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完善农村警务机制,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

时间:2019-06-14 07:25:4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农村治安安全防范工作的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因此,做好农村治安安全防范工作,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至关重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农村向经济发达地区外流的人员不断增多,农村治安防范工作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的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

一、农村治安工作现状

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出现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综合治理“单打一”。综合治理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部门协调不到位或是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不够,形成公安机关“孤军作战”的局面;二是群访事件“不间断”。近年来因土地、林地纠纷和移民补偿等引起的群访问题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占用大量的警力,同时更多影响了公安机关形象,影响了警民之间的关系,造成警民情感的对立;三是基层工作“短平快”。农村派出所肩负的侦查控制、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担子越来越重,再加上接连不断的专项行动,日益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和有限的警力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基层派出所民警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四是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当不良文化思想侵蚀时,不能有效防御,积极抵制。当个人利益受到他人侵害时要么用武力解决,发泄私愤;要么蓄意报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不能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原因分析

以上这些情况是影响农村警务工作的突出问题,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公安机关自身的制约。

(一)社会问题对农村警务的影响。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带来农村利益主体分化,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减弱。一些村委会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各类纠纷主要靠公安机关及相关司法部门调处,加上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导致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实;二是普法教育滞后。农村犯罪问题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活动相对贫乏,虽然各行政村大多都建有文化室,但各自然村屯的文化设施却无从谈起;三是从农村犯罪主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群体,现有农村文化室的建设适合中青年群体的少之又少,大多适合中老年人的活动需要,加之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域特点,农民看书难、受到法制教育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生活空虚,大多中青年沉迷于赌博、酗酒;四是因山林土地纠纷引起的的群访事件不断出现。随着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各项惠农措施的不断推出,如:农业税的减免、农业粮食补贴以及其它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农村土地热,同时由于个别部门,农村基层组织不作为或长期遗留土地问题,尤其是因土地使用权归属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较多。

(二)公安机关内部制约农村警务的因素。一是警力配置不到位直接影响农村警务基础。农村社会的稳定根本在群众,农村警务的基础从客观上讲在以基层民警为单位的警务区,因此警务区工作是否扎实,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二是工作压力太重造成基层民警身心疲惫。从工作任务来看,派出所民警除了社会面的管理、各类案、事件查处外,还要面对的是民间纠纷的调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高危人群、工作对象的管理,公共复杂场所、重点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这些工作已压得民警喘不过气来,还要参加所里值班,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又要落实上级的各项专项活动。下基层,搞基础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民警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三是尚不健全的激励机制造成基层派出所民警心里失衡。由于基层民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平时和家人团聚时间少,为公安工作付出最大。但是目前,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基层派出所民警提拔、考核、任用的优先权机制,使得基层派出所民警感觉到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造成心里失衡。

三、完善农村警务机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意义,转变思维,改变过去认为“治安防控工作是公安机关一个部门的事”的错误思想,进一步增强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好县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把维护农村稳定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投入,把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同时,健全治安防控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将各级各部门的治安防控工作情况纳入全县绩效考评范围,确保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大投入,狠抓基层基础建设。要坚持依靠县党委政府、依靠乡镇党委政府、依靠村“两委”即“三依靠”,推动实现我县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人员、经费、装备、待遇“四到位”,加大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警务室(站)的软硬件建设,做大做强村、屯两级防控组织,夯实防范基础。设法在待遇上和社会保障上解决后顾之忧,配齐配强“六大员”人员,进一步调动“六大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健全机制,强化队伍建设。要以公安机关开展的“民警教育训练年”等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抓好队伍教育管理,加强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健全监督制约和民警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公安干警的执法水平、破案能力、办案质量,切实增强民警的宗旨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着力解决执法不公、不严、不力等影响公安机关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完善驻村民警的考核提拔任用机制,激发民警干实事的热情。

(四)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一是要密切关注农村地区黑恶势力发展动向,抓源头、抓苗头、抓人头,对影响农村地区稳定的黑恶势力,要坚决做到露头就打,做到发现一起、铲除一起,绝不允许其做大成势危害一方。二是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要强化对犯罪动向、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增强工作前瞻性,专人追踪,定期分析,系统打击,有力震慑违法犯罪。三是针对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工作长效机制,摸清底数,适时开展专项斗争,决不让其有藏身之所、蔓延之机。

(五)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红卡进百企千村万户”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契机,深入推进“三严三实”活动,全力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一是充分结合我县公安机关开展的民警挂村工作,深入基层,零距离接触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做一些好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不断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要将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分门别类,逐一明确牵头责任和配合责任,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群众积怨,防止由于矛盾激化以至于演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刑事案件。

(六)合理配置警力,延伸警务工作触角。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和勤务改革,将更多的警力推向警务室(站)和农村地区,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把警务工作的“触角”深入到农村的最底层和各个群体中,使警务室(站)民警在每个工作环节中都能起到主导引领作用,使农村治安工作不留死角,彻底改变了过去群众认为“村级难见警察、屯级几乎不见警察”的观念,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源头治理”的目的和“横到边,纵到底”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同时,要不断推进“从优待警”工作,合理使用警力,尽量减少民警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使民警有更多精力、更多激情投入到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

(七)加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水平。从农村和农民防范意识的现状出发,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法制进校活动,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发放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安全防范的有关知识,加强法律和安全防范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参与意识、忧患意识,并按照群防群治的要求,组织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工作,以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

(八)充分激发“六大员”的细胞核活动,构筑起“五联防”的“金字塔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警力配置、落实警务保障、开展群防群治,以公安民警为骨干,以“六大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加强对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的管控力度,警民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推动实现在全县农村地区构建起派出所与警务室、警务室与“六大员”、“六大员”与警务联络点、警务联络点与治安中心户、治安中心户与党员群众“五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

(九)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组织,把村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村委班子领导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健全与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要及时向村民公开,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规范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

(十)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搞好农村可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减少群众担忧,把农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以推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从而达到稳中求富,富而思进,繁荣农村的目的。充分发挥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的联系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务实肯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民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帮助他们破除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村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发展家庭经济,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完善农村警务机制,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6689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