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1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年11月宁乡县高三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和评价
本次调研试题是一份非常好的阶段性测试试卷,试卷既测试了学生对前段所复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实现了对学生应具有的审题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实验能力等能力的考查;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简单应用,整体难度适中,试卷中无偏题、难题、怪题,所有考题都实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第II卷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化学用语的地方很多,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基本技能掌握等方面。因此,本试卷是对高三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教师对前段复习可查阅的很好的调研材料。
二:各题得分情况及错因分析
阅卷期间,笔者随机抽取了105份试卷进行了抽样分析,试题平均得分59.47分,各题得分和错误情况如下:题次正确选项1B2A3A44.3CD10C30.8AD4C84.1A11B71.6C5D88.6A12C46.6BD6D75.0A13C76.2A7B58.0AD14B52.1CD正确率(%)67.187.5主要错选项题次正确选项CDC8B9C正确率(%)88.696.6主要错选项从抽样分析来看,第一卷得分较低分别是第1、3、7、10、12、14题等。第1题,有17%的考生错选D,这部分考生认为石墨烯属于化合物而不是单质,因此把B当做正确答案(B中说石墨烯是化合物),而导致错选,这是考生对基本概念不熟悉。
第3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试题考查了物质结构(比例模型、结构式、原子
结构示意图表示)、化学用语(电子式、化学式书写,电离方程式书写)、元素化合物知识(铁、铝的性质),试题综合性较大,但要选出正确答案还是比较容易,但由于考生对上述知识落实不够,从而导致出现错选。
第7题是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萃取的原理、溶液的稀释本是最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匮乏,导致正确率较低。
第10题也是常见的陈题,相信在复习碳和硅时老师们作为重点讲了的,但考生由于不理解反应的原理,导致错误率很高,本道题中,错选A(饱和碳酸钠)的多达23.7%,错选D(饱和NaCl的氨水溶液)更是高达36.4%,说明考生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溶解度的问题还没真正掌握。
第12题以三种Al(OH)3的制备方案为载体考查了铝及其化合物的主干性质,考生对铝和氢氧化钠,铝盐和氢氧化钠,偏铝酸盐和酸、偏铝酸盐和铝盐双水解等反应不理解,从而导致无法解题。
第14题正确率也较低,主要原因是考生对试题中等物质的量,各离子的性质不熟悉,从而导致错选。
第二卷总共8道小题,总分58分,抽样分析平均分29.87分。
第15题,本题8分,平均分5.32,得分比较高,本题主要考查了原电池原理,试题以形成原电池后电子移动方向考查学生对正负极的判断,进而对金属活动性作出判断,学生只要掌握了“在绝大部分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便可以顺利解答第1、2问,第三问考查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主要的错误是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吸氧腐蚀的原理,或者将原电池和电解质混淆。
第16题,本题6分,平均分为2.30,本题以类比的思维为依托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考查,第一小问得分率为100%,第二小问所有考生都认为不正确,但不能正确回答原因,离子方程式书写中,部分学生不能判断出产物,离子方程式不能配平。第三问回答正确的有很多,还有考生知道错了,但不能正确书写,其实只要一仔细分析:Fe3+能和I-反应,所以只可能是FeI2,然后根据化学式中物质组成正确答案3FeI2I2就很容易得出了。但由于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导致最后两小问得分不高。
第17题,本题8分,平均分5.48本题重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律,并以推断为载体考查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的性质,起点高落点较低,学生的主要错误是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书写,过氧化钠分别和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这说明了考生对于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18题,本题6分,平均分3.77,本题以框图的形式考查了Fe、Fe2+、Fe3+
的相互转化,相当一部分学生推出了各种物质,但是对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导致失分现象严重。
第19题,本题6分,平均分只有1.71分,是本卷中得分很低的一道题,失分原因仍然是基础知识的不牢固。
第20题,本题8分,平均分4.30,主要错误是学生不能正确书写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物中无水,产物生成氢氧化铝等等。
第21题,本题8分,平均分5.91,得分较高。主要错误是反应热算错,有的又不带单位,或正负号不写。
第22题,本题8分,平均分仅1.08,是得分最低的,这道题出现的系列问题,都充分反映了学生计算能力的缺失。
二)答卷中反映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主干知识不牢固,整套试卷基本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如化学用语、钠及其化合物、铁、铝及其化合物等的掌握情况,这些知识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重点,但从答题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并没有到位,这不能不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欠缺,不能充分利用试题中给出的信息作答,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如第20题,回答说法是否合理,很多考生不能充分利用几种物质的沸点、熔点数据进行分析。又如第21题,信息中已经告知各类共价键的键能,科考生不能很好应用而导致错误。
(2)审题能力差。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卷时,注意力不集中,答题时丢三拉四。选择题题干中多次出现了不正确、错误、完全正确的答题要求,可部分考生视而不见,将其答错。
(3)表达能力差,学习习惯培养不到位。整个试卷中,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述化学用语,进行文字表达的地方很多。但学生答题不能切中要点,表述不清;不能按要求作答。如第18题试题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但相当一部分考生写成化学方程式,又如17题,多数考生在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书写中出错,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可为什么学生总在同样的地方犯错呢?
(4)实验能力差,本次考试虽然在第2卷中没有出现大的实验题,但是,在选择题中多次出现,如第7、19、20题(19、20题实际上也是选择题),恰恰是这些试题,在选择题中是得分率低的。
三、复习建议
针对在学生试卷中反应的一些问题,对后段的复习提如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在教学中要做到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化学知识的组块和知识网络。将各个知识点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辩析过程中寻求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
2、突出中学化学体系中的重点及主干知识。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脉络,能顺利处理与之相关的化学问题,将学生在双基上的失分降到最低程度。。
3、精心选择每堂复习课的例题,改变传统的复习课堂模式,构建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定要落实在学科会上提出的以问题带知识点的复习的课堂模式,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提高复习效果。
4、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年的高考试题。在研究时,我们要做到:(1)研读考试知识内容范围以及化学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
(2)当考试大纲出来后,要抓住考纲中的变与不变,特别是考试大纲中已改变的内容,我们要注意仔细研究,提前做好准备。
(3)研究样卷的编排组成的形式与结构,研究化学科试题示例的各种题型功能的展示及难度层次的认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好万全准备。
5、抓好作业的批改和课外辅导工作。作业批改要坚持课批、面批、略批相结合,规范答题,注重书写的规范。课程辅导中要做到重抓中等生,重视优生,关爱差生,且要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6、抓好平时考试总结,搞好每次考试的卷评工作。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前段学习情况,总结学习中的得与失,并形成经验。
扩展阅读:莱芜市11月统考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莱芜市高三11月统考化学试卷分析
第II卷
【第19题】评卷人
一、试题评价
本题通过元素推断的形式较全面的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重要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据元素的特征性质,推断出元素种类和用化学用语规范回答问题的能力。具体涉及了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微粒半径大小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及相应物质如氧化铝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并写出相关方程式。
试题除最后一空方程式的书写难度较大属能力题外,其余难度较小、均为中低档题。
董丽学校莱芜一中
二、阅卷分析
本题平均得分约6分,全分者不到15%。前面基础题因答题不规范失分者较多。具体各小题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
(1)第一个空失分多,约30%的同学出错,第二个空绝大部分同学不失分。失分原因:①元素化合价知识掌握不好,推断错误,有些推成第ⅣA、第ⅥA;②回答不规范,第ⅤA族不规范书写者不得分。
(2)答题情况较好,多数同学不失分,少数同学方程式掌握不牢固,把铝和氢氧化铝与碱的反应混淆,产物中多出了氢气。(3)出错率约30%。失分原因:①把Al3+和S2-当成了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大小比较错误。②回答不规范,不用离子符号而用D、E表示不得分。
(4)多数同学得1分,约有25%的同学多选了D项。
失分原因:只套一般规律未考虑氧元素不存在含氧酸的特殊性。(5)得分率低于20%。因反应物或产物写不对而不得分。失分原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配平能力欠缺。①物质写不对。不会分析反应原理,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及对应产物不明确。②配不平。很多同学把H+放在前面,所写方程式电荷不守恒。
三、后期复习建议
1、今后的复习特别是一轮复习过程中仍然要重基础、抓基础,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规律掌握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另外要认真落实规范性关注细节,争取让绝大多数同学基础题不失分。象19题基础较好的同学前8分应该能拿到手。而现在的情况是有些同学难度大的做对了,反而基础题失分就太可惜了。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需要补救或强化。对于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要让学生学会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从而推断出反应产物;而在配平时要引导学生去利用三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并注意物质所处的环境如溶液的酸碱性等。
【第20题】评卷人许燕学校:莱芜一中
一、试题评价
本题体现了新课标和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重视化学实验,特别是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的要求。题干部分试图通过给定必要信息(如实验目的、限选试剂、部分步骤和操作)进行实验情景的创设,引导考生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实验基本操作思路为基础(处理相关信息),进行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以达到实验中多种离子共存条件下的离子逐个检验之目的。
考察内容包括仪器选取(溶解固体)、试剂选择(物质性质)、基本实验操作(离子检验顺序)、实验现象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检验顺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检验中的试剂选取)、离子检验的原理步骤(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题,同时实现了对高三学生在复习阶段所应不断强化并需必备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综合考查。
试题难度基本适中稍显较难,平均5-6分左右,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得1分、2分者与得9分、10分者都比较多。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上看,本题(2)、(4)问中对离子的检验顺序的考察和(3)中必先酸化的考察,得分率不高。
二、阅卷分析
(1)第一个空要求填两个仪器,少一个扣一分,多填倒扣;第二个空,写成“离子方程式”不得分,写成BaCl2不得分。(2)“酚酞”或“酚酞试液”,注意书写错别字问题,其他答案不得分。(3)强调顺序,务必必先加稀硝酸“酸化”(最好足量),写成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可得1分,由于本题只有两分故未取样者没有扣分。
(4)中两个空,所填答案不可颠倒,第一个空强调“变红”,第二个空强调“沉淀”。
从学生所答的情况具体说来,第一个空只答“烧杯”或“玻璃棒”的比较多;第二个空,写成“离子方程式”或错答成BaCl2的较多,这两点体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甚牢固;另外,(2)与(3)两个空颠倒、(4)中的两个空颠倒的同学比较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对于实验原理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不足造成的。而且这四个空所写答案均不是十分规范,整体失分比较严重。此外,在(3)中写成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的,甚至用盐酸酸化、忘记先酸化的也是此题得分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未取样”的现象也与前文中写成“离子方程式”的情况类似,说明了学生存在规范性较差的现状。
三、后期复习建议
1、本题所体现出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差而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的问题,应在后期复习中进一步巩固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加强实验探究以及实验设计的引导和巩固,切不可将探究性试验照本宣科就题论题,也不可当做验证性实验来处理。
2、在肯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整体还算尚可的情况下,强调答题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并探索扎实有效的改进落实措施。
3、进一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处理单一离子检验的相关题目时比较游刃有余,而在处理多种离子共存的混合溶液中逐一检验问题稍显被动、不甚熟练,考虑其它离子干扰的思维过程中考虑不到位不严密的现象也时常出现。建议加大此类习题的选取设计、巩固补救、熟练提升。
4、建议在实验教学中关注“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的落实,以增强学生的相关能力。
【第21题】评卷人高淑英学校:凤城高中
一、试题评价
本题的命题思路意在通过已知的知识并结合实验现象去探究未知的反应。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漂白性、氧化性及氯气的尾气处理,同时考查了过氧化钠的性质及氧气的氧化性,并考查了对氧化还原理论的应用。通过这些基础性质探究过氧化钠与浓盐酸的反应。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总分11分,学生平均得8分左右,有很多同学得满分。
二、阅卷分析
(1)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对,有少数同学审题不好,写成化学方程式,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把浓盐酸改写成离子形式,加热符号很多同学忘记了,扣掉一分。生成氧气的方程式,过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Na2O2+4HCl=4NaCl+2H2O+O2↑)都对,只要写对一个就得2分。多数都能写对。
(2)第一小问,答错的不多,少数同学写成HClO,原因没看清是A中生成。
第二小问,回答错的比较多,多数学生失分在这里,原因是不知道氧气也能氧化碘离子,还有的同学回答对了“不能”,但是理由答成Na2O2或者HClO把Iˉ氧化,没有指出O2氧化Iˉ来的都没有得分。(3)必须指出吸收氯气,或者吸收氯气和HCl,只回答吸收HCl的不得分。因为出来的气体有O2、Cl2、(HCl极易溶于水),只回答尾气处理而没有指明是何种气体的不得分。多数同学都能答对。
(4)本次阅卷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产物写对,没有配平的得1分,配平了的得满分2分。另外除了答案之外写成Na2O2+2HCl=2NaOH+Cl2的得1分,因为在HCl氛围中NaOH存在的可能性不大。这个小题回答错的比较多,很多同学产物中既有O2也有Cl2,原因是氧化还原的理论还没有理解到位,HCl→Cl2化合价升高,Na2O2中O的化合价必然降低而生成水。
三、后期复习建议:
继续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对所学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通过实验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并了解其常见的化学反应。
【第22题】评卷人韩成亮学校:莱芜二中
一、试题评价
本题以制取高铁酸钠的工艺流程为情境考查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净水剂的净水、杀菌消毒原理,消毒效率的计算等知识。本题平均得分6分,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
二、阅卷分析
通过学生做的情况来看,主要出错点在于:
(1)知道杀菌消毒与净水的区别,二者混用。如Na2FeO4净水的原因,很多同学回答是其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后一个空理解偏了,以为是加入NaOH抑制NaClO的水解;
(2)不会分析H2O2与FeSO4反应的产物,不会利用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不能做到灵活安排H+以及H2O在方程式中的位置;
(3)这一问和下一问,有些同学纯属于猜,都写“高”或都写“低”,其实什么也不懂;
(4)不知道如何计算Na2FeO4的消毒效率,或者没有计算便武断为Na2FeO4更高;Na2FeO4的优点一般只答对一点,如无毒无污染等,很少能回答既能杀菌又能净水的。
三、后期复习建议
1、就本题而言:给学生明确杀菌消毒与净水的区别;结合本题以及21题O2氧化I-讲一下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的理解;
2、加强对重点题型如有关化学工艺流程类的题目的研究和训练;
3、把握主干知识,夯实双基。下一阶段既要全面复习,更要突出重点,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精髓,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复习要注重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第23题】评卷人郑翠英王春秋赵方国学校:莱芜五中一中五中
一、试卷评价
本题旨在考查化学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重点考查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属于基础题目,满分5分,但得分并不理想,均分3.5左右。
二、阅卷分析
1、评分标准
本题共两问:第一问,氮氧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只要答出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臭氧层空洞的其中两项即可,每一项一分;第二问,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此问3分,有任何错误都不得分。2、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
第一问,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审题不准(原题是写出造成的“主要”污染)。学生答:光化学污染、温室效应较多。
第二问,学生计算不准确,很多结果如:+746.5kJmol-1、-736.5kJmol-1、-756.5kJmol-1、-746kJmol-1等;还有就是状态个别漏掉一两个、单位书写不正确或不规范。
三、后期复习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2、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
3、适当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第24题】评卷人秦远吉学校:莱芜四中
一、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反应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了高中化学中重要的两种反应类型即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同时对实验鉴别断定物质的存在及基本计算加以考查,这与第20题相互照应,考查学生在化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设计精妙。本题平均分在6分左右。
二、阅卷分析
本题大多数学生能够答出固体物质和各物质的质量,但在转移电子数表述中问题较多,主要是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理解不到位、计算不准确,部分同学答物质的量,失分最重;物质质量要求计算过程,学生计算过程很乱,在评卷中对于过程没有过于计较,特别是单位和一位小数没有严格扣分。
三、后期复习建议
加强规范化训练,重视原理及其应用,重视学以致用和能力考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三11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分析》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三11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分析: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三11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4746.html
- 上一篇:高三2,3班数学一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