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来制定。
区委十届十二次全委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全委会议精神,立足区情实际,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到201*年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和**,分别比201*年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年末的1:75:24调整为**:**:**,第三产业占比历史性地突破**%。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在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领域兴建了一批重点项目,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坚持每年为民兴办一批实事好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得到提升,双拥创建实现“八连冠”,全区大局和谐稳定。不断深化改革,农村、科技、文化、卫生、行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展顺利。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加强,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党风政风明显优化。经过五年努力奋斗,“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迈上了新的台阶,***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畅通向西对外贸易的战略意图更加清晰,凸显了兰州国际港务区的先发优势和战略地位,无论从战略定位、主体功能,还是区位条件、项目基础,兰州国际港务区发展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巨大优势,必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战略平台。从利好政策叠加上看,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们加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起到重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特别是国开行投放的棚户区信贷资金正在我区落地开花;市上“建设在区”试点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税费返还、土地运作等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定向优惠政策支持。从发展空间拓展上看,南山公路、轨道交通、中川高铁等重点路网项目的实施和建成,拉近了***与主城区的空间距离,激活了南山一线的发展潜力;省市实施企业出城入园和南滨河路沿线的开发建设,可置换出大量土地资源,有效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从产业转型升级上看,在**等十大领域的重点项目已日臻成熟,河口古镇、三江口旅游开发规划建设得到省市肯定支持,谋划多年的铁路货运中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重点物流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全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推进产业结构实现颠覆性扭转。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凝心聚力、自加压力、负重赶超。
综合判断,我区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把握形势,务实谋划推进,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有效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集中力量办好一些大事实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为方向,统筹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全面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新***。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进群众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区情实际出发,遵循发展规律、把握发展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围绕实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以经济体制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着力破除一切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活力。
——必须坚持依法治区。把依法治区作为推动***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坚持将法治建设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公正司法,着力建强法治队伍,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始终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切实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要求。
——发展水平不断优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有建成区以路、桥、管、网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优化、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和形象品位显著提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区同步协调发展。兰州国际港务区内部及周边路网交通路网全面形成,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健全。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物价基本稳定,就业稳步增长。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水源地、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森林蓄积量等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大幅改观。
——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高。
——制度建设不断成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秉持全新发展理念。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统一思想,共同奋进,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
三、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因此,必须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统筹城乡建设、主攻农村地区,按照“分片推进、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一)扎实推进“三个集中”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通过对山区乡村进行整村搬迁、对重点项目建设周边群众进行集体安置,和加快城中村及近郊村提升改造步伐,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遵循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租赁、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场式、庄园式的现代都市农业,“十三五”末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及规模经营面积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90%以上。产业向园区集中。围绕“一区两线三组团”产业发展布局,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的原则,主攻港务经济、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三大业态,着力形成一批规模较大、优势明显、功能齐全的产业集群。
(二)着力实施“四个一批”建设。异地搬迁一批。对位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较差的金沟等区域山区村实施整村搬迁、异地安置,引导群众围绕文化旅游、现代商贸从事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多渠道增加收入。集中安置一批。围绕达川三江口旅游开发,加快推进该片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对村民实施集中搬迁安置。围绕河口大景区开发建设,对河口古镇周边各村进行集中搬迁安置。围绕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全面加快新城、东川小城镇发展,对周边村民实施集中搬迁安置,引导以上3个片区群众围绕文化旅游和港务经济两大产业,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和交通运输等配套服务业。美化提升一批。对农业基础较好、交通相对便利、发展环境良好,并已探索走出现代都市农业路子的部分农村,继续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着力打造具有“乡愁记忆”、生态环境优美、各具鲜明特色的乡村。整体改造一批。围绕城区框架延伸扩展,加快推进四季青及陈坪片区内城中村改造步伐,全力实施重点棚户区改造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对接力度,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高端卖场、城市综合体为主要业态的现代商贸业,全面融入城市。
(三)全面加快“五个一体化”进程。产业发展一体化。按照“分片推进、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分区域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港务经济、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协同推进达川及河口、新城及东川、柳泉、金沟及远郊山区、四季青及陈坪5大片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一体化。重点围绕加快路网、住房、管网、水利等四项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优化整体发展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各类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机制,持续提升就业创业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养老服务水平,使城乡居民在就业、社保、养老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社会管理一体化。全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建设,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民主建设、加强基础保障四个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四、实施创新驱动,打造“新常态”核心动力
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一)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培养和发展高层次人才,健全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大力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的结合,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孵化器的投资、建设和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设备等产业,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运用先进技术,推广一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加强知识产权创新、应用、保护和管理,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性企业。
(二)积极构建融资平台。通过财政资金补充、经营性资产注入、土地出让收益返还等办法,搭建区级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办法。充分发挥***区土地储备分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自主征拆、储备、开发及管理的综合投资运营功能。开展现代农业、经济林果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等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农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投天鹰、国投一带一路基金资金杠杆作用和投资管理优势,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跟踪了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筹建进程,研究运作规程和操作实务,探索创新我区投融资模式。
(三)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改进和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机制创新项目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安全生产等领域引进和吸收专业的管理服务机构,通过特许经营、财政贴息、股权合作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提升资金融通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保障水平。
(四)培育发展新动力。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和转变群众消费观念,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理念,优化服务环境,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培育新的产业亮点和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壮大外贸主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五、扩大开放合作,构筑丝路商贸新平台
立足地域、产业、资源等区域优势,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深化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一)科学规划布局。空间布局。**。核心圈层,**。外围圈层,**。实施阶段。采取一次规划、滚动细化、分期开发的策略,分三个阶段建设物流中心。重点项目。**。
(二)打造产业集聚开放高地。围绕“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物资集散基地、国内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兰州国际港务区发展定位,重点做好整合、分拨、加工“三篇文章”,着力打造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做好“整合”的文章。做好“分拨”的文章。做好“加工”的文章。
(三)打造文化旅游新兴城区。推动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品牌化、特色化、国际化的文化旅游企业和产品。拓展文化交流合作渠道。开展以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文艺交流,组织民间文化团队赴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展览,邀请沿线国家友好城区文艺团体来***演出。引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丝绸之路亚欧风情文化街。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名城。加强与沿线城市衔接,开展系列推介活动。开辟丝绸之路出境旅游业务,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支持信誉度高的旅行社机构与沿线城市互送旅游团队,增加沿线城市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数量。
六、聚焦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着眼优化结构、调整业态、提升层级,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核心任务,全力推进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重点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撬动经济结构“转型”。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紧紧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带来的现实机遇,以项目建设为切入,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注重引入现代技术、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加快实施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发展文化娱乐、旅游休闲、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切实提升主城区商贸服务业档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二)强化多元支撑功能,推动产业层次“升级”。紧紧围绕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基础和各方优势,明确多元支柱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电力装备及农机装备等。壮大富民多元产业。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壮大电商产业规模。**。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新技术、新模式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关键环节的应用,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发展新一代电信增值服务,深入推进住宅小区光纤到户工程。
七、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坚持以完善功能、提高品质、提升形象为方向,狠抓基础建设,强化重点整治,逐步改善城区环境面貌,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为建设重点,着力形成立体式交通路网格局。路网体系**。棚户区和危房改造。**。配套设施。**。
(二)加快城市管理建设。**。
八、围绕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树立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污染物减量化。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加强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支持节能技术与产品示范项目。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实施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绿色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加强水资源节约。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城市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先补后占。积极推进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整理,重点将破产、关停企业的闲置用地和厂房资源纳入全区的统一监管。研究盘活和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的办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循环经济项目,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在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以创建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契机,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加工利用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环保型汽车,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推动大气治污工作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监管,进一步加大污染整治。水环境治理方面,加强行业污染治理,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一级水源地保护工程。固体废物、噪声污染治理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方面,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噪声环境污染,加强检测控制。
(四)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生态屏障、城市绿地、生态景观、农区绿化等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加强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加强景区植被保护,筑牢***天然生态屏障。继续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做好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项目。巩固扩大南北两山绿化成果,强化面山绿化区空白点的补植造林。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位。严格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高质量规划实施道路绿化和管护。开展办公楼、住宅小区楼顶绿化、破墙透绿等工程,对城区桥梁、道路两侧等进行立体式绿化。加快生态景观建设。**。推进美丽乡村绿化建设。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加大空闲地块植树造林步伐,因地制宜发展用材木、经济林、防护林和风景林,形成树木围庄、林带环村。
九、增进人民福祉,建立健全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发展平台、均等的公共服务、普惠的社会保障,实现经济发展指标与人民幸福指数共同提升。
(一)持续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探索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重点,加快实施七大工程,稳步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常态化增长机制。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等基层聘用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增长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工作人员收入水平。
(二)持续丰富公共产品。多渠道扩大就业。聚焦电子商务、大型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实施“万民创业开网店”和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工程。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互为补充的社会救济体系,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及残疾人权益保障,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着力解决一批群众长期关注的突出问题。
(三)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始终坚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领域服务产业,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质量和效益。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文化体育大发展。
(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和“为民服务代理制”,打造一批“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深化平安***建设,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联动;实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倒查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大巡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六大巡防网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五城联创”,努力打造一流的市民素质、一流的文化氛围、一流的城市形象和一流的社会风尚。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面落实公民道德规范,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实践。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军民共建和军地合作,积极构建和完善优抚安置工作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志愿者制度化进程。
十、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完善党建机制制度建设。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本文来源:公务员写作网 http://www.bsmz.net/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区委关于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66641.html
- 下一篇:党员干部学习准则和条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