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5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益民街道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观摩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街道紧紧围绕构建“五型”益民这条主线,以“夯实基层管理基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切实提升居民群众对街道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满意度为着力点,依托社区、立足街情,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基层工作方式,在拓展社区服务载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进居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安全有序的区域环境打下良好基石。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动员会议召开以后,我街道迅速行动,立即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部门、社居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街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协调指导,并制定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和项目书,明确了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同时,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部署任务,确保我街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注重载体创新,丰富服务内涵。
1、建立信息平台,确保基层管理“底数更清”。今年3月份,我街道以全区打造“数字庐阳”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益民地区政治、经济、人口和社会事务信息平台建设。我们通过制定规范、有序、高效的信息采集、反馈、录入以及平台维护使用制度,坚持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了一套完整、准确、鲜活的信息数据库,并按照“一次采集,多次使用”的要求,实现了街道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工作互动”。同时,为了确保数据库的质量,我们还不定期组织街道机关人员深入居民住户、营业门店、经济楼宇进行信息质量抽查,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真正落实对数据库的动态监管。信息平台的建立,确保了街居管理服务对象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为提升基层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持“便民、实用”原则,打造全省首家城市生活e站。201*年9月,我街道被省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省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水平试点街道,在推进试点工作中,我们抓住龙桥社居委办公场所改造这一契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面向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的社区城市生活e站,e站内设置了家庭生活指导室、e智空间、小蜗牛爱心屋、社区课堂、和睦小屋、悠悠吧等功能区域。通过定期安排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集学习、娱乐、健身、宣传、休闲为一体的活动阵地。
城市生活e站的建立,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获取知识、了解信息、化解纠纷、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而且还为辖区内的青少年儿童提供了课外教育和活动的平台,同时,我们依托城市生活e站平台,经常性地组织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就业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等活动,让这些城市“新居民”主动了解社区、融入社区,并通过“亲情化、人文化、均等化”的社区服务,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经营、以及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不断增强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完善人民调解机制,增强社会矛盾化解效果。
当前,由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水平不高,对法律法规的把握、运用以及调解技巧明显不足,致使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因此,基层人民调解的功效和作用难以充分凸显。今年6月份,为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载体,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我街道积极挖掘辖区司法资源,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到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不断增强基层人民调解和居民群众维权的效果。一是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我们成立了由益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街道综治司法部门和社居委主要负责人、社区综治司法专干、联系我街道社区的区法院法官、区检察院检察官以及辖区各律师事务所律师、部分驻地单位分管综治维稳工作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地区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信息互通、调解联动,逐步形成了“多方参与、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二是开展“律师会诊日”活动。街道司法所联系辖区律师事务所,于每周三定期开展了“律师会诊日”活动,通过律师到街道或社区调解室坐班的方式,与街居工作人员共同开展民间纠纷、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并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诉讼程序指导、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对有法律需求的弱势群体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自“律师会诊日”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法律咨询17起,申请人民调解21起,其中口头调解成功17起,书面调解4起,通过司法确认1起。我们把“律师会诊日”作为化解民间矛盾的新载体,通过专业的人员、专业的方法为辖区居民提供了矛盾纠纷调处和维权服务,及时有效地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保护了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引导群众参与,推进居民自治。
为强化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意识,引导、鼓励居民群众通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来主动融入社区,我街道以打造社区楼院长和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为抓手,积极探索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
1、强化楼院长队伍建设。一是整合力量,选齐配强楼院长队伍。我们从居住在社区的退休老同志、老党员、在职人员中,通过居民选举、自我推荐等方式选聘了72名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熟悉社区事务、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楼院长,并通过公示牌把楼院长的联系方式、管理区域、工作职责进行公开。二是建章立制,确保楼院长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完善了《益民街道社区楼院长职责》,明确了楼院长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引导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协助、配合社居委工作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向居委会反映社情民意、传递住户相关信息等职责,可以说楼院长“职务”不大,“权力”不小,社区里的许多“闲”事,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同时,我们还将楼院长、网格员、分片民警的照片、职务、联系电话等制作成公示牌悬挂在楼栋外墙上的醒目位置,便于居民群众联系。
我们除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楼院长通讯补贴外,还建立了楼院长上岗公示、工作例会、信息反馈、学习培训、考评激励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社居委每半年对楼院长进行一次考评,通过居民测评、社居委评价等方式,评选出优秀楼院长,给予经济奖励,并在社区内张红榜表扬。
楼院长工作的顺利推进,不仅对社区信息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拓展和延伸,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网格管理员、楼院长“四位一体”的基层管理服务网络,而且为街道社区联系居民群众搭起了“连心桥”。
2、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为深入扎实推进益民街道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着力发挥共产党员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锋模范和引领带头作用,今年5月份,街道在全街范围内开展“益民志愿服务,党员带头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了符合社区居民需要、专兼职相结合的三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以机关和社区党员为带动,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队伍建立以来,进一步强化了街道和社区的服务保障功能,丰富了服务内容,辖区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得到了显著提高,环境卫生和治安秩序发生了显著改善。一是围绕争创“文明城市”为目标,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宣讲生态环保、宣传社会公德、倡导遵章守纪、参与文明交通,立足党员志愿者个人特长,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二是围绕弱势群体,开展帮扶活动。志愿者定期到空巢老人、困难家庭中,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疏导群众心理郁结,帮助协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今年以来,共集中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并逐步形成了以公共服务为主导、以志愿服务、市场化服务为补充的社区多元化服务模式。
二、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以合肥市“社会管理创新年”为契机,紧紧围绕构建“效能益民、诚信益民、平安益民、和谐益民、活力益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开创我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局面。
(一)以居家养老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立足点,积极探索老城区“居家养老”的有效途径,依托城市生活e站,建立“老年之家”,进一步完善日间照料、老年活动、老年教育等功能,为社区的空巢老人提供多元化、亲情化的家庭服务,让他们真正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友所学、老有所乐”;通过在社区内努力营造一个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辖区老年居民的幸福感。(二)以资源整合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管理体系。我们将积极探索“一格多员”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完
善社区网格管理体系,即在每个网格增加配备督管员、协管员。一
方面,将街道机关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网格,作为网格督管员,既要督查社区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质量,又要指导、帮助、协调社区网格管理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逐步将楼院长、物业公司管理员、单位宿舍传达室值班人员培养成网格协管员,配合、协助社区网格管理员开展工作。此外,我们还将不断完善社区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使其成为了解、掌握网格情况的“信息员”,整合、调动网格资源的“协调员”,维护保障网格稳定的“安全员”,从而使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精细、规范、有序。
(三)以化解矛盾为重点,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一是通过长期公开街道、社区民情热线电话,长期设立民情民意接待岗、社情民意墙和建言献策意见箱,长期建立与网民互动的“问民需、汇民智”的网络平台,不断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畅通民意、问需于民、服务民生”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着力拓宽居民群众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二是在龙桥社区试点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排民忧、顺民意工作,通过定期接访困难群众和信访维稳对象,进一步畅通居民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
益民街道党工委201*年9月8日
扩展阅读:5.24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立山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中共立山区委
(201*年5月24日)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立山区以职能转变为突破口,狠抓重点,快速落实,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梳理问题、确定试点和总结推广,现已全面铺开。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我们始终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十六字方针,围绕“五个突破”,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第一,抓机构设置,在社会管理机制上求突破。不断完善和创新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管理体制,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体系。在纵向上,分别在区委政法委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督查、总结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街道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办公室,将原来的20多个部门整合为党群工作部、行政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综合部和综治管理办公室四个综合性办事机构,并在服务大厅规范设定诉求受理、社会组织管理、公共事业服
1务、业务办理、社区工作指导、诉求反馈六个窗口;在社区成立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服务工作站,整合社区服务大厅,开设诉求受理、便民服务、困难救助、纠纷调解、信息咨询、志愿者服务六个窗口,统一受理居民诉求,实行“一门式”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横向上,全面整合现有党委、政府资源,成立“两个部、三个中心、六个办公室”。“两个部”分别是群众诉求工作部、群众诉求督查部,“三个中心”分别是群众诉求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指导中心、社会管理数据信息中心,“六个办公室”分别是综合协调指导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网络监督办公室、社会建设办公室、群众利益诉求应诉办公室、社区建设和组织管理办公室。通过机构整合设置,突出了区、街、社区三级的社会管理职能,整合了基层人事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百姓办事,明确了群众利益诉求向谁说、谁来办、怎么办。目前,区、街道、社区三级机构设置全部完成,内部设施和工作流程已统一规范。
第二,抓明确职责,在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上求突破。统筹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职能转变,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明确区级主要负责社会管理。区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确定每月定期召开社会管理工作协调会,召集驻区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责任人,集中研究群众日常生活中反映的难点问题。二是明确街道工作主要是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加速推进与社会组织的广泛联系,完成了对区内社会组
2织的摸底调查,立山区共有社会组织201*余个,其中区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有139个。采用分类的方法强化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对居民自治组织、志愿者队伍、老党员队伍和群众文化队伍等社会组织,主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上的支持;对于各类民营企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通过登记备案、派驻联络员等方式加强管理和服务,换取这些社会组织更好地为辖区百姓服务、反哺社会的最终结果。同时,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成立行业商会,企业成立联合工会,卫生门诊成立医疗协会,小区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成立业主委员会,并聘请社会管理监督员监督街道办事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努力提高街道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的科学化水平。三是明确社区工作主要是为居民群众服务。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居民的新模式,比如在立山街道,推行社区“网格数字化”管理,以楼门为单位划分管理网格,变原先社区的线性管理为立体的网格化管理;在友好街道,开展居民信息登记,努力做到“流动人口清,弱势群体清、常住人口清、党员人数清、特管对象清”。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功能,积极促进社区工作人员和各基层站所工作人员一起到社区现场联合办公,及时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问题,目前家园、源北等21个社区已经实现了“一卡通”缴费服务。全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200多家,结合现有的社会医疗资源,基本实现居民十分钟就医的要求。广大百姓已经从切身利益
3上感受到了社区服务带来的实惠,社区分别办理诉求受理740件、便民服务375件、困难救助695件、纠纷调解885件、信息咨询775件、志愿者服务275件,真正成为了掌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的“信息站”,落实责任、跟踪问效的“督导站”,疏导矛盾、化解纠纷的“稳定站”,为做好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打下最广泛的群众根基。
第三,抓群众诉求,在社会服务工作运行机制上求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的工作机制。针对诉求类型,把以家庭为核心的日常诉求交给社区,以单位组织为核心的群众诉求交给街道,以社会公共安全为核心的群体诉求交给群众利益诉求工作部(信访局),进一步将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服务群众职能化、制度化、具体化。我们制定了群众诉求应诉工作流程,建立了诉求受理、请示报告、联席会议、限时督办、检查考核、首问责任制等管理制度。为了让群众深入了解诉求中心职责和工作程序,专门印制了群众利益诉求应诉中心服务指南手册,将有关制度内容、诉求受理工作流程图、组织机构构成、诉求热线等内容编印进去,提高了诉求应诉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诉求和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在全区各个社区都设了诉求信箱,公布了诉求热线电话,设立了民情信息员和民生联络员;街道和社区开设了网上诉求平台,细化咨询、建议、投诉三个分栏,让居民群众实现网上诉求,足不出户解决问题。现在大部分街道和社区,已经实现诉求信息无纸化,全部用
4电脑记录;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实现了由业务型管理向主动型服务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区应诉中心累计受理群众访求1119件,办结1008件,群众满意率接近100%,信访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5%。
第四,抓统筹推进,在社会管理保障、考评和社会协同上求突破。既发挥党委政府社会管理的主导作用,又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评价社会管理工作。一是不断研究社会管理保障新思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社会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推进财政更多地向改善民生和社区建设投入。继续提升社区硬件水平,投入100万元改善源北社区,全力加强高标社区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福利水平,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社区工作人员奖惩机制。二是积极探索社会管理考评新机制。全面引入“他评”机制,把社会管理工作评价权和考核权交给群众、交给社会组织、交给服务对象,采取登门走访、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等办法进行考评,以服务对象满不满意作为评价社会管理的根本标准。三是努力开创社会协同新局面。以实现“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为目标,努力建立良性运行的社会合作机制。区里投资300余万在区法院新建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相促进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设立了调解室,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方式解决
5矛盾纠纷。目前累计调解各类纠纷案件1400余起,调节成功率达到93%以上,有效促进了地区和谐稳定。
第五,抓重点问题,在破解社会管理难点上求突破。按照市委“五个围绕”的要求,结合立山实际,积极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一是解决物业管理问题取得新进展。经过摸底调查,全区实现物业管理的,有40个小区,446栋,建筑面积267.5万平;无物业管理的,有202个小区,2381栋,建筑面积930万平,我们采取“政府指导、分居管理、立足社区、分类实施”的原则,选择灵山街道灵西社区、深南街道静海社区作为物业管理的试点,全力推进。二是解决全区弃管房问题取得新进展。已完成了弃管房摸底调查,全区弃管房共94栋,6187户,37万平,主要集中在鞍钢企业、市政单位、三冶公司等。区里专门建立了弃管房申报登记机制和协调管理机构,召开了弃管房产权单位参加的协调会,明确产权归属。经测算,我区弃管房面积37万平,按每平20元计算,大约需要维修资金800余万,目前我们正在努力争取资金来源。三是解决供暖达标问题取得新进展。已完成了对全区供暖单位的摸底调查。立山区总供暖面积1332万平,国有的982万平;民营的350万平;在全区80%以上的社区设立了供暖联络员,由社区书记兼任,在不同地区选择40余名居民担任供暖监督员,负责反映供暖质量;成立了立山区供暖监察支队,专门负责与相关单位协调、处理立山区居民反映的供暖问题。四是“城区建设五项工程”提高质量
6问题取得新进展。已出台提高“城区建设五项工程”质量的实施办法,完成了对各个街道的实地勘察,完成了初步设计,待资金到位后马上动工。五是“七网合一”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区“七网合一”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现状及软硬件情况调查,正在积极推进低保信息、社保信息、就业信息、户籍信息进网工作,并制定了“七网合一”前期研发及软硬件投入方案。六是舆情监管取得新成效。调整充实了网络监看员、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员队伍,全区共有网络评论员116人。建立了立山区民情微博网站,实现了与各镇街社区网评员的链接,组织网评员撰写微博,宣传我区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举措,全区共撰写个人博文3812条。注重关注网络上的言论动态,对不实言论,及时做正面回复。全面开展社区大讲堂活动,充分满足百姓文化生活需求,全区共开展讲座120余节,市电视台、鞍山日报、千山晚报、辽沈晚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七是加强基层党建取得新进展。围绕“五个全面”,对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将全年120万元党建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包括将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3000元。
经过这一段时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运行和探索,我们深切体会到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在工作中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7即由过去突出党委、政府管理人民群众向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由过去人民群众要求依法维权向党委、政府主动维护和代表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转变;由过去人民群众要求党委、政府改善民生向党委政府主动改善民生转变,开拓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社会管理的新局面。
二、在探索中发现的问题
从目前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于在街道社区开展服务及诉求的认知度、认可度问题。有些群众还不知道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提出诉求,有的群众还不知道能在社区享受“一站式服务”;有的居民对于能否到社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心存疑虑。这些需要我们今后着力解决。
二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硬件投入问题。在社区资金投入上,目前我区的每个社区办公经费是四万元(目前的标准是市区1:1配比,市和区各两万),但对于高标社区而言,仅取暖费就几万元;同时高标准社区建设的投入也有一定压力。在社区硬件建设上,各社区的硬件条件参差不齐,有的社区面积小、有的社区规划不合理,实行物业管理、接受弃管房等都需要资金配套投入,这些硬件建设的滞后,成为开展社区管理服务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8区委将在现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寻求新思路,破解新难题,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扩大宣传。一方面,加大对居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宣传力度,促进群众转变观念,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加大对区、街、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服务意识,正确履行好转变后的职能,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抓出成效。
二是狠抓实事。一方面,坚持从解决群众诉求问题入手,通过个案的逐个解决,取信于群众,增强群众对社会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坚持从解决共性和群体性问题入手,重点抓好公共设施、绿地环境、小区物业等方面工作,通过每件实事的推进和落实,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三是完善机制。一方面,整合、充实区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把群众生活相关的公用事业等职能纳入中心,形成对社会组织和群众个人社会管理服务的全覆盖,把区行政服务中心建成解决全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相关问题的终端。另一方面,结合权力下放,进一步调整相关部门职责,重新做好相关工作规划,建立起职责、权限、资金、人员各要素相统一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反映、承办、解决、考核、评价在内的一系列机制,促进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9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5》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5: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5》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6438.html
- 下一篇:物业管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