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暑假实践报告1

时间:2019-05-29 23:43: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暑假实践报告1

社会调查准大学生看大学

10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3)班

姓名蔡刘平张慧吴芸李锐夏俊红学号100507300710050730221005073018100507301910050730401

201*年9月1日社会调查准大学生看大学

实践主题:准大学生看大学实践目的:

在八月份高三学生开学的时候,一问卷的形式对准大学生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活、学习的看法,以及他们所憧憬的大学生活,使学校能够以此做出相应的决策,以便将来的新生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另外在问卷的结尾,我们建议有兴趣的同学留下邮箱地址以便我们回赠问卷结果、以及更好的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至于进入大学后过于放纵。

实践人员:蔡刘平张慧吴芸李锐夏俊红实践时间:201*年8月

实践地点:宿松宿州阜南怀宁相关背景:

很多高中生进入大学后都会迷茫,其原因多种多样,而最主要的是进入大学后,脱离了书山题海、不分昼夜的高三生活,没有了家长、老师的约束、引导,面对充裕的课余时间,都感到不知所措。很多同学便借游戏、小说、影视娱乐来打发时间,导致日渐懒散,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于是便有了“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校园流行语。有关的网络调查也显示,在大学中有过逃课的经历的学生所占的比例高达78.3%,而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却不到10%。也许有些难以让人接受,但这却是现今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亚生走向社会寻求工作,但能以一技之长顺利找到工作的却少之又少,自主创业的更是万中难寻其一。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踌躇满志、一腔热情走进大学,最后却带着满腹的牢骚悔恨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去为三餐的温饱打拼。对此我们的小组成员也是难以理解,特此向准大学生们做了一些调查,以期能找到答案。

调查步骤:

1.小组成员就需要了解的情况设置问卷。

2.每个小组成员到各自所在的地区做问卷调查。3.开学时所有成员将所得的问卷汇总统计。4.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调查结果:此次调查一共发出二百六十份问卷,收回二百一十四份,有效问

卷二百零六份。经过对所得问卷的统计,得到以下结果:1.问题一:你了解有关大学的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在被调查的206人中

社会调查准大学生看大学

有44.2%的人选了老师,26.7%选了“同学和家长之间的交流”,25.7%选了网络介绍,20.4%的同学选了学长学姐的讲述。

2.问题二:您期待大学的生活吗,为什么?37.4%的同学选了迈进大学预示着自己走向成熟、走向独立,31.1%的同学选了对于位置环境的好奇,17%的同学选了可以不受家长和老师的约束,25.2%的同学选了可以摆脱地狱般的高三生活,只有少数的同学选的是不期待大学生活。

3.问题三:你眼中的大学生活与高中相比怎样?48%的同学选的是比较轻松,28%的同学选得是非常轻松,16%的同学选得是差不多,8%的同学选的是繁忙或很繁忙。

4.问题四:你认为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什么?36.9%的同学选了实习经验,30.1%的同学选的是爱情,32.5%选的是友谊,25.2的同学选了成绩。16.5%的同学选了社会工作,17.9%的同学选了娱乐。

5.问题五:您认为大学的学习气氛是怎样的?62.6%的同学选了“自由宽松、无拘无束,一切全屏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制力”,35.4%的同学选了“竞争压力很大,会督促自己上进”,9.2%的同学选了“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担任然会远程监控”。7.8%的同学选了“不清楚”。

6.问题六:你认为大学新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5.2%的同学选了“学习压力”,32.5%的同学选了“情感挫折”,16.5%的同学选了“对于新环境的不适应”,36.9%的同学选了“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相处”,30.1的同学选了“就业压力”,18%的同学选了“自我认识不足”。

7.问题七:你认为大学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7.3%的同学选了“老师填鸭”,60.7%的同学选了“老师上课给出指导,自己课后消化”,36.9%的同学选了“基本自学”。

8.问题八:您觉得大学考试重要吗?34%的同学选了“六十分万岁”,21%的同学选了“分数就是命根”,3%的同学选了“挂科无所谓”,42%的同学选了“只要学到了知识,考试无所谓”。

9.问题九:您赞成大学生买电脑吗?51%的同学选了“非常赞成”,5%的同学选了“不赞成”,18%的同学选了“与所学专业无关则不赞成”,26%的选了“无所谓”。

10.问题十:您认为大学期间每天课堂外学习的时间应为多少合适?这一题是主观题,有82%的同学写的时间在2~6小时,写3小时的占23.3%,写4小时和5小时的分别占17.5%。

11.问题十一,对于热门专业和名牌大学,更多的同学还是倾向与名牌大学,选择热门专业的则相对较少,只有41%。

意见和建议:

一.现今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毕业后的就业为问题,其中一部分的原

因是用人单位的误区,如过分注重文凭、存在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等,但另外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现今的高校和大学生自己,我们无法决定用人单位,但我们可完善自己。

1.大学毕业生自己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1)诚信问题,(2)大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其中最

社会调查准大学生看大学

为重要的便是诚信和素质问题。

据中国传媒大学的一项调查“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自古至今,诚信一直都是为人处事之本,熟话说人无信而不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首先应该以诚信为基石,学校也应该落实道德教育而不仅仅是找几个老师开一门课,做几张考试卷。

大学生自身的另一个问题便是“大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据相关调查“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时,由于刚刚摆脱高三那书山题海的地狱般的生活,都想着尽情的的放松一下,而一般的学校大一时的课程都比较少,正好为懒散、堕落提供了温床。从我们的调查也可以看出,有76%的同学认为大学的生活轻松或非常轻松,说明在这些同学眼中大学并不需要很努力,对待那么多的课余时间,他们便会很容易走近网络游戏、小说等娱乐,被其中的虚拟世界所影响。所以对于思想、性格等各方面可塑性都很强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让自己尽量的忙碌,可以到图书管看看书,学学计算机,背背单词,抑或是到操场跑跑步,到外面做做兼职,而不是整天随波逐流的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学校也可以开展更多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加入进去。

2.高校的误区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1】

(1)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

(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对此,学校应该多注重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明确考试标准、考评细则,合理的设置专业,适时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动向,加强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考结束后,准大学生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填报志愿。对于整天埋头苦读、不问外事的高中生开说,选择什么学校、什么样的专业确是一件头疼的事,如果没有填好,三年的辛苦付出就会付诸东流。据我们的调查结果:44.2%的学生了解大学的信息是通过老师,26.7%的学生是通过家长;60%左右的学生认为上一个好大学比学一个好专业强,而且很多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什么专业都是左右不定,在填报志愿时,往往都是有家长来拍板。这样,进入大学后所学的专业不对自己的胃口,也就间接的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对此,高校应该简化调换专业的程序,并对所设的每一个专业都应该有一个详细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及时的找到自己的前行的方向,而不是对所有的专业都是一知半解,无所侧重。而对于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找的称心的专业。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更多的大学信息,因为老师和家

社会调查准大学生看大学

长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有时为了激励你学习,还会有一些片面。

总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身亲历才是获得真知的最

佳途径,自古皆是如此。在现今这个信息时代,也许你可以从网上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但总有一些是你在网上无法找到的,比如说经验,获得信息的经验、处理信息的经验。虽然我已经做过一次调查活动,但这一次实践却让我我对这些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放假的前几天,我们便开始了组队,并确定实践主题和内容,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做我提出的以“准大学生看大学”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有我担任组长。此后,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搜集资料和制作问卷,并将制作好的问卷发送到各位组员的邮箱。根据我先前的经验,我建议他们将问卷在学校打印好后在带回去,不要图方便等到要用是再去打印,因为学校打印会比校外打印便宜得多。但是有两个组员没有听取我的建议,结果多花了好几倍的价钱。

到了八月中旬,很多高三的学生已经相继开学,我便带着问卷分别去了镇上的一所普通学校和县城的两所重点学校。看着他们埋头书海不知疲倦的样子,让我想起了那年的我们每天五点半就起床,晚上十一点半才下自习,回寝室还继续奋战,丝毫不觉得疲倦。而在大学里每天睡的比高三多,做的比高三少却还总是感觉累的不想动弹。这让我不禁开在心底里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到开学的时候,每个组员都带着自己的问卷回到了学校,但是却有一个组员出了叉子,因为他所在的地区因为高三学生开学时间都延迟到了九月分,导致原本应该发的六十分问卷最后只发了十几份。

总共我们收回了217份问卷,但是由于有些问卷只有填写了部分,所以我饿了方便结果的统计,我便将那几分问卷剔除了,最后有效问卷共206份。

最后的工作便是统计结果了,虽然我之前也统计过但是那时只有一百四十多份,而且都是单项选择题,可这次不但分量加大,就连题目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有些题目明明是单选,却被他们当成多选来做,而有些多选他们却又“偷工减料”只写一项,让我面对这一大堆乱七八遭的数据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但是最后我还是统计出了结果,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却也是收获颇丰。

看着这打印出来的统计结果,我不禁有些激动,虽然只有薄薄的两页纸,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两页有多重!

致谢:

这次实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画上了句号,非常感谢我们的小组成员,感谢他们能在炎炎烈日下,别人都再吹空调时,能够带着一大堆的问卷东奔西跑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但是相信大家收获的一定更多!

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埋首书山的莘莘学子,感谢他们能够抽出时间来配合我们的调查。记得我到我们县城的一所市重点中学是,是中午的两点半,很多同学都在午睡,我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当我在一间教室,前面的走廊里等着的时候,他们班的班长过来跟我聊了起来,当我把我的来意和顾虑告诉他时,他却主动提出帮我的忙,并把班上的同学叫醒,这让我很感动。真心的祝愿他们能在明年的高考后提名金榜!

当然,还有很多人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了我们,在此也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付出。对于他们的热心,我们将会永远铭记,并将其传承、发扬!

社会调查准大学生看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大学吧』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2】《社会考察活动的指导案例》

【3】太原市政府公开信息大学生求职意向调查报告

【4】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下)

【5】天津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6】关于中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报告

【7】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8】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

扩展阅读:暑假实践报告1

201*-201*-1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查问题: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摆脱了贫穷,实现了小康。但是,近年来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贫富悬殊问题较为突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实现共同富裕是统一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贫富悬殊同样不利于全社会提高经济效率,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加强对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调节,防止两极分化,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已成为全局性的大事。一、当前城镇居民的贫富状况

贫和富是相对于居民占有财富的多寡而言的,而财富的存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货币形态,也有实物形态,既有收入形态,也有动产和不动产等形态。因此,贫富状况是一个复合概念,衡量指标应是多项的。我们选取了收入差距、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金融资产分布和房产占有差距等项指标,对当前城镇居民的贫富状况进行初步分析。1、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人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层越来越明显(详见表1),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表1: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分布状况

年收入家庭户数(万户)占全部家庭户的比重(%)低于5000元1401.525000~10000元164817.9010000~30000元636169.1030000~50000元8168.8750000元以上2392.61资料来源:《简明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编)1998年第23期。

从表1可以看出,年收入在1~3万之间的家庭占大头,但高收入户和低收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低收入户占城镇人口总收入的比例,1990年为9%,1993年为6.3%,1998年为5.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高收入户占城镇人口总收入的比例,1990年为38.1%,1993年为43.5%,1998年为52.3%,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此外,高低收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10%最高收入户与10%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之比,1995~1998年分别为3.78倍、3.80倍、4.22倍和4.43倍;20%高收入户与20%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之比,1990年为4.2倍,1993年为6.9倍,1998年扩大到9.6倍。近两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趋缓,特别是低收入户收入增幅较小、减收面较大。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1997年占调查户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比上年增长11%,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下降0.6%,增幅相差11.6个百分点;1998年,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比上年增长6.9%,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仅比上年增长1.9%,增幅相差5个百分点。另据调查,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减收面达39%,比上年扩大了3个百分点。按收入分组,占调查总体的20%低收入户减收面达60%,比重比上年高出6.3个百分点;占调查总体20%的高收入户减收面为20%,比重比上年减少3.8个百分点。2、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耐用消费品属于财富的动产形态、实物形态,是收入的物化。8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耐用消费品“排浪式”进入家庭创造了条件,家庭拥有量逐年提高。但是,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量是不平衡的,这种差别也反映了城镇居民的贫富状况。(表格略)3、金融资产分布

金融资产也属于财富的动产形态,是货币形态的财富。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金融资产,以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为主,但有价证券和各种保险所占比重有增大的趋势。从城镇居民拥有金融资产的规模看,改革开放以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84年,城镇居民户均金融资产只有1338元,而且主要是储蓄存款。到1990年户均达到了7869元,1996年增加到22300元。

但是,金融资产在城镇居民之间的分布很不平衡。有资料显示,1997年,我国城乡共有家庭户33963.2万户,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层:第一阶层占总户数的1.3%,却拥有31.5%的金融资产,户均54.03万元,人均148447元;第二阶层占总户数的7.4%,拥有28.5%的金融资产,户均8.59万元,人均23595元;第三阶层占总户数的47.6%,拥有37.0%的金融资产,户均1.73万元,人均4762元;第四阶层占总户数的43.7%,只拥有3%的金融资产,户均0.15万元,人均421元。(详见表3)

项目户数(万户)比重(%)金融资产

户均(万元)人均(元)第一阶层441.521.354.03148447第二阶层2513.287.48.5923595第三阶层16166.4847.61.734762第四阶层14841.9243.70.15421合计33963.201*02.236126

从1997年我国居民拥有金融资产户间分布结构看,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是很大的。第一阶层无疑属于最富有的,其户均金融资产是第三阶层的31.2倍,第四阶层的360.2倍。根据现有资料推算,处于第四阶层的居民大都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即使扣除这一因素,城镇居民之间拥有金融资产的差距也不小,保守估计也在5~30倍。4、房产占有差别

房产是不动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富的主要形态。近年来,随着住房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公有住房的出售,城镇居民拥有私人住宅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大。有资料表明,截止1997年底,全国城镇拥有有效住宅总量为36.54亿平方米,其中私房11.83亿平方米,全国可以出售公房的50%以上(约9亿平方米)已出售给个人。停止福利分房后,个人购房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扩大。因此,考察城镇居民的贫富状况,越来越不能忽视房产占有差别。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拥有的房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私房;二是近年来个人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房;三是个人在房改过程中购买的公房和经济适用房。私房和商品房的产权是明确的,即完全归房主所有;但居民所购公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产权是不完全的,上市出售时需缴纳土地出让金。尽管如此,由于住宅具有占用即占有的特性,城镇居民的住房占用差异将逐渐转化为房产占有差别,并引起更为悬殊的贫富差距。

据统计,1997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8.8平方米,但住房占用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根据一项在全国12个城市进行的1998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目前城市中有17%的家庭住房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17%为31~40平方米;21%为41~50平方米;20%为51~60平方米;17%为61~80平方米;8%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暑假实践报告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暑假实践报告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暑假实践报告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5354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