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工作总结201*-201*
沙河子镇中心学校201*201*学年度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按照市教委下达的“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的立项指标,紧密结合我镇教师的思想基础实际,坚持以课题为依托,人人都参与研究,人人都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的原则,形成了我校的《教育科研立项方案》,通过精心组织,通力合作,既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选准课题,克服课题立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在总结“十五”课题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各学科之间如何相互渗透》的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综合实践的能力等。在明确课题定位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四为主”。
1、以校本研究为主
以校本研究为主,主要是引导教师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从本校的实际问题入手,密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确立课题,并提出说实具体的命题要求,即:(题目宜小不宜大)
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以解决问题为主,简言之,就是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立项,这就需要参研者,首先要摸清本校教科研中目前存在的难点、热点话题,通过筛选、甄别,提炼出切合实际的科研命题。着眼于解决所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我们的教师塑成为复合型教师,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新型人才,力争变教师的“教会”为“会教”;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变教师的“耳提面命”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实现教研与科研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新生成新出现的实际问题。
3、以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为主
题目确立后,我们先后召开各校主管领导会议,要求各校要在主课题的引领下,密切关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把握知识体系中横向、纵向之间的关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形成独到的见解,注重解决本校突出的实际问题,使科研为教研服务。
4、以合作探究为主
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举措,如何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大胆质疑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中心学校从示范引领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以学年组为单位,以高、中、低三个学段为单位,分别确定主题,要求各校可视为一个研究组,找准课题立项的切入点,发挥团队精神、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使立项课题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各分校以校为单位,形成专题研究组,着力研究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二、严格把关,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1、针对各校实际,严把立项关充分发挥校长,科研骨干的作用,坚持个人申报,学校领导小组推荐,中心学校审批的原则,成立了中心学校课题研究组,确保命题质量。
2、精心做好开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召开全镇动员大会,传达我镇科研立项方案,明确立项的重要性、紧迫性。其次,举办“十一五”课题骨干教师培训班,以提高课题负责人的科研能力为目标,采取专题讲座、命题分析、专业引领等形式,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专题讲座。组织各校科研人系统学习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书。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对所拟课题进行具体指导。
(2)命题分析
从信息网络中查找相关案例,帮助参研教师明确命题的要领,强调搜集、运用、积累材料的相关手段。引领教师在学习中提纯,在提纯中借鉴,在借鉴中发展。
(3)专业引领
主抓全镇教育科研的领导王占娟同志,非常注重相关资料的积累与传递。同时,注重发挥各校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从而使此项工作步入健康化科学化的轨道。
(4)总之,我校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兴校,打造名师队伍为已任,做到了精心组织,强化培训,学研结合,务本求实,真抓实干,努力使我镇拟定的科研方案孕育成我镇乃至全市“十一五”期间科研园地中的朵朵奇葩。
沙河子镇中心学校201*201*学年度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沙河子镇中心学校201*年1月
扩展阅读:201*-201*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201*-201*年度薛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教科室在市局教科室和学校校长室直接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本学年,教科室在校长室直接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营造氛围,加强指导,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本学年,省、市、县级的新课程培训很多,我们提供了各种条件,让更多的老师出去学习、培训。培训人数达60多人次,培训经费达10多万元。教科室牵头出版了两期教师论文集《教坛笔耕》,同时也出版了校本课程[1]《爱是教育最伟大的力量》。
组织了第十届创新杯优秀课评比。80多位老师上了组内公开课,进行组内初评。在初评的基础上22名老师参加校内优秀课评比。参赛选手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容量大,教学效果好。经过评委的打分评比,最后陆海燕、陆建进老师荣获一等奖,耿小燕、邹小玲、章志生获二等奖,李爱萍、姜波、陈小芹、张红妹、蔡志华获三等奖。与教导处互相配合,成功组织对外公开教学活动。11月22日,朱俊、贲海、张邹黄四位老师进行高一高二语文、物理、数学对全市公开教学。三堂课上得都很成功,得到市局领导及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动员老师们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年,有40多篇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有30多篇在各级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奖。
开展课题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在市局有关微型课题的文件下达之后,我校立即组建了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十八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成员。这样,就为我校微型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接着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传达有关精神,广泛发动,并且共同学习了市局颁发的《微型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为了使课题组成员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对他们进行了课题选题的指导。我们的宗旨是,只要老师们有要求,我们随时为其提供服务,保证课题的全程指导。通过对老师的选题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也为他们今后独立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题指导最大的收获是,他们明白了课题研究离他们并不遥远,只要肯花费时间与精力,每个人都能成为课题研究的骨干。同时,大多数老师在研究中,解决了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学习了许多新理论,了解了许多新信息,这为他们今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的经验,使许多老师的研究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根据课题研究中面临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教科室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包括多层次的培训、提供信息和研究资料、研究案例的引领,提供交流、学习、分享和展示的平台。另外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市局的“微型课题研究”的培训,带领课题组成员观摩了吴窑镇的微型课题研究现场会,使课题组成员对微型课题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增强了他们对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保证教学研究步入正常轨道。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制度,是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有一定理论突破的研究成果,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规划,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形成理念先进、操作性强,追求实效的课题研究制度和教科研奖励制度。我们把微型课题研究列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晋级以及评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主要内容之一。“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在课题研究工作上,我校教科室还加强了对微型课题的跟踪调查和过程管理。一年多来,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了解老师对微型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检查并布置相关工作,从而使我校微型课题研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根据我校教科研奖励制度规定,参与微型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奖励课题组成员每人100元,顺利结题取得最终成果的,奖励课题组成员每人300元,若成果在如皋市获奖,再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立足校本,搭建平台,保证科研效益最大化。1、创设“质量论坛”,内强师德素质。
我校课题组创设的“质量论坛”,聘请有关领导、专家、骨干教师登上论坛讲学,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创举。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省特级教师、我校退休的副校长方韬所作的《从坎坷的道路走过来,向光明的大道走过去》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的共产党员的师表形象;市教育局金海清局长以“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为主题的报告,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教职工为师执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育人是最伟大的艺术”、“爱是教育最伟大的力量”等话题,不断激励全体老师紧紧盯住为人师表这个要求不动摇,牢牢扭住素质教育这个磐石不动摇,切切守住甘为人梯这个底线不动摇。
2、完善“创新杯”竞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我校的“创新杯”系列竞赛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具体包括:说课评比,优秀教案、课件评比,优秀论文评比,最佳“青蓝工程”师徒对子评比,课堂教学评比。课题组成员人人积极参加“创新杯”竞赛活动,把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都取得理想成绩。
这项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优胜者面向全市开设公开课,请市局领导、教研员、兄弟学校专家、同仁参与研讨,评议。此项活动,配合“青蓝工程”的实施,促进了中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加速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提供了平台。目前,关注课改,研究课堂,珍惜每一个45分钟,消灭课堂中的假问题,杜绝无效互动,确保上好合格课,努力上出优质课,已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自觉追求。
3、加强校本研究,搭建好促进师生成长的平台。
我校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目标出发,制定了《薛窑中学课程发展规划》,从校情出发,着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三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组织教师自编《爱是教育最伟大的力量》、《生物科技》、《化学与生活》、《中国古代物理》、《中小学古诗词学习法》、《实用电工技能》等10多本校本教材,以选修形式开出,满足学生的各类选择。学科课程建设的加强,使我校学生的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同层次学校中居于第一。课题组老师也从校本课程的研究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201*年7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教育科研工作总结201*-20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教育科研工作总结201*-20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201*-20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4889.html
- 上一篇:秘书工作总结及明年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