分清左右。父母可通过在鞋子上做记号等方法帮助他们学习。

我家小静喜欢自己拿主意。带她去买衣服,她都自己挑。她挑的衣服件件漂亮,她自己也美滋滋的。

3岁幼儿有了初步的决策能力。对父母提供的饭菜、衣物和玩具,他们开始挑挑拣拣。此时,若给予他们选择和安排的机会,不仅使他们学会自我决策,也能使他们的兴趣和风格逐步形成。

瑶瑶快6岁了,她想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玩。她还告诉我这些都是她的好朋友的。她和阿良玩跷跷板,合作得可好了;玩玩具的时候,菲菲总有好点子;小燕每次带吃的总分给她一点可她不愿意请隔壁的彤彤,因为彤彤不愿意分玩具给她玩,又老爱哭。

在交往过程中,孩子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玩伴,并在交往过程中主动地使用各种办法,处理交往中的问题,以争取同伴的喜爱。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483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