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届高三一模历史阅卷总结
201*届高三一模历史阅卷总结
21题
第1、2小题
(1)时间概念不清,对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搞不明白,将许多当代重大事件写进去,也将许多文化政治事件现象写进去。
(2)错别字较多,如“雏形”的错字是五花八门。(3)语句组织欠佳,内容时序混乱,随意瞎写。第3小题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把握19世纪40-60年代这个时间限制词,如关键词:“第一次工业革命”未能充分运用材料观点。
(2)阶段特征不明晰,不能正确把握19世纪40-60年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呈现的阶段特征。程度性词语表述不确定,如:民族工业的产生,错写成发展的较多。
(3)答题欠规范,不能正确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来作答,普遍笼统回答,导致反复的答案较多,甚至不能正确区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史实。(4)历史概念表述不确切。(5)错别字多。建议:
(1)注意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的复习,让学生明确到位。
(2)注重审题、解题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明确审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化。
22题
(1)试题设问为“呈现的趋势”,但在回答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将其作为发展的过程。并将“民主”“共和”分开表述。
重大事件回答时候出现的问题是错别字,尤其是“戊戌”两字,错误率极高,所列举的事件也有很多与试题中的时间要求不符。
(2)毛泽东分析的两步走战略中的两步写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中的“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一得分点极少有同学写出。
(3)错误主要是因为不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从中外对比,没有弄清题目要求。“新时期“的时间概念不清,同时很多专用名词写错,总体看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存在很大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审题还存在问题。
建议加紧知识结构的构建,加强答题思路的训练和基本历史名称(人物、制度等)的书写训练。
23题
(1)第一问“百家争鸣”考生可以答出,“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需要”考生答得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主要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没有清晰的概念。相当多的学生无法理解“矮化”的含义,写成孔子“矮子”、“貌丑”大有人在,均分在1.5分左右。(2)第二问:
A、整体上情况较好,由于根据材料来作答,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得分,估计均分在2-3分,最高4分。
B、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照抄材料较多,没有对材料进行归纳、梳理。
②语言表述不规范,没有规范的学科语言,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表述大多只写“皇帝专制”等,“人心治理”大多表述为“人心”、“仁”等,孔子思想被民贼所用大多表述为“民贼牢笼”或“他人”利用等
③部分学生错别字严重。(3)第(3)(4)得分相对较高,大约平均3分,存在问题
①对思想主张认识不清,有的学生认为“民贵君轻”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主张,有的学生认为“民贵君轻”思想与伏尔泰的思想是一致的,也有学生有“儒家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的观点。
②表述不准确,不能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述答案,所以答案繁琐而无条理。
③对材料缺乏正确的理解,不能判断正确的倾向,对于能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能准确把握,精准概括。
④仍有不少错别字,例如“专制”写成“专治”,“批判”写成“批叛”等。⑤少数学生答错地方,出现异常卷今后教学建议
①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准确记忆,有效记忆,对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比较。
②加强学生能力训练,特别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使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注意语言的书面化和专业化,尽可能杜绝答案中的白话表述,要精确精炼。④答卷规范加强指导。(4)第(5)问均分1.3存在问题
①审题不清,部分同学没有进行归纳,找共性的原因,仍是分阶段表述②答题不规范,没有分点回答
③表述不够准确:如“阶级属性”的表述,有同学会写成“立场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写成“社会制度”“国情”“社会性质”不同等。24A
第一问:
(1)材料概括题,满分3分,均分1.8左右
(2)两极分化,明显有复习和没有复习的区别。(3)存在问题
①文字准确的表述能力较差,“主动”“多国的长处”表达不出来。
②材料阅读理解能力弱,把李鸿章对日本的批评也当成是日本的特点来概括。③审题不准确,不能理解什么叫“概括”,而是写了许多题外的内容。第二问:
(1)得分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均分0.6分
(2)该题要求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的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措施。(3)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不清,没有将经济和政治分类回答,混为一谈。②关键词“扶植”,易写成“扶殖”,阅卷时只要见“扶植”“扶持”给2分,写“支持”、“鼓励”1分,其他不采意赋分。
③政治上写“君主立宪”、“天皇体制”较多,均不给分,只要答“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巩固、加强天皇权力”,“天皇拥有巨大的权力”给1分。
④《大日本帝国宪法》或《日本帝国宪法》给1分,但答对较少,或只成《宪法》未给分。第三问:满分3分,均分1.5分存在问题:
(1)错别字特别多,用词不规范,不科学。
(2)解题能力差:把明治维新的经验写成中国改革成功的启示。
(3)综合理解材料能力较差,无法结合材料得出启示,较多的同学空谈。
(4)答案表述过于片面:如“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写成“学习外国的先进科技或先进制度”等等24B
(1)得分情况及问题:
本题共4个小题,全部照标准答案批阅,均分4.5分,满分10分
第一问:得分1分左右,错别字多,审题不清,两个小问只回答了一小题。
第二问:均分1.5分,对“民主”两字不理解,将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内容全部写上,“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混淆,所写内容不全,只写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发展,没有具体“民主”的内容,不能体现其(“与时俱进”)发展情况。
第三问:得分0.8-1分左右,问题在于必修二与选修四内容混淆,部分写“市场经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内容,有的只写“三个有利于”其内容不清,不能在试题中体现出来,复习中应重视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
第四问:为0.14分左右,对邓小平、孙中山理论(主张)不能理解,就不能归纳出相似之处,更不要说启示了。(2)症结在于:
①基础知识不牢固,例第(1)(2)两问完全写书上原话就是写不出,因此,在以后复习中加强选修内容中具体史实并分类归纳。
②审题及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如总结性导言及每个小题都反复提“民生”,学生就是不能搞清“民生”指什么,应从什么方面来作答,审题及解题指导相当重要。
③启示:在选修复习中注意史实,重归纳(可以从政、经、思等方面来归纳)。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扩展阅读:高三一模错题总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B.蔗糖、麦芽糖、硬脂酸甘油酯酸性水解都能得到2种物质
CHCHCH3NHCH3C.麻黄碱(
OH)的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D.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2.某课外小组欲测定过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准确称量a克样品,下列后续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2L干燥气体B.隔绝空气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m1g
C.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并蒸干,,称量剩余固体质量m2g
D.与足量水反应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1L干燥气体3.利用右图实验装置,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①②③实验结论A浓醋酸CaCO3C6H5ONa酸性:醋酸>碳酸>苯酚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H2O电石KMnO4乙炔具有还原性D盐酸Na2CO3Na2SiO3非金属性:Cl>C>Si
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药品的顺序为Na2CO3、
NaOH、BaCl2和盐酸
B.第②步中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制无水MgCl2C.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由海水提取的金属镁能与金属铝、氢氧化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原电池,金属镁作该原电池正极
5.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B.向Na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
C.向含1molNaHCO3溶液中,加入1molNa2O2粉末D.向含1molNa2CO3溶液中,加入含1molHCl的盐酸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B.福岛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l31I和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以NO和NO2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D.氢氧化铁溶胶、甘油与乙醇的混合液、含PM2.5的大气均具有丁达尔效
②NaOH(s)+CO2(g)=NaHCO3(s)△H=b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101kPa下:2NaHCO3(s)=Na2CO3(s)+H2O(l)+CO2(g)△H=(2b-a)kJ/mol
7.25℃、101kPa下:①2NaOH(s)+CO2(g)=Na2CO3(s)+H2O(l)△H=akJ/molB.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离子种类相同
C.相同温度、压强条件下,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相等
D.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
8.右图集气瓶中用滤纸折成的纸蝴蝶上喷洒了一种溶液,通入某种气体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纸蝴蝶颜色变化不一致的是()...
喷洒液通入的气体A酚酞NH3B紫色石蕊Cl2最终褪色CCH3CH2OH(g)无明显变化DO2变为蓝色酸性重铬酸钾酸化的KI-淀粉预测的颜色变化变为红色9.已知:H2(g)+I2(g)2HI(g)ΔH=-14.9kJ/mol。某温度下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
起始浓度甲乙c(H2)/mol/L0.01c(I2)/mol/L0.010.02c(HI)/mol/L000.02A.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倍B.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C.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将乙烯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A证明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证明NH4Cl溶液能促进向两份等量Mg(OH)2固体中分别加入等体积蒸馏BMg(OH)2固体的溶解水和NH4Cl溶液C证明Al2O3的熔点比Al高D证明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把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熔化将Fe(OH)3胶体过滤后所得滤液置于暗处,再用激光笔照射滤液11.常温下,有①Na2CO3溶液、②NaHCO3溶液、③氨水、④NH4Cl溶液各25mL,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关于上述四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电离程度:①<②
2--B.①、②中粒子浓度关系均符合:c(Na)+c(H)=c(OH)+c(HCO3)+c(CO3)
++-
C.向③、④中分别加入25mL0.1molL盐酸后,溶液中c(NH):③<④42--D.①、②中粒子浓度关系均符合:c(Na+)+c(H+)=c(OH-)+c(HCO3)+c(CO3)
-112.已知可逆反应:2NO2(g)N2O4(g)中,NO2、N2O4的消耗速率
2与其浓度存在如下关系:v(NO2)=k1c(NO2),v(N2O4)=k2c(N2O4)(其中k1、k2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一定温度下根据上述关系式建立右图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对应的状态表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B.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平衡时:c(NO2)+c2(N2O4)=1
-1v消耗
NO2A
N2O4
molL
C.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当c(NO2)=c2(N2O4)时,NO2的转化率是33.3%
D.若某温度时k1=k2,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5
13.浓度均为0.1mol/L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各25mL,分别加入25mL0.1mol/L
NaOH溶液,依次形成混合溶液①和②,①和②中各指定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不正确的...
是A.①中离子浓度:c(OH)>c(CO32)
C.②中离子浓度:c(OH)>c(HCO3)
14.(14分)
高铁酸钾(K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
(1)用K2FeO4处理废水时,既利用其强氧化性,又利用Fe(OH)3胶体的作用。(2)制备K2FeO4可以采用干式氧化法或湿式氧化法。
①干式氧化的初始反应是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该反
应中每生成2molNa2FeO4时转移电子mol。②湿式氧化法的流程如下图:
NaOH(aq)Fe(NO3)3晶体
NaClO(aq)
Na2FeO4制备O
cB.c(Na+):①>②
2D.c(CO3):①=②
KOH(s)分离(除盐)溶液NaNO3(s)、NaCl(s)
结晶K2FeO4(s)
上述流程中制备Na2FeO4的化学方程式是。
结晶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K2FeO4在水中不稳定,发生反应:4FeO2+10H2O44Fe(OH)3(胶体)+8OH
-+3O2,其稳定性与温度(T)和溶液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所示。
c(FeO4)/mmolL-1
T4T12-c(FeO4)/mmolL-1
2-T2
T3图ⅠK2FeO4的稳定性与温度的关系图ⅡK2FeO4的稳定性与溶液pH
的关系
t/mint/min
①由图Ⅰ可得出的结论是。②图Ⅱ中ac(填“>”、“YO2和VO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V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并达平衡后,
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增的是_____(选填序号)。
选abcd项xy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温度平衡常数K加入H2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密度加入甲的物质的量达平衡时的甲的转化率子质量③向含4molV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Fe粉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n(Fe2+)随n(Fe)变化的示意图。
(4)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mol/L的KZ和CH3COOK溶液的
两种溶液中,离子总数相比较_______。
A.前者多B.一样多C.后者多D.无法判断17.(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活塞a,点燃酒精灯。实验现象D装置中:溶液变红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结论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与水发生水解反应。.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③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3分)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气密性已检验)进行实验。
ⅠⅡⅢⅣ(1)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①甲、乙两同学选用以下试剂进行实验(0.1molL-1KI溶液,30%H2O2溶液、0.1molL-1
H2SO4溶液、淀粉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实验记录如下。甲乙操作向Ⅰ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连接Ⅰ、Ⅳ,打开活塞向Ⅱ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现象Ⅰ中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粉溶液和稀硫酸。连接Ⅱ、Ⅳ,点燃酒精灯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甲用Ⅱ加入试剂替换Ⅰ后,Ⅳ中仍加入KI、淀粉溶液,再次实验时Ⅳ中溶液不变蓝。由此他猜测第一次实验时可能是Ⅰ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甲又将Ⅰ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a.酸性KMnO4b.FeCl2c.Na2S
③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结论:。
(2)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时CO2参与了反应。丙、丁两同学为探究
该反应中CO2的作用,进行下列实验。丙操作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并在上层覆盖少量煤油。使Ⅰ中发生反应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将气体通入Ⅳ的溶液中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Ⅲ中加入必要试剂,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依次连接Ⅰ、Ⅲ、Ⅳ,打开活塞现象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丁①丙实验的目的是。②丁实验的Ⅲ中加入试剂的化学式是。
③为证明CO2所起的作用,可进行的操作是:取上述丁实验后Ⅳ中溶液,。
19.(16分)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操作现象点燃酒精灯,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加热至170℃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甲乙设计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与的装置如下:.A.连接..现象Br2的CCl4溶液褪色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a.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b.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c.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d.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
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25.(14分)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1)工业制硫酸铜的方法很多。
①方法一、用浓硫酸和铜制取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此法的最大
缺点是_______。
②方法二、用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制取硫酸铜,生产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向混合溶液中通入热空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由滤液得到无水硫酸铜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2)氨法脱硫技术可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制得硫酸铵。主要的工艺流程
如下图所示:
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②有数据表明,吸收塔中溶液的pH在5.5~6.0之间,生产效率较高。当控制一定流量的尾气时,调节溶液的pH的方法是_______。
19.(14分)工业上用硫碘开路循环联产氢气和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在膜反应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g)H>0。若在一定条件密闭容器中
加入1molHI(g),n(H2)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若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使用膜反应器及时分离出H2的目的是_______。(3)电渗析装置如下图所示:①结合电极反应式解释阴极区HIx转化为HI的原理是_______。②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4)上述工艺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20.(14分)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II.FeSO4+NOFe(NO)SO4(棕色)H<0。III.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无明显现象。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渐变浅;B中溶液变棕色;C中溶液紫色变浅。热。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2)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_______。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
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作出的改变是_______,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5)证明A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和Fe3+,选择的药品是(填序号)_______。
a.铁粉b.溴水c.氰化钾溶液d.硫氰化钾溶液
21.(14分)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此外还含有少量SiO2、Fe2O3等杂质,软锰矿主要含有MnO2,以及少量SiO2、Fe2O3等杂质。研究人员开发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用同槽酸浸湿法冶炼工艺,制备硫酸锰和碱式碳酸铜。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MnO2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Cu+氧化成Cu2+
②[Cu(NH3)4]SO4常温稳定,在热水溶液中会分解生成NH3
③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Fe3+:1.5~3.2Mn2+:8.3~9.8Cu2+:4.4~6.4
辉铜矿软锰矿NH4HCO3和4.8mol/L硫酸调节pH至4氨水的混合物氨气酸浸浸出液滤液加热赶氨Cu2(OH)2CO3
S、SiO2沉淀物MnCO3滤液...MnSO4H2O晶体
(1)实验室配制250mL4.8mol/L的稀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量筒、烧杯以
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3)酸浸时,得到浸出液中主要含有CuSO4、MnSO4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调节浸出液pH=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获得的MnSO4H2O晶体后常用酒精洗涤,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标准的BaCl2溶液测定样品中MnSO4H2O质量分数时,发现样品纯度大于100%
(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其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届高三一模历史阅卷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届高三一模历史阅卷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届高三一模历史阅卷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74781.html
- 上一篇:龙泉中学高三数学文科一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