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
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201*-201*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更具特色、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国家战略,立足常州实际,聚焦支柱产业,围绕“结构转优、实力增强、效益提升”的目标,以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以创新资源配置加快优势产业集聚,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扩张,着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振兴五大产业,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常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五大产业总量加快扩张,企业加快成长,产业加快集聚,能力加快提升。1、总量加快扩张。力争到201*年,五大产业产值在20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产业突破700亿元,信息产业突破600亿元,新材料产业突破1200亿元,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突破300亿元。新能源、输变电装备等产业集群加快向千亿元级迈进。
2、企业加快成长。力争到201*年,五大产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在20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达到4家,50-100亿元企业8家,10-50亿元企业80家。
3、产业加快集聚。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按照国家十大支柱产业振兴规划,紧紧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集中发展15-20个产品集群,支持和鼓励各辖市、区依托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建立一批专题园区或产业基地,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做到一个基地就是一个发展平台,一个基地就是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基地就是一个招商“磁场”。
4、能力加快提升。围绕五大产业,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常州的区域创新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建立一批国家级的企业研发机构。引进和集聚成千上万名投身到五大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科教城加快向“3211”的目标迈进:引进3万名适用科技人才、建立200家研发机构、培育1000家科技企业、培养10万名在校大学生,把科教城打造成区域创新体系之“核”。
三、重点工作
集中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梳理归并现有产业扶持政策,变部门分散管理为全市统筹管理,变面上扶持为重点扶持,集中投向五大产业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1、实施“龙腾计划”,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把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作为振兴五大产业的重中之重。集聚优质资源,重点支持100家优质企业,壮大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形成产业联盟,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促进五大产业爆发式增长。2、实施“瞪羚计划”,加快培育新兴企业。积极培育一批快速成长的高科技“瞪羚企业”,对年销售收入、利税达到一定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高科技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优化五大产业质态。3、实施“梧桐树计划”,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加快五大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1)依托科教城及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2)支持五大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建立重大研发机构;(3)加快创业平台建设,到201*年,省级以上孵化器增加到20家,孵化器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超过4000家。
4、实施“金凤凰计划”,加快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着力吸引更多高层次海归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常州。加大各级财政对引进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起企业主导、政府资助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创业与分配。力争来常创新创业的海归高层次人才201*年突破1000人,201*年突破201*人,三年内引进1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5、实施“产业航母计划”,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输变电、轨道交通、光伏、风电、核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医药等产业集群,集聚整合各类资源,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产业链招商,建设一批空间集聚度高、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特色产业园区。依托输变电产业、大阳能、风电、核电等产业优势,策划培育“电力装备中国常州”城市产业品牌,努力打造“电力装备之都”。四、保障措施1、组织领导
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建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各有关分管领导、部门和地区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和批准重大计划、重大项目;督查计划执行情况;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督;根据形势变化和项目进展情况,对本计划确定的目标和措施进行调整。领导小组下设日常工作指导机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抓好推进五大产业行动计划的组织和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分头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2、资金扶持
市本级和各辖市区三年内安排总额达18亿元的“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安排9亿元,各辖市、区配套9亿元,对落户本地区的项目予以支持。按照政策导向和公开公正绩效的原则,制定五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扶持对象应具备的条件、资金使用拨付程序、用款规定、配套要求、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内容。
专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定向使用,不切块到部门,主要用于支持项目融资、考核奖励或以奖代补、直接资助。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1)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
(2)企业进行重大的技术设备投资;
(3)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及本地骨干企业实施对产业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大投资项目;(4)促进外资企业稳定发展。
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根据项目投资和实施情况,在每年底给予奖励,或对贷款给予一定数额的贴息。
支持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
(5)成立国有控股的担保公司,为五大产业中的“瞪羚企业”提供担保。支持建设创新创业平台。
(6)对科教城及其他开发园区建设大型公共技术平台给予支持;
(7)鼓励五大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对研发投入大、技术装备高、人才集聚多、产业化成果丰的企业研发机构给予奖励;
(8)根据发展五大产业要求,对省级以上创业平台实施目标管理,对优秀创业平台给予奖励。
支持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
(9)继续大力支持领军型海归人才来常创业;(10)鼓励领军型创新人才落户常州企业,对在骨干企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创新人才、对引进人才工作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品牌。
(11)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明确建设标准,实施目标管理,对优秀的给予奖励;(12)培育“电力装备中国常州”的城市产业品牌,建立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新电源、新光源的示范工程,树立城市产业形象。3、项目管理
明确项目责任。对行动计划的五项重点工作,分别明确一个部门牵头负责,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其他部门配合;对给予支持的企业、平台、项目、人才等,也明确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项目标准。对五项重点工作,均要确定目标要求和关键措施。对于资金扶持的产业、企业、产品,要围绕绩效明确考核奖惩标准。
明确项目进度。对五项重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在制订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制定年度项目目标、项目计划和具体措施,确保重要项目、重点企业、重大平台有所突破。明确项目督查。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使用绩效的审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也将对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项目绩效等进行检查。
4、营造环境
改进政府服务。积极向上争取,加强与国家、省产业政策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的上级科技项目和资金支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经济领域交叉管理的现行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做强做大五大产业工作成效的考核,并作为评先创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切实增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执行力。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研究五大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明确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的重点目标和任务。
营造舆论氛围。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大力宣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为常州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使振兴五大产业的要求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建好发展载体。重点围绕产业布局,进一步建好各类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平台,为企业的发展、人才的集聚营造一个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外部环境。
扩展阅读: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
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更具特色、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国家战略,立足常州实际,聚焦支柱产业,围绕“结构转优、实力增强、效益提升”的目标,以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以创新资源配置加快优势产业集聚,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扩张,着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振兴五大产业,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常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五大产业总量加快扩张,企业加快成长,产业加快集聚,能力加快提升。1、总量加快扩张。力争到201*年,五大产业产值在20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产业突破700亿元,信息产业突破600亿元,新材料产业突破1200亿元,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突破300亿元。新能源、输变电装备等产业集群加快向千亿元级迈进。
2、企业加快成长。力争到201*年,五大产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在20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达到4家,50-100亿元企业8家,10-50亿元企业80家。3、产业加快集聚。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按照国家十大支柱产业振兴规划,紧紧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集中发展15-20个产品集群,支持和鼓励各辖市、区依托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建立一批专题园区或产业基地,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做到一个基地就是一个发展平台,一个基地就是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基地就是一个招商“磁场”。
4、能力加快提升。围绕五大产业,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常州的区域创新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建立一批国家级的企业研发机构。引进和集聚成千上万名投身到五大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科教城加快向“3211”的目标迈进:引进3万名适用科技人才、建立200家研发机构、培育1000家科技企业、培养10万名在校大学生,把科教城打造成区域创新体系之“核”。三、重点工作
集中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梳理归并现有产业扶持政策,变部门分散管理为全市统筹管理,变面上扶持为重点扶持,集中投向五大产业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1、实施“龙腾计划”,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把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作为振兴五大产业的重中之重。集聚优质资源,重点支持100家优质企业,壮大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形成产业联盟,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促进五大产业爆发式增长。
2、实施“瞪羚计划”,加快培育新兴企业。积极培育一批快速成长的高科技“瞪羚企业”,对年销售收入、利税达到一定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高科技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优化五大产业质态。3、实施“梧桐树计划”,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加快五大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1)依托科教城及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2)支持五大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建立重大研发机构;(3)加快创业平台建设,到201*年,省级以上孵化器增加到20家,孵化器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超过4000家。
4、实施“金凤凰计划”,加快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着力吸引更多高层次海归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常州。加大各级财政对引进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起企业主导、政府资助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创业与分配。力争来常创新创业的海归高层次人才201*年突破1000人,201*年突破201*人,三年内引进1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5、实施“产业航母计划”,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输变电、轨道交通、光伏、风电、核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医药等产业集群,集聚整合各类资源,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产业链招商,建设一批空间集聚度高、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特色产业园区。依托输变电产业、大阳能、风电、核电等产业优势,策划培育“电力装备中国常州”城市产业品牌,努力打造“电力装备之都”。四、保障措施1、组织领导
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建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各有关分管领导、部门和地区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和批准重大计划、重大项目;督查计划执行情况;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督;根据形势变化和项目进展情况,对本计划确定的目标和措施进行调整。领导小组下设日常工作指导机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抓好推进五大产业行动计划的组织和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分头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2、资金扶持
市本级和各辖市区三年内安排总额达18亿元的“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安排9亿元,各辖市、区配套9亿元,对落户本地区的项目予以支持。
按照政策导向和公开公正绩效的原则,制定五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扶持对象应具备的条件、资金使用拨付程序、用款规定、配套要求、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内容。
专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定向使用,不切块到部门,主要用于支持项目融资、考核奖励或以奖代补、直接资助。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1)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2)企业进行重大的技术设备投资;
(3)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及本地骨干企业实施对产业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大投资项目;(4)促进外资企业稳定发展。
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根据项目投资和实施情况,在每年底给予奖励,或对贷款给予一定数额的贴息。
支持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5)成立国有控股的担保公司,为五大产业中的“瞪羚企业”提供担保。支持建设创新创业平台。
(6)对科教城及其他开发园区建设大型公共技术平台给予支持;
(7)鼓励五大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对研发投入大、技术装备高、人才集聚多、产业化成果丰的企业研发机构给予奖励;
(8)根据发展五大产业要求,对省级以上创业平台实施目标管理,对优秀创业平台给予奖励。支持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
(9)继续大力支持领军型海归人才来常创业;
(10)鼓励领军型创新人才落户常州企业,对在骨干企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创新人才、对引进人才工作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
支持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品牌。
(11)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明确建设标准,实施目标管理,对优秀的给予奖励;
(12)培育“电力装备中国常州”的城市产业品牌,建立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新电源、新光源的示范工程,树立城市产业形象。3、项目管理
明确项目责任。对行动计划的五项重点工作,分别明确一个部门牵头负责,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其他部门配合;对给予支持的企业、平台、项目、人才等,也明确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明确项目标准。对五项重点工作,均要确定目标要求和关键措施。对于资金扶持的产业、企业、产品,要围绕绩效明确考核奖惩标准。
明确项目进度。对五项重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在制订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制定年度项目目标、项目计划和具体措施,确保重要项目、重点企业、重大平台有所突破。明确项目督查。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使用绩效的审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也将对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项目绩效等进行检查。4、营造环境
改进政府服务。积极向上争取,加强与国家、省产业政策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的上级科技项目和资金支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经济领域交叉管理的现行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做强做大五大产业工作成效的考核,并作为评先创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切实增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执行力。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研究五大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明确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的重点目标和任务。
营造舆论氛围。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大力宣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为常州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使振兴五大产业的要求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建好发展载体。重点围绕产业布局,进一步建好各类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平台,为企业的发展、人才的集聚营造一个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外部环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1095.html
- 上一篇:苏村小学教育强县自查报告
- 下一篇:创建教育强县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